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外阅读。

神奇的蚂蚁

蚂蚁虽小,但力大无比。一只小小的蚂蚁能把一颗米粒拖进蚁穴,如按体重比例计算,蚂蚁的力气相当于大象的60倍。

蚂蚁不仅是大力士,而且还是赫赫有名的“外科医生”和杰出的“药剂师”。在南美洲圭亚那的印第安人部落里,当地的大夫做外科手术时,常用一种割叶蚁来进行伤口缝合,大夫先将病人的伤口对合,让割叶蚁咬住缝合口,再剪下蚁身。留下的蚁头就成了最好的羊肠线。它把伤口缝合得紧密无缝,伤口愈合后还不必拆线,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

生物学家在对蚁穴的调查中发现,有一种红蚁能把采集到的肥马车、鸢尾花、紫罗兰、报春花的种子混合在一起,“配制”出一种奇效药品,经过尝试,能使人的舌头麻木两三小时,就像是打麻药针似的。

白蚁虽食木毁房,给人类带来灾难,但它又是出色的“地质勘探家”,可以帮助人类寻找矿产。现代科学家对白蚁聚居的土壤进行光谱分析,发现土堆里有三十多种元素 ,其中最高的是硅和铝。在沙漠里,科学家还发现,白蚁常常深挖洞,找水源,经过化验,发现这种水中含有金属盐溶液。因此,只要观察沙漠中的白蚁洞,就可以了解矿物的储量及其分布情况。可见白蚁虽然对人类有害,但也有益。

1.第三段中“外科医生”和“药剂师”两处引号的作用是(       
A.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B.标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2.短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写了蚂蚁的神奇。
3.用“ ”在短文中画出一个过渡句。
4.你知道蚂蚁还有什么其他神奇的本领吗?写在下面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练习。

________________

一位老爷雇了一驾马车,想要出远门。

他们走啊走啊,突然看见一只兔子从他们眼前飞跑过去。

“好大一只兔子啊!”车夫赞叹道。

“这兔子也算大吗?我的见识看来是要比你多得多了。我见过一只兔子,有牛那么大。”老爷说。

车夫听着觉得怪有意思。不过,他压根儿就不信一只兔子能有牛那么大。

“那么大,太稀罕了。你真的亲眼见到了?”

“当然,从那兔子里熬出来的油,就有16公斤!”

车夫听着听着,忽然对马说:“驾!亲爱的,快过桥了,就是那座胡乱瞎吹的家伙上去,就要断掉的桥。”

老爷听了车夫的话,就开始担心起自己的安全来,改口说:“车夫,我刚才把兔油说多了一些。十几斤倒真是能熬出来的。”

“谁不知道,兔子就是兔子。”

又往前走了一阵,老爷感到有些坐不住了。

“车夫,你说的那座桥快到了吗?”

“是啊,快了,老爷。”

“你知道的,车夫,那只大兔子十几斤油倒是熬不出。不过,三四斤是能的。”

“这跟我有什么关系?三四斤就三四斤呗。”

又往前赶了一段路。

“车夫,那座桥快到了吧?”

“是的,快了,老爷。一下坡就到了。”

“你停停,好车夫,这只兔子真见鬼!皮包骨头,肉都不长一块,什么油呀,什么油也……也没有!”

下了坡,老爷诧异了——怎么还不见桥呢?他不由得问车夫:“桥呢?你说的桥在哪儿?”“它呀,老爷,化啰,像你的兔油一样,化掉啰。”

1.我能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文中的词语。
(1)稀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诧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事中老爷说起他见过的一只兔子,在他口中从那兔子里熬出的油是这样变化的:
( )( )( )
3.读读画线的句子,句子中“它”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车夫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
4.给故事加个合适的题目。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看下面的图,完成练习。

1.填空:从这张车辆通行证可知,此车乘坐的人员是________________,出发地是________,目的地是________
2.判断:
①此通行证只能是车牌为鄂J678AB车专用,不能借给其它车用。(_______
②此证是疫情防控期间,车辆临时通行的凭证。(_______)                                         
③此证于2020年2月14日发放,三日有效。(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在沙漠地区,植物很稀少,它们为了适应干旱的气候,便长成了与众不同的奇怪相貌。

号称“无叶树”的梭梭,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叶子已经退化得像鳞片一样裹在树枝上,主要靠绿色的树枝代替叶子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仙人掌把叶子变成了刺,怪柳干脆没有叶子。

在风沙侵袭、沙丘流动的地区,还常常可以看到沙丘上生长着花儿鲜红的红柳树,为沙漠增添了生气。风卷流沙压埋它一次,它就又迅速地生长一层,始终傲立在沙丘之上,把沙丘踩在脚下。

沙漠里还有一种高大的胡杨树,它不怕沙漠里的盐碱,因为它本身是一座小型的化工厂,把对植物有害的盐碱,变成可以蒸馒头、做糕点和洗衣服的“胡杨碱”。只要在树干上划上一刀,它就会淌下像眼泪一样的胡汤碱来。

不过,沙漠中的植物尽管样子不同,性格各异,但也有其共性。比如,为了吸取沙土深层的水分以维持生命,沙漠植物都有特别发达的根系。有些沙漠植物的主根可以达到20多米深。再如,沙漠植物大都长成“根深但叶不茂”的怪样子——这是它们适应沙漠气候环境的结果。

1.号称“无叶树”的梭梭,叶子退化得像鳞片一样的原因是什么?(   )
A.它原本就没有叶子。
B.它的叶子裹在树枝上。
C.它为了适应干旱的气候,减少水分的蒸发。
D.它要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2.短文第5自然段把胡杨树说成是“一座小型的化工厂”,是因为什么?(   )
A.它长得非常高大。
B.它不怕沙漠里的盐碱。
C.它的树干上会淌下像眼泪一样的胡杨碱。
D.它能把对植物有害的盐碱,变成可以蒸馒头、做糕点和洗衣服的“胡杨碱”。
3.沙漠中的植物都有特别发达的根系,这是因为什么?(   )
A.沙漠土质比较松软,植物容易长根。
B.沙漠植物枝叶不茂,营养都集中在根上。
C.沙漠植物如果根系不发达,就会被风吹走。
D.沙漠植物需要吸取沙土深层的水分以维持生命。
4.根据短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
A.沙漠中的植物都长着很小的叶子。
B.沙漠中的植物虽然很少,但它们枝繁叶茂。
C.沙漠中的植物长成与众不同的奇怪相貌,是为了适应干旱的气候。
D.沙漠中的植物种类很少,只有梭梭、仙人掌、怪柳、红柳、胡杨树。
5.如果要给这篇短文加上题目,你认为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
A.奇怪的植物B.沙漠中的植物
C.沙漠植物的本领D.我喜欢的沙漠植物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