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逊干涉仪是光学干涉仪中最常见的一种,发明者是美国物理学家阿尔伯特·亚伯拉罕·迈克尔逊。最初设计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目的是为测量“以太”(假想的传播光的媒质)的漂移速度,目前它广泛应用于精密测量。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路图如图1a所示:照明光为单色激光,入射光经过半反半透的镜子分为沿干涉仪的两个臂(反射臂和透射臂)传播的两束光。半反半透镜与入射光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

,反射臂和透射臂相互垂直。在两个臂端上各放置与相应的臂垂直的反射镜,反射镜可以沿臂的方向移动。反射和透射光线经反射镜反射,再次经过半反半透镜透射和反射,两束光在空间重叠,发生干涉。如果照明光为发散光源,我们观察到的干涉条纹为同心圆环。半反半透镜是在一个平整的石英基板上蒸镀一层薄金属膜制成,迈克尔逊干涉仪中参与叠加的两束光都经过半反半透镜的反射,一束光是在石英和金属界面上的反射,另一束光是在空气和金属界面上的反射。因为反射界面不同,所以两束光反射时相位突变不同,两者的差异为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测量

。开始时,观察到干涉场中心是亮斑,干涉场最外侧是亮圆环,一共20个亮条纹(计及中心亮斑)。现在缓慢调节一个臂的反射镜,让反射镜沿臂的方向平移,观察到干涉条纹发生明暗变化,并发现同心圆环条纹越来越稀疏。干涉场中心明暗变化了23个周期,干涉场最外侧的明暗变化了20个周期。(本题中,条纹数目均视为精确计数值,干涉仪两臂的长度在

量级。)
(1)求相位突变差异

。
(2)反射镜移动后,可以观察到多少个干涉亮条纹(计及中心亮斑)?
(3)使用此干涉仪测量某一透明液体的折射率,将扁平的石英空槽插入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一个臂,使得石英槽的表面与臂的方向垂直。然后调节石英槽与臂之间的夹角,使之改变

;在角度改变过程中,干涉场中心明暗变化了10个周期。现将待测液体注入石英槽,如图1
b所示。再次调节石英槽的倾斜角度,使其恢复到与臂垂直,在此过程中,干涉场中心明暗变化了17个周期。已知照明光波长为

,石英槽内壁间距为

,空气的折射率为1.00,求待测液体的折射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