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这两种性状独立遗传,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ABB×aabb |
B.若对F1个体进行测交,则在得到的子代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4 |
C.选择F2中的灰身长翅与灰身残翅的个体杂交,子代表现为黑身残翅的概率为1/9 |
D.选择F2中的灰身长翅与灰身残翅个体,让其随机交配,子代表现为灰身长翅的概率为10/81 |
A.母性效应和细胞质遗传均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
B.将实验一的F1自交得到F2,若F2全为甲性状,则假说2正确 |
C.将实验二的F1自交得到F2,若F2全为甲性状,则假说2正确 |
D.将C选项中F2自交得到F3,若F3出现3∶1的分离比,则假说1正确 |
组别 | 亲代 | 子代 |
一 | 灰白羽♂×瓦灰羽♀ | 灰白羽♂∶瓦灰羽♀=1∶1 |
二 | 灰白羽♂×银色羽♀ | 瓦灰羽♂∶瓦灰羽♀=1∶1 |
三 | 银色羽♂×瓦灰羽♀ | 瓦灰羽♂∶银色羽♀=1∶1 |
A.在雄家鸽中,控制家鸽羽色的基因A对a为不完全显性 |
B.家鸽决定羽色的基因型共有3种 |
C.灰白羽鸽的基因型为ZAZA,银色羽鸽基因型为ZaZa、ZaW |
D.若用瓦灰羽雌雄个体杂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灰白羽:瓦灰羽:银色羽=1:2:1 |
A.这两种性状独立遗传,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ABB×aabb |
B.若对F1个体进行测交,则在得到的子代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3 |
C.选择F2中的灰身长翅与灰身残翅的个体杂交,子代表现为黑身残翅的概率为1/9 |
D.选择F2中的灰身长翅与灰身残翅个体,让其随机交配,子代表现为灰身长翅的概率为25/81 |
A.检测相关基因时需要用特定的限制酶处理DNA |
B.该致病基因可能由正常基因发生碱基对替换而来 |
C.结合图1和图2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 |
D.图1中,Ⅲ₁个体的性别为男性 |
A.加入DNA合成抑制剂 |
B.抑制CyclinE活性 |
C.抑制脱氧核苷酸的吸收 |
D.加入呼吸抑制剂 |
A.利用这两种探针能对甲、丙家系Ⅱ–2的CFTR基因进行产前诊断 |
B.乙家系中再生一个孩子,其CFTR基因正常的概率为1/4 |
C.丙家系Ⅱ–1携带两个DNA序列相同的CFTR基因 |
D.如果丙家系Ⅱ–2表型正常,用这两种探针检测出1个条带的概率为2/3 |
限制酶 | E | X | S | P |
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 | ![]() | ![]() | ![]() | ![]() |
组别 | 亲代 | F1 |
实验一 | 紫色×紫色 | 白色:紫色=7:9 |
实验二 | 紫色×白色 | 白色:紫色=3:1 |
A.籽粒的紫色和白色为一对相对性状,亲代紫色植株的基因型均为AaBb |
B.实验一F1中紫色个体自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紫色:白色=25:11 |
C.实验二F1中白色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有2种且均为杂合子 |
D.实验二的F1中白色个体随机传粉,其后代籽粒为白色个体的比例为17/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