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型 | 基因型 |
栗羽 | BBZA_ |
不完全黑羽 | BbZA_ |
黑羽 | bbZA_ |
黄羽 | B_ZaZa、B_ZaW |
灰羽 | bbZaZa、bbZaW |
A.纯合栗羽和纯合黑羽鹌鹑交配,不能得到黄羽或灰羽子代 |
B.不完全黑羽雌雄鹌鹑相互交配,子代的羽色最多有4种 |
C.多组纯合栗羽和纯合黄羽鹌鹑交配,子代不可能出现黄羽鹌鹑 |
D.灰羽雄鹌鹑与纯合栗羽雌鹌鹑交配,子代的羽色与亲本的完全不同 |
A.若只进行有丝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2 |
B.若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一次减数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至少占1/2 |
C.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32P,则一定进行有丝分裂 |
D.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不含32P,则一定进行减数分裂 |
紫眼 | 红眼 | 白眼 | |
雌昆虫 | 1/3 | 1/3 | 0 |
雄昆虫 | 0 | 0 | 1/3 |
项目 | 对病菌X | 对病菌Y |
甲品系 | 抗病 | 感病 |
乙品系 | 感病 | 抗病 |
抗病 | 感病 | |
抗病 | 150株 | 53株 |
感病 | 52株 | 17株 |
A.野生型129与Pg-1杂交的雌性后代中,两个X染色体都表达Xist和Pgk |
B.Xist上游的大片段删除,导致携带这种突变的X染色体(X△5)失活 |
C.Xist上游具有抑制Xist基因表达的序列 |
D.Xist的上游序列能够激活Pgk基因的表达 |
A.从多种组织取样,分别进行检测 | B.先分离mRNA,再进行反转录 |
C.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 | D.原位杂交检测 |
A.雌性明显多于雄性 | B.雄性明显多于雌性 |
C.雌雄比例接近 | D.△5的基因频率维持不变 |
A.c,e,h | B.d,f,g | C.c,d,g | D.e,f,i |
A.得到嵌合体的概率与配子嵌合的概率均略低于野生型 |
B.基本无法得到嵌合体 |
C.得到嵌合体的概率略低于野生型,配子嵌合的概率接近0 |
D.嵌合体中突变的ES细胞只能产生含Y的配子,不能产生含X△5的配子 |
组别 | 剪秋罗 | 果蝇 |
宽叶对窄叶为显性,受等位基因(A、a)控制 | 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受等位基因(B、b控制) | |
① | 宽叶(♀甲)×窄叶(♂丙) ↓ 只有宽叶(♂丁) | 杂合红眼(♀甲)×红眼(♂丙) ↓ 红眼(♀乙):红眼(♂丁)=2:1 |
② | 宽叶(♀乙)×宽叶(♂丁) ↓ 宽叶:窄叶=3:1 | 红眼(♀乙):红眼(♂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