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太谷核不育小麦是完全的雄性不育突变体,是国宝级的种质资源。它的花药的退化在减数分裂早期阶段开始,导致所有花药败育。
(1)小麦的太谷核不育和矮变一号均为单基因突变体,太谷核不育为高秆核不育,矮变一号为矮秆可育,株高基因用A、a表示,育性基因用R、r表示。为了获得矮秆核不育重组类型,进行以下实验:
i.太谷核不育为母本与矮变一号杂交,得到F1一半为矮秆核不育,一半为矮秆可育;
ⅱ.F1矮秆核不育为母本与野生型测交,得到矮秆可育152株和高秆核不育169株。
根据以上结果可知,太谷核不育和矮变一号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_______(符合/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2)重复上述实验并扩大数量,在得到的8374株测交子代中分离出14株矮秆不育株。进行细胞学检查发现,仅有1株为正常二倍体。请设计杂交实验验证该正常二倍体的矮秆不育株为所需类型,并预期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______
(3)推测P基因就是使太谷核不育小麦败育的基因。以下事实支持该推测的是     
A.显性的P基因一直处于杂合状态
B.P基因缺失或突变后小麦育性恢复
C.P基因的表达会引起转基因细胞的死亡
D.与核不育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与P基因也紧密连锁
E.P基因只在不育植株的花中表达,在可育植株中不表达

(4)为验证上述推测,研究人员在野生型小麦中获得了P等位基因的启动子,并发现所有的雄性不育植株都特异性地携带了TRIM序列。然后利用Ti质粒构建表达载体,部分结构如下图所示,GFP表达后会发出绿色荧光。

将载体转入小麦幼胚,获得转基因植株,对植株表型和P基因表达情况进行鉴定。从a~i中选择填表。
a.Ubi(通用的强启动子)   b.P等位基因启动子   c.插入TRIM序列的P等位基因启动子   d.P编码区
e.P基因   f.无关基因   g.仅在花药发育S2期表达   h.在花药发育各时期均不表达
i.在根、茎、叶、雌蕊中均不表达

实验材料

转入载体组成Ⅰ Ⅱ

植株表型

P基因表达情况

核不育小麦


雄性不育

g i

野生型小麦


可育

h i

野生型小麦

ad

死亡


野生型小麦

______

______

g i

在存活的转基因小麦花药中特异性检测到绿色荧光。以上实验结果显示______,导致雄性不育。
(5)矮秆核不育小麦是便利的遗传改良工具,请说明雄性不育在育种中优势____
类型:非选择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我国育种工作者发现了一株花药萎缩、雌蕊正常的雄性不育突变体小麦。为将此雄性不育基因应用于小麦育种,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
(1)突变体小麦(2n=6X=42,AABBDD)是异源六倍体,其中A、B和D代表三个不同的______
(2)用雄性不育株与正常小麦杂交,后代稳定出现雄性不育株与可育株,且比例接近________,据此推测雄性不育与可育由一对等位基因(M/m)控制,且雄性不育是显性性状。为确定雄性不育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研究者进行了图1所示的杂交实验。

小麦减数分裂时不成对的染色体随机移向两极,且常呈落后状态,大约有50%被遗弃在细胞质中,最终被降解。图1中不育株与四倍体可育小麦(2n=4X=28,AABB)杂交,所得F1均与正常小麦进行杂交,连续进行此操作,统计发现每代不育个体占比______,可知不育M基因位于D组染色体。
(3)为对M基因进行精确定位,实验人员培育了含有D染色体组的可育小麦(AABBDD)和Dn进行杂交实验(图2)。Dn为可育小麦D组染色体端体系列(端体是指只含有着丝粒和一个臂的染色体,“D1L”表示D组1号染色体均只有长臂,其余染色体正常;“D7S”表示D组7号染色体均只有短臂,其余染色体正常)。

雄性不育株与D1S杂交,观察F2植株育性和1号染色体形态是否正常,统计植株数量。据此判断M基因在D组染色体上的具体位置:
①若______,则M基因位于D组1号染色体短臂。
②若______,则M基因位于D组1号染色体长臂。
③若______,则M基因不位于D组1号染色体。
(4)研究发现控制小麦茎长度的基因R/r与M/m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其中矮为显性性状。请选择下列实验材料设计杂交实验,写出遗传图解,以实现用矮性状标记雄性不育基因_____
实验材料:纯合高雄性不育小麦、杂合高雄性不育小麦、野生型小麦、纯合的矮秆可育小麦。
类型:非选择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假性肥大性肌营养不良是基因突变引起的伴性遗传病,主要表现为肌无力和运动功能减退。图1为该病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图2为部分成员相关基因酶切电泳结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此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Ⅲ2致病基因的来源是Ⅰ2→Ⅱ3→Ⅲ2
C.Ⅲ3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孩子为携带者的概率是1/2
D.可通过基因检测等产前诊断进行该病的筛查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人类7号和9号染色体之间可以发生易位(如图1,易位的染色体用7、9表示),若易位后细胞内基因结构和种类不变,则相应个体属于染色体易位携带者,表型正常。若细胞中有三份R片段,则表现为痴呆;有一份R片段,则导致早期胚胎流产。图2表示某家族因易位而导致的流产、痴呆病的遗传系谱图,已知Ⅱ-1为染色体正常个体,Ⅲ-4为新生儿。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有(       

   

A.图2中个体I-2为易位携带者,可产生4种配子
B.可通过光学显微镜检测Ⅱ-3的染色体组成是否异常
C.Ⅲ-2为痴呆患者可能是由含有2个R片段的精子与正常卵细胞受精导致
D.Ⅲ-3染色体组成正常的概率为1/2,Ⅲ-4为易位携带者的概率为1/4
类型:多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某XY型昆虫的有眼和无眼、青眼和白眼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纯合青眼雄虫和一只纯合无眼雌虫杂交,F1雌虫全为青眼、雄虫全为白眼。让F1雌、雄虫随机交配得到F2,F2雌虫、雄虫均表现为青眼:白眼:无眼=3:3:2。回答下列问题:
(1)该昆虫的有眼与无眼基因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2)F1雄虫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个白眼基因,F2中白眼基因频率为_____
(3)F2中青眼雌、雄昆虫随机交配,得到的F3青眼雌虫中,纯合子占__________
(4)研究人员将F1中的一部分青眼雌虫X射线处理后,有一只昆虫性状没有发生改变,但眼色基因所在染色体上产生了一个隐性致死基因n,该致死基因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且该基因与控制眼色的基因紧密连锁(不会发生交叉互换)。为检验该隐性致死突变基因n是位于B基因所在染色体上还是b基因所在染色体上,用该昆虫与一只纯合白眼雄虫杂交,统计子代的表型和比例。
①若子代_________,则基因n位于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
②若基因n位于B基因所在染色体上,请用遗传图解写出其杂交得到子代的过程____(只需写出眼色基因所在染色体的相关基因)。
类型:非选择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利用玉米纯合雌雄同株品系M培育出雌株突变品系(不能产生花粉),该突变品系的产生原因是M品系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Ts突变为ts(Ts对ts为完全显性)。将抗玉米螟的基因A转入该雌株品系中获得甲、乙两株具有玉米螟抗性的植株,但由于A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甲植株的株高表现正常,乙植株矮小。为研究A基因的插入位置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品系M(TsTs)×甲(Atsts)→F1中抗螟:非抗螟约为1:1;
实验二:品系M(TsTs)×乙(Atsts)→F1中抗螟矮株:非抗螟正常株高约为1:1
(1)实验一中作为母本的是___________(填“甲”或“品系M”),实验二的中非抗螟植株的性别表现为___________(填“雌雄同株”“雌株”或“雌雄同株和雌株”)。
(2)选取实验一的F1抗螟植株自交,F2中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非抗螟雌雄同株约为2:1:1。由此可知,甲中转入的A基因与ts基因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若将F2中抗螟雌雄同株与抗螟雌株杂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
(3)选取实验二的F1抗螟矮株自交,F2中抗螟矮株雌雄同株:抗螟矮株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雄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株约为3:1:3:1,由此可知,乙中转入的A基因___________(填“位于”或“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F2中抗螟矮株所占比例低于预期值,说明A基因除导致植株矮小外,还对F1的繁殖造成影响,结合实验二的结果推断这一影响最可能是___________
类型:非选择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新冠病毒(Covid-19)会感染人类并引起呼吸综合征。科研人员通过对多个患者体内分离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组序列研究,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的进化来源、致病病理。下图甲是新冠病毒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a是刺突蛋白S, 其致病机理是S蛋白与人细胞膜上的 ACE2互作的分子机制。最新的疫苗开发技术是核酸疫苗(包括DNA疫苗和RNA疫苗), 其制作流程如图乙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戴口罩可预防该病毒感染,原因是能增强人体免疫的第____道防线。
(2)新冠病毒标出的四种结构中,b的组成成分是____
(3)病毒感染后,免疫系统功能过强对肺细胞攻击引发肺炎,此时可通过适度使用____对病人进行治疗,以避免肺部严重受损。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体内会发生“细胞因子风暴”,即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多种细胞因子会迅速产生,过度免疫应答使大量免疫细胞在肺中被激活,造成呼吸窘迫和肺衰竭。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____
A.给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注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B.多次注射新冠病毒疫苗可增强人体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C.人感染新冠病毒后,会出现发热,体温维持在37. 8℃左右,此时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D.ACE2受体、抗体、白细胞介素、干扰素均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4)DNA 或RNA疫苗接种到人体后,其表达产物均会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据图乙和所学知识,描述两者在人体内表达过程的差异____
下图为新冠病毒初次侵入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后,发生的增殖过程及部分免疫反应示意图。①~④代表相关过程,APC为抗原呈递细胞,a~g代表免疫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

(5)图中的免疫细胞a、b、c的共同点有____。
A.它们都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并在骨髓中成熟
B.它们的细胞表面都有受体,可以识别相应的抗原
C.受刺激后,都可以活化、增殖并产生细胞因子
D.它们都能分泌抗体等免疫活性物质

2022年3月11日,国家卫健委印发《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增加抗原检测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手段。抗原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其原理如下图。结合垫处含有足量的、可移动的、与胶体金结合的抗体1, T处固定有抗体2,抗体1和抗体2与新冠病毒表面同一抗原N蛋白的不同位点发生特异性结合,呈红色。C处固定有抗体Ⅰ的抗体,与抗体1结合也呈红色。

(6)检测过程中反复进行了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则过程中此特异性结合共发生____次。
(7)若待测样本中不含新冠病毒,显色结果为____,结果为阴性。若显色结果为____,说明检测无效。
类型:非选择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黏多糖贮积症是由IDUA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病。黏多糖贮积症患者细胞中IDUA基因转录出的mRNA 长度不变但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最终导致合成的 IDUA酶失去活性,引发黏多糖积累过多而无法及时清除,造成人体多系统功能障碍。
(1)造成IDUA 基因突变的原因是由于碱基对____。(选填编号)
①缺失     ②增添     ③替换
(2)异常IDUA 酶与正常IDUA 酶的差异体现在____。(选填编号)
①氨基酸的数目不同     ②活性中心结构不同     ③催化的底物种类不同
抑制性tRNA(sup-tRNA)的反密码子可以与终止密码子配对。在IDUA 突变基因的翻译过程中,加入 sup-tRNA 可获得有功能的全长蛋白。
(3)抑制性tRNA 的功能是____。
A.使翻译提前终止
B.抑制氨基酸脱水缩合
C.改变 mRNA 的序列
D.使终止密码子编码氨基酸

不同的sup-tRNA可以携带不同氨基酸。科研人员将不同的sup-tRNA导入实验动物体内,并检测了IDUA 蛋白的分子量(条带的粗细可以反映分子量的大小),结果如表,其中“-”代表未加入。

sup-tRNA 携带的氨基酸种类

对照组

实验组(黏多糖贮积症个体)

-

-

色氨酸

酪氨酸

丝氨酸

亮氨酸

赖氨酸

谷氨酸

全长 IDUA 蛋白

(4)据表分析, 可继续探究用于治疗的 sup-tRNA携带的氨基酸是____(选填编号)
①色氨酸②酪氨酸 ③丝氨酸 ④亮氨酸 ⑤赖氨酸 ⑥谷氨酸
(5)科研人员利用选定的 sup-tRNA 对IDUA 突变基因纯合小鼠及 IDUA 基因敲除小鼠进行治疗,检测肝脏细胞IDUA酶活性和组织黏多糖的积累量。与不治疗的小鼠相比较,下列预期的实验结果中,可说明治疗有效的是____。
A.IDUA突变基因纯合小鼠IDUA酶活性高,组织黏多糖积累量少
B.IDUA 基因敲除小鼠IDUA酶活性与组织黏多糖积累量无明显差异
C.IDUA 基因敲除小鼠 IDUA酶活性高, 组织黏多糖积累量少
D.IDUA 突变基因纯合小鼠IDUA酶活性与组织黏多糖积累量无明显差异

人类最常见的半乳糖血症是由半乳糖-1-磷酸尿苷转移酶(GALT) 缺乏而引起的一种遗传病,控制该酶合成的基因(用B、b表示)位于第9号染色休短臂pl3区。在一般人群中, 约每150人中有1人为该病基因的携带者。杂合子一般不发病,但其GALT活性仅为正常人的50%。某正常男子(甲)有一个患病哥哥和患病妹妹(乙),父母均正常。据调查:甲的父母是姑表亲,在该家族近五代中也出现过其他患者,但在五代以前从未出现该病患者和GALT活性较低的人。请根据信息回答问题:
(6)半乳糖血症是一种____(填选项中的字母)遗传病。造成该家族患此遗传病的根本原因是____
A.常染色体显性          B.常染色体隐性
C.伴 X染色体显性     D.伴 X染色体隐性
(7)甲的父母所生子女患病的概率是____。若甲的父亲当初与无血缘关系的正常女性婚配,后代患病的概率是____。由于有血缘关系的近亲中含有从L代遗传下来的____概率高,近亲婚配可导致后代遗传病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因此,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____结婚。
半乳糖血症是一种半乳糖代谢异常的疾病,半乳糖代谢的大致过程如图所示。

(8)半乳糖激酶(GALK)的基因位于17号染色体q21-22区,在隐性纯合(a)时, GALK无法合成。若检测甲的血浆, 推测其半乳糖-1-磷酸浓度高于正常人。但却低于乙的概率是____;在乙的血浆中检测出虽然半乳糖-1-磷酸浓度较高,但半乳糖浓度不高,推测她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过多的半乳糖-1-磷酸堆积于脑、肝、肾小管等组织中,会引起这些器官损害。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分析,GALK、GALT基因通过____,进而控制性状。
S基因参与减数分裂过程, 与雄性动物少精子症和无精子症相关,研究人员围绕S基因展开了系列实验。
(9)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____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导致____。早期精母细胞处于减数分裂I前期,其重要特征是____。该时期可依次划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和终变期五个亚时期。
雄性小鼠出生第10天可启动减数分裂。收集出生后10~18天小鼠睾丸制作切片并染色,观察野生小鼠(WT)与S基因敲除小鼠(KO)的生精小管横切结构,结果如图1;统计18d两组小鼠睾丸中早期精母细胞各期比例,结果如图2。

(10)据图1可知,____d时两组小鼠的生精小管中均出现了染色质浓缩的早期精母细胞;但随着时间推移,WT的管壁精母细胞层数____、形态规则且排列整齐,KO的管壁精母细胞____:据图2可知,S基因缺失导致精子的发生被阻滞于减数分裂1的____
己有研究表明多个基因(R、P、E、C)参与精子发生的调控,为进一步探究S基因的作用机制,研究人员检测了WT和KO睾丸中相应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如图3。

(11)图3中β-Actin蛋白的作用____
(12)据图3可知,与S基因发挥作用有关的是 R 基因和E基因,判断依据是____
(13)基于以上研究, 请提出一个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____
类型:非选择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果蝇的长翅和残翅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灰体和黄体受另外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只有1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存在某一种配子致死的现象(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表型为长翅灰体的两雌雄果蝇杂交,得到的雌果蝇中长翅灰体:残翅灰体=3:1,无黄体性状出现,雄果蝇中灰体:黄体:=1:1,无残翅出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上述两对等位基因中,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是B/b
B.亲本产生的致死配子的基因型是AY
C.F1中雄性长翅灰体个体的基因型都与父本相同
D.F1中长翅灰体雄果蝇与残翅灰体雌果蝇杂交,子代中纯合残翅灰体雌果蝇占3/32
类型:多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某种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正常肢(D)和短肢(d)、长触角(A)和短触角(a)、长翅(E)和残翅(e)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已知控制触角长度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实验者进行了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

组别

P

F1

实验一

正常肢(♀)×短肢(♂)

正常肢:短肢=1:1

实验二

长触角长翅(♀)×长触角残翅(♂)

长触角长翅(♀):长触角残翅(♀):长触角长翅(♂):长触角残翅(♂)=2:2:1:1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亲本正常肢(♀)为____(填“杂合子”或“纯合子”)。为了探究控制肢型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可取F1正常肢雄虫和短肢雌虫杂交,若子代____,则控制肢型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否则可判断控制肢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也可取F1____雄虫和____雌虫杂交,若子代只有雄性出现短肢,则控制肢型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实验二中,只考虑触角的长短,F1的表型及比例____,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写出实验二遗传图解(只考虑触角的长短)。____
(3)通过实验二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让实验二F1的长触角长翅(♀)与长触角残翅(♂)随机交配,写出F2的表型及比例____
类型:非选择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