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神经性耳聋、腓骨肌萎缩症是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分别由B、b和D、d基因控制。下图1为某家族相关的遗传情况,其中已死亡个体无法知道其性状,经检测Ⅳ21不携带致病基因。为了确定腓骨肌萎缩症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科研人员对III9-III13个体含相关基因的DNA片段扩增后用某种限制酶处理,并进行电泳分析,结果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腓骨肌萎缩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III13的基因型为BbXDXd
C.V₂₂与V₂₃婚配,他们后代中出现不患病女孩的概率是3/16
D.IV₂₀腓骨肌萎缩症的致病基因来自于II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果蝇的性别与性染色体组成的关系:雄性(XY、XYY)、雌性(XX、XXY)(注:XXX、YY死亡;减数分裂时,3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任意2条配对联会,未配对的染色体随机移向一极)。平行翅脉对网状翅脉为显性,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控制;红眼对白眼为显性,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B、b控制,眼色基因位于如图所示的C区段中。回答下列问题:

(1)以平行翅脉杂合雌雄果蝇为亲本随机交配两代得到F2,F2中网状翅脉雌蝇所占比例是__________,随机交配n代后,基因频率将__________(填“增加”“降低”或“不变”)。基因型为XbXbY的雌果蝇与基因型为XBY的雄果蝇交配,后代中白眼且染色体正常的概率是__________
(2)平行翅脉红眼雄性果蝇(AaXBY)与平行翅脉白眼雌性果蝇(AaXbXb)杂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
(3)红眼雄性果蝇与白眼雌果蝇杂交得到F1,发现红眼雌果蝇中有一只例外白眼雌果蝇(记为S)。研究发现,C区段缺失的X染色体记为X-,其中XX-为可育雌性个体,X-Y因缺少相应基因而死亡。该例外白眼雌果蝇出现的原因可能为:①亲代配子基因突变所致;②由X染色体C区段缺失所致;③由性染色体数目变异所致。
根据性状表现判断产生S的原因,请设计杂交实验方案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番茄是雌雄同花植物,可自花受粉也可异花受粉。M、m 基因位于 2号染色体上,基因型为 mm 的植株只产生可育雌配子,表现为小花、雄性不育。基因型为 MM、Mm 的植株表现为大花、可育。R、r 基因位于 5 号染色体上,基因型为 RR、Rr、rr 的植株表现型分别为:正常成熟红果、晚熟红果、晚熟黄果。细菌中的 H 基因控制某种酶的合成,导入 H 基因的转基因番茄植株中,H 基因只在雄配子中表达,喷施萘乙酰胺(NAM)后含 H 基因的雄配子死亡。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
(1)基因型为 Mm 的植株连续自交两代,F2 中雄性不育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雄性不育植株与野生型植株杂交所得可育晚熟红果杂交种的基因型为________,以该杂交种为亲本连续种植,若每代均随机受粉,则 F2 中可育晚熟红果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
(2)已知 H 基因在每条染色体上最多插入 1 个且不影响其他基因。将 H 基因导入基因型为 Mm 的细胞并获得转基因植株甲和乙,植株甲和乙分别与雄性不育植株杂交,在形成配子时喷施 NAM,F1 均表现为雄性不育。若植株甲和乙的体细胞中含 1 个或多个 H 基因,则以上所得 F1 的体细胞中含有________个 H 基因。若植株甲的体细胞中仅含 1个 H 基因,则 H 基因插入了________所在的染色体上。若植株乙的体细胞中含 n 个 H 基因,则 H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植株乙与雄性不育植株杂交,若不喷施 NAM,则子一代中不含 H 基因的雄性不育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
(3)若植株甲的细胞中仅含一个 H 基因,在不喷施 NAM 的情况下,利用植株甲及非转基因植株通过一次杂交即可选育出与植株甲基因型相同的植株。请写出选育方案______________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野生生菜通常为绿色,遭遇低温或干旱等逆境时合成花青素,使叶片变为红色。花青素能够通过光衰减保护光合色素,还具有抗氧化作用。人工栽培的生菜品种中,在各种环境下均为绿色。科研人员对其机理进行了研究。
(1)用野生型深红生菜与绿色生菜杂交,F1自交,F2中有7/16的个体始终为绿色,9/16的个体为红色。
①本实验中决定花青素有无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本实验获得的F2中杂合绿色个体自交,后代未发生性状分离,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F2自交,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所有株系中,株系内性状分离比为3:1的占___________________(比例),把这样的株系保留,命名为1号、2号__________
(3)取1号株系中绿色与深红色个体进行DNA比对,发现二者5号染色体上某基因存在明显差异,如下图所示。

据图解释:1号株系中绿色个体的r1基因编码的r1蛋白丧失功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
(4)进一步研究发现,与生菜叶色有关的R1和R2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相互结合成为复合体后,促进花青素合成酶基因转录,使生菜叶片呈现深红色。在以上保留的生菜所有株系中都有一些红色生菜叶色较浅,研究人员从中找到了基因R3,发现R3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也能与R1蛋白质结合。据此研究人员做出假设:R3蛋白与R2蛋白同时结合R1蛋白上的不同位点,且R1R2R3复合物不能促进花青素合成酶基因转录。为检验假设,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向浅红色植株中转入某一基因使其过表达,实验结果如下。
受体植株转入的基因转基因植株叶色
浅红色植株(R1R1R2R2R3R3R1深红色
浅红色植株(R1R1R2R2R3R3R2深红色

实验结果是否支持上述假设,如果支持请说明理由,如果不支持请提出新的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某基因14N含有3000个碱基,腺嘌呤占35%,若该DNA分子用15N加同位素标记过的四种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次。将全部复制产物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如图1结果;如果将全部复制产物加入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则得到如图2结果,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X层全部是仅含14N的基因B.w层与Z层的核苷酸之比为1/4
C.w层中含15N标记胞嘧啶3150个D.X层中含有的氢键数是Y层的3倍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某植物(2n=14)的宽叶与窄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宽叶是显性;该植物中存在7号染色体有三条(三体)、其他6对同源染色体均成对存在的变异植株。变异植株的减数分裂正常,三条7号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到细胞两极,另一条随机移向细胞一极,各类型配子均可育。回答下列问题:
(1)变异植株的变异类型属于_____;变异植株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细胞中最多有_____条染色体,此时细胞中有______条染色单体。
(2)该植物中,从未出现过1~6号染色体有三条的植株,原因可能是_____(写出一种)。
(3)若控制宽叶与窄叶的等位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将纯合的7号染色体三体宽叶植株与染色体正常窄叶植株杂交得到F1,选择F1中三体植株与染色体正常窄叶植株测交得到F2,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
①F1中宽叶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
②F1中三体植株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有______种,测交所得的F2中,窄叶植株占______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植物的雄性不育(花粉败育,但雌性器官仍然发育正常)一般分为核不育和质核互作不育两大类。类型一:核不育。根据核不育的原因又可分为基因控制的核不育和环境诱导的核不育两种。类型二:质核互作的雄性不育。即雄性不育受到细胞质不育基因和对应的细胞核基因的共同控制,当细胞质不育基因SA存在时,核内必须有相对应的隐性不育基因aa,即个体基因型为SA(aa)时才表现为雄性不育。根据控制雄性不育质核基因的对数可以分为主基因不育和多基因不育两种。回答下列问题:
(1)类型一中的基因控制的核不育,即花粉是否可育由细胞核基因的显隐性控制,与细胞质基因没有关系。假定某植物开单性花,其雄性不育由基因R控制,取一杂合雄性不育植株与另一可育植株杂交得到F1,将F1进行自由交配,预测F2雄性不育植株与雄性可育植株的比例为___________
(2)类型一中的环境诱导的核不育,即花粉是否可育由细胞核基因在特定环境下的表达产物控制。同一植株,在一定条件下花粉可育,在另一特定条件下花粉不育。“两系法”杂交水稻是最为典型的实例,其育种过程如图1所示。

①假定有温敏雄性不育植株M、N,且M的雄性不育起始温度低于N的,在制备杂交种子时,考虑到温度的日间波动,最好选用植株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来制种。
②图1中,杂合子F1表现出优于双亲的生长状况,也叫杂种优势,但我们一般不继续将F1自交留种,原因是___________
③在长日照下,小麦光敏雄性不育系仍有超5%的自交结实率,为制种带来了一定困难。现有纯合的光颖和毛颖小麦若干,毛颖(P)对光颖(p)为显性,请利用小麦颖的相对性状设计一代杂交实验解决上述问题:___________
(3)类型二中的主基因不育,指一对或两对核基因与对应的不育细胞质基因决定的不育性,在这种情况下,显性的核基因能使对应细胞质的不育基因恢复正常。假定某水稻品种为主基因不育型,其花粉是否可育受细胞质基因S、N和细胞核基因A、B共同控制,植株中出现SA(aa)或SB(bb)均表现为雄性不育,其余的都可育。根据图2杂交实验回答:

①预测F2中雄性可育与雄性不育的比例为__________。若将亲本恢复系的基因型换成SASB(AABB),F2的表型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原因是__________
②预测正交SANB(AAbb)♀×NASB(AAbb)♂和反交NASB(AAbb)♀×SANB(AAbb)♂子代的育性:正交__________,反交__________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图是体育运动对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与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BDNF)关系的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问题:

(1)突触小泡中的b物质是_____,该物质通过______方式进入突触间隙。
(2)请画出b物质与AMPA结合后兴奋传导至d处时,细胞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______
(3)据图可知,BDNF具有______和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的作用,从而促进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若向大鼠脑室内注射抗BDNF的抗体,将导致突触间隙内b物质的含量_______(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4)图中c是突触蛋白,它在海马区的密度和分布可间接反映突触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有实验表明,水迷宫训练后大鼠海马区突触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大鼠学习记忆受损后突触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由此推测,长期记忆可能与______的建立有关。
(5)中长期的太空飞行可导致宇航员肌肉萎缩,出现平衡障碍、无法站立等情况。研究发现,在模拟失重条件下,肌梭自发放电减少,传向中枢的神经冲动减少,肌紧张减弱,肌肉活动减少,肌细胞内Ca2浓度明显升高。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处,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这是因为_______
②宇航员返回地球后,上述症状会逐渐消失。而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神经性疾病,患者由于运动神经细胞受损,肌肉失去神经支配而逐渐萎缩。ALS的发病机理可能是突触间隙神经递质过多,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Na过度内流,神经细胞渗透压______,最终水肿破裂。某药物通过作用于突触来缓解病症,其作用机理可能是_______(答出两种即可)。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某雌雄同株植物的花色有紫色和蓝色两种。为了研究其遗传机制,研究者利用纯系品种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见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杂交组合

父本植株数目

(表现性)

母本植株数目

(表现性)

F1植株数目

(表现性)

F2植株数目

(表现性)

10(紫色)

10(紫色)

81(紫色)

260(紫色)

61(蓝色)

10(紫色)

10(蓝色)

79(紫色)

270(紫色)

89(蓝色)

A.通过I判断,紫色和蓝色这对相对性状至少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B.将I、II中的F2紫色植株相互杂交,产生的后代中紫色和蓝色的比例为36:5
C.取杂交II中的F2紫色植株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紫色和蓝色的比例为8:1
D.将两个杂交组合中的F1相互杂交,产生的后代紫色和蓝色的比例为3:1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豌豆种群中偶尔会出现一种三体植株(多一条2号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该植株(基因型为Aaa)2号染色体的任意两条移向细胞一极,剩下一条移向另一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三体豌豆植株的形成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B.三体豌豆植株能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其中a配子的比例为1/4
C.该植株自交,产生AAa基因型子代的概率为1/36
D.该植株减数分裂过程中,有4个a基因的细胞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