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写作任务。

最近,一款名叫“ChatGPT”的软件在网上火了。这是一个“会聊天”的人工智能,能撰写邮件、论文、脚本,创作诗歌、故事,甚至敲代码、检查程序错误、绘图都易如反掌。它甚至以60%的准确率,通过了美国医师执照考试。

特斯拉CEO马斯克:“ChatGPT好得吓人,我们离强大到危险的人工智能不远了。”

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未来无论你选择什么职业,都不要去和机器竞争。”

网友阿喜:“ChatGPT出现,很多岗位要消失了!很多白领要失业了!”

任务一:班级将举行一次议题为“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的小型辩论会,针对上述人的发言,你怎么看?请写一篇驳论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任务二:ChatGPT的横空出世,掀起了惊涛骇浪。未来20年,我们面临的世界将会是怎样的呢?请发挥你的联想与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写作要求:(1)结合材料,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2)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如地名、人名、校名等;(3)不少于600字。
类型:作文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命题作文:

如果说青春是一部大书,那么时间就是一位良师。翻阅大书,伴着老师,我们逐渐成长。学会了接受失败,学会了迎接挑战,学会了承担责任,学会了自立坚强,学会了包容理解,学会了传递善良……


请以“时间,教会我很多”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
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类型:作文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按要求作文。
以“时间的痕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讲述你在成长中对“时间”的体验和理解,分享你独特的生活与感悟。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
类型:作文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题目)

王力

①气温上来后,阳光也跟着强盛了些。休息时间来到窗前,视线远处长身玉立的保俶做塔此刻正亮着温润的光,捧着它的宝石山也闪现出不一样的色彩来。我分明看清,那是一种鲜亮的绿意在蔓延。

②不久前从它身下经过,眼见它身披一件枯黄色的裘衣,冬眠般沉默不语。原来,在寒风吹彻时最是思念的春天,总算来到了人间,哪怕眼下耳畔依然有寒风的余音,也是毫不在意了。下午,宝石山被阳光洗涤得更加鲜亮,那股绿意随之更加浓郁,就像是春一下子臻入深的层次。屋内此时的我,正值忙碌到困倦疲乏,只想沉沉睡上一场,不去理会外头日光如何的澄亮。

③就在我即将睡去时,窗外响起一声鸟鸣。

④这声鸟鸣,带来久违的熟悉,就像是故友的问候声,竟叫我迷离的双眼登时一亮。鸟鸣快得不过一声,几乎要被我当作错觉。可是我真真切切地听见了,而且我还听出它的不同。它不似秋鸟叫得那么凄切,为满目的萧条所折服。它也不似冬鸟叫得如哀号声一样,仿佛叫严寒冻坏了嗓门。它的声音是圆润的,歌喉是清亮的,只一声便将我吸引住。想必那位艺术家此时是真正的无拘无碍,只有满心的欢喜,所以歌唱声也是显得分外欢快,让人立马就会想起春天的诸多愉快事。

⑤叫声将我从座位上惊起,心想春竟然这么快就来到了。或许找到刚才舒展歌喉的那位艺术家就能揭晓答案。我向窗外张望了一番,只见外面的树已经掉光了叶子,它无论站在树上何处都会被看见。对面的屋檐下也看不到一只在那里停留栖息的麻雀,眼前并不见艺术家的身影,内心的好奇依旧久久无法平息。

⑥我奔下楼去,寻遍外头的角角落落,就连一片羽毛都未见着。刚才的艺术家,此时全然不见了踪影。它是此时知我在寻自己,而故意躲藏了起来?还是趁着我奔跑下楼的时候移步到了别处?那位艺术家想必是个古怪难请之人。但是那一声清亮的歌唱分明已经唤醒沉睡的记忆。

⑦黄昏归家途中路过桃花河,在一片恍惚的暮光里,我看见河畔的柳树枝上已经冒出点点翠绿,虽然新叶尚未冒芽,但生命之光已经毫不掩饰地闪耀起来。在它们身下,那一湾河水也流得更加温婉。正是这些细碎的,容易被忽略的无数微小,组合成了眼前大片秀丽的春光。

⑧走进路边食肆,晚餐是一碗饺子,简单又包罗万千。我将饺子咬开一角,里头翠绿的荠菜忙把春的滋味送到舌尖,时节的脚步不再神秘。品完一碗春,周边的高校刚刚散学,我在狭小的人行道迎着青春的浪潮逆流而上,时不时与一张姣好的面容不期而遇。记得不久前她们只是幼小的孩童,一团美还含在花苞里羞于现世,如今,她们已大胆涂抹口红眼影,成为吸引眼球的风华。我无法相信眼前迅速的转变,于是想到笋芽儿一冒出地表就长成了势头,何况是万代不息的人。

⑨远处那丛暗影是去年拜访过的桃树,曾经的风华已化作脚下一片深沉,一如孕育生命的襁褓。此时的树身仍未摆脱孤寂,单薄的身躯刚经历严寒横行,走过的一刹那,我分明闻到了花苞的气息,似乎也探寻到了春隐于暗处的美。

⑩放观四野,虽然仍像冬日悄然无声,但我白日里已听见一声清亮的鸟鸣,接下去会有许多与春有关的声音响起,让人相信春天要正大光明地来到了。

(选自上观新闻2023-02-23,有删改)


班级开展读书交流会,请你参加,完成以下活动任务。
1.你认为下面两个题目哪一个更好?请发表你的观点,并阐明你的理由。
A《窗外一声春》       B.《窗外鸟鸣声声春》
2.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仿照示例,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理清作者思路。

3.文章第⑨段作者为什么说桃树“曾经的风华已化作脚下一片深沉”?谈谈你的理解。
4.品味加点词语的含义,体会加点词在句中的作用。
(1)在一片恍惚的暮光里,我看见河畔的柳树枝上已经点点翠绿,虽然新叶尚未冒芽,但生命之光已经毫不掩饰地闪耀起来。
(2)此时的树身仍未摆脱孤寂,单薄的身躯刚经历严寒横行,走过的一刹那,我分明闻到了花苞的气息,似乎也探寻到了春隐于暗处的美。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草尖上的村庄

付蒙蒙

①野草是泥土的方言,在无声中诉说着住在草尖上的每一座村庄的历史。

②那时候,我的家乡遍地野草,嫩生生,蓬勃勃,在荒郊野地里生长着。土坡上、浅水中、碱洼里,无处不在。草棵棵、草窝窝、草蛋蛋、草褥褥,草的乐土,草的海洋。草尖上除了缀着露珠,还踞着一个个村庄,祖辈父辈们每一件梦的衣裳都在草尖上适时泛绿、生长。

③蹒跚学步时,踏着青草走入荒野,上学时拽着路边的青草踏歌而行。孩提时代,在野草地上打滚儿,没日没夜地与野草厮混。风中的野草,顽固地根植在我的生命里,摇曳成歌。我在干涸的河床上放羊,那些羊儿像白云一样顺着河床边漂移,有些捣乱的羊羔还会跑到河沿上,钻进田地里撒野。那些草的灵魂总是在喂饱牛羊之后慢慢消逝。在来年再次疯长起来,如那些宿草沿着旧岁的枝节萌蔓开去,年复一年地重复。野草丰腴时,那熟稔的乡野、犬吠、鸡鸣、村庄,九曲十八弯中清亮枯瘦的河水、错落起伏欲醒未醒的田畴、浓浓淡淡舒张有致的麦苗,倏忽间,就在逼仄的视野内丰富灵动起来。

④村里人大多在草垫子上离开人世间,年轻的后生在村庄外,用铁锹扒开草皮挖一座新坟。但没到秋天,坟上就又会长满野草。生命由丰满走向凋零,直至碾落成泥,伴着他们的只有这萋萋的野草。

⑤祖母告诉我,草尖上蹲着一个个未曾远去的灵魂,那些灵魂是逝去的先人,他们生前属于那片土地,死后依旧如此。他们经常爬上草尖,守望这一片田园。生与野草相伴,死与野草相依。春阴垂垂草青青,他们和那些野草一样在春夏季节里疯长。那些草很普通,有的甚至连个名字也没有,如同那些村庄的人,他们都是“草民”,在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打上草的烙印,草尖上有着他们清贫困苦的集体记忆,也有着炕头上难以与人分享的恩爱情仇。草民活得累,像草一样简单、平凡,但很踏实,草尖上的露珠时时刻刻都在折射着他们的历史。

⑥入夏,辽阔的草毯子上盛开着一片片黄灿灿的蒲公英花,空气清香醉人。落霜后,遥看衰草连天,那些衰草还照样是盘踞在田间地头,迎着阳光,带着晶莹的雪花,十分刺眼,但是住在草尖上的村庄却矮了一截。种过小麦和油菜,平原正式进入了冬天,西北风刮起来了,早晨起来可以看到瓦片下菜畦里上了霜,村庄和人们一起都躲在家里猫冬。空旷的田野上看不到人影,迎亲的队伍倒是多了起来,三天两头有呜哩哇啦的唢呐队从草尖上走过,红红绿绿的身影,是广袤天穹下唯一的亮色。在人类的上层建筑中,这份爱情与草和乡下的村庄都被遗忘在角落里。于是,野草如背着空空行囊的游子,似乎应回到自己原始的居所,退出人们的视野。

⑦乡下人在草的王国里,攻城夺寨,把野草赶到边边角角上去,开拓出一块块良田。然而他们的村庄却一直被野草包围着、保护着。他们一直像草一样地活着。土里滚,泥里爬,却从不因为艰难而放弃,也不因为卑贱而退缩,拥一抔泥土而生根,沐一片阳光就泛绿。草构成自然界一切动物的食物链基础,草民构成了人类社会一切文明金字塔的塔基。那些野草哺育了草民,草民就这样滋养着村庄。在历史和它的终结席卷而来时,他们需要的就是在小村庄里,将日常的生活进行到底,哪怕渺小微弱,不被人关注,默默无闻。

⑧斯人已去,往事尘飞,只有那草尖上的灵魂和村庄依旧,有些熟悉,有些陌生。这一切透过时光,一点点成为岁月的背面。他们和野草的命运一样,不辉煌,也同样坎坷;可以被遗忘,却不能被淹没。就像天上那些不能再微弱的星星,单独拿出来是看不见的,当他们聚在一起时,却能组成一条银河——这就是草、草民和村庄的历史。

(摘自《读者·乡土人文版》128期)

1.对于村庄和村庄的人来说,草的价值体现在哪里?请仔细阅读,补全思维导图。

2.请赏析文中画线句的加点词。
孩提时代,在野草地上打滚儿,没日没夜地与野草厮混。风中的野草,顽固地根植在我的生命里,摇曳成歌。
3.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条列举草和村庄人的相同点。
4.野草是泥土的方言,作者想通过野草诉说什么?请联系全文作答。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中国风筝艺术与民俗文化

曹业

①风筝在南方被称为“鹞子”,在北方被称为“纸鸢”。“风筝”最早出现在五代,《询刍录·风筝》中写道:“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如鸣筝,故名风筝。”风筝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都来源于民间生活。

②风筝有它独特的季节性,适宜春秋两季,因而岁时节令是风筝艺术最显著的民俗文化。清明节和重阳节就成了与风筝关系最密切的时节。在清明时节,放风筝已经和扫墓、踏青等活动一样成为一种风俗。和清明节相比,重阳节本身就是个值得庆贺的日子。古时人们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_________,故而叫重阳。古人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很多,如登高远眺、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而关于重阳节放风筝习俗的记载出现得晚些,在清代的《广西通志》卷十五中有记载:“登高岭在县西一里,九月九日邑人登岭放风筝为乐。”

③风筝作为飞行器物被发明之后,它作为人们向天倾诉情感,表达愿望的工具,反映着民间信仰观念。所以,风筝图案也无一不和信仰民俗有关。

【知识卡片】

吉祥图案——民族的旨趣

1.吉祥图案是指具有一定吉祥寓意的装饰纹样,其创造方法主要有谐音法、象征法、文字法等,这些方法可互相结合。

2.谐音法即用音同或音近汉字相互转借,表达特定的吉祥寓意。如瓶,音通“平”。吉祥图案寓意为四季平安。石,音通“室”,有房屋、家、家族、家人等意思。

3.蜘蛛,又叫嬉子,代表喜蝙蝠与鹿,则是“福禄”的化身。鸡,是吉祥的代表。


1.重阳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下列诗句不属于重阳节习俗的一项是(     
A.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B.辕门菊酒生豪兴,雁塞风云惬壮游。
C.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D.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2.根据上下文内容,在第②段横线处填入合适的内容。
3.有同学打算在风筝上画一幅寓意美好的画,参考文中知识卡片,琢磨一下甲乙两图,请各用四个字写出它们的寓意。
甲图:________乙图:________

【相关链接】为了更好地探究风筝,同学们搜集了一些材料。

链接一

风筝

曹雪芹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风筝

孔尚任

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

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注】①《红楼梦》中曹雪芹托探春所作灯谜。探春,宝玉同父异母妹,庶出,有才干,被迫远嫁。②孔尚任,创作《桃花扇》,因得罪权贵被罢官,回乡隐居,穷困潦倒至辞世。
4.对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     
A.两首诗都描绘了儿童春天放风筝的场景。
B.两首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C.曹诗中风筝断线远去寓指探春远嫁。
D.孔诗中的“骂”是因为风弱,风筝飞不起来。
5.两首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链接二

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弟子曰:“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飞。”墨子曰:“吾不如为车輗者巧也。用咫尺之木,不费一朝之事,而引三十石之任,致远力多,久于岁数。今我鸢,三年成,蜚一日而败。”惠子闻之曰:“墨子大巧,巧为輗,拙为鸢。”

《韩非子》

俗谓之风筝,古今相传,云是韩信所作。高祖之征陈郗也,信谋从中起,故作纸鸢放之,以量未央宫远近,欲以穿地,入宫中也。盖昔传如此,理或然矣。

《事物纪原·卷八纸鸾》

高州刺史李迁仁、天门太守樊文皎,将援兵万余人至城一。台城与援军信命已绝。有羊车儿献策,作纸鸱系以长绳,写敕于内,放以从风,达众军,题云:“得鸱送援军,赏银百两。”太子自出太极殿前乘西北风纵之。贼怪之,以为厌胜,射而下之。

《资治通鉴》

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线乘风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如鸣筝,故名风筝。

《询刍录·风筝》


【注】①蜚:同“飞”。②车輗(ní):连接大车车杠与车衡的一个部件。③厌胜:古代一种巫术。
6.对于这些材料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惠子认为墨子制作木鸢没有成功,称不上是能工巧匠。
B.《事物纪原》中记载风筝是韩信为军事谋划而制作。
C.《资治通鉴》中太子利用风筝没有达成自己的目的。
D.《询刍录》中提到风筝的命名是源于它在风中发出的声音。
7.与“作纸鸱系以长绳”的“以”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境过清B.能以径寸之木C.全石以为底D.以至鸟兽、木石
8.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今我   为:________   入宮中也   隧:________
达众军   冀:________   线乘风戏   引:________
9.翻译句子。
(1)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飞。
(2)贼怪之,以为厌胜,射而下之。
10.结合《中国风筝艺术与民俗文化》和链接二的内容,概括风筝有哪些功能。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班级同学开展识人赏画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我的老师齐白石

李可染

白石老师平时作画,既不看真实的对象,也不看草稿,就是那样凭空自由自在地在纸上涂写,但笔墨过处,花鸟鱼虫、山水树木尽在手底成长,而且层出不穷,真是到了胸罗万象”“造化在手的地步。

有次我在江南写生,一天午后躺在一棵大松树下休息,仰观天际伸出的松枝,忽然感到似在哪里见过。想想才恍然明白,那分枝布叶及松塔的形态,原来就像一幅白石老师的画。这使我感佩老师作画不仅是从造化入手,而且观察得是那样细致,认识得是那样深刻。过去有人批评国画家的凭空作画就是不重视生活,殊不知优秀的传统画家都是把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作为艺术修养极其重要的部分,当他正式进行创作时,认识生活的阶段已经成为过去。我们不能设想白石老师一边执笔一边观看,能画出今天这样生动的小鱼小虾。

白石老师晚年作画,喜欢题一挥两个字,不了解的人就会联想到,大画家作画,信笔草草,一挥而就。实际上,老师在任何时候作画都很认真,很慎重,并且是很慢的,从来就没有如一些人所想象的那样信手一挥过。他写字也是一样,有人请他随便写几个字,他总是把纸叠了又叠,前后打量斟酌。有时字写了一半,还要抽出笔筒里的竹尺在纸上横量坚量,使我这在旁边帮忙按纸的人都有点着急,甚至感到老师做事有点笨拙。可是等悬挂起来,这些字画马上又会使你惊叹,你会在那厚实拙重之中,感到最大的智慧和神奇。

老师有句诗道采花蜂苦蜜方甜,好心的艺术家往往只愿把有丰富滋养的甜美成果分享给人,却不愿人知道自己所受的辛苦。假若有人问白石老师在他的艺术修养上下过多大的苦功,我想以铁杵磨成针来作比也并不怎么过分。就以老师画案上那块砚台来说,那是一块又粗又厚的石砚,但以老师作画之勤,经过千万次的研磨,砚底有的地方已经很薄。近年别人给他磨墨时,他总是嘱附往厚处磨,不要把砚底磨穿了。勤学苦练,功夫不可间断,是历代艺术大师的名言,白石老师就是身体力行的典范。

老舍先生收藏了一幅白石老师的钓丝小鱼图。图中很大的篇幅只有一根被微风吹动的钓丝,下边是几条被钓饵所吸引的小鱼,墨色淡淡的。画面似乎没有什么东西,但是,我们眼前却似乎浮现出这样的场景——晚风习习,天边一抹晚霞,人在清澈的池塘边观看游鱼,闲适惬意。画面上那一根钓丝给人无限的想象和美妙的感觉。这张画使我们深深体会到白石老师感觉的敏锐和感情的真挚。更可贵的是这些作品的思想感情与我们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不感觉有什么疏远和隔膜。

一次,我陪一位著名的印度诗人去访问老师。老师画了一幅牵牛花送他。画面中的牵牛花迎风向度,欣欣向荣。诗人站在画前激动地说:这花的艳丽生动使我感到在枝叶间就要穿出一只蝴蝶。停了一下,他又说:这不仅是一棵花,这是东方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歌颂。在国际和平奖授奖仪式上,艺术家郁风代白石老师致答词:正因为爱我的家乡,爱我的祖国美丽富饶的山河土地,爱大地上的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而花费了我的毕生精力,把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感情画在画里、写在诗里。直到近几年,我才体会到,原来我追求的就是和平。

我很喜欢白石老师九十多岁时画的一棵棕树。棕干笔直冲天,棕叶下垂,笔力之雄健真可说是如能扛鼎。我不想说画里的棕皮、棕叶的质感如何的神似,只想说我感到的那种震撼人心的气魄。正如画上题字直上青霄无曲处传达出的中华民族雄迈、昂扬、不屈的精神。我想不管是谁,站在白石老师的作品之前,都会感到清新蓬勃的气息、雄强健壮的力量扑面而来,心胸为之一快,精神为之振奋。

白石老师逝世前,还是经常不断地创作,这些作品精神饱满,一点未见衰颓之气。他九十六岁画的一幅秋海棠,红光满纸,神采焕发,浓艳至极。另外一幅万年青,真有一种永不衰竭的生命力。赏画思人,对白石老师一挥的题字,我有了更真切的理解。

(取材于李可染的文章)


【识人】
1.齐白石为什么能画出富有美感的绘画作品?根据内容,简要概括。
2.“笨拙”一词,在文中有什么含义?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使我这在旁边帮忙按纸的人都有点着急,甚至感到老师做事有点笨拙。
3.文章结尾句有怎样丰富的内涵?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赏画思人,对白石老师“一挥”的题字,我有了更真切的理解。
【赏画】
4.用一个词语形容文中提到的“钓丝小鱼图”“牵牛花图”和“棕树图”三幅画的共同特点。你会选用哪个词语?结合文中描述的内容,简述理由。
A.富有意境       B.无言之美
5.参考选文写法和李可染的观点,为齐白石的《四鱼图》写一段鉴赏词。

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虽然关于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

——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


要求:(1)内容具体、条理清楚;(2)120字左右;(3)不得出现人名、校名。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开往远方的列车

【美】伊夫·邦廷

①“这就是我们要坐的火车。”卢小姐说。列车长沿着月台走过来,他问:“女士,这些就是孤儿吗?”卢小姐直挺挺地站着:“一共十四位。”列车长说:“我们在车尾特意为你们加挂了一节车厢。听说西部有很多人想收养小孩儿。”

②我们上车了。

③我让萝拉坐在靠窗的位子,我们在玻璃上看见自己的影像。她穿着有亮晶晶钮扣的蓝色新外套,软帽下露出耀眼的鬈发。我也看见自己瘦长的脸,一点都不好看。我知道萝拉一定是第一批被选定的人。

④没关系,我对自己说。我的手指慢慢滑进口袋,摸着那根柔软的羽毛。她会在那里,她一定会要我。

⑤火车开动了。

⑥我们快速平稳地前进,经过许多旧房子、一排排仓库,然后进入乡间,那里有好多树,树上结满了苹果。天黑后,我们就互相倚靠着,坐在位子上睡觉。

⑦车轮整晚发出低沉的声音,咔嗒,咔嗒。

⑧妈妈,我来了,等等我。

⑨离开纽约以后,已经过了好几个白天和夜晚。现在,窗外只剩下一片起起伏伏的,望不到尽头的草地。突然就听见有人大喊:“普特维站到了。”

⑩月台上有一群人在等我们。“我的老天爷啊!”桑奇看见那么多人,喘了口大气。我一看就知道妈妈不在那里,她可能在更西边的地方。有个男人带我们去市政厅,所有人都跟在后面,好像在游行。卢小姐小声叮咛:“微笑啊,高兴一点儿。”我们坐在台上的椅子里,镇里的居民打量着我们。

⑪桑奇和另外两个大男孩儿很快就被领走了。玛薇被一个瘦小的太太挑中。玛薇又高又壮,圆圆的脸上有个非常甜美的酒窝。那个瘦小的太太对另一个瘦小的太太大叫:“你看我挑的这个女孩儿,她一定可以帮我做不少家务事。”卢小姐边签同意书边说:“玛薇是个可愛的女孩儿,对她好一点。”“小姐,你认为我不会好好待她?你是这个意思吗?”她瞪着卢小姐,“要我把她还给你吗?”卢小组默默地把同意书交给她,没作声。

⑫有对夫妻在我们面前停下来。我的膝盖一直在发抖。“哦,罗伯特,你看这个小女孩多可爱啊!”女人微笑着看着萝拉,“我们选她,好不好?”萝拉紧紧拉着我的手。我必须很用力才能把萝拉的手指掰开。萝拉一直哭,不停回头看。我也哭了。

⑬不过,我倒觉得自己没被挑中是件好事,我必须等妈妈。她把我留在孤儿院的那天,蹲在台阶上对我说,她会回来接我。她当时在鸡肉工厂工作,头发上沾了一根白色羽毛。我拿下那根羽毛,轻轻贴在脸颊上。“妈妈,你什么时候来接我?”她说:“圣诞节以前。”我已经等了好几个圣诞节了。

⑭剩下我们九个小孩儿又回到火车上。

⑮到了吉尔本,我们在一间五金行前排好。有个男人说:“我还以为强壮的男孩儿都被挑走了,幸好……”艾迪被挑中了。还有个男孩儿也被挑中了。我们这些没被挑中的孩子又回到车上。卢小姐擦干眼泪说:“再怎么样也比待在纽约的街头流浪好。你们大多数都会找到很好的家庭。我们没办法永远照顾你们。”

⑯下一站是葛洛法,等我们的人不多,妈妈也不在那里。她到底在哪里?她应该知道我可能在这列火车上,因为卢小姐说,所有报纸都报道了我们的事。“‘圣克里之家’的孤儿上路了。”报纸列出了每一站的站名,我相信妈妈一定就在其中一站等我。

⑰等等我,妈妈!我来了!

⑱在“圣克里之家”,每天晚。上我都希望自己的思念能穿过黑暗,飞到远方的妈妈身边。妈妈,你不必来接我,我就要去找你了。

⑲但是,她在哪里呢?

⑳到了葛洛法,他们要我们在铁道旁排成一行。苏珊和另外两个男孩儿被挑中了。“没什么好选的了!”有个女人没好气地说。我心里有种被深深刺痛的感觉。妈妈不要我,看起来也没有人要我。我不希望自己被挑中,因为妈妈可能就在下一站等我。但是如果她不在那里,我该怎么办?

㉑剩下我们三个孩子跟卢小姐一起回到火车上。她说:“孩子们,不要垂头丧气。”到了第四站,有四个人在等我们,我妈妈不在那里。我和另外两个女孩儿,摇摇晃晃下车。有对夫妻带走了她们。卢小姐手中紧握着最后的一份同意书——那份属于我的同意书。我低头,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

㉒火车的汽笛响了。我跟卢小姐一起上车,我知道,只剩下最后一站了。我们看着窗外,没有说话。

㉓列车长大喊:“远方站到了。”真是个奇怪的站名,好像它觉得自己真的很远,好像它觉得自己不属于这里。我戴上帽子,手不停地发抖。从窗户望出去,有对夫妇在马车旁等待。那个女人矮矮胖胖,穿着厚厚的黑色洋装,带着一顶塌塌的黑帽子。她不是我妈妈。

㉔卢小姐轻声问:“玛丽安,你准备好了吗?”我缩在椅子一角。“还没……”我小声说;“还没有……”

㉕卢小姐牵着我的手下车。那个男人很高,有点驼背。女人手里拿着木头做的小火车头。卢小姐把我轻轻推向前:“她是玛丽安。”“只剩……”女人把话咽回去,又专注地看着我,表情很温柔。我一直觉得,妈妈会那样看着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女人好像很了解我,她知道那种没有人要的感觉。

㉖她把手中的玩具火车头递给我:“这是我们送给你的礼物。”“我不是你们想要的小孩儿,对不对?”我说。白太太说:“不骗你,我们本来想要男孩儿。”白先生在一边插嘴:“不过,我们也喜欢女孩儿。”白太太眯着眼睛看我:“我知道,我们也不是你想要的。”她轻轻拍着白先生的手,他们微笑着看着彼此。她说:“有时候,你最后得到的比你原先想要的更好。

㉗我有一种期望落空的感觉。我妈妈不在远方,她根本不在这里或别的地方等我。我把手伸进口袋,拿出了那根羽毛。我用手指抚平它:“这是我送给你们的礼物。”

㉘“喔,谢谢你。”白太太把那跟羽毛插在自己的帽带上。它插在那里的样子很特别,好像它属于那里,好像它终于找到自己的地方。白太太看着我:“你愿意跟我们回家吗?”我小声说:“好。

㉙卢小姐微微向前:“玛丽安,你现在准备好了吗?”

㉚“我准备好了。”


【梳理·心理变化】
1.随着旅程的前行,玛丽安的心理也在发生变化。阅读全文,梳理关键语句,仿照示例,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2.结合玛丽安在这趟旅程中的所见所闻及她的心理变化,你认为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推测·言外之意】
3.请结合故事内容推测下列人物的言外之意,任选一题作答。
(1)那个瘦小的太太对另一个瘦小的太太大叫:“你看我挑的这个女孩儿,她一定可以帮我做不少家务事。”(提示:请关注加点词)
(2)有个男人说:“我还以为强壮的男孩儿都被挑走了,幸好……”(提示:请关注省略号)
【揣摩·关键语句】
4.在故事性文章中往往会出现看似平淡实则有深沉内涵,能够让人深受启发的话语,它们往往出自文中充满智慧的人物之口,我们称之为“智者的话语”。请结合故事内容,说说文中划线的这句“智者的话语”有怎样的内涵。
有时候,你最后得到的比你原先想要的更好。
【探究·故事内涵】
5.玛丽安在这趟开往“远方”的旅程中,她完成心愿了吗?请联系题目并结合故事内容说说你的探究结果。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年关

①自从老伴儿前年去世后,老陈就害怕过年了。老伴儿在时,儿子闺女还回家过年。看着影儿,听到声儿,心里也舒坦。两个孩子从小就惧他,看见他像老鼠见了猫。他不待见,总觉得替别人家养了媳妇,怎么算都是亏了;他稀罕儿子,却不对脾气,俩人见面就吵。不管怎么吵,他还是疼儿子——没黑没白地土里刨、水里捞,挣来的钱都拿去培养儿子了。

②争气的儿子给他脸上贴了金,却忙得没时间回来看他,经常寄回一些食品和用品。他见人就显摆:看看这贵重东西,多好啊!都是我那当官的儿子孝敬老子的。

③去年。他早早给儿子闺女打电话,让他们早点儿回家过年,年货都预备好了。年三十那天,两个孩子却都没露面。儿子忙着帮百姓做直播卖山货,忙得没时间回家;闺女忙着做卖菜生意,等过了十五再回。

④他怕村里人笑话他是空巢老人。一个人坐了最慢的火车,晃晃悠悠来到儿子所在的城市。但他没有走出候车室,蒙头盖脸窝在冰凉的椅子上,一个人啃冷馒头,躺到初五才踏上回村的路。望着城市喧器的烟火,他想到了野地里遗留的候鸟,身体里流窜着冬天的风。临走前,他买了满满一兜子糖果,大街上都是亲亲热热团聚的老老小小,他迎着风直想淌眼泪。

回到村里,老陈一脸的张灯结彩,逢人就散烟、发糖,喜气洋洋地说,在儿子家过的年,天天大鱼大肉都吃腻了。村里人都夸他养了个好儿子,这让他憋屈的心敞亮起来。

⑥今年。老陈提前两个月给儿女打电话预约过年。儿子声音嘶哑,说了句:爸,我在山里忙工作呢,到时再说啊。电话断了。他气得直骂:不孝之子,不就当个小官嘛,脾气还长得上天啦,老子话都不听了?

⑦闺女拖着哭腔说:爸,年关忙啊,过了初十再抓个时候回去,多补一些钱给爸。他气得火冒三丈:我不差钱啊,都给我回来!

年三十这天,他把屋子烧得暖烘烘的,把老伴儿的照片擦得亮亮的,盼着两个孩子能回家过年。一个月前,他就下了最后通牒,命令儿子必须回家过年,告诉闺女,卖菜的钱别计较,爸都补给你。

⑨日头过了中天。一趟趟闯进北风里的老陈,连儿子闺女的影儿都没瞅见。他强压住火,打儿子手机老不在服务区。

⑩老陈望着一屋子年货唉声叹气,找来一辆车赶往小镇的闺女家。这一路,他想起对闺女的种种不好,一颗心像掉进冰水里,难受得心慌气短。

⑪当找到闺女时,闺女还在市场卖菜。姑爷坐在轮椅上,弯腰替买主刮鳞剖鱼。两个七八岁的娃,鼻涕拖得老长,用冻红的小手择着烂菜叶子,帮忙理顺捆扎。老陈颤抖着声音呼唤了好几遍,一家人陌生地望着他,如在梦里。闺女结婚后,他还是第一次登门,这场景他做梦都没有想到。

⑫不算丰盛的年夜饭,老陈和闺女一家人倒吃得很温馨,他的心被暖化了。晚饭后,走到街上。老陈看着热闹的街景,热闹的人群,想到自己家空荡荡的房子,想到忙碌的儿子,他低下头偷着抹眼睛。

⑬爸,我又啥做错了吗?打我骂我都行,您别这样,我心里难受啊!闺女哽咽着说,从小到大,我都不争气,还嫁了个穷人。孩子爸半夜去拉菜,翻车把腿给砸断了,没敢告诉您,也不敢回家过年。您放心,他的腿天暖时就能好了。

⑭闺女啊,是爸爸错了,你没错。你们需要爸爸时,我没做好。现在你们不需要了,我偏要做爸爸,都怪我不好。不管穷富,一起过年就好!老陈的眼泪又冒了出来。

⑮大年初一的饺子在锅里翻着浪花。老陈贴着老屋的窗玻璃往外瞧,好像看到了儿子的身影,揉揉眼睛再看好像又没有了。他转身叹息。随着敲门声,儿子扑了进来,激动地喊着:爸,过年好!山区的乡亲们说我自从进山扶贫做第一书记,为了大伙儿过上好日子,两年没回家过年了,拿起铁锹一锹一锹铲了山路上的雪,把我送到火车站,说啥也要让我回家,让我代他们给您拜年!

⑯老陈一迭声地答应着:过年好,过年好!乡亲们,大家伙儿都过年好啊!

⑰说着说着,老陈竟有点儿哽噎了,满脸笑容像凝固了一样。

(作者:庞滟。有删改)

1.小说围绕老陈期盼子女回家过年展开情节,请联系小说内容,补全下面思维导图。

2.阅读下面句子,按括号中的要求答题。
(1)回到村里,老陈一脸的张灯结彩,逢人就散烟、发糖,喜气洋洋地说,在儿子家过的年,天天大鱼大肉都吃腻了。(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2)年三十这天,他把屋子烧得暖烘烘的,把老伴儿的照片擦得亮亮的,盼着两个孩子能回家过年。(从描写的角度赏析这个句子)
3.文中的老陈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选文加以分析。
4.这篇小说选入《小小说选刊》2022年第5期时,编辑把它放在“情感篇”,而不是“社会篇”,你认为编辑这样安排是否合理?请阐明理由。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同学们最难忘的事就是过节日,请你阅读下面五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________观竞渡

〔明〕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材料二]

蝶恋花·密州______

〔宋〕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背景]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词人到密州任知州,正遇佳节,上街游玩时有感而作。
[材料三]

江城子

〔宋〕秦观

______天气醉游郎。莺儿狂。燕儿狂。翠盖红缨,道上往来忙。

记得相逢垂柳下,雕玉佩,缕金裳。

春光还是旧春光。桃花香。李花香。浅白深红,一一斗新妆。

惆怅惜花人不见,歌一阕,泪千行。


[材料四]

重午(节选)

[宋]吴自牧

杭都风俗,自初一日至端午日,家家买桃、柳、葵、榴、蒲叶、伏道,又并市茭、粽、五色水团、时果、五色瘟纸,当门供养。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以艾与百草缚成天师,悬于门额上,或悬虎头、白泽。或士宦等家以生朱于午时书“五月五日天中节,赤口白舌尽消灭”之句。此日采百草或修制药品,以为辟瘟疾等用,藏之果有灵验。杭城人不论大小之家,焚烧午香一月,不知出何文典。其日正是葵榴斗艳,栀艾争香,角黍包金,菖蒲切玉,以佳景。不特富家巨室为然,虽贫乏之人,亦且对时行乐也。

(节选自《梦粱录》)


[注释]①伏道:祈福消灾的神符。②白泽:辟邪神兽。③不特:不只。
【裨补缺漏】
1.前三则材料的空缺处都有节日名,请你为空缺处选出正确的一项是(       
A.端午、上元、清明B.重阳、除夕、上元
C.端午、除夕、上元D.重阳、上元、清明

【划分句读】
2.给材料二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B.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C.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D.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梳通文意】
3.根据语境和方法提示,请你解释加点字和句子。

原文

词语释义

方法策略

江亭日堪高会

(1)_______成语推断法:目不暇接

满街不

(2)_______字形推断法:古字形像以刀断丝。

以为瘟疾等用

(3)_______(填序号)

查字典法:①开垦,开辟②同“避”,躲开,避免③偏僻④打比方,通“譬”

佳景

(4)________课内迁移法: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不特富家巨室为然,虽贫乏之人,亦且对时行乐也。翻译句子:
(5)___________

【探究意义】
4.阅读以上四则材料,同学们展开讨论,请你参与探究活动。
小慈:传统节日本该欢乐,我却感觉这些诗人都有“愁绪”,如《观竞渡》诗人通过热闹喜庆节日的场面描写,触景生情,抒发对屈原的思念,吐露诗人生活中的哀愁。
小溪:另外两首词中我选一首,谈谈节日中的“愁绪”:(1)__________
小赵:节日的欢乐氛围能让诗人的愁情更加强烈,这就是“以乐衬哀”写法。同样道理,“(2)____________________”(《野望》)中田园牧歌景象是对王绩孤独无依,悲痛欲隐的心情的衬托。“(3)____________________”(《行路难》)里豪华宴饮是对李白求仕无路,壮志难酬的心境的衬托。
小慈:尽管传统节日中我们经常读到“愁绪”,但我们仍然喜欢过传统节日,原因是(4)__________(请联系材料四,以“重午”为例来谈)。
小溪:所以我们在享受节日的同时,也要用自己的行为赋予传统节日更丰厚的内涵。
类型:对比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