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腿人生
①应朋友之约,去他家议事。这是我第一次到他家去。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里。别墅是为有私车的人准备的,因此与世俗的闹市区总保持一段距离。我没有私车,只得乘公交车。下车之后,要到朋友的别墅,若步行,紧走慢赶,至少也要40分钟。眼看约定的时间就快到了,我顺手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车。
②朋友体谅我的窘迫,事先在电话中告知:若坐三轮,只需3元。为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是问了价,“5元。”车夫说。我当然不想坐,可四周就只有这一辆三轮车。车夫见我犹豫,开导我说:“总比坐出租合算吧,出租车起价就是6元呢。”这个账我当然会算,可5元再加1元,就是3元的2倍呢。我举目张望,希望再有一辆三轮车来。车夫说:“上来吧,就收你3元。”这样,我高高兴兴地坐了上去。
③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对我说:“我要5元其实没多收你的。”我说:“人家已经告诉我,只要3元呢。”他说:“那是因为你下公交车下错了地方,如果在前一个站,就只收3元。”随后,他立即补充道:“当然我还是收你3元,已经说好的价就不会变。我是说,你以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车。”他说得这般诚恳,话里透着关切,使我情不自禁地看了看他。他穿着这个城市经营人力三轮车的人统一的黄马甲,剪得齐齐整整的头发已经花白了,至少有50岁以上的年纪。
④车行了一小段路程,我总觉得有点不大对劲,上好的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不像坐其他人的三轮车那么平稳,而且,车轮不是滑行向前,而是向前一冲,片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一冲。我正觉得奇怪,突然发现蹬车人只有一条腿!
⑤他失去的是右腿。一截黄黄的裤管,挽一个疙瘩,悬在空中,随车轮向前“冲”的频率前后晃荡着。他的左腿用力地蹬着踏板,为了让车走得快一些,臀部时时脱离坐垫,身子向左倾斜,以便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在左腿上。
⑥我猛然间觉得很不是滋味,眼光直直地瞪着他的断腿和悬在空中前后摇摆的那截黄黄的裤管。我觉得我很不人道,甚至卑鄙。我的喉咙有些发干,心胸里被一种奇怪的惆怅甚至悲凉的情绪纠缠着,笼罩着。我想对他说:“不要再蹬了,我走路去。”我当然会一分不少地给他钱,可我又生怕被他误解,同时我也怕自己的做法显得矫情,玷污了一种圣洁的东西。
⑦前面是一带缓坡,我说:“这里不好骑,我下车,我们把车推过去。”他急忙制止:“没关系没关系,这点坡都骑不上去,我咋个挣生活啊?”言毕,快乐地笑了两声,身子便弓了起来,加快了蹬踏的频率。车子遇到坡度,便倔强地不肯前行,甚至有后退的趋势。他的独腿顽强地与后退的力量抗争着,车轮发出“吱吱”的尖叫,车身摇摇晃晃,极不情愿地向前扭动。我甚至觉得这车也是鄙夷我的!它是在痛恨我不怜惜它的主人,才这般固执的吗?车夫黝黑的后颈上的筋一根根绷起,头使劲地向前耸,我想他的脸一定是紫红的,他被单薄的衣服包裹起来的肋骨,一定根根可数。他是在跟自己较劲,与命运抗争!
⑧坡总算爬上去了,车夫重浊地喘着气。不知怎么,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了无影踪。
⑨待他喘息稍定,我说:“你真不容易啊!”
⑩他自豪地说:“这算啥呢!今年年初,我一口气蹬过八十多里,而且带的是两个人!”
⑪我问他怎么走那么远。他说:“有两个韩国人来成都,想坐人力车沿二环路走一趟,看看成都的风景。别人的车他们不坐,偏要坐我的车。他们一定以为我会半路出丑,没想到,嘿,我这条独腿为咱们成都人争了气,为中国人争了气!”
⑫车夫又说:“下了车,那两个韩国人流了眼泪,说的什么话我也不懂,但我想,他们一定不会说我是孬种。”
⑬离别墅大门百十米远的距离,车夫突然刹了车。“你下来吧。”他说。
⑭我下了车,给他5元。
⑮他坚决不收,“讲好的价,怎么能变呢?你这叫我以后咋个在世上混啊?”
⑯我没勉强,收回了他找给的2元钱。我正要离去时,他不好意思地说:“我本来应该把你送到的,可那是一幢高级别墅,往别墅里去的人,至少应该坐出租车啊……我怕被你朋友看见……”
⑰我的眼泪流了下来。我天生是不大流泪的人。朋友果然在大门边等我。他望着远去的车夫说:“你为什么不让他送到?那些可恶的家伙总是骗了一个是一个!你太老实了。”
⑱议事完,朋友留我吃饭,我坚决拒绝了。
⑲我徒步走过了那段没有公交车的路程。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般亲近过,也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
1.通读全文,根据提示,补全故事情节。父亲的日记本
①父亲的日记本,锁在抽屉里,更像是一本隐秘的家族史,我每次偷偷打开抽屉翻阅,重温父辈艰辛劳作艰难求生的历史,总是唏嘘不已。
②高中时,父亲成绩优良,尤爱文字,吹拉弹唱,样样都行。但爷爷的没落地主成分,使他逃不掉回乡务农的命运。那时的父亲也许心有不甘,所以他的日记本里,一边很务实地记录着如何栽培倭瓜的技术,一边激情昂扬地写着标语口号似的《论人生理想》。对此,奶奶很是忧虑,一把大火,烧掉了父亲的书籍和藏品,只留下他钟爱的口琴,这就将父亲向往着外面世界的心,给彻底地烧为灰烬。
③于是,父亲只能在乡村寻找自己的出路。他在日记本里不只是记录庄稼的种植,还有编织柳条筐的技术,治病救人的药方。这样三个不同的谋生技能,贯穿了父亲的一生。在我们兄妹三个相继出生以后,他需要做一些别的小生意,才能供我们读书。同时,他依然尽职尽责地做着一个农民,在应该上交公粮的时候,带上我去交公粮。我整个的年少时光,似乎都植满了坐在板车上由父亲拉着去粮库的记忆。那时的父亲,相比起结婚前,已经慢慢沉淀下来,开始接纳自己成为农民的事实。
④父亲的日记本里,还记录着一些讨债者,和他被人欠下的柳筐的费用。我能够记得起一个与父亲一样痩弱的男人,每逢过年,便携了铺盖卷来到我家,不声不响地等父亲给钱。他从来不跟父母吵闹,自顾自地在我们做好了饭时,拿来凳子和碗筷闷头吃饭,而在夜晚来临时,又在厢房里打好地铺,倒头睡觉。而我的父亲,也与他一样,在年关到来时,卷了铺盖去别家讨债,常常这个讨债的男人熬不住走了,父亲还奔波在一家家讨债的路上。讨来的钱,除了归还欠款,父亲也一笔一笔地存钱,无论多寡都是银行定期,一年两年三年五年,那是一个农民对安全感的存储,他用这样的方式,与生活讲和。
⑤几年后,父亲进城帮人疏通下水道挣钱。全家住在一个每月40元租金的破旧小院里。记得刚刚搬进去时,母亲看着裂了一条大缝的墙壁,伤心地哭了。父亲买来石灰水泥,将那些破败的地方,一点点地修补起来,又在泥泞的院子里铺了一条红砖小路,还换了一个好看的铁门,让这个收破烂的人都不想租住的院子,现出一点朴实的生机。我们在这个县城的角落里,一住便是五年,而父亲的日记本里,也记录了五年来每一笔疏通下水道的收入,二十,三十,五十,一百,二百……它们水滴一样,汇成一桶一桶带着房檐上泥沙的水,并最终积攒到购买一套产权房的首付款,让我们一家,自此真正地在县城里可以挺直了腰杆生活。
⑥那个时候的父亲,几乎不再看书,也不写日记了。偶尔,他闲下来,会打开一些收购来的废书报纸,看到一些心灵鸡汤类的人生格言,就摘抄几句;或者是拿出口琴,吹着我们谁也没有听过的老歌。窗外的雨沿着长了青苔的房檐滴滴答答地落下,父亲在寂寞中吹口琴、记账、写下一些零碎的只言片语。没有人与他交流,即便是母亲,也不曾真正地理解过他。生活从那些关于国家、革命的激情思考,彻底地成为简单的数字和账簿。
⑦而父亲依然将他的口琴和日记本,像存折一样紧紧地锁在抽屉里,就像锁住一个家中所有人都不会告知的秘密。
(选自2018年9月《文汇笔会》,作者安宁,有删改)
1.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父亲在日记本中所记载的内容以及所表现的对生活的态度是不一样的,请根据文本内容填写下表。时间 | 日记本所记载的内容 | 对生活的态度 |
高中 | 务实地记录庄稼的种植,激情昂扬地写着《论人生的理想》 | ① |
奶奶烧掉书籍和藏品后 | 记录庄稼的种植、编织柳条筐的技术、治病救人的药方 | 接纳成为农民的现实 |
每逢过年 | 讨债者和被人欠下的柳筐的费用 | ② |
几年后 | ③ | 努力攒钱买房 |
(1)偶尔,他闲下来,会打开一些收购来的废书报纸,看到一些心灵鸡汤类的人生格言,就摘抄几句;或者是拿出口琴,吹着我们谁也没有听过的老歌。
(2)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李森祥《台阶》)
我的世界下雪了
①我之所以喜欢回到故乡,就是因为在这里,我的眼睛、心灵与双足都有理想的漫步之处。
②从我的居室到达我所描述的风景点,只需三五分钟。我通常选择黄昏的时候去散步。去时由北向南,或走堤坝,或沿河岸。如果在堤坝上行走,就会遇见赶着羊群归家的老汉。那些羊在堤坝的慢坡上边走边啃噬青草,仍是不忍归栏的样子。还常看见一个放鸭归来的老婆婆。她那一群黑鸭子是由两只大白鹅领路的。大白鹅高昂着脖子,很骄傲地走在最前面,而那众多的黑鸭子,则低眉顺眼地跟在后面。比之堤坝,我更喜欢沿着河岸漫步。我喜欢河水中那漫卷的夕照。夕阳最美的落脚点,就是河面了。进了水中的夕阳比夕阳本身还要辉煌。当然,水中还有山峦和河柳的投影。让人觉得水面就是一幅画,点染着画面的,有夕阳、树木、云朵和微风。我爱看这样的画面,所以如果没有微风相助,水面波澜不兴的话,我会弯腰捡起几颗鹅卵石,投向河面,这时水中的画就会骤然发生改变,我会坐在河滩上,安安静静地看上一刻。
③无论冬夏,如果月色撩人,我会关掉卧室的灯,将窗帘拉开,躺在床上赏月。月光透过窗棂漫进屋子,将床照得泛出暖融融的白光,沐浴着月光的我就有在云中漫步的曼妙的感觉。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里,我就是躺在床上赏月的。那天浓云密布,白天的时候,先是落了一些冷冷的雨,午后开始,初冬的第一场小雪悄然降临了。看着雪花如蝴蝶一样在空中飞舞,我以为晚上的月亮一定是不得见了。然而到了七时许,月亮忽然在东方的云层中露出几道亮光,似乎在为它午夜的隆重出场做着昭示。八点多,云层薄了,在云中滚来滚去的月亮会在刹那间一露真容。九点多,由西南而飞向东北方向的庞大云层就像百万大军一样越过银河,绝大部分消失了踪影,月亮完满地现身了。也许是经过了白天雨与雪的洗礼,它明净清澈极了。我躺在床上,看着它,沐浴着它那丝绸一样的光芒,感觉好时光在轻轻敲着我的额头,心里有一种极其温存和幸福的感觉。午夜时分,云彩全然不见了,走到中天的明月就像掉入了一池湖水中,那天空竟比白日的晴空看上去还要碧蓝。这样一轮经历了风雨和霜雪的中秋月,实在是难得一遇。看过了这样一轮月亮,那个夜晚的梦中就都是光明了。
④我还记得2002年正月初二的那一天,我和爱人应邀到城西的弟弟家去吃饭,我们没有乘车从城里走,而是上了堤坝,绕着小城步行而去。那天下着雪,落雪的天气通常是比较温暖的,好像雪花用它柔弱的身体抵挡了寒流。堤坝上一个行人都没有,只有我们俩,手挽着手,踏着雪无言地走着。山峦在雪中看上去模模糊糊的,而堤坝下的河流,也已隐遁了踪迹,被厚厚的冰雪覆盖了。河岸的柳树和青杨,在飞雪中看上去影影绰绰的,天与地显得如此的苍茫,又如此的亲切。走着走着,我忽然落下了眼泪。明明知道过年落泪是不吉祥的,可我不能自持,那样无与伦比的美好滋生了我的伤感情绪。三个月后,爱人别我而去,那年的冬天再回到故乡时,走在白雪茫茫的堤坝上的,就只是我一人了。那时我恍然明白,那天为何会流泪,因为天与地都在暗示我,那美好的情感将别你而去,你将被这亘古的苍凉永远环绕着!
⑤所幸青山和流水仍在,河柳与青杨仍在,明月也仍在,我的目光和心灵都有可栖息的地方,我的笔也有最动情的触点。
⑥几天前的一个夜晚,我做了一个有关大雪的梦。我独自来到了一个白雪纷飞的地方,到处是房屋,但道路上一个行人也看不见,有的只是空中漫卷的雪花。雪花拍打我的脸,那么的凉爽,那么的滋润,那么的亲切。梦醒之时,窗外正是沉沉暗夜,我回忆起一年之中,不论什么季节,我都要做关于雪花的梦,哪怕窗外是一派鸟语花香。看来环绕着我的,注定是一个清凉而又忧伤、浪漫而又寒冷的世界。我心有所动,迫切地抓过一支笔,把那句最能表达我思想和情感的话写了出来,然后又回到床上,继续我的梦。
⑦那句话是:我的世界下雪了。
⑧是的,我的世界下雪了……
迟子建(有删节)
1.下列对这篇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篇只叙写了关于故乡的山水风情,直白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思念,情感热烈奔放。 |
B.第②段描写故乡淳朴清新、赏心悦目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也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宽广的胸怀和清澈的灵魂。 |
C.第⑥段中“看来环绕着我的,注定是一个清凉而又忧伤、浪漫而又寒冷的世界”,既是作者对生活的深叹,也是作者对生命的自省。 |
D.结尾采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既照应了题目,突出了主题,又显得情韵深厚,言有尽而意无穷。 |
“燃”是生命的高峰,是理想的高光,高燃的人生丰富多彩。“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青春的奔扬;“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是理想的奔腾;“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是意志的奔放。只要我们心怀梦想,眼里有光,就能点燃当下,照亮未来。
(摘自《2023年中国诗词大会》主持词)
代迎春花招刘郎中①
白居易
幸与松筠②相近栽,不随桃李一时开。
杏园③岂敢妨君去,未有花时且看来。
中书东厅迎春
韩琦
覆阑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嫩黄。
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久之,召还。宰相欲任南省郎,而禹锡作《玄都观看花君子》诗,涉讥忿,
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彭刘梦得,诗豪者也。
(节选自《刘禹锡传》)
琦
(节选自《宋史·韩琦传》)
方法 | 选文字词 | 释义 |
【课内迁移】卿今 | ① | |
【语境推断】“出为播州刺史”,“又徙夔州刺史”。 | 乃 | ② |
【指出通假】选贤 | 琦 | ③ |
【查工具书】《古代汉语词典》饬:①整治;②谨慎;③告诫;④修饰。 | 选 | ④ |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再游玄都观
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6.同样写迎春花,为什么白居易强调它“不随桃李一时开”,而韩琦却突出它与“百花千卉共芬芳”?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
(欧阳修《醉翁亭记》)
予以罪废①,无所归……一日过郡学,东顾
(苏舜钦《沧浪亭记》)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
——苏舜钦《水调歌头·沧浪亭》
5.对上述两则文言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杂然而前陈”与乙文“草树郁然”两处加点的词语表达的意思是相似的。 |
B.甲文画线句借山间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风光,表达作者珍惜光阴的人生态度。 |
C.乙文“相亏蔽”与甲文“秀而繁阴”都描绘了花草树木枝繁叶茂、暗香浮动的景象。 |
D.从句式看,甲文比乙文更多使用骈句,读来更感觉抑扬顿挫、音韵谐美、朗朗上口。 |
2022年11月28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公开了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阵容,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邓清明,终于出现在名单中。为了这张“太空门票”,邓清明准备了近25年。当天,他在航天员与媒体见面会上说,25年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作为航天员,坚守飞天初心、永不停歇训练,是我的常态,更是我的姿态。”
【甲】每当农历月末时光,天近拂晓,东方刚露出鱼肚白色的时候,蔚蓝色的天空弯月倒挂,大地如银,湖水如镜,卢沟桥上月光如霜,又好似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白纱。【乙】朝气迷蒙,迷迷漫漫,鸟声( ),微风拂面。【丙】那令人( )无穷的月亮,像银盘一样挂在天边,映照在半塘平静的水面上,一只青蛙突然一声滚瓜的鸣叫,惊醒了沉睡的月亮,她在湖水中____着优美的身姿,湖水溅起圈圈涟漪,一圈一圈向外散去。【丁】文段二:我们来到晓月湖时,是一个雨后的清晨,一片( )朦朦胧胧地( )在湖面上,
鸟 声 啁 啾 微 风 拂 面
A.啁 |
B.啁 |
C.啁 |
D.啁 |
A.滚动 生机勃勃 苍茫 | B.晃动 生机勃勃 苍凉 |
C.滚动 草长莺飞 苍凉 | D.晃动 草长莺飞 苍茫 |
A.【甲】处 | B.【乙】处 | C.【丙】处 | D.【丁】处 |
A.删掉“当中” | B.改“一种”为“一棵” |
C.在“青草”后增加“味儿” | D.改“散发着”为“有” |
麦 缘
①1961年的酷夏,两个多月滴雨未落,禾苗枯死,颗粒无收。就这样,全家人吃了一冬一春的高粱饭。
②长时间只吃高粱让父亲落下了病根儿,一吃高粱就犯胃病,一犯胃病就久治不愈。那年冬天,父亲胃疼得厉害,尽管吃了不少药,但是好几天也不见好转。父亲没有一点食欲,只能喝下两口水。心急如焚的母亲眼里噙着泪水说:“他爹,你不吃点饭可不行呀!”母亲转身走进厨房,刷了刷面柜,用仅有的一把面粉。为父亲做了一碗麦面汤,递给父亲说:“你喝点面汤吧!”父亲接过碗,默默地、一口一口喝着碗里的面汤。几天没正常进食的父亲胃口渐开,竟然把这碗麦面汤全喝下去了。第二天,父亲的病情有所好转。母亲去张嫂家借了十斤麦面,每天给父亲做麦面汤喝。渐渐地。父亲能吃一些粗茶淡饭,一个月后胃病奇迹般痊愈了。
③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面汤就是一剂良药,父亲从此与小麦结缘。
④为了摆脱吃高粱饭的苦日子,父亲开垦荒地改造良田。记得那些年月里,父亲每天清晨赶着黄牛,翻过山梁,来到开垦出来的那块山地里,整理好犁铧,将一条绳索套在牛肩上,绳子的一端紧紧系在木犁上,父亲扶犁,牛拉着犁铧破土前行,土壤哗哗向两边翻滚着。耕完地,父亲解掉绳索,让黄牛吃草饮水,充分休息。他也不闲着,把提前运来的牛粪铺撒在刚犁过的新土上,然后均匀播撒小麦籽,再继续翻耕一次。
⑤这期间,父亲早晚都去田里察看。他认为,麦苗是有灵性的植物,就像自己前世有缘的亲人。每次饭菜摆上桌子,母亲吩咐我喊父亲回家吃饭,父亲准在麦田里,不是除草,就是浇水,精心照管着他的麦苗。
⑥五月,田野一片金黄,一块块成熟的麦田金波逐浪,狂野地摇摆在汉江两岸。麦熟一晌,虎口夺粮。小麦成熟期短,陕南山地又多雨,抢粮就在这几天。站在麦田麦浪里的父亲吼一声“开镰割麦啰”!随即,沙沙的镰刀声、哗哗啦啦的麦倒声合奏出丰收的乐章。我望见父亲弯腰挥镰在收割金黄的麦子,一铺铺麦子躺在了他的身后。
⑦割麦子不光是技术活,更考验人忍受太阳炙烤的耐力,太阳慢慢爬高,地表温度逐渐升高,最高时可达四十度。滚烫的热浪包裹着全身,烁热的光芒如利剑般刺入眼睛,割麦时扬起的尘土让人睁不开眼,喘不过气。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滚落。父亲也顾不上擦一把。我捡麦穗时,觉得麦芒如针,麦茬如刀,被戳伤的手臂痛痒难忍,现在回想起来依然心有余悸。
⑧有一年麦稍黄时,家里又揭不开锅了。父亲没有办法,只能拿着镰刀。走到麦田。绕着青麦转一圈又一圈,最后一横心,万般无奈地挥镰割麦。背回家的麦子,父亲让母亲剪下麦穗,放进热锅里炕干,用力搓、使劲簸。母亲拿着麦粒用石磨推,但磨不碎也磨不出面粉。只磨出一些青色的面片片。母亲把青面片放在笼里蒸熟,取出晾冷,下野菜里,调些葱花和蒜汁。青麦面片黏糯清甜,一股浓浓的小麦香味,沁人心脾。口多食寡,我们只顾抢着吃。哪知父亲一口也没有尝,他一个人竟然坐在屋外的石墩上偷偷掉泪,他是心痛割了尚未成熟的青麦。等麦子完全长熟了,用同样多的麦子,可以做五碗六碗,甚至更多碗的麦面片啊!父亲心里肯定这样想。
⑨为了补上割青麦的亏空,父亲深耕细作,将土地耙耘平整,变大土块为小土块,施足底肥,播种前还在太阳下晒种子,增加酶的活性,提高发芽率。成熟后的麦田一片金光灿灿,一阵风吹来,麦浪一波又一波,连绵起伏。
⑩突然,天边飘过一团乌云,接着山梁边炸响一阵闷雷,一场大雨加冰雹,把即将成熟的麦子洗劫一空。父亲蹲在沟道边,伸手一把一把在泥浆里打捞着被冲走的麦粒,母亲哭肿了眼睛,说:“种小麦风险咋就这么大,今年血本无归,来年就不要种它了。”父亲郑重地说:“只要我活着,就必须继续种小麦,天灾不是年年都有的嘛!来年我还会继续努力地种,把今年的损失夺回来。”
⑪父亲与小麦有缘,他爱小麦那从不嫌弃土地贫瘠,不管风调雨顺还是干旱雨涝,都以自己顽强的生命力养育着一代又一代乡民的精神。
⑫如今,我每次看到小麦成熟,看到那满眼金黄的在广阔的天穹下摇曳生姿的麦穗时,就勾起了心灵深处那些依然清晰的记忆、就想起父亲与麦子的许多故事。
(作者程根子,文章有删改)
1.文中写了哪些“父亲与麦子”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