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翟溥福,字本德,东莞人。永乐二年进士。除青阳知县。九华虎为患,溥福檄山神,虎即殄。久之,移新淦,迁刑部主事,进员外郎,为尚书魏源所器。正统元年七月诏举廷臣堪为郡守者,源以溥福应,乃擢南康知府。

先是岁歉,民擅发富家粟,及收取漂流官木者,前守悉坐以盗,当死者百余人。溥福阅实,杖而之。地滨鄱阳湖,舟遇风涛无所泊,为筑石堤百余丈,往来者便之。庐山白鹿书院废,溥福倡众兴复,师训其子弟,朔望躬诣讲授。考绩赴部,以年老乞归。侍郎赵新抚江西,大声曰:翟君此邦第一贤守也,胡可听其去。恳请累日,乃许之。辞郡之日,父老争赆金帛,悉不受。众挽舟涕泣,因建祠湖堤祀之,又配享白鹿书院之三贤祠。三贤者,唐李渤,宋周敦颐、朱熹也。

(选自《<宋史>卷二百八十一·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注释】①檄:檄文。②殄:消除。③朔望:旧历每月初一日和十五日。④赆:赠送。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遣________(2)延________(3)尝_________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正统元年七月诏举廷臣堪为郡守者。
(2)前守悉坐以盗,当死者百余人。
3.结合文本分析,翟溥福“又配享白鹿书院之三贤祠”之“贤”体现在哪些方面?
类型:课外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略)


【乙】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虞人;管理山泽的小官。②焉之:去哪里。③岂可不一会期哉:难道可以不遵守约定吗?④身自罢之:亲自宣布停止这次宴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太丘舍                  (           )     (2)相而去     (           )
(3)魏文侯与虞人     (           )     (4)            (           )
2.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2处)
今 日 饮 酒 乐 天 又 雨 公 将 焉 之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是日,饮酒乐,天雨。
4.甲、乙两文都告诉了我们为人一定要讲诚信的道理,但选材角度却完全不同,请结合内容试做分析。
类型:对比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晴

苏轼

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

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殷勤木芍药,独自殿余春。


【注释】①本诗作于作者被贬黄州之初。②木芍药:牡丹的别名。③殿:结尾,收场。殿余春:作春色的殿军。
1.下列对古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了雨过天晴后散步所见之景,表达了诗人赏景之后轻松愉快的心情。
B.“雨过浮萍合”说明先前的雨下得不小,也说明是初晴,“过”“合”用得恰切。
C.最后两句以木芍药在春末的独自开放来反衬百花凋零,春光已逝,情义恳切。
D.这首诗写景如画,景中有情,旨意含蓄,富有韵味,诗中“满”字可谓传神之笔。
2.苏轼在黄州常感叹“人生如梦”,在本诗中又写道“海棠真一梦”,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类型:诗歌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一】

成长足迹——海伦·凯勒的生平

海伦·凯勒,出生于1880627日,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1887年她与莎莉文老师相遇。1899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196861日逝世,享年87岁,却有86年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在此时间里,她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石墙故事》。海伦·凯勒毕生致力于残疾人造福,建立了许多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二十世纪美国十大偶像之一。

(选自《360百科》)


【二】

走向辉煌——海伦·凯勒的成名过程

海伦进入大学后,展现在她面前的是一个充满无限光明和美丽的世界。她不再意识到自身的残疾,与其他学生一起走进了神秘的知识殿堂。她说,在上帝的奇境中,我感到像旁边的人一样自由自在。

(A)但是,海伦却不得不付出比其他同学更大的代价来进行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她当然没有时间去唱歌、跳舞和游乐,这使她时常感到有说不出的难过,可是她明白,一个人要得到真才实学,就要独自攀登那奇山险峰。既然没有一条到达顶峰的平坦大道,我就得走自己的迂回曲折的小路。她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拼命地读书,忘记了一切烦恼、痛苦、忧伤、孤独和时间。

21 岁的海伦写出了她的自传体的处女作——《我的人生故事》。它首先发表在《妇女家庭杂志》上, 后来又以单行本的形式出版。这是一部极其感人的、真实生动、文采绚烂的珍贵作品。《我的人生故事》一经发表,立即在美国引起了很大轰动。人们纷纷排长队来抢购,争阅这部不平凡的作品,了解这个不平凡的女子的生平。

1904 年,海伦大学毕业后,用稿费在麻省的伦萨姆购置了一所农庄,过上写作和思考的生活。她以读书作为生活的最大乐趣:文学书籍是我的乌托邦(B)。她用敏感的手指不停地阅读了在布勒伊尔出版的所有文学名著,与文学大师们进行心灵的无声对话。此外,她还结交了许许多多著名的或平凡的朋友,并与他们保持着长久的友谊。

为了使更多的盲聋哑人能够享受到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权利,1914 年,海伦和她的老师开始了横贯美国大陆的巡回演讲和旅行,以呼吁人们捐助残疾事业并唤起盲聋哑人的生活热情。每到一地,她都被誉为一个奇迹般的年轻人(C)。她的活动为美国残疾事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31 年,在纽约召开的世界盲人社会事业大会上,她的发言赢得了全体与会人员暴风雨般的掌声和欢呼。她还担任了马萨诸塞州的盲人救济委员会委员,后来又接受了美国政府及世界各国政府、国际慈善机构授予的各种社会救济事业职务,并荣获多种勋章和荣誉学位。一时间,海伦·凯勒的名字已成为希望和勇气的代名词,成为人类奇迹的象征,成为千百万盲聋哑人的学习榜样。

(节选自《海伦·凯勒:礼赞生命》)


【三】

木秀于林——名人评海伦·凯勒

1902年文学上最重要的两大贡献是吉卜林的《吉姬》和海伦·凯勒的《我的人生故事》。吉卜林是英国著名作家,而海伦·凯勒却是美国一个既聋且瞎又不会说话的姑娘。(D)

——美国著名作家海尔博士我得到你的书,简直是着迷了。你是一个怪人,世界上最怪的人——你和你的另一半一起——指莎莉文小姐,你们这一对构成完全的和完美无缺的一个整体。

——马克·吐温海伦·凯勒被评为20世纪美国的十大偶像之一是当之无愧的。本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伟大的经历和平凡的故事完美结合,海伦·凯勒堪称人类意志力的伟大偶像。

——美国《时代周刊》(选自网络)

1.下面关于海伦·凯勒生平的理解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海伦·凯勒虽然一生下来就失明、失聪,但是她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不懈地努力,终于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
B.1901年,年轻的海伦·凯勒初涉文坛,投身创作。她的作品《我的人生故事》一问世即一鸣惊人,在全世界引起极大的轰动。
C.1914年,海伦和她的老师开始在美国进行巡回演讲和旅行,致力于国内残疾事业的建设和唤起盲聋哑人的生活热情。
D.海伦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并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二十世纪美国十大偶像”之一,充分证明她对世人深远的影响力。
2.下面对选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A)句用“上帝的奇境”比喻大学,这句话表现了海伦对大学无限的向往和期待。海伦对知识的渴望,让她全然忘却自己是个残疾人。
B.(B)句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海伦对阅读的热爱。书籍是海伦的精神家园,给予她精神的力量。
C.(C)句“奇迹般的年轻人”表达了人们为海伦以残缺的身体创造了生命奇迹,展示对人类生命坚韧的惊讶和赞美。
D.(D)句把海伦与英国著名作家吉卜林相提并论,指出他们的情况、成就都相当,唯一的区别是他们的国籍。
3.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经说过:“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是海伦·凯勒。”围绕着一句话,班里的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请根据(甲)同学发言的示例并结合选文内容,完成(乙)同学的发言。
甲:我认为拿破仑更为杰出。因为他有坚毅不拔的意志,他政权被推翻后,被流放地中海,但他没有放弃,卷土重来对抗法国旧势力。他有超凡出众的智慧,他颁布了《拿破仑法典》,用法律武器管理国家,此法典成为后世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影响深远。
乙:我认为海伦·凯勒更为杰出。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浣溪沙

欧阳修

提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白发戴花君莫笑,六么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①此词大约作于作者颖州任上。②六么:唐时琶琶曲名。③尊:同“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往来而不
②杂然而前
③太守
④绿杨楼外秋千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白发戴花君莫笑,六么催拍盏频传。
3.在阅读选文时,小阳将诗文中百姓与欧阳修出游的欢乐情态进行比对,请你帮助他完成表格。
篇目百姓欧阳修
《醉翁亭记》滁人游   众宾欢太守宴   太守醉
虚词能表达语气,凸显作者情感:如“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的“也”字:①______
《浣溪沙》词的上阙一个“逐”字生动地写出了游人如织、喧嚣热闹的场面,表现了堤上游人对水上画舫的喜爱之情。一个“出”字:②______词的下阙写出了作者:③______的情态,与民同乐的情怀。
类型:对比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九(5)班开展了“文学与文化”专题活动,请你参与。
(1)下面是观看《经典咏流传》节目时,王同学记录下的一段话,请你帮助修改。

“你背了那么多诗词以后就会发现,你曾经和庄子一起坐大鹏之背、扶摇九天;和司马迁看过江山无常,繁华落尽人世间;和曹操横过槊,和李白醉过酒,【A】,和白居易折过柳,这样的文字,才真正是不朽。当然,这些诗词,一背就得一宿,背不下来,老师还会让你放学别走,但是以后,它会让你受益很久!”,这是朱广权在央视的诗词节目《经典咏流传》里的一个最新段子。四位经典传唱人将《岳阳楼记》唱出了不一样的味道!他们用歌唱的方式,把难记的课文化为旋律,【B为孩子们播下一颗传统文化,让传承“落地生根”


①【B】处划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______
②结合语境仿照上下句,在【A】处补写合适的句子。______
(2)活动中,同学们进行文化常识竞猜,请您抢答。
①汉水的北岸______(猜地名)
②女子满15岁称为______
③对联“石潭白鱼______出没,草屋老树相因依”被隐去一字,请选择正确的一项,使之表现出鱼儿无拘无束的情态。
A.相       B.自       C.急       D.少
(3)李鑫同学创作了一首五言绝句,被校刊登载了,稿费以每字1元来计算(只算正文,不计标题和标点)。写收据时,李鑫同学遇到一些问题,请你提供帮助。

收据

今收到学校校刊编辑部稿费元整!

特立此据。

收款人:李鑫

2022年5月6日


①用汉字大写数字的标准写法来写已领金额:______元整。
②收据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______
类型:综合性学习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默写诗文名句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______,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______,湘水无情吊岂知?(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④鸡声茅店月,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⑤苏轼《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的“此事”是指“____________”。
⑥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体现作者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⑦在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一诗中,表现诗人思念故乡亲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类型:句子默写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材料一】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28日表示,新冠疫情暴露出人类社会不公、贫富差距等问题。真正的解决之道在于各国及全人类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彼此体谅,完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谭德塞当天在世卫组织2020年最后一场记者会上呼吁各国未来将加大对健康的投入作为重中之重。“各会员国当初成立世卫组织的宗旨是为了所有人的健康,现在是兑现承诺、实现全民健康覆盖的时候了”。

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强调,尽管此次新冠疫情因传播范围广、速度快而称得上“大流行”,但和以往大流行相比,在病亡率、病毒毒性等方面还算不上“大”。新冠疫情为人类敲响了警钟,让人们从各个方面都学会更好地应对未来挑战。他认为最重要的教训是未来面对更大挑战时,全球应齐心协力、共同行动。

瑞安还表示,即便新冠疫苗完全有效,现在就谈论何时能完全消灭新冠病毒仍为时尚早。目前接种疫苗的首要目标是降低病毒传播、挽救更多人的生命等。

【材料二】

2021年最为紧迫的优先事项之一,肯定是向尽可能多的国家中的尽可能多的民众提供疫苗。一个名为“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的国际项目旨在向所有国家——包括最贫穷的国家——提供平等获得疫苗的机会。包括新加坡在内的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加入该计划。这项计划得到了世卫组织的支持,目标是让全球人口的至少20%能够获得疫苗。但该计划的经费仍不够实现这个适度的目标。

该计划必须获得追加的经费,并涵盖更多适合在发展中国家使用的疫苗。此外,疫苗生产能力还需要得到扩大,并加大地理上的分布范围。由于穷国的经济很可能继续处于萧条,它们也将需要财政援助和债务减免以应付更高的支出需求。除非新冠肺炎疫情在所有地方都   被击败,否则它将仍然是对所有国家——甚至是那些拥有疫苗的国家——的威胁。

【材料三】

①全社会的起点和终点都应是地球的整体安全,无论是疫苗、粮食还是资金的公平可及,都需要全球通力合作。全体医疗卫生界应培育和鼓励各国相互分担责任的多边伙伴关系,这是建立强大而公正机构的最佳方式。

②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文明的脆弱性,让我们看到这些文明建立在一部分的社会不公、短期政策以及对环境危险的漠视之上。社会需要具备更强的“韧性”以应对各种危机。但要建立这种“韧性”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包括改变人们互相关心和对待环境的方式。如果能以健康改善为指导原则,则可以引领我们从伤害最脆弱者的倒退中恢复过来,重振可持续发展目标。

③现在,各国开始向内寻求修复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后果,然而,无论是疫苗、粮食还是资金的公平可及,都需要全球的通力合作。环境、冲突、移民和公平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的协同关系,其中,人们对健康的渴望是共同特征。

④新冠肺炎疫情证明了各个国家的经济和政治成功都要建立在国民的健康之上。疫情对美国的巨大冲击清楚地表明,特朗普政府缺乏公共卫生应对措施却拥护无益于健康的政策,加速导致了负面结果,没有健康就没有生产力,也就没有GDP、贸易和教育。

⑤对全民健康覆盖的呼吁从未如此清晰,但是它不能保证我们一定能成功地抗击新冠病毒。评论文章举例称,英国的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是著名的全民医疗服务体系,但是多年的资金不足和短期的政治纲领,导致了英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举措效果欠佳。

⑥在过去的2020年,不论年龄或经济活动如何,人们对个人生命健康(及死亡)的总体重视程度构成了一个社会首要的意识形态,也预示了一个国家的人文和特征。医疗卫生不能被视为政府行动计划的次要方面,健康既是社会的基石,也是社会进步的结果。

1.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接种完全有效的新冠疫苗,可以降低病毒传播,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B.2021年最为紧迫的优先事项之一,是向尽可能多的国家中的尽可能多的民众提供疫苗。
C.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可以引领我们从伤害最脆弱者的倒退中恢复过来,重振可持续发展目标。
D.2020年,人们对个人生命健康(及死亡)的总体重视程度,构成了一个社会首要的意识形态,也预示了一个国家的人文和特征。
2.材料三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根据材料二,概述“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实行的阻力有哪些。
4.材料三第①段与第②—⑤段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请简要分析。
5.对于应对全球性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你有哪些好的建议?(列举三条)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请以“美丽的颜色”为题完成一篇写景的文章。
要求:(1)不少于600字。(2)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类型:作文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美丽的颜色(节选) 艾芙·居里

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的学生生活中最愉快的时期,是在顶楼里度过的;玛丽·居里现在又要在一个残破的小屋里,尝到新的极大的快乐了。这是一种奇异的新的开始,这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无疑地在玛丽以前没有一个女人体验过),两次都挑选了最简陋的布景。

娄蒙路的棚屋,可以说是不舒服的典型。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棚屋里面燥热得像温室。在冬天,简直不知道是应该希望下霜还是应该希望下雨。若是下雨,雨水就以一种令人厌烦的轻柔声音,一滴一滴地落在地上,落在工作台上,落在这两个物理学家标上记号永远不放仪器的地方;若是下霜,就连人都冻僵了,没有方法补救。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炽热的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走到差不多可以碰着它的地方,才能感受一点儿暖气,可是离开一步,立刻就回到寒带去了。

然而,玛丽和比埃尔更要习惯忍受室外的严寒。他们炼制沥青铀矿的设备极其简陋,由于没有把有害气体排出去的“通风罩”,炼制的大部分工作就必须在院子的露天地里进行。每逢骤雨猝至,这两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棚屋,大开着门窗让空气流通,以便继续工作,而不至于因烟窒息。

这种极特殊的治疗结核症的方法,玛丽多半没有对佛提埃大夫吹嘘过!

后来她写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没有钱,没有实验室,而且几乎没有人帮助我们把这件既重要而又困难的工作做好。这像是要由无中创出有来。假如我过学生生活的几年是卡西密尔·德卢斯基从前说的‘我的姨妹一生中的英勇岁月’,我可以毫不夸大地说,现在这个时期是我丈夫和我的共同生活中的英勇时期。

“……然而我们生活中最美好而且最快乐的几年,还是在这个简陋的旧棚屋中度过的,我们把精力完全用在工作上。我常常就在那里做我们吃的饭,以便某种特别重要的工序不至于中断。有时候我整天用差不多和我一般高的铁条,搅动一大堆沸腾着的东西。到了晚上,简直是筋疲力尽。”

由1898年到1902年,居里先生和夫人就是在这种条件之下工作的。

第一年里,他们共同从事镭和钋的化学离析工作,并且研究他们所得到的活性产物的放射性。不久,他们认为分工的效率比较高,比埃尔便试着确定镭的特性,以求熟悉这种新金属。玛丽继续炼制,提取纯镭盐。

在这种分工中,玛丽选了“男子的职务”,做的是壮工的工作。她的丈夫在棚屋里专心做细致的实验。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

她独自一个人就是一家工厂。

……

有一天,玛丽像期盼别人已经答应给的玩具的小孩一样,怀着热切的好奇心说:“我真想知道‘它’会是什么样子,它的相貌如何。比埃尔,在你的想象中,它是什么形状?”

这个物理学家和颜悦色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

……

那天他们工作得很辛苦,照道理这两位学者此刻应该休息了。但是比埃尔和玛丽并不总是照道理行事。他们穿上外衣,告诉居里大夫说他们要出去,就溜走了……他们挽臂步行,话说得很少。沿着这个远离市中心的街区的热闹街道,走过工厂、空地和不讲究的住房。他们到了娄蒙路,穿过院子,比埃尔把钥匙插入锁孔,那扇门嘎嘎地响着(它已经这样响过几千次了),他们走进他们的领域,走进他们的梦境。

玛丽说:“不要点灯!”接着轻轻地笑了笑,再说:“你记得你对我说‘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的那一天吗?”

几个月以来使比埃尔和玛丽入迷的镭的真相,实际上比他们以前天真地希望着的样子还要可爱。镭不只有“美丽的颜色”,它还自动发光!在这个黑暗的棚屋里没有柜子,这些零星的宝贝装在极小的玻璃容器里,放在钉在墙上的板子或桌子上;它们那些略带蓝色荧光的轮廓闪耀着,悬在夜的黑暗中。

“看哪……看哪!”这位年轻妇人低声说着。

她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找,找到一张有草垫的椅子,坐下了。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这些微光,转向这射线的神秘来源,转向镭,转向他们的镭!玛丽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她此时的姿势,就像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的孩子床头看着孩子一样。

她的伴侣用手轻轻地抚摸她的头发。

她永远记得看荧光的这一晚,永远记得这种神妙世界的奇观。

1.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本文叙事很讲究技巧,略写科研过程和方法,着力表现的是人物精神和品格。
B.居里夫人在提取镭的艰辛过程中,感到“微妙的快乐”是因为有丈夫的支持。
C.文章多次引用居里夫人自己的话,展示她的心理感受,体现了传记的真实性。
D.“她独自一个人就是一家工厂”一句,有作者对母亲的敬仰,也有心疼。
2.比较选文与《藤野先生》,仿照示例,自选角度,分析两文刻画人物方法的共同点。

示例:都抓住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如选文叙述居里夫人利用简陋的设备在严寒中炼制沥青铀矿的事件,突出了她不畏艰辛的精神。《藤野先生》中叙述藤野先生修改讲义的事件,体现了他治学的严谨。

3.若回到百年前,对居里夫人进行一次采访,请完善下面的采访提纲。
采访地点娄蒙路的棚屋
采访对象居里夫人
采访目的______
采访方式深度访谈、拍摄
采访用具纸、笔、相机或手机


采访问题
_______
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