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外婆的世界

李娟

①外婆大部分时候跟着我生活,有时也送到乡下由我妈照顾。我妈家大业大,又是鸡又是狗又是牛,整天忙得团团转。能专心照顾外婆的,只有我。

②我在阿勒泰,外婆便跟着我。我白天上班,她一个人在家。 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 她一看到我,赶紧高高挥手。

③每到周六周日,只要不加班我都带她出去闲逛。逛公园的绿化带,逛超市,逛商场。每到那时,她被我收拾得浑身干干净净,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一手牵着我,一手拄杖,在人群中慢吞吞地走啊走啊,四面张望。

④看到人行道边的花,喜笑颜开:长得极好!老子今天晚上要来偷……看到有人蹲路边算命,就用以为只有我听得到的大嗓门说:这是骗钱的!你莫要开腔,我们悄悄眯眯在一边看他怎么骗钱…… 在水族馆橱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 水族馆老板非常担心:老奶奶,可别给我砸了。进入超市,更是高兴,走在商品的海洋里,一样一样细细地看,还悄声叮嘱我:好生点,打烂了要赔。

⑤除此之外,大部时间她总是糊里糊涂的,总是不知身处何地。常常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收拾行李,说要回家。还老是向邻居打听火车站怎么走。但她不知道阿勒泰还没通火车。她只知道火车是唯一的希望,火车意味着最坚定的离开。在过去漫长的一生里,只有火车带她走过的路最长,去的地方最远。只有火车能令她摆脱一切困境,仿佛火车是她最后的依靠。

⑥她总是趁我上班时,自己拖着行李悄悄跑下楼。有一次我回家,发现门把手上拴了根布条,以为是邻居小孩子恶作剧,就解开扔了。第二天回家,发现又给系了一根。后来又发现单元门上也有。原来,每次她偷偷出门回家,都认不出我们的单元门,不记得我家的楼层。对她来说,小区的房子统统一模一样,这个城市犹如迷宫。于是她便做上记号。这几根布条,是她为适应异乡生活所付出的最大努力。

⑦我很恼火。我对她说:外婆你别再乱跑了,走丢了怎么办?摔跤了怎么办?她之前身体强健,自从前两年摔了一跤后,便一天不如一天。我当着她的面,把门上的布条拆掉,没收了她的钥匙。她破口大骂。又哭喊着要回四川,深更半夜地拖着行李就走,我筋疲力尽,灰心丧气。第二天我上班时就把她反锁在家里。她开不了门,在门内绝望地号啕大哭。我抹着眼泪下楼。心想,我一定要赚很多钱,总有一天一定要带外婆离开这里。

⑧我和她生活在一起,却终日在她的世界边缘徘徊。——奇异的,难以想象地孤独着的时光。如蚕茧中的世界。

⑨每天我下班回家,走上三楼,她拄着拐棍准时出现在楼梯口。那是我今生今世所能拥有的最隆重的迎接。每天一到那个时刻,她艰难地从她的世界中抽身而出。我向她百般承诺,带她回四川,坐火车回,坐汽车回,坐飞机回。想尽一切办法回。回去吃甘蔗,吃凉粉,吃一切她思念的食物,见一切她思念的旧人……但是我做不到。

⑩我妈把外婆接走那一天,我送她们去客运站,再回到空旷安静的出租屋,看到门把手上又被系了一块布条。终于痛哭出声……

1.文章依次写了“我”与外婆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①外婆每天趴在阳台上等我回家;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我上班时将她反锁在家里;⑤我看到外婆系在门上的布条,痛哭出声。
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
(2)将句子画线的内容改成“这里有各种颜色的鱼”好不好?为什么?
在水族馆橱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
3.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三自然段写外婆在阳台上眼巴巴地张望的情形,表现出外婆对我的期盼、眷恋与依赖。
B.外婆虽然年迈,但是内心仍不平静,总是埋怨,这一点从作者带她外出时对她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中可以看出。
C.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我对外婆的深深的依恋,哪怕我把外婆“狠心”地反锁在家里,也是出于对外婆安全的考虑。
D.作者是四川人。语言描写多用四川方言,这样不仅贴近生活、也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真实,跃然纸上。
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外婆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禁止黑暗的国王

【英】艾米丽·霍沃思·布斯

①从前有个小男孩,他很怕黑。这也没什么,因为大部分的孩子都很怕黑。但他是个王子,他想,将来等他当上国王了,他得对黑暗做点儿什么。对!他可以禁止黑暗。

②登上王位的第一天早上,国王就召集大臣们,讲述他的黑暗计划

③“尊敬的陛下,如果你禁止黑暗,人们不会同意……他们一定会联合起来反对您……但如果您让他们觉得,这是他们自己的主意……他们就会心甘情愿!

④于是,大臣们开始散布有关黑暗的谣言。黑暗太可怕了——

⑤“黑暗很无聊!你不能在黑暗里玩儿!

⑥“全体注意!黑暗正在偷走你的钱!黑暗正在抢走你的玩具与糖果!

⑦在这之前,人们从没有真正为黑暗烦恼过。但是,突然之间,黑暗好像变成了一件特别糟糕的事情。于是,无数人走上街头,向皇宫涌去。他们要求国王颁布法令,禁止黑暗。

⑧国王说:非常好!我宣布,从现在起,我国永远禁止黑暗!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每个人都以为自己非常开心。为了确保不再有黑暗,人们把一个巨大的人造太阳挂在皇宫的上空。

⑨即使真的太阳升起来,人造太阳照样在闪闪发光,整日整夜在天空闪耀。

⑩大家把窗帘扯掉。每个人都戴上一顶对抗黑暗的灯帽。一天二十四小时,一周七天,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人们整夜庆祝,这很容易,因为天再也不会黑了。

⑪然而,没过多久,人们对庆祝再也提不起精神了,他们真的太累了。所有的灯都亮着,人们也没办法睡觉。没有了黑夜,白天变得好长好长,仿佛永远都不会结束。

⑫人们开始意识到他们的错误了。他们多希望黑暗能够快点回来啊。但是如果有人把灯关掉,灯光督查员就会处罚他。

⑬这天,国王正要在一百多个灯泡的照耀下睡觉,突然听到皇宫外面有吵闹声。不要担心,亲爱的陛下!大臣说道,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⑭为了让人们再次对禁止黑暗法令充满热情,大臣们决定举办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型派对。但是这一次,人们没有像大臣们想象的那么糊涂了。他们在暗地里交头接耳,偷偷准备了个计划。在烟花派对的当晚,国王站在城墙上观看。但是天空太亮了,他只能听到炮响,根本看不到烟花。国王叹了口气。

⑮这时,一户人家关了灯,灯光督查员赶紧跑过去敲门警告。就在这一刻,隔壁那户人家也把灯关了。接着,隔壁的隔壁,隔壁的隔壁的隔壁也都关了灯。另外一条街发生了同样的事情。隔壁那条街也是如此。天空暗了下来。

⑯灯光督查员们惊慌失措,纷纷打电话求助。皇宫里的卫兵都冲出来支援他们。这样一来,皇宫就没人把守了。一小队人爬上了城墙,关掉了最后一个开关。天空立刻变得漆黑一片,国王吓得瑟瑟发抖。

⑰“陛下,我们一定会把人造太阳重新点亮的!大臣们大喊道,我们一定会把这场叛乱镇压下去的!我们一定要处罚这些人!

⑱“嘘!国王说,快看!

⑲当所有的灯都熄灭后,满天烟火齐飞,在天空中绽放出无比绚丽的色彩。但是,国王没有处罚任何人,而是下令废除禁止黑暗法令。

⑳现在,每一年的那个晚上,人们都会燃放烟花,纪念他们差点儿失去的黑暗。

㉑如果他早点儿这么干,就不会发生这么荒唐的事情了。

(选自绘本《禁止黑暗的国王》,有删改)

1.故事中发生了哪些“荒唐的事情”?请简要概括。
2.绘本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孩子用眼睛读画面,用耳朵听文字。阅读文中画线句,说说“反复”在故事中的艺术魅力。
【知识卡片】

儿童绘本中出现多处重复的句子或者重复的情节结构,就形成了反复结构文本。由于儿童独特的思维特征、阅读能力和审美心理,反复手法在儿童绘本中表现出鲜明独特的艺术特性。

3.选文空缺处隐去了故事的结局。下面两种结局,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结局一】从此,国王再也不怕黑了。他再也不用开着小夜灯睡觉了。
【结局二】国王还是有点儿怕黑。这些天,他都是开着一盏小夜灯睡觉的。
4.一位绘本大师说:“我深信图画书并不仅仅是面向孩子的书, 它也是面向大人、阐释深刻的寓意、令人深思的书。”在这个绘本故事中,你读出了什么深刻的寓意?请从下列主题词中,任选一组,结合文本和自己的生活阅历,简要阐述。
A.谣言与真相        B.光明与黑暗        C.顺从与怀疑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父亲的课堂

①十年后,我还记得中考结束那年,父亲回家探亲时,进家门第三天,就嫌弃我的惫懒、柔弱、优柔寡断与吃饭慢,决定带我去骑行川藏线。

②身为军人,父亲说干就干,立刻买了一辆新的山地车、折叠式帐篷、迷你压力锅,还有冲锋衣之类的,马上带我进行适应性训练,每天骑行50公里。

③当时,我很不乐意父亲这般不容分说地干预我的生活,中考好不容易结束了,不是应该躺在沙发上紧握游戏手柄吗?一个时常在我生活中缺席的男人,凭啥对我的性情与吃饭速度指手画脚?我好几天幻想着自己在父亲面前爆发并摔门而去,然而,不知为什么,一到父亲那张黑红的国字脸面前,我就像新兵见到连长,满腹的委屈与愤懑都咽了回去。

④母亲看着不忍,在厨房里小声争辩,说我还没有完全发育好,我身体瘦高,穿着冲锋衣顶风上坡时,像一只翼装大鸟,你就不担心他路上生病吗?

⑤父亲淡淡地说:我唯一的儿子,我有数。听着,我不想他长大后经不起碰磨,这会害了未来的媳妇。

⑥母亲不声响了,只是给父亲的行囊中硬塞了十几条巧克力和6支防晒霜。

⑦十年以后,在那场砥砺风雨和暴晒的骑行中,与父亲起过什么争执,我已经忘了。我记得的,是父亲满是老茧的大手,一手死死地摁住我的脑瓜,一手帮我涂防晒霜的场景;是父亲把方便面底下卧着的茶叶蛋,硬塞到我碗里的场景;是高原上的冰雹雨降临时,父亲不容分说把唯一的不锈钢脸盆顶在我头上的场景;是父亲站在高坡上,朝坡下倒卧不起的他怒目而视的场景。是的,我是怎么撑下来的,这318国道上炼狱般的25天?可能,支撑我的,是父亲不经意间流露出的些许轻蔑与失望吧,父亲跟沿途的修车铺老板、小饭馆伙计、小旅馆老板表达了同一个意思:这小子,没个男子汉的气概,老刘家的精神气,到他这一辈,恐怕要断。我这一趟拉他出来,就是想练一练他的精神气。

⑧我一直不服父亲给我贴的标签:我怎么就没男子汉的气概了?老刘家的精神气,为什么由你说了算,而不是由我说了算?等着吧,总有一天,我的筋骨会结实,我的目光会锐利,我会修山地车,会在强风中搭帐篷,会看北斗七星寻找方向,会在旷野上点燃篝火,我将会比你更耐压、更有眼光。我等着,等你老了,看你会不会像今天这样自以为是、刚愎自用。

⑨为此,我在骑行的后半段路上目光如炬,沉默是金,连父亲给我挑破脚上的水泡,给我膝头敷上膏药,都咬着牙一声不吭。我看到,父亲脸上深不见底的威严裂开了口子,一丝战栗掠过他的腮帮肌肉。就在我心里怒吼不要你心疼时,那条口子已经合拢。父亲掉头而去,丝毫不带感情地说:熄灯睡觉,明天6点半开始骑行,要躲过下午3点以后的雷暴。

⑩我最终和我沧桑的自行车,一同见到了布达拉宫。仰望那耸立在高天薄云之下的神圣殿堂,一尘不染的白色楼宇中簇拥着肃穆的深红楼宇,只一瞬间,我的眼泪就流了一脸。

⑪十年后,我成为一名博士生,在大学的高分子实验室里,师兄弟们一边做着对比实验,一边聊起父亲的课堂。我发现,大部分都市男生都在成长的某一刻,受到父亲毫不留情地敲打。

⑫可能,相比母亲那种柔软包容的管教方式,父亲的教育都是有点硌人的,可到男生成年后,回过头来看,这种严厉的课堂,却是为我结结实实补了一次钙,让我从精神上到身体上,都强健了起来。

(选自2022年第8期《青年文摘》,有改动)


阅读文章,开展“读懂父亲”话题讨论活动。
(1)活动一:请从重音的角度设计句子的朗读并简述理由,初步感受“父亲的课堂”。
我记得的,是父亲满是老茧的大手,一手死死地摁住我的脑瓜,一手帮我涂防晒霜的场景。
(2)活动二:完成“阅读卡片”,帮助自己讲述“父亲的课堂”。

《父亲的课堂》阅读卡片


教师:父亲
学生:
授课原因:
授课内容:骑行川藏线
授课波折:
波折一:父亲带“我”进行适应性训练,“我”感到:
波折二:骑行路上,父亲流露出对“我”的轻蔑与失望,“我”感到:
阅读质疑:
第⑨小节画线句中两处写到“口子”,有什么含义?
授课成果:
①我的摘录:这种严厉的课堂,却是为我结结实实补了一次钙,让我从精神上到身体上,都强健了起来。
②我对摘录内容的理解:
(3)活动三:有同学认为,父亲这种“敲打”式的“课堂”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不利于孩子成长。结合文本或自己的成长经历,说一说你的看法。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周蒙师暮年登上第

①周进无事,闲着街上走走,看见纷纷的工匠都说是修理贡院。周进跟到贡院门口,想挨进去看,被看门的大鞭子打了出来。晚间向姊夫说,要去看看。金有余只得用了几个小钱,一伙客人也都同了去看,又央及行主人领着。行主人走进头门,用了钱的并无拦阻。到了龙门下,行主人指道:“周客人,这是相公们进的门了。”进去两边号房门,行主人指道:“这是天字号了,你自进去看看。”周进一进号,见两块号板摆得齐齐整整,不觉眼睛里一阵酸酸的,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

②众人多慌了,只道一时中了恶。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悉。”金有余道:“贤东,我扶着他,你且去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来灌他一灌。”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道:“好了!”扶着立了起来。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疲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死了人,为甚么这号啕痛哭是的?”周进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得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③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扛抬了出来,在贡院前一个茶棚子里坐下,劝他吃了一碗茶,犹自索鼻涕,弹眼泪,伤心不止。内中一个客人道:“周客人有甚心事?为甚到了这里,这等大哭起来?却是哭得厉害。”

④金有余道:“列位老客有所不知,我这舍舅,原不是生意人,因他苦读了几十年的书,秀才也不曾做得一个,今日看见贡院,就不觉伤心起来。”只因这一句话道着周进的真心事,于是不顾众人,又放声大哭起来。

⑤又一个客人道:“看令舅这个光景,毕竟胸中才学是好的,因没有人识得他,所以受屈到此田地。”金有余道:“他才学是有的,怎奈时运不济!”

⑥那客人道:“监生也可以进场。周相公既有才学,何不捐他一个监生?进场中了,也不枉了今日这番心事。”金有余道:“我也是这般想,只是那里有一注银子!”此时周进哭的住了。那客人道:“这也不难,现放着我这几个弟兄在此,每人拿出几十两银子,借与周相公纳监进场。若中了官,那在我们这几两银子?就是周相公不还,我们走江湖的人,那里不破掉了几两银子?何况这是好事,你众位意下如何?”周进道:“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爬到地下,就磕了几个头,众人还下礼去。金有余也称谢了众人,又吃了几碗茶。周进不再哭了,同众人说说笑笑回到行里。

⑦次日,四位客人果然备了二百两银子,交与金有余。一切多的使费,都是金有余包办。周进又谢了众人和金有余,行主人替周进准备一席酒,请了众位。金有余将着银子,上了藩库,讨出库收来。正值宗师来省录遗,周进就录了个贡监首卷。到了八月初八日进头场,见了自己哭的所在,不觉喜出望外。

⑧自古道:“人逢喜事精神爽。”那七篇文字,做得花团锦簇一般;出了场,仍旧住在行里。金有余同那几个客人还不曾买完了货。直到放榜那日,巍然中了。

⑨众人个个欢喜,一齐回到汶上县拜县父母、学师。那典史拿晚生帖子上门来贺。汶上县的人,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认识的,也来相认。忙了个把月,申祥甫听见这事,在薛家集聚了份子,买了四只鸡、五十个蛋和些炒米饭团之类,亲自上门来贺喜。周进留他吃了酒饭去。荀老辗贺礼是不消说了。就连他教过书的学堂居然也供奉起了“周太老爷”的“长生牌”。

1.本文选自《儒林外史》作者是_____朝的_______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光的赞歌》《北方》是《艾青诗选》中的借助“土地”“太阳”等主要意象,表达作者驱除黑暗、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B.“从悲剧中发现喜剧”,在《儒林外史》中,喜剧性人物或多或少都具有悲剧性的特点,悲喜结合是本书讽刺艺术的主要特点之一。
C.“这是亡弟不济,若是我在家,和汤父母说了,把王小二、黄梦统这两个奴才腿也砍折了!”此处的“我”是严监生。
D.60多岁还不曾进学的周进,经夏总甲推荐,在薛家集设管教书,当时受到了梅玖、荀玫的嘲讽。
3.周进为何“一进了号”便“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
4.小说写到“众人多慌了”,从描写角度看这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5.文中周进与《范进中举》中的范进有哪些相似之处?作者多角度描写他们周围人的目的是什么?
6.《儒林外史》以“功名富贵”为镜,照出儒林各种人物的灵魂。阅读书评,完成后面的题目。

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

(《儒林外史》卧闲草堂本闲斋老人序)


《儒林外史》虽刻画了众儒生各种丑态,但也不乏“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的君子,请从文中找出一人,结合小说情节加以阐述。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王维字摩诘,母崔氏以孝闻。居母丧,柴毁骨立,殆不胜丧。

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而创意经图,即有所缺,如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也。人有得《奏乐图》,不知其名,维视之曰:《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好事者集乐工按之,一无差,咸服其精思。

维弟兄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文彩。在辋口,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临终之际,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笔而绝。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有删改)


【注释】①殆:几乎。
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好 事 者 集 乐 工 按 之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母崔氏以孝闻:               ②不文彩
③维弟兄奉佛                      笔而绝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维尤长五言诗。
(2)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
4.《田园乐七首·其六》诗中有画,充满禅意,你能从上面的文章中找到原因吗?
类型:课外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诗中描绘了白梅的形象,突出了白梅的哪些特征?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类型:诗歌鉴赏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请根据一段节选文字从下面三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节选自鲁迅《社戏》)


任务一:请回味《社戏》的结尾段,再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再也没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任务二:写一封信与“迅哥”隔空畅谈你家乡的“民俗”故事,或聊你家乡民俗故事中的无尽精彩,或叙你家乡民俗故事中的点点遗憾。
任务三:若真能跨越时空,每个时期都会永存,可前行的人带不走山川湖海、良辰美景,也留不住驿动的心。每一段特别的经历,都将是以后美好的回忆,面对“再也没有”的曾经,你会做何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演讲稿向“演讲与口才”杂志投稿。
要求:
①如写记叙文或书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如写演讲稿,要有针对性,条理清晰。特别注意书信和演讲稿的格式。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
类型:作文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小新和小生一起参加“高山仰止,回望东坡”主题活动。通过阅读三则材料,一起探寻这位文化巨擘不朽的魅力。
【甲】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偃佺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①词作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居于黄州。张怀氏,字僱俭。②湿青红:湿润的青漆、红漆颜色。③平山堂:在江苏扬州市。④兰台公子:指宋玉,他曾任兰台令。
【乙】

二红饭

(朱)苏轼

今年收大麦二十余石,卖之价甚贱。而粳米适尽,乃课奴婢舂以为饭。嚼之,啧啧有声,小儿女相调,云是嚼虱子。A然日中腹饥,用浆水淘食之。自然甘酸浮滑。有西北村落气味。今日复令庖人杂小豆作饭,尤有味。老妻大笑曰:此新样二红饭也!


【丙】

启:仆居东坡,作陂种稻。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昨日一牛病几死,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曰: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用其言而效。B勿谓仆谪居之后,一向便作村舍翁,老妻犹解接黑牡丹。言此,____________。

(选自《苏东坡全集》)


【注】①某:指章惇,苏轼友人,当时在京为官。②东坡:位于湖北黄冈赤壁之西。③黑牡丹:牛的戏称。
【批注1】昨日有一只牛得了疾病几乎死去,兽医不了解症状,可是我的妻子了解牛的症状。“不识”与“识之”,形成对比,看似语气平常,却有一丝惊喜,他以患难与共的妻子为豪。
1.甲词上片描写快哉亭下及远处的胜景,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析。
2.清代文学家刘熙载评价甲词“其精微超旷,真足以开阔心胸,推倒豪杰”。小新表示不解,请就“超旷”二字结合甲词下片内容替他解惑。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法 当 以 青 蒿 粥 啖 之
4.小生认真整理了一份文言资料,请参考表格提示的内容帮他补全字解答案。
重点字词可借助的资料或知识思考后的答案
奴婢查字典法:①〈动〉试验,考核。②〈动〉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③〈动〉按规定的数额和时间征收赋税。(1)(填序号)
以为饭汉字联系法:图为“舂”的象形字示意图(2)
身耕妻课内迁移法:介胄之士不拜(3)
以卒岁成语迁移法:以慰藉(4)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今日复令庖人杂小豆作饭,尤有味。
6.请仿照乙文批注,从AB两句话中任选一处做批注,体会苏轼的生活情趣。
______,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新发现丙文结尾处有漏缺,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帮他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并阐明理由。
A发公千里一笑。       B.方知农舍生活苦至此也。       C.乃忆滴此久矣。
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对比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小鲫鱼

陈振林

①她盯了他一眼,在他进到这个小菜场的时候。

②他还是那个样子,穿着件半旧的棉夹袄,夹袄的右下角沾着大大小小的泥浆。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那种老式的永久牌车。车后座的两侧各挂着一个木桶。他推着自行车走,车身吱呀吱呀地响,木桶里的水随着车的颠簸溅了出来。那木桶里是一条又一条的鲫鱼,鲫鱼们随着荡动的水也荡动着。今天来得迟,他将自行车停在了小菜场最边的摊位。

③她走了过去。这鲫鱼多少钱一斤啊?她问。已是五十多岁的年龄,岁月在她的额头上已留下了一条又一条的皱纹,像大大小小的沟壑纵横着。

④“三块三毛一斤哩。他说,低着头。他的手在木桶里搅动着,木桶里的鱼儿也活跃了起来。

⑤“咋这么贵呢?她觉得价钱高了,前边儿那大草鱼才七元一斤,大活草鱼。

⑥“嫌贵的话,那你去买那大活草鱼吧。他头抬了起来说。

⑦她也不示弱,紧跟着加了一句:你不少点钱,那我就去买大活草鱼了。

⑧“我这是正宗野生的鲫鱼,这大冷的天,哪个情愿下到水里去捞鱼?也赚不了几个钱的。他又加了一句。说着,他紧了紧自己的棉夹袄。

⑨她也紧了紧自己的棉袄,有风,像水蛇一样钻进了衣领。可……咱家那刚上班的儿子喜欢吃这小鲫鱼哩,好吃,吃完了鱼,鱼汤也喝了。她小声地说。

⑩“那……这样,就三块钱一斤吧,你要多少?他看了她一眼。

⑪她咯咯笑了起来,像个小孩子一般。她拿过他递过来的小网,就势在左边木桶里捞了满满的一网。她知道这也不过五六斤的样子,她至少得买上这么多的。家中去年刚刚参加工作的儿子就爱吃这小鲫鱼,准确地说,是特别爱吃他卖的小鲫鱼。这小鲫鱼,每条不过二两重的样子,都长着黑黑的背脊,游在水里,像一段段黑色小毛线,你根本见不着的。

⑫也不知他每年从哪里捞来的这些小鲫鱼,像固定了时节一样,一进入初冬,他就会进入这小镇上的小菜场。每年初冬,他也不过出现五六天的样子,然后,又会是一整年遇不着他,自然也就遇不上他的小鲫鱼。

⑬过秤,六斤刚好。付钱,十八块钱正好。她向他递过钱,然后离开。

⑭“大姐,这是二十八块钱哩。他大声说。

⑮“我欠你的。她说。

⑯“是吗?他愣住了,并不记得这件事。

⑰她站住了,微微一笑,说:那另外的十块钱,是去年腊月初二,我在你这儿买了八斤小鲫鱼,每斤两块八毛,应该付二十二块四毛,我给了你十二块四毛,欠你十块钱。她说话像打机关枪,一下子将去年的事倒箩筐一样倒了出来。

⑱他似乎记起了什么。

⑲“你不知道,我一直记着这件事哩,想着你今年冬天一定会来,我再买鲫鱼,将这十块钱还给你。说完,她笑呵呵地消失在人流之中。

⑳他的手中正拿着一条鱼,鱼儿在他手中挣扎着,想着蹦回到木桶中。

(选自《小说月刊》2022年第12期)


班级准备根据这篇小说排练一个小品参加学校艺术节文艺汇演,请你参与策划。
1.文艺委员要上报节目名,有同学建议把小品题目改为《欠你十块钱》。你认为好吗?请说明理由。
【练台词】
2.小小说情节简单,但也有矛盾冲突。阅读下面这组对话,从重音、停连、语气语调等角度帮助演员设计①②两句的朗读方案,并简述理由。
“咋这么贵呢?”她觉得价钱高了,“前边儿那大草鱼才七元一斤,大活草鱼。”
“嫌贵的话,那你去买那大活草鱼吧。”他头抬了起来说。
她也不示弱,紧跟着加了一句:“你不少点钱,那我就去买大活草鱼了。”
“我这是正宗野生的鲫鱼,这大冷的天,哪个情愿下到水里去捞鱼?也赚不了几个钱的。”

【评角色】
3.小菜场要评选一年一度的“诚信之星”,你会推荐谁?请至少写出两点理由。
【赏结尾】
4.小说本可以在“说完,笑呵呵地消失在人流之中”戛然而止,但作者还留下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的手中正拿着一条鱼,鱼儿在他手中挣扎着,想着蹦回到木桶中。”这时候的“他”在想些什么呢?请结合全文赏析小说的结尾。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朱自清《背影》中,作者两次写到自己“聪明过分”的行为。在长辈面前,你也有过类似的表现吗?


请以“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为结尾,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类型:作文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