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请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最后一次拥抱

徐树建

林海在大城市的机关单位工作,去年春节终于抽出空回到老家跟父母欢聚一堂。一眨眼的工夫,假期结束了。要返程的时候,林海心里不免难过起来,工作太忙了,路途太遥远了,或许下一次团聚又得是春节时。

时候不早了,林海用力拥抱了一下母亲,又向苍老的父亲挥挥手,就掉头大踏步走了,再耽搁下去,他的眼泪会流出来。

当到家的时候,母亲打来一个电话,说:海子,你走后,你爸一直不开心,酒不肯喝不说,连饭也不想吃。

林海忙说:妈,您告诉爸,一有空我就会回去的,那时候我一定多陪他几天……

母亲打断林海说:不仅仅是这个,我偷偷告诉你原因,主要是你离开家时跟我拥抱了,没有跟他拥抱,他就有点伤心了。说儿子大了不亲热了,生分了,说他以前那么喜欢你,你小时候他天天把你搂在怀里,现在你连个拥抱都不肯给。这老头越过越像小孩儿了。

林海听了,心里诧异,不就是一个拥抱吗?父亲竟然需要这个!

不过父亲说得对,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父子之间开始变得生分了。平日里他总是本能地打给母亲电话,打给父亲总觉得无话可说。而一旦父子面对面,更是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一句话,跟母亲倒有无穷无尽的话要说。有时跟父亲不像是父子,倒像是陌生人,甭说拥抱了,连拉下手都觉得别扭。或许天底下所有的父子全是这样吧?

无论怎么说,下次回去时,一定要狠狠拥抱父亲一下。

城里日月飞快,一晃半年过去了,林海一直忙;再一晃又过年了,林海还是忙。老家就像天上的月亮,美丽万分,却又遥不可及。好在来日方长,等忙过这阵子一定回去,还欠父亲一个拥抱哩。

时间跑啊跑,又不知跑了多远。这天林海忽然接到电话:父亲突发疾病,不行了!

林海一听,就像身后的一座可以依靠的大山塌了,一棵遮天蔽日的大树倒了,他的心脏像被一只巨手一下子摘了去,空荡荡的,除了疼,还是疼。

这一路风雨无阻,日夜兼程,原来回趟老家并不算太难,也不会耽搁太长时间,只要愿意挤,总会挤出时间的,可自个儿以前怎么就那么望而生畏呢?

当他一脚踏进家门的时候,正看到父亲静静地躺着,母亲和亲戚全围着父亲。

母亲说:你爸老早就感觉不舒服了,可不让我跟你说,说你太忙,他还说,海子说要拥抱我呢,我得好好活着……

林海好不容易才脱下鞋爬上床,坐在父亲的脚底下,然后虔诚地伸出双手托住父亲的后背,轻轻一用力,父亲便坐了起来,啊,什么时候父亲变得这么轻了?

父亲身上暖乎乎的,有一种熟悉的味道。那是自个儿小时候爬在父亲背上时闻到的味道,是寒夜里躺在父亲怀中闻到的味道。太熟悉了,又太陌生了。

然后,林海把父亲的头轻轻靠在自个儿的肩膀上,就像他小时候靠在父亲的肩膀上一样。

林海再用力搂住父亲的腰,说:爸,我拥抱你了……

父亲没有回答,在几分钟之前,父亲已走了。

(选自《今古传奇•故事版》2016年第2期,有删改)


语文阅读课上,老师带同学们一起赏读《最后一次拥抱》。
(1)初读•学贵有疑:下面是自主探究中同学提出的问题,请你把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写下来。一个好的文章结尾应该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那么本文的结尾有什么妙处呢?
(2)精读•学贵有法:下面两句话从不同角度对文中的林海进行了点评。请你任选其中一句作为开头,写一段文字发表你的看法,和同学们分享交流。(不少于120字)
林海因为工作忙,不能与父亲说上最后一句话,情有可原。
林海因为工作忙而未及时对父亲尽孝,不可原谅。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鲁迅在《<二十四孝图>》和《父亲的病》中都表达过对“孝”的看法,请你谈谈在两篇文章中鲁迅分别是如何看待孝道的。
类型:名著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无论一个人在哪儿,只要他在一扇关着的门的后面,他就能使自己不受拘束②没有门的屋子不是屋子,而是走廊③在关着的门内,头脑的工作最为有效④人不是在一起放牧的马群⑤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是心灵躲进极乐的静谧或悲伤的秘密搏斗的象征。

A.②①③④⑤B.④①③②⑤C.①③④⑤②D.⑤②①③④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guǐ)计          (pāo)        锐不可(dǎng)        (qiè)而不舍
B.(fěi)红          (jí)责          (qiáo)首以盼        流言(fēi)语
C.(bǐng)息        (huì)        (qiǎo)无声息        惨绝人(huán)
D.轻(yín)          (juàn)刻       (dān)精竭虑          (yǎo)无消息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欧阳修的两篇书信,完成下面小题。
【甲】

修再拜。人至,辱书,甚慰。永阳穷僻而多山林之景,又尝得贤士君子居焉。修在滁之三年,得博士杜君与处,甚乐,每登临览泉石之际,惟恐其去也。其后徙官广陵,忽忽不逾岁而求颖,在颍逾年,差自适,然滁之山林泉石与杜君共乐者,未尝辄一日忘于心也。今足下在滁,而事陈君与居。足下知道之明者,固能达于进退穷通之理,能达于此而无累于心,然后山林泉石可以乐,必与贤者共,然后登临之际有以乐也。

(选自《答李大临学士书》)


【乙】

某再拜启。山州穷绝,比乏水泉。昨夏秋之初偶得一泉于州城之西南丰山之谷中水味甘冷。因爱其山势回抱,构小亭于泉侧,又理其傍为教场,时集州兵、弓手,阅其习射,以警饥年之盗,间亦与郡官宴集于其中。方惜此幽致,思得佳木美草植之,忽________________宠示芍药十种,岂胜欣荷!山民虽陋,亦喜遨游。今春寒食,见州人靓装盛服,但于城上巡行,便为春游。自此得与郡人共乐,实出厚赐也。愧刻!愧刻!

(选自《与韩忠献王》)


【注释】①永阳:今安徽来安。下文的“滁”“颍”分别指安徽的滁县、阜阳。②忽忽:喻时光之快。③知道: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④比:比较。⑤宠:宠爱,这里指韩琦给欧阳修赠送芍药花。⑥欣荷:欣喜和恩宠。⑦韩忠献王:韩琦,曾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
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方法解释
(1)登临泉石之际课内迁移法: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岳阳楼记》)
__________
(2)又得贤士君子居焉语境推断法:联系上下文推断__________
(3)山州穷查阅词典法:①极、尽②断、停③消失__________(填序号)
(4)岂欣荷!联系成语法:美不胜收_________
2.选出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     
A.昨夏秋之初偶得/一泉于州城/之西南丰山之谷中/水味甘冷
B.昨夏秋之初/偶得一泉于州城之西南/丰山之谷中/水味甘冷
C.昨夏秋/之初偶得一泉于州城/之西南丰山之谷中/水味甘冷
D.昨夏秋/之初偶得一泉于州城之西南/丰山之谷中水味/甘冷
3.阅读过程中,小义发现乙文的文字空缺,于是他向老师求教。老师给他提供了一张知识卡片和三个备选字,根据知识卡片和文章内容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并阐述理由
知识卡片

书信,古时也叫尺牍,作为古人交际的重要形式,既要讲究修辞、文法,又要讲究文明礼节,往往言辞恳切,体现中国文化自谦而敬人的特色。

方惜此幽致,思得佳木美草植之,忽__________宠示芍药十种,岂胜欣荷!
A.敬       B.辱       C.谨
选择: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欧阳修初到滁州,曾写信给韩琦倾吐内心苦闷:“惟尸禄端居,未能报国,此为愧尔。”但是在【甲】、【乙】和《醉翁亭记》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乐”,结合三篇文章简析欧阳修“乐”的内涵。
类型:对比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巧克力香甜的味道让人满足;香茗甘醇的味道让人宁静;母亲的味道让人安心;友谊的味道让人愉悦……对你而言,世间一定有某个人或物或情埋藏在记忆深处,散发着它独特的幽香。请以“ 的味道”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 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3)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类型:作文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完成作文。

中国航天员是怎样炼成的?首先要经过严格的选拔,将从身体、心理、综合素质等各个方面对参选者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和筛选;第二进行科学的训练,每项训练都堪称魔鬼训练,这些训练项目仿佛一道通向太空的阶梯,每登上一级,离太空就更进一步。还要等待恰当的时机。航天员刘旺等了14 年,张晓光等了15年。等待时间最久的是邓清明,他等待了24年零10个月,他成为神舟十五号飞行任务中的一名航天员。这一年,他已经56岁。


请你以“青春需要磨砺”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②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③不少于600字。
类型:作文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灯

曹文军

裴先生教我的时候,已经五十多了,膝下似无儿女,常年穿一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冬天裹条黑色的围巾。布鞋白袜,走路慢腾腾,很轻,总像在思考什么问题。苍白的脸上架了一副黑框眼睛,不怎么爱笑,颇有些落拓书生的样子。

裴先生早年毕业于名校,他那时教两个班的语文,最喜欢两个大文人:苏东坡和鲁迅。上课时,讲着讲着,就讲到东坡居士和迅哥儿那里去了。久而久之,我也爱看鲁迅,半懂不懂地读《呐喊》《彷徨》。

裴先生是城里人,他的普通话极标准、流利,没有一点点方言的尾子。仅这一点,就足以让我们这些乡下的少年佩服不已了。

总之,裴先生就是与其他老师不太一样。不仅学识渊博,而且似乎还有些风度翩翩的感觉,这感觉,说不上来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在我心中,就是觉得他与众不同。

我总是满心欢喜地期待着语文课。

记得裴先生第一次布置我们写作文,写家乡的树,我就写了柿子树。文章的构思模仿鲁迅的《秋夜》,开头便是:我家屋前有一棵柿子树,还有一棵也是柿子树……,如此等等。隔了一天,作文批改发下来了,我先小心翼翼打开,想看看究竟得了多少分。要知道,在裴先生任教之前,我的作文总在班上排名第一。

而这次,我只看见一个刺眼的“58”分,我不敢相信,但红笔写的分数,像块图章那样印在那里,赫然在目,确凿无疑。那是我自从上学写作文以来,绝无仅有的分数。那个博学而有风度的裴先生,那个说普通话曼妙地像蝴蝶飞舞的裴先生,竟这样无声地给我了一巴掌。我的脸腾地一下子很烫,心仿佛跳到了嗓子眼。整整一堂语文课,裴先生像往常那样讲得抑扬顿挫,也许,比以前讲得还要好,他似乎又提到了痛打落水狗的鲁迅,因乌台诗案下狱的苏东坡……我恍恍惚惚,挨过了漫长的一课。

放学后,我犹豫再三,最终还是拿着作文本,硬着头皮敲开了裴先生宿舍的门。那是一间低矮的平房,门前搭了一个花坛,里面种了一排凤仙花,还有金鱼草。旁边是一棵很大的柿子树,果实熟了,高处无人采摘,上面停了几只啄食的鸟雀。

裴先生听我结结巴巴说明了来意,却不做声,只见他拿出上衣口袋挂着的钢笔,转身在旁边的纸上写了一个题目,用中指敲敲那几个字,然后点点头,盯着我。我立刻明白了,他要我现场重写一篇。我又羞又气,觉得自取其辱,但急中生智,打好提纲之后,略加思索便一挥而就。 写完天已向晚,夕光从西边流进来,照在裴先生冷冷的脸上。他依旧不说话,却从窗前的方几上拿了一只火红的柿子递给我。我拿了,头也不回一直走,快到家时,才发现手上还捏着软软的柿子。柿子已经裂开了,手上全是汁水,我心头顿起无名火,一气之下,将那柿子扔得老远。

第二天语文课,我故意迟到了一会儿,及至推进门去,先吃了一惊,裴先生早已站在讲台前,他通常会稍晚到的。我低着头,故意不去看他。想不到,耳边忽然传来他那抑扬顿挫的嗓音,他喊住我,我以为又要挨批了,但也不再紧张,慢慢镇定下来。想不到,他很平静地说了一段让我终生难忘的话。在上课之前,先说明一件事,上次布置了一篇文章让大家回去做,这位同学的文章,我在批阅时以为是抄袭哪本书上的,所以给了不及格的分数,后来这位同学主动来找我,我当场命题,让他重写了一篇,待我仔细读了第二篇后,方才知道错怪了他,为此我向他道歉!

说完,他竟对我作了一揖,那是我生平唯一的一次接受这样的古礼。接着,他将我那篇文章在班上当场朗读起来,读得声情并茂。我恨不得将头埋到书桌里。同窗轻轻碰了我一下,我不知道是因为心情激动还是没坐稳,整个人一下子跌倒在地,顺带把桌上堆得高高的书本全拉了下来……

那次误会之后,我却因祸得福,得以经常出入裴先生的宿舍,在他的鼓励和指点下,我的文章经常出现在学校板报上,有时还被作为范文贴在橱窗里。每每在天黑无人之时,我悄悄溜到那儿,借着路灯,瞅上一眼,然后心满意足地走回去。毕业后,我总记得裴先生那抑扬顿挫的声调和临别时的嘱咐,人不吃饭会饿得慌,人不读书会浮得很!

离开学堂后,与裴先生联系并不多,但常常午夜梦回,想起他上课时,原本平静的神情瞬间被点亮的样子,他目光炯炯有神,像是要穿透窄小的教室,走到极远的地方去。

工作以来,我一直保持着读书写作的习惯,这都是受裴先生影响。我常想起裴先生那堆满书的宿舍。他其实并不藏书,只是热爱读书,而且愿意借给我们读。很多书上,都有他用铅笔写下的批注,不用说,这些书他都精读过。有的书,他还会在扉页写上一整页的读后感。我日后也养成了裴先生的读书习惯,喜欢在书上写写画画。

1.你如何理解文章的标题“传灯”的深刻含义?
2.文中的裴先生有什么特点?
3.请结合语境,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那个博学而有风度的裴先生,那个说普通话曼妙地像蝴蝶飞舞的裴先生,竟这样无声地给我了一巴掌。(赏析句子)
(2)同窗轻轻碰了我一下,我不知道是因为心情激动还是没坐稳,整个人一下子跌倒在地,顺带把桌上堆得高高的书本全拉了下来……(“跌倒在地”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
4.文章结尾说:“这都是受裴先生的影响。”结合全文,说说“我”从裴先生身上受到哪些影响?
5.文中“我”因与裴先生的一次误会而从中得福。生活中常常会发生误会,那么文中“我”和裴先生的哪些做法,值得借鉴?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题目:                 让我更出彩
要求: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地名、校名。
类型:作文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全红婵:入水微涟漪 夺冠无波澜

光明日报记者 王东

85日下午,在东京奥运会跳水女子单人十米台决赛中,中国14岁小将全红婵无悬念夺冠。全红婵五套近乎完美的动作中,三套动作得到满分。而总分466.20分这一分数,创造了近四届奥运会该项目的得分新高。

②网友戏称全红婵是压水花的天才,也有人将她比作会水花消失术的小仙女

③全红婵有着和她14岁的年龄极不相符的成熟和冷静。五套动作,全部完成得无懈可击,入水时几乎看不到水花溅起,以无与伦比的技术动作彻底征服了裁判。比赛结束后,就连她的场上对手以及她们的教练都走上前来向她表示祝贺。

④昨天的预赛是全红婵首次站在国际大赛的赛场上。她的首秀一度出现起伏,第三跳明显失误,仅得到47.85分。但在教练的指点之下,她很快调整心态,第四跳、第五跳均有上佳表现,最终以预赛第二名的好成绩晋级半决赛。在5日上午的半决赛中,全红婵以415.65分力压队友陈芋汐,排名第一,而且在第二跳时也拿到了满分。

⑤用横空出世这个词来形容全红婵并不为过。今年7月,中国跳水队公布了参加奥运会的10人名单。作为中国体坛最辉煌的梦之队10人当中有9位是世界冠军。唯一一位非世界冠军,就是全红婵。她还是中国代表团400多名参赛运动员当中年龄最小的。此时,距离她入选国家队还不到1年。

⑥全红婵不仅在时间上是踩线入选中国奥运代表团的,而且在年龄上,她也是刚刚踩线。因为14周岁是参加奥运会的年龄最低线,而2007328日出生的她,距离这个标准刚刚过了四个月。

⑦据介绍,全红婵的父母都是农民,母亲身体还不太好,常年需要治病。家庭环境的艰难让全红婵变得十分坚强,也让她十分懂得体贴父母。

⑧小小的年纪,第一次参加国际大赛就站到奥运会的舞台上,有人问她会感觉到压力吗?她回答说:压力很小,因为她知道自己的实力。

⑨据她的教练何威仪称,全红婵的特点是综合能力强、爆发力突出,而且她的身体条件好,手的形状很适合压水花。另外,训练刻苦,再加上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她能在小小年纪获得奥运会金牌也就不足为奇。

(选自《光明日报》2021年8月8日,有删改)

1.请找出这则消息的导语部分。
2.作者说“用‘横空出世’这个词来形容全红婵并不为过”,原因是什么?
3.第⑦段是消息结构的哪一部分?有什么作用?
4.拿下金牌后,14岁的全红婵成了人们在互联网上讨论的热门人物。与此同时,全红婵家很快成了“网红”打卡地,每天几十上百人到这里拍照、直播、围堵、跟拍,严重干扰了全红婵一家人的生活。请你针对“网红”蹭热度这一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