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西晋 | B.东晋 | C.隋朝 | D.唐朝 |
A.都是由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王朝 | B.都在长安定都 |
C.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实现了统一 | D.都实行科举制 |
A.科举制度 | B.九品中正制 | C.刺史制度 | D.三省六部制 |
A.隋朝 | B.唐朝 | C.元朝 | D.明朝 |
![]() | 修建时间:隋朝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中心:洛阳 影响: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
A.都江堰 | B.灵渠 | C.大运河 | D.长城 |
A.隋文帝 | B.隋炀帝 | C.唐太宗 | D.唐玄宗 |
材料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党从残酷的现实中认识到,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无法战胜武装的反革命,就无法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就无法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材料二 中日民族矛盾逐渐超越国内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我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广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以上三则材料均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获得的新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将这一新认识付诸行动的?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企业提供资金、燃料。
——《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 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像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1895年春,1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
——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三 在1840年—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1901年—1920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谷底”,即黑暗和黎明的交错期,是为上升积聚力量的时期。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工业的特点。概括洋务派创办这些民用工业的目的。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材料二 “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按照西历1901年……文内后附之条,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材料三 不甘屈服于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探索,……因此,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历史。
(1)读材料一,材料中所说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A.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影响 | B.彻底扭转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
C.打破日军速亡中国的迷梦 | D.加速了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