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企业提供资金、燃料。
——《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 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像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1895年春,1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
——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三 在1840年—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1901年—1920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谷底”,即黑暗和黎明的交错期,是为上升积聚力量的时期。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工业的特点。概括洋务派创办这些民用工业的目的。(2)指出材料二中“新的救国之道”的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车上书”发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沉沦”的含义。1901年以后,孙中山是如何为挽救民族危机积聚力量的?
(4)根据上述内容,概括中国人民探索近代化道路的历程。

同类型试题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