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一卷
A.夏朝 | B.商朝 | C.西周 | D.东周 |
A.都是由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王朝 | B.都在长安定都 |
C.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实现了统一 | D.都实行科举制 |
A.农业的发展 | B.手工业的兴盛 | C.文化的昌盛 | D.商业贸易的繁荣 |

A.唐朝 | B.元朝 | C.明朝 | D.清朝 |



班禅金印 新疆伊犁将军庙 雅克萨反击战使用的神威无敌大将军炮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A.洋务运动 | B.太平天国运动 | C.戊戌变法 | D.义和团运动 |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 B.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
C.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 D.使中国实现独立自主 |

A.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的序幕 |
B.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
C.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
D.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
A.1924年5月,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 |
B.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C.甲午战败后,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 |
D.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易服等法令 |
A.千里挺进大别山 | B.淮海战役 | C.青化砭战役 | D.平津战役 |
A.新中国的成立 | B.“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A.中国加入联合国 | B.中国与日本建立外交关系 |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D.中国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 |
A.邓稼先 | B.屠呦呦 | C.袁隆平 | D.钱学森 |
A.《汉谟拉比法典》——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
B.《罗马民法大全》——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
C.《查士丁尼法典》——集中了古罗马帝国的全部法律条文 |
D.《拿破仑法典》——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

A.金字塔 | B.帕特农神庙 | C.罗马大竞技场 | D.八达岭长城 |
A.古埃及人 | B.苏美尔人 | C.古印度人 | D.阿拉伯人 |
A.专制主义 | B.人文主义 | C.理性主义 | D.马克思主义 |

A.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 B.获得了大量劳动力 |
C.丧失近1亿的精壮人口 | D.牟取了巨额的利润 |
A.查理一世 | B.亚历山大二世 | C.詹姆士一世 | D.彼得一世 |

A.但丁 | B.莎士比亚 | C.列夫·托尔斯泰 | D.巴尔扎克 |
A.背景 | B.目的 | C.过程 | D.影响 |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 B.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 D.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建立 |
①甘地发动的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②纳米比亚独立
③玻利瓦尔等领导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④巴拿马收回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③④ | C.③①④② | D.③①②④ |
A.亚太经合组织 | B.世界贸易组织 | C.欧共体 | D.不结盟运动 |
材料一

材料二
![]() | 这幅图画选自《中国历史图鉴》,图中建筑为1730年的广州各国商馆。1757年,清廷下令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
材料三

材料四
![]() | 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后,欣然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
(1)材料一壁画所绘历史事件,与哪条沟通中外通道的开辟直接相关?
(2)材料二中图画所绘的“广州十三行”,是清朝对外政策的一个缩影。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个对外政策对中国产生的消极影响。
(3)材料三中所绘场景,与哪场战争直接相关?
(4)材料四中邓小平的题词,反映了我国哪个历史性决策的实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起的作用。
(5)纵观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我国古代和近现代的对外交往变化趋势。
【科技改善民生】
材料一

【科技助力壮举】
材料二
中国 | 世界 | |
事件 | 郑和下西洋 | ★ |
时间 | 1405-1433年 | 15世纪末-16世纪20年代 |
代表人物 | 郑和 | 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 |
材料三中世纪或近代早期,人们出行的主要代步工具是马车、木船;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出行时可以坐火车。中世纪或近代早期,人们主要生活在农村;19世纪末20世纪初,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市,伦敦、巴黎、纽约等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1600年,在法国和苏格兰,每6个成年人中仅有一个略微识字;到了1800年,苏格兰90%以上的成年人识字,法国有2/3的成年人识字(在诺曼底则达90%)。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科技成就梦想】
材料四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摘自《光明日报》2021年9月28日)
(1)依据材料一,写出图一典籍的作者和图二典籍的成书朝代。
(2)将材料二中★补充完整。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哪一项为材料二中的事件提供了助力?
(3)依据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化。(不得照抄材料原文,2分)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实现科技强国梦的途径。
【资料研读】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位德国大臣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一位英国外交大臣说:“真正决定我国外交政策的,是海上霸权的问题。”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归纳整理】
材料二

【论从史出】
材料三

(1)通过查找资料,这位同学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请你写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
(2)通过绘制时间轴,这位同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的主要史实进行了归纳整理。请你将下面的表述与时间轴中的事件对应。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标志——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B.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的军事行动——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3)通过查找史料,这位同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抗战有了更深的认识。请你根据该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起的作用。
材料 | 问题 |
杨靖宇,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至东北工作。1932年,中共开始组建自己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对日作战。到1933年,已组成10余支抗日游击队,杨靖宇是主要领导人之一。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 (1)材料中杨靖宇等人领导的“抗日游击队”的组建与日军发动的哪次事变有关? |
1940年下半年,为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对日军发动大规模|进攻。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摘自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 | (2)材料中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对日军发动大规模进攻”,指的是哪场战役?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
1946年9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山西省文水县。在文水县领导土地改革的中共候补党员刘胡兰坚持留在当地进行斗争,不幸被捕,从容就义。毛泽东得知刘胡兰的英雄事迹后,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 (3)材料中刘胡兰所参与的土地改革,为哪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章? |
他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1962年,他|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为了摸清灾情,亲自带队到灾区,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他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后,仍顽强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 (4)材料中“党的好干部”指哪位模范人物? |
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但我们深知,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面对各种风险挑战,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惧艰险、奋勇前进,坚忍不拔、一往无前,不断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摘自《光明日报》(2021年8月5日) | (5)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能够不断推向前进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