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取少量黑色粉末于试管中 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振荡 | 黑色粉末 均为氧化铜 |
A.根据曲线①分析可知:800s时,1体积的水约溶解1体积的CO2 |
B.根据图像分析,同体积水和澄清石灰水,吸收CO2较多的是澄清石灰水 |
C.刚开始压强增大是因为2个反应都能放出大量的热,使瓶内气压增大 |
D.曲线②所示的实验中,还能观察到生成白色沉淀的现象 |
Fe3O4 | Fe2O3 | 铁 | |
分解温度℃ | 1538 | 1400 | — |
熔点/℃ | — | — | 1535 |
A.在恒温条件下,将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蒸发水 |
B.表示向一定温度下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钙固体 |
C.将硫酸逐滴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中至过量 |
D.向稀硫酸、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效果最好的是蜡烛,因为它反应速率快 |
B.蜡烛燃烧过程中,a点时容器内氮气的体积分数为80% |
C.燃烧后,两容器中氧气均未耗尽,白磷耗氧量较多 |
D.若将足量蜡烛和白磷放在同一密闭容器中燃烧,氧气的体积分数可降至0% |
A.曲线①中ab段对应的操作是迅速注入蒸馏水 |
B.曲线①中c点和e点可能进行了振荡 |
C.曲线③对应的实验是注入60mL蒸馏水 |
D.终点气压高于初始的原因可能是在25℃时,1体积水中最多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小于1体积 |
序号 | I | Ⅱ | Ⅲ |
实验操作 | ![]() | ![]() | ![]() |
实验现象 | a试管中液体浑浊,b试管得到澄清溶液 | 加入![]() | 加入试剂X后,无明显现象 |
实验结论 | 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
A.①②⑤ | B.②③⑤ | C.③④⑤ | D.②④⑤ |
A.实验中收集到的可燃性气体可能是氢气 |
B.铁在该实验中起催化剂作用 |
C.实验中水蒸气减少的质量等于铁管增加的质量 |
D.该实验推翻了“水是单一元素物质”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