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洞天遗珍”——万寿岩遗址出土文物展,9月29日在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开展。此次展览的文物,涵盖旧石器时代早、中、晚各个时期,为研究华东地区古人类的起源、迁徙和古环境、古气候及海峡两岸古人类文化渊源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佐证。

②被誉为“南方周口店”的三明市万寿岩遗址,被列为200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它把古人类在福建活动的历史提前到距今约20万年。洞内的人工石铺地面、排水沟槽等遗迹距今4万年,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室内装修工程”。

③近年来,三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万寿岩遗址保护研究利用的工作方案》等,将寿岩遗址的保护和研究利用工作,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管理轨道。

材料二:

“洞天遗珍”——万寿岩遗址出土文物展展厅示意图



材料三:

让古老的遗址“活”出精彩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2022年09月30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00年我国最大的考古新发现是“南方周口店”——三明万寿岩遗址。
B.万寿岩遗址的发现,把我国古人类的活动历史提前到了距今20万年。
C.人工石铺地面、排水沟槽等遗迹,有助于研究古人类的室内生活场所。
D.从一号厅主题词中的“最幸运”可见,万寿岩遗址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2.为了更好地保护研究利用万寿岩,政府有哪些举措?请综合材料信息简要概括。
3.台胞张先生对两岸古人类文化渊源很感兴趣,作为志愿者,请你设计一段解说词,为他推荐一个着重观看的展厅,并说明理由。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父亲的秘密

①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街道两边大大小小的餐馆亮起霓虹灯做的招牌,宛如美丽的鲜花在夜色中绽放。空气中弥漫着各种美食的香气,深深诱惑着路人。

②街尾的一间小馆子里,一对父女正享受着丰盛的晚餐。小女孩儿一双小手捧着大鸡腿,吃得满脸都是残渣。年轻的父亲宠溺地看着女儿,用纸巾温柔地拭去她脸上的食物残渣。“爸爸,炸鸡腿真好吃!”小女孩儿笑得像花朵一样。“等下次妈妈出差时,爸爸再带你来吃。不过,这是咱俩之间的秘密,不能告诉妈妈。妈妈说这是垃圾食品,不让咱们吃。”“好,爸爸,这是咱俩的秘密。秘密就不能告诉其他人。”小女孩儿凑到爸爸面前,低声说。

③这时,有个男人走到饭馆门口,四五十岁的样子,提着一个大大的行李包,黑瘦的脸上布满了倦意。他站在门口,犹豫好一会儿,才鼓足勇气,怯怯地走了进来。他只点了一碗两元钱的米饭,然后走到一个角落,坐了下来。男人的座位离父女俩不远,正对着年轻的父亲。

④店员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白米饭。男人从行李包里掏出一瓶咸菜,用筷子往碗里扒一些,就着米饭大口大口吃起来。吃着吃着,突然噎着了,咳了几声。他从行李包里取出一个旧保温杯,来到饭馆的柜台前。柜台旁摆着一排开水瓶。

⑤他问店员:“开水是免费的吗?”店员点点头。男人倒了一杯开水,回到座位上,边喝水边吃饭。年轻的父亲看着男人,若有所思。他悄悄走到店员身边耳语了几句,回来继续吃饭。很快,店员给男人端过来一盘青椒肉丝。男人连连摆手说:“我没点菜。”“今晚我们店做活动,给进店的前十名客人各送一个菜,免费的。”店员说。男人一脸感激。

⑥看对面的男人津津有味地吃着菜,年轻的父亲开心一笑。男人正吃饭,手机响了,他急忙放下筷子,接电话。“喂,丫头哇,你在学校还好吧?别太省,好好吃饭,好好学习。我挺好的,已经找到工作了,单位包吃包住。我正吃饭呢……我吃什么?青椒肉丝……不信?你这丫头,老爸怎么会骗你?我真的在吃饭……视频通话?下次吧,这会儿同事们都在,怪不好意思的。”男人着急,涨红了脸。

⑦年轻的父亲见状,急忙走过去,对着男人的手机喊:“快点儿吃,等会儿咱们还要加班呢!”男人对年轻的父亲投来感激的一瞥,继续和女儿打电话:“是我同事叫我赶紧吃饭,这下你相信了吧?我先吃饭了,有时间再跟你打电话!”

⑧男人挂掉电话,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抬头对年轻的父亲一笑:“刚才……谢谢你。”年轻的父亲笑笑:“不客气。”男人吃完饭,去柜台结了账,回头对年轻的父亲挥挥手,提着行李包走了。

⑨看着男人瘦削的背影走远,消失在大街上的人潮里,年轻的父亲眼睛湿润了。他出神地望着窗外的夜色,想起了以前和父亲之间的秘密。

⑩读大三那年,他羡慕同学有高档手机,借遍同学和朋友的钱,也买了一部。后来因还不上钱,被人追账,辅导员把事情告诉了他父亲。父亲扇了他一记耳光,那是父亲第一次打他。后来,父亲四处找人借钱,替他把账还了。那段日子,父亲对母亲谎称单位加班,其实是下班后帮人送水、送燃气,饿了就吃馒头和咸菜。父亲打拼了三个月才把账还清。

⑪还有一个秘密,父亲一直瞒着他。大学毕业那年,他在一家单位实习,为了好好表现,过年没有回家。可是他年后回去时,父亲已经不在了。原来,父亲半年前就被诊断出肝癌晚期,怕他担心,一直没有告诉他。

⑫他打开手机,找出父亲的照片,长久地凝视着。“爸爸,你这么大了,还想自己的爸爸呀?”“在父母面前,再大的人都是孩子。”他说着,眼泪从眼角悄然滑落。


在优秀作品荐读课上,大家对上面的故事进行了品读。
(1)主人公是故事作者着力刻画的中心人物,情节也是围绕主人公展开;主人公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直接体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关于谁是本文的主人公,同学们产生了争议。你认为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年轻的父亲”还是“中年男子”呢?请说出你的看法和理由。
(2)下面三句话从不同角度对《父亲的秘密》做了点评。请你任选一句为开头,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和同学们分享交流。(不少于150字)
·年轻男子是个好父亲,是一个好人,也算是个好儿子。
·细腻生动的语言足以让秘密打动人心。
·父亲的秘密或甜蜜或苦涩,意味深长。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迟开的水仙花

丁立梅

①买回的水仙,迟迟不开花。

②别的花都开得泛滥了,它还是没有开花。

③它疯长得快撑不住自己了,还是没开花。

④我也就不大注意它了,由着它去。

⑤午后,去厨房倒一杯水再出来,(A)突然被一阵香温柔地啄了一下,啄在我的鼻尖上。是水仙的。

⑥水仙开了!它在我完全没有留意的时候,以这种方式,偷袭了我。

⑦我对着它,细细端详。它和早开的水仙没什么两样,瓣瓣如青玉。它是迟到的美。当别人早已赏过了水仙花,我还有这样的一盆好赏。

⑧我想起一个小男孩。

⑨机场候机大厅里,他坐在年轻的妈妈身边。(B)他好奇心重,不大坐得住,老跑开去,这里摸摸,那里瞅瞅,三番五次被妈妈捉住。妈妈把他按在椅子上,数糖果。

⑩“这是五颗糖果,这是四颗糖果,加起来一共多少颗呀?”

⑪“妈妈吃两颗,宝宝吃五颗,一共多少颗呀?”

⑫“宝宝有六颗,分给妈妈一颗,宝宝还有几颗呀?”

⑬小男孩没有心思答,他随口瞎说。(C)说对了 ,妈妈喜笑颜开,夸,“宝宝真聪明”;说错了,妈妈就沉下脸,骂,“你怎么这么笨”。她越骂,小男孩越是答不出。做妈妈的就急得不得了,似乎那答案关乎身家性命。她按住小男孩不安分的身子,怒道:“秦姨家的涂涂跟你一样大,人家都会算一百以内的加减法了,你连十以内的都不会!你这个笨瓜!”我猜,那时小男孩定会这样想:

⑭小男孩哭了,哭声很大。一些人的目光,投向他们。做妈妈的越发急了,她站起身,扔下小男孩,假装走,说:“你再哭,妈妈不要你了。”

⑮当时,我很替那个妈妈难为情,恨不得代她找个地缝钻下去。

⑯不知那个小男孩现在怎么样了。他或许,就是一朵迟开的水仙花啊,只是那个妈妈不知道。

(本文有删改)

1.文学部分生命存在于它的声音里。我们要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处理好重音和语气的变化。关于文本的朗读,两位同学进行了讨论,请你补全。
小华:朗读第①段,我认为“迟迟”一词应重读,语气适当延长。
小红:嗯嗯。

小华:这样能读出作者从买回水仙时的期待到此刻的失落。
小红:不过,第②段我有些处理不好。来,高手指点一下。
小华:朗读第②段时,我是这样处理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批注是以简洁的语言、巧妙的角度对文章相关句子进行评论和注释。请根据题目要求,
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把文章三处画线部分的批注补充完整。
(1)A处: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真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处:这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处:这个句子写法巧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心理描写,能够深入人物心灵,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请你联系上下文,根据自己的理解,在第⑬段末尾写一段男孩的内心对白。(不少于30字)
4.文章标题为“迟开的水仙花”,请结合全文内容,联系生活体验,说说你的理解。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上下楼梯不推挤,一个一个跟得齐;教室里,轻轻走;走廊里,慢慢走。走路体现礼仪,走路可见修养,走路彰显文明……


请以“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感情真挚,不得抄袭和套作。(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等信息。(4)认真书写。
类型:作文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非亭午夜分       (2)湍绿潭       (3)引凄异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乙】

三峡七百里,惟言巫峡长。重岩窅不极,叠嶂凌苍苍。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美人今何在灵芝徒有芳。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巫峡》杨炯(唐)】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垂拱元年(685),诗人赴梓州(今四川三台县)任司法参军途经巫峡时。诗人此时受从弟杨神让附徐敬业叛乱的牵连被贬谪。②窅(yǎo):眼睛眍进去,比喻深远。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壁横天险/哀转久
B.夜分明见/月色
C.忠吾所蹈/与朋友交而不
D.客泪沾裳/于色发于声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美人今何在灵芝徒有芳
5.【甲】【乙】两文都描写了三峡的景致,情感上有何不同?
类型:对比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回望钱学森

卞毓方

①一次,是在中科院一位朋友的办公室。我去时,朋友在欣赏一卷《钱学森手稿》。这一套手稿,分两卷,五百多页,是从钱学森早期的手稿遴选出来的。我拿过来翻了翻,与其说是手稿,不如说是艺术品。无论中文、英文,大字、小字,计算、图表,都工工整整,一丝不苟,连一个小小的等号,也长短有度,中规中矩。钱学森的手稿令我想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进而想到他的唯美人格。如是我闻:在美国期间,钱学森仅仅为了解决一道薄壳变形的难题,研究的手稿就累积了厚厚一大摞,在工作进展到五百多页时,他自我感觉是:不满意!直到八百多页时,才长舒一口气。他把手稿装进牛皮纸信封,在外面标明最后定稿,继而觉得不妥,又在旁边添上一句:在科学上没有最后!

②对我来说,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如下的几句老实话。回顾学生时代,钱学森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我在北京师大附中读书时算是好学生,但每次考试也就是八十多分:我考去上海交大、并不是第一名,而是第三名;在美国的博士口试成绩也不是第一等,而是第二等。八十多分、第三名。第二等,这哪里像公众心目中的天才?然而,事实就是事实,钱学森,没有避讳,倒是轮到世人惊讶,因为他们已习惯了把大师的从前和卓越、优异划等号。

③钱学森的天才是不容置疑的。麻省理工的学子曾对他佩服不已。有一回,钱学森正在黑板上解一道十分冗长的算式,有个学生问了另一个与此题目无关、但也十分困难的问题,钱学森起初不予理会,继续在四个十英尺长、四英尺宽的黑板上,写满了算式。光是能在脑袋中装进那么多东西,就已经够惊人了,一位叫做哈维格的学生回忆,但是更令我们惊叹的是,他转过身来,把另一个复杂问题的答案同时也解答出来!他怎么能够一边在黑板上计算一个冗长算式,而同时又解决另一同样繁复的问题,真是令我大惑不解!

④天才绝对来自于勤奋。钱学森在加州理工的一位犹太籍的校友回忆:一天假日一大早,我在学校赶功课,以为全幢建筑物里只有我一个人,所以把留声机开的特别响。乐曲进入高潮时,有人猛力敲我的墙壁。原来我打扰到钱学森了。后来他送我最新论文,算是对曾经向我大吼大叫聊表歉意。

⑤关于归国后的钱学森,这里补充一个细节。你注意过钱学森的履历表吗?他先担任国防部五院院长,然后改任副院长。这事不合常规,怎么官越做越小,难道犯了什么错误?不是的。原来,钱学森出任院长时,只有45岁,年富力强,正是干事业的好时光。但是院长这职务是一把手。钱学森不想把精力耗费在琐事上,就主动打报告,辞去院长职务,降为副院长。这种胸怀与情操,很少有人能与之匹敌。

⑥钱学森有着十分粗犷而任性的另一面。他当年的学生们回忆,他上课总要迟到几分钟,正当大家猜测他今天是否会缺席时,他快速冲进教室,二话不说,抓起粉笔就在黑板上写开了,直到用细小而工整的字迹填满所有的黑板为止。又有一次,一个学生举手说:第二面黑板上的第三个方程式,我看不懂。钱学森不予理睬。另一个学生忍不住问:怎么,你不回答他的问题吗?钱学森硬邦邦地说:他只是在叙述一个事实,不是提出问题。又有一次,一个学生问钱学森:你刚才提供的方法是否万无一失?钱学森冷冷地瞪了他一眼,说:只有笨蛋才需要万无一失的方法。期末考试,钱学森出的题目极难,全班差不多都吃了零蛋。学生有意见,找上级的教授告状。钱学森对此回答:我又不是教幼儿园!这是研究所!

⑦还有更加不近人情的描述:钱学森在校园中是个神秘人物。除了上课,教师和学生都只偶尔在古根海姆大楼跟他擦肩而过。他总是把自己关在研究室里,学生跑去请教问题,他随便一句看来没问题嘛,就把他们打发走。有时他完全封闭自己,不论谁去敲门,哪怕是事先约好的,他也会大吼一声:滚开!

⑧以上细节,恐怕都是真实的。大师就是大师,无一例外充满个性色彩。这样的大师也令人喜爱。

1.选出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     
A.“钱学森的手稿令我想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进而想到他的唯美人格”中“唯美人格”仅指他工工整整的手稿。
B.钱学森回国后曾担任国防部五院院长,但后来又主动请求辞去院长职务,担任副院长,官越做越小,原因是他性格粗犷任性。
C.钱学森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先驱,但本文却没有选取这方面的素材,而是独具匠心,另选素材,塑造了充满个性色彩的钱学森。
D.“大师就是大师,无一例外充满个性色彩。这样的大师也令人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一代大师钱学森完美无瑕的个性的赞美。
2.选文第①段最后一句话表现了钱学森怎么样的精神?

他把手稿装进牛皮纸信封,在外面标明最后定稿,继而觉得不妥,又在旁边添上一句:在科学上没有最后!

3.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是钱学森的自供,语意丰富。这份自供其实要告诉我们什么?
4.这篇传记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钱学森?请分条概括。(写出4条即可)
5.作者在表现钱学森时,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从而形成了文章的特色。请你从其中一个方面举例并简要赏析。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父亲的风骨

朱成玉

①父亲瘦了一辈子,从来都没有胖过,像一根立起来的骨头。

②母亲因糖尿病并发症导致眼盲,只好由父亲来照顾,一辈子没做过饭的父亲开始学着做饭。我提出来接他们去楼上住,父亲不肯,说楼上不方便,住平房每天可以带母亲出去晒晒太阳。他让我们放心,说他可以照顾好母亲。不论我们怎样劝说,他都不为所动。父亲一辈子都这样,倔强得很,用母亲的话说:那是一根倔强的老骨头。

③妻子对我说:有时候看你爸爸弯腰点炉子半天直不起腰来,就那么弓着身一路走进屋子。我心里可不得劲了。前半辈子弯腰为儿女,后半辈子弯腰为老伴,从来没有时间为自己而活,他这是没有自己的一辈子啊!

④父亲退休前,一直是工厂里的车工,每天弯腰在机床前,一站就是40多年。

⑤我曾经勾着他的脖颈,把他当一棵树上下攀爬;也曾把他当成秋千架,惬意地晃荡。那时候他还年轻,站起来依旧笔直,可是,岁月却和万有引力合谋将他压弯。

⑥再倔强的骨头也有弯的时候。

⑦父亲一直瘦着,现在想想,他又怎么能够胖得起来呢?从小到大,家里的经济条件一直不好,母亲身体差,从来没出去工作过,一家6口人都指望着父亲那点微薄的工资,每月的口粮不到月底就吃没了。父亲总是托人和粮店的人说好话,提前把下月的粮食透支出来。在我们这些小豺狼虎豹面前,父亲怎么能吃得上一顿饱饭!

⑧这根倔强的骨头,一直都是硬邦邦的,这大概就是我不喜欢让他抱的原因吧。我清楚地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父亲在门口张着树杈子一样的双臂做拥抱状,我却从他的胳膊底下的一下钻了过去。小兔崽子!父亲骂了一句,悻悻然跟着我进了屋。后来才知道,那一次,父亲在单位得了劳模奖,那是他表达快乐的方式,可是我却扫了他的兴致,我十分后悔。

⑨这还是一根险象环生的骨头。父亲这一生做过太多惊险的事情,上山砍柴,砍到了脚背,骨头都露出来了,所幸及时送往医院才保住了右脚。还有一次,中指被车床绞到,皮开肉绽,伤口愈合之后,右手的中指就永远打不过弯来了……

⑩父亲手巧,闲暇时会做点灯笼卖,多少可以贴补一下家用。可他毕竟时间有限,做得不多,都是事先订好了的。一个有钱人出了好多倍的价钱,要买父亲预订出去的一只灯笼,父亲回绝了,不卑不亢地说:人总得讲究个信用,不能你钱多就坏了规矩不是,不然这世道怕是要乱了套。

⑪那一刻,我觉得这世间只有一个词可以配得上父亲,那就是骨头

⑫有一次,父亲问我对死亡的看法。我想了想说:人死了,万事皆休,什么都没有了。

父亲说:也不尽然,你爷爷死后,我从炉膛里还捧回了四捧骨灰,热乎乎的,似乎还带着活着时的体温。

⑬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我的内心是酸楚的,我不敢想象,将来的某一天,父亲离我而去,这根老骨头会变换成多少思念的骨灰。

⑭如若父亲不在了,还有什么可以让我称之为骨头?

⑮有一次,一个朋友问我父亲的年龄,我一下子愣住了,先想到父亲是属蛇的,然后再一点点推算出他的年龄。为此,我深感愧疚,父亲不光把我的年龄,还把我的生日和生辰八字都记得牢牢的,有人问起,他都是脱口而出。

⑯从那天起,我不光记住了他的年龄,还记住了他的重量和倔强。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瘦了一辈子,从来都没有胖过,像一根立起来的骨头。”文章开篇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让读者对父亲的印象极为深刻。
B.“我曾经勾着他的脖颈,把他当一棵树上下攀爬,也曾把他当成秋千架,惬意地晃荡”从侧面写出了父亲年轻时笔直的身姿。
C.第⑤段通过对比的手法,将我忘记父亲的生日与父亲准确地说出我的生日进行对比,突出了父亲对我的疼爱,也表达了我的愧疚、自责之情。
D.全文通过照顾母亲、“我”不喜欢让父亲抱、机床工作四十年、做灯笼贴补家用等事情写出了父亲的顽固,不知变通。
2.第③段中妻子的话,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3.赏析下列语句。
(1)在我们这些小“豺狼虎豹”面前,父亲怎么能吃得上一顿饱饭!(分析加点词语的含义)
(2)如若父亲不在了,还有什么可以让我称之为骨头?(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4.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5.文章以“父亲的风骨”为题有什么妙处?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作文

这里,跃动着鲜活的生命;这里,演绎着动人的故事;这里,展示着多彩的生活……


请以“在这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和要求:①立意自定,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类型:作文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写作。
深圳读书月期间,七年级学生小华收获颇丰。他阅读了很多书籍,并且摘抄了有关成长的经典语录,比如:

孩子,你且慢些走,慢些走,一路的如花似锦,你且慢慢描。”——作家丁立梅

当你不去拼一份奖学金,不去过没试过的生活,整天挂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宝,玩着游戏,干着我80岁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干嘛?”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

开心的时候我就笑,不开心的时候,我就等一会笑。——积极心理学讲师


阅读以上材料,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项完成:
标题要求写作“小贴士”
任务一:你有没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故事?或者你有没有值得分享的其他成长故事?请把它记录下来。以“在 中成长”为标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①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重点部分写详细。
②记真实的事件,写真实的感情, 抓住感人细节来写。
任务二:“我是一本图画书,刚从书展走出,即将开始新的历程”,以此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以“一本图画书的故事”为标题,把故事开头抄到作文稿纸上。①想象要合情合理,符合图画书的特点和生活逻辑。
②通过具体事件描述图画书在不同地方接触不同人的经历,用细节描写增加感染力。
要求:①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600-8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类型:作文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问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煜然,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予怪而问之曰:于人者,将街外以愚瞽也?甚矣哉,为欺也!

(节选自刘基《卖柑者言》)


【注释】①藏:贮藏。②涉:经过。③煜然:光彩鲜明的样子。④贾:同“价”,价格。⑤鬻:购买。⑥若:你。⑦愚瞽:愚蠢的人和瞎眼的人。瞽(gǔ),瞎。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语句方法提示解释
日中词语推断法:不而遇
②若所于人者查阅词典法:①市场,集市;②交易,做买卖;③买,购买,换取(填序号)
③将钩外以愚瞽也组词代入法:以这个字为核心组词,代入语句中判断是否正确
(2)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下面是甲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另一种标点方式,请解说其合理性。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4)甲、乙两文所揭露的社会现象有何异同?
类型:对比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