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柳寄情”传递中华传统文化
①2月20日,冬奥会闭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馆鸟巢隆重举行,美轮美奂的表演吸引了全球人们的眼球。
②在闭幕式上的表演中,有一个环节是“折柳寄情”。“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伴随着经典名曲《送别》的悠扬旋律,80名舞蹈演员在光影的衬托下,展现出一条条绿色的柳枝,随后365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手捧发光的柳枝围拢过未,代表了一年365天的思念,表现出“惜别冬奥”的场景,这一幕独特的中国式的浪漫演绎 ,令人感动泪目。
③我国植柳不晚于周朝,柳树是我国的原生树种,也是我国人工栽培最早、分布范围最广的植物之一。殷商时期的甲骨卜辞中就有“柳”的象形文字。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折柳樊圃”之诗句,即指折下柳枝围成篱笆。
④我国人工种植柳树的记载最早见于周朝文献《古微书·礼纬·稽命征》,文中载:春秋时期“庶人无坟,树以杨柳”,是说平民百姓无坟墓,仅在埋葬地种植杨柳树。可见我国人工种植柳树最迟不晚于周代,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较大的发展。
⑤植柳( )可以防风固沙、护路卫堤、遮阴造景、获取木材,( )易种易活,随处而安,所以自春秋及至近现代,我国植柳之风长盛不衰,遍布大江南北,也
⑥汉代后,柳树被引植到皇家宫廷苑囿中。据载,汉昭帝时著名的园林上林苑和汉梁孝王忘忧之馆中,都种植有大柳树。西汉名将周亚夫在军营中密植柳树,即历史上著名的“细柳营”。东晋诗人陶渊明爱柳成癖,归隐之后在自家房前亲植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北魏时著名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更对历代植柳经验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
⑦在我国古代文化中,“折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折柳送别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因“柳”与“留”谐音,离别赠柳可以表达挽留之意和依依惜别之情,所以在我国的古代,亲朋好友长期分离时,送行者常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
⑧最早以“杨柳”来寄托怀家恋土之情的,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说的是一个旅人回想当初离家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思念归家时,大雪纷纷满天飞。诗句像一幅画,把他在漂泊苦旅中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唐朝时,京城长安近郊的灞桥两岸,十里长堤,一步一柳,凡送别亲人好友东去的人多到此地分手,并折下桥头柳枝相赠。时间长了,“灞桥折柳”便成了送别的习惯。
⑨“折柳”一词也寓含“怀远”之意。人们在思念亲人、怀念故友时也会折柳寄情。唐代诗人张九龄写有诗歌《折杨柳》:“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说的是一位女子折下纤纤的杨柳枝,用来寄给远方的郎君,虽然一枝杨柳并不贵重,但它代表了家乡的春天和自己的相思之情。
⑩《折柳寄情》的表演,向世人传递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惜别怀远”之情,让我们与参加冬奥会的各国友人“今宵离别后,一起向未来”。
1.请给第⑤自然段括号处选择恰当的关联词( )A.只要 就 | B.因为 所以 |
C.不仅 而且 | D.要是 就 |
A.柳树是我国的原生树种,也是我国人工栽培最早、分布范围最广的植物之一。 |
B.我国人工种植柳树不晚于周代,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较大的发展。 |
C.唐朝有“灞桥折柳”的习惯,送别亲人好友东去的人到灞桥多会折下柳枝相赠。 |
D.最早以“杨柳”来寄托怀家恋土之情的文章,出自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
【甲】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乙】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后游郢楚,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①闻之,咨嗟惋叹。既阕②,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扣③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山人默然而返。
A.他弹琴的指法很精湛,曾经得到过杰出琴师的教授。 |
B.他精通于弹琴的技法,曾经得到过杰出琴师的教授。 |
C.他弹琴的指法很精湛,曾经得到过不同琴师的教授。 |
D.他精通于弹琴的技法,曾经得到过不同琴师的教授。 |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本诗作者是唐代文学家A.前两句诗描绘江南春天之景,呈现出一派宁静、祥和氛围。 |
B.前两句诗中所选的景物色彩明朗绚丽,花鸟山水相互映衬。 |
C.后两句诗中的“烟雨”将前两句诗中的所有景象融化其中。 |
D.后两句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为江南的美增添厚重的底蕴。 |
A.干躁 纵横 软棉棉 小心翼翼 | B.破绽 腥味 明晃晃 心如刀绞 |
C.嘟囔 稻央 黑魆魆 沧海一栗 | D.矗立 潜伏 厚礅礅 炯然不同 |
A. |
B. |
C.苞 |
D.气 |
花籽
林清玄
我背着袋子要北上的时候,爸爸取出一个小瓶子,里面是他亲手培养出来的花籽,他小心翼翼地交给我说:“你到台北后,如果有一个花园,就把它种了。”
三年后,我终于找到一个有花园的房子,那时候已经是严冬,花籽摆了三年,到底能不能种活呢?
在冬天来临的第二个月,有一天我开窗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群花籽吐了新芽。是什么力量,让那一瓶从南部带来的花籽,在北地的寒风中也能吐露亮丽的新芽?
然后我猜想着那是什么花呢,慢慢地,花长大了,我才知道那是一些茼蒿菜。茼蒿菜是一种贱菜,在乡下,它最容易生长,价钱最便宜,而父亲竟把它像礼物一样送给我,显得那样珍贵。
我想,这么平凡的茼蒿竟是从远地移种,几番波折,几番流转,但是它的生命深深地蕴藏着,一旦有了土地,它不但从瓶中醒转,还能在冷风中绽放美丽的花朵。
吉林市四面环山,三面环水,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优美的滨水风光,形成“远迎长白,近绕松花”之势。松花湖四季景色各异:春天林木吐翠、万物复苏;盛夏,绿树成荫、鸟鸣幽谷;金秋,漫山红叶、层林尽染;隆冬,玉树琼花、银装素裹。吉林市群山环绕,“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登上山顶,可以俯瞰壮丽景色,感受自然的宁静和美好。
吉林市具有丰富的历史遗存和古迹,是悠久的文化古城;具有珍贵的边陲文化和民族抗争史,是重要的边塞要冲,是东北古代水陆交通枢纽要道所在;是满族发祥地之一,是具有多民族文化的民族风情城市,是多民族文化的交融地。
市花玫瑰 市树垂柳 城市精神
大家好!
你要写家乡之美,就不能只写家乡之美,要写青山常在,巍峨俊秀,写生态环境美好的画卷;
你要写家乡之美,就不能只写家乡之美,①
你要写家乡之美,就不能只写家乡之美,要写人人尽责,邻里互助,写团结和睦友善的风气;
你要写家乡之美,就不能只写家乡之美,②
接下来,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身边的家乡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