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试题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0.65
所属科目:初中语文

折柳寄情传递中华传统文化

220日,冬奥会闭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馆鸟巢隆重举行,美轮美奂的表演吸引了全球人们的眼球。

②在闭幕式上的表演中,有一个环节是折柳寄情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伴随着经典名曲《送别》的悠扬旋律,80名舞蹈演员在光影的衬托下,展现出一条条绿色的柳枝,随后365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手捧发光的柳枝围拢过未,代表了一年365天的思念,表现出惜别冬奥的场景,这一幕独特的中国式的浪漫演绎 ,令人感动泪目。

③我国植柳不晚于周朝,柳树是我国的原生树种,也是我国人工栽培最早、分布范围最广的植物之一。殷商时期的甲骨卜辞中就有的象形文字。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折柳樊圃之诗句,即指折下柳枝围成篱笆。

④我国人工种植柳树的记载最早见于周朝文献《古微书·礼纬·稽命征》,文中载:春秋时期庶人无坟,树以杨柳,是说平民百姓无坟墓,仅在埋葬地种植杨柳树。可见我国人工种植柳树最迟不晚于周代,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较大的发展。

⑤植柳(     )可以防风固沙、护路卫堤、遮阴造景、获取木材,(     )易种易活,随处而安,所以自春秋及至近现代,我国植柳之风长盛不衰,遍布大江南北,也屡屡见于历代的文献、典故之中。

⑥汉代后,柳树被引植到皇家宫廷苑囿中。据载,汉昭帝时著名的园林上林苑和汉梁孝王忘忧之馆中,都种植有大柳树。西汉名将周亚夫在军营中密植柳树,即历史上著名的细柳营。东晋诗人陶渊明爱柳成癖,归隐之后在自家房前亲植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北魏时著名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更对历代植柳经验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

⑦在我国古代文化中,折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折柳送别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因谐音,离别赠柳可以表达挽留之意和依依惜别之情,所以在我国的古代,亲朋好友长期分离时,送行者常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

⑧最早以杨柳来寄托怀家恋土之情的,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说的是一个旅人回想当初离家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思念归家时,大雪纷纷满天飞。诗句像一幅画,把他在漂泊苦旅中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唐朝时,京城长安近郊的灞桥两岸,十里长堤,一步一柳,凡送别亲人好友东去的人多到此地分手,并折下桥头柳枝相赠。时间长了,灞桥折柳便成了送别的习惯。

折柳一词也寓含怀远之意。人们在思念亲人、怀念故友时也会折柳寄情。唐代诗人张九龄写有诗歌《折杨柳》: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说的是一位女子折下纤纤的杨柳枝,用来寄给远方的郎君,虽然一枝杨柳并不贵重,但它代表了家乡的春天和自己的相思之情。

⑩《折柳寄情》的表演,向世人传递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惜别怀远之情,让我们与参加冬奥会的各国友人今宵离别后,一起向未来

1.请给第⑤自然段括号处选择恰当的关联词(     
A.只要   B.因为   所以
C.不仅   而且D.要是   
2.选文第⑥段运用了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画线句加点词“屡屡”能否删去?为什么?
4.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树是我国的原生树种,也是我国人工栽培最早、分布范围最广的植物之一。
B.我国人工种植柳树不晚于周代,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较大的发展。
C.唐朝有“灞桥折柳”的习惯,送别亲人好友东去的人到灞桥多会折下柳枝相赠。
D.最早以“杨柳”来寄托怀家恋土之情的文章,出自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编辑解析赚收入
收藏
|
有奖纠错

同类型试题

优质答疑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用户名称
2019-09-19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用户名称
2019-09-19
我要答疑
编写解析
解析:

奖学金将在审核通过后自动发放到帐

提交
我要答疑
我要答疑: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