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为了研究摩擦力的秘密,小明设计了对比实验,上图中的方法,能用来研究摩擦力的大小和_________有关。保持不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因为弹簧有_________性,人们根据弹簧拉伸长度随拉力大小变化的规律,制成了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先将指针调到_________刻度,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_________
3.下表是测得的实验数据,请根据图二将数据补充完整。

改变

条件

摩擦力(N)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平面一

0.2

0.3

0.2

0.23

平面二

0.4

0.5

(     )

0.43


4.通过分析,发现平面_______(填“一”或“二”)的摩擦力大,由此得出:接触面越_______,摩擦力越大。
类型:实验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做探究“影响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实验
科学小组设计了“探究影响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实验记录单,请你帮他们将实验记录单补充完整。
问题: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吗?
假设: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水的温度越高食盐溶解得越快。
实验设计:
(1)准备两杯一样多相同温度的水。
(2)同时往两杯水中放入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质量的食盐。
(3)观察、比较食盐在加热和不加热情况下溶解完所用的__________
(4)实验中需要的实验器材包含__________(填序号)。

(5)给下列操作步骤排序。
①取两份50克的盐,分别放入烧杯中。
②一个烧杯不作处理,另一个烧杯需加热。
③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入300毫升的冷水。
正确的操作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6)实验现象:

操作方法

不加热

加热

溶解的快慢

(      )

(      )


(7)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实验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如图所示,用不同的拉力将“火箭”射向天空,观察火箭飞行高度与橡皮筋弹力大小的关系,完成实验。

①【问题】“拉力大小与‘火箭’发射高度”有关系吗?
②【我的假设】: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数据】:

橡皮筋拉伸长度(厘米)

“火箭”发射高度(米)

高度1

高度2

高度3

求出平均高度

2

1.5

1.6

1.4

_______

4

2.5

2.4

2.3

_______

6

3.5

3.6

3.4

_______


④【实验结论】:
A:实验中发现:向下拉“火箭”的距离越______橡皮筋的弹力越______“火箭”发射后飞行的高度越______
B:无论“火箭”飞得多高,最后都会______这是因为______的吸引。
C: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当物体的速度达到______千米/秒时,就会离开地球在环绕地球的轨道上飞行,这一速度被称为______速度。
类型:实验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摆的研究
小科同学发现一个摆的玩具:15个质量相同的小球悬挂在支架上,将15个球用木棒推到同一高度,放开后发现这些小球像跳舞一样不断变换队形(如图)。

1.小科猜测:小球像跳舞一样不断变换队形的原因是和_________有关。
2.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小科和同学尝试着用自己制作的摆展开研究,并作了如下记录:

组号

摆绳长度(单位:cm)

小球质量(单位:克)

每分钟摆动的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0

30

66

65

65

20

60

65

65

65

20

90

60

59

60

30

60

56

56

55

40

60

47

46

47


他们应该选用②,__________________数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3.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第_________组数据记录有误。
4.根据实验数据,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_________
5.这个摆的玩具中(图一),15个球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所以才会出现不断变换队形的情况。
A.左多右少B.左少右多C.左右一样多
类型:实验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自2004年中国探月项目—“嫦娥工程”正式立项至今,已有15年。2018年12月8日成功发射嫦娥四号并实现了月球背面软着陆,下图为嫦娥四号传回的世界上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

1.即将在2019年底前后发射的“嫦娥五号”是我国探月计划的重要一步,以下关于月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表层有液态水存在B.表面没有大气层,环形山遍布
C.自身能发光,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D.月球上气温恒定
2.月球总是以同一侧面对着地球,因此人们在地球上始终无法直接观察到月球的全貌。对于人们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背面的原因,下列说法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地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同B.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同
C.地球的公转周期和月球的公转周期相同D.以上都有可能
3.从月背影像图中可以看出,月球表面有很多“月坑”,其成因可能是(          )。
A.天体撞击B.风力侵蚀C.流水侵蚀D.冰川侵蚀
4.月球景观和地球景观相似的是(          )。
A.有雪、雨等天气现象B.有碧海蓝天C.有平原、高原、山地D.以上都是
5.月球表面环境恶劣,但月球上资源丰富,下列资源中月球远比地球丰富的是(          )。
A.风能B.水能C.太阳能D.煤炭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用观察油菜花的方法独立观察下面花都有哪些部分组成,它和油菜花在结构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把你的发现记录在记录表中。

花名

油菜花

组成部分

相同的构造

不同的构造


结论:有的花不但有花瓣、萼片,还有雌蕊和雄蕊,这样的花我们叫它们      ,而有的花缺少萼片,有的花缺少雌蕊,有的花缺少雄蕊,像这样的花我们叫它们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空间探测器是深空探测的主要工具。目前人类已有多个空间探测器正在向太空深处飞去,其中两个载着人类的照片和地图(如图)。如今,我国航天事业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工程,从北斗组网到嫦娥探月工程。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发射升空。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器带着“祝融号”火星巡视车成功降落火星表面,首次实现了中国人的行星探测。

1.“祝融号”降落的星球位于图中(       )处。
A.A星球B.B星球C.C星球D.D星球
2.我国嫦娥探月工程的“玉兔2号”月球车属于(       
A.载人航天器B.空间探测器C.巡视器
3.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是(       )。
A.嫦娥1号B.天宫1号C.天问1号
4.2003年10月15-16日,我国宇航员(       )乘坐“神舟”5号飞船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了14圈,他是中国第一个进入宇宙空间的人。
A.翟志刚B.杨利伟C.聂海胜
5.在地球上看,夜空中最亮的行星(又叫启明星)是图中(       )。
A.A星球B.B星球C.C星球D.D星球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合理膳食对身体健康非常重要,下面是小科一天的食谱:

一天的食物

早餐

午餐

晚餐

其他时间

牛奶、肉包子、核桃

米饭、炒白菜、油焖茄子

米饭、糖醋排骨、番茄炒蛋

橘子


1.统计一天的食物时,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A.肉包子应该记为一种食物
B.吃过的零食也应该记录下来
C.可以按照早餐、午餐、晚餐的顺序统计一天的食物
2.为了使小科的午餐营养搭配更均衡,可以在午餐中加入(       )。
A.西蓝花B.芹菜C.鲳鱼
3.小科用核桃在白纸上涂抹,会留下油迹,说明核桃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__;在米饭上滴碘酒,看见米饭变成______色。
4.吃核桃时,咀嚼核桃所用的牙齿是(       )。
A.门齿B.犬齿C.臼齿
5.米饭进入身体后的“旅程”是(       )。
A.口腔—胃—食道—大肠—小肠
B.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C.口腔—胃—食道—小肠—大肠
6.“非常长,内壁有很多褶皱,内壁有大量绒毛凸起”描述的消化器官是(       )。
A.口腔B.胃C.小肠D.大肠
7.妈妈经常提醒小科,吃饭时不要说话交流,还要细嚼慢咽。请你帮小科分析一下妈妈的话有哪些科学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自制小乐器
小科学习了《声音》单元的知识后,设计并制作了一个小乐器,如下图所示。小乐器由三根粗细不同、材料相同的弦和一个纸盒组成,左侧有三个的旋钮,三根弦的下方分别有一个可以移动的小滑块。请根据他制作的小乐器回答下列问题。

1.要使发出的声音低一点,小科可以把琴弦调得(       )。
A.松一点B.紧一点C.短一点
2.把③号弦下方的小滑块向右移,发出的声音(       )。
A.不变B.变低C.变高
3.相同条件下,小乐器的三根弦中,振动发声时,振动速度最慢的是(       )。
A.①B.②C.③
4.为了方便观察琴弦振动,小科在琴弦上贴一个小红点,当他轻轻弹拨③号琴弦时,看到小红点跳动的幅度小,说明此时琴弦振动的幅度______(选填:“大”或“小”),发出的声音______(选填:“高”“低”“强”“弱”)。
5.小科试弹乐器时,停止拨动琴弦后,声音还能持续一会儿,主要原因是(       )。
A.琴弦停止振动后仍能发声
B.琴弦继续振动了一段时间
C.人耳的错觉,实际上声音已经消失
6.在学完《声音》单元之后,你能像小科一样利用下面其中一套材料来设计一个小乐器吗?它能发出“1”、“2”、“3”、“4”四个高低不同的声音。
材料1:四个一样的杯子、水、筷子。
材料2:四根一样的粗吸管、剪刀、橡皮泥、透明胶带。

设计图:


设计图评价标准:


1.设计图清晰易懂,标注材料。
2.设计图中水量或吸管长度能体现声音高低。
3.正确标注出“1(哆)”、“2(来)”、“3(咪)”、“4(发)”。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小金吃饭时,发现米饭刚开始咀嚼时没味道,咀嚼一会儿后却出现了甜味。这是怎么回事呢?小金猜测可能和唾液有关。他在老师的帮助下设计了以下实验。

A.分别在1号和2号试管中装相同质量的淀粉糊(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B.在1号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在2号试管中加入相同量的唾液;
C.用搅拌的方法让试管中的液体充分混合后,放在37℃的温水中;
D.10分钟后,分别在1号、2号试管中各加2滴碘酒,观察到1号试管变成了深蓝色,2号试管变成了浅蓝色。
1.这个实验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实验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管中的液体充分混合后,放在37℃的温水中”,这样做的目的是(       
A.模拟人体口腔的温度B.防止淀粉糊变冷C.防止淀粉糊变质
4.“10分钟后,分别在1号、2号试管中各加2滴碘酒,观察到1号试管变成了深蓝色,2号试管变成了浅蓝色”,这个现象说明了(       )。
A.1号试管淀粉消失B.2号试管淀粉消失C.1号试管比2号试管淀粉含量多
5.由实验可知,唾液和淀粉糊发生了___________变化。
6.通过实验,小金明白了米饭咀嚼后出现甜味,是_______将淀粉分解成有甜味的物质。
类型:实验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