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苏教版(2001)| 四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人民的勤务员

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站换车的时候,一出检票口,发现一群人围看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这位妇女从山东去吉林看丈夫,车票和钱丢了,正焦急得不知如何是好。雷锋连忙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着眼泪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五月的一天,雷锋冒雨要去沈阳,他为了赶早车,早晨5点多就起来,带了几个馒头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看见一位妇女背着一个小孩,手还领着一个小女孩也正艰难地向车站走去。雷锋连忙赶上前去脱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他们一起来到车站。上车后,雷锋见小女孩冷得发颤,又把自己的贴身线衣脱下来给她穿上。雷锋估计她早上也没吃饭,就把自己带的馒头给她们吃。火车到了沈阳,天还在下雨,雷锋又一直把她们送到家里。那位妇女感激地说:同志,我可怎么感谢你呀!

当时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1.本文讲了雷锋的两个小故事,请你给它们起上名字。分别是_________     _________
2.当大嫂问他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时,雷锋回答:“______________。 ” 从雷锋的话语中我看到了雷锋的________精神。
3.雷锋怎样帮助赶车的母子三人的,请用“——”画出有关语句。
4.谈谈你对“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一个非典重症患者的抢救,往往伴随多名医护人员的倒下。面对危险和死亡,同志们总能听到叶欣斩钉截铁的话语:这里危险,让我来吧!叶欣默默作出一个真情无悔的选择——尽量包揽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护理工作,有时甚至声色俱厉地把同事们关在门外,让你毫无商量的余地。她深知,也许有一天自己可能倒下,但能够不让自己的 同事受感染,她心甘情愿。

1.从“一个‘非典’重症患者的抢救,往往伴随多名医护人员的倒下。”这句话中我体会出叶欣从事的工作是______________
2.“一个真情无悔地选择”指的是什么?用“——”画出相应的句子。
3.从叶欣的行为和话语中我体会出她是一个___________的人。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叶欣迅速赶来,娴熟地将病床摇高,让患者呈(chén  chéng)半坐卧位,同时给(gěi  jǐ)予面罩吸氧,静脉(mài   mò)注射强心药,监测心率(lǜ  shuài)、血压,呼吸……两小时过去了,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叶欣顾不上休息 又拖着疲惫的身躯投入到对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 高风险 高强度 高效率 叶欣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 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1、 用“√”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2、 给空白处加上标点
3、“叶欣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是     句,它把     比作                         。从这句话中,我读出了

4、用“——”画出片段中表现叶欣抢救病人动作娴熟的句子。
5、用“~~~”画出片段中表现叶欣已经很累的词语。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清洁工

入冬以来,我每天早晨都要去湖滨跑步,途中总要经过一幢新建的居民楼。每到这里,我便会看到一位清洁女工在认真地清扫道路。 

这是一位老人,脚穿一双褪色的黑布鞋,身穿一件不太合身的工作服,头上围着一块黑色方巾。从她那露出的白发和前额上的皱纹来看,和奶奶差不多,准有六十多岁了。她天天挥动着扫把,一步一步地往前扫着,拂去尘土,小路露出了原先洁净的面庞。 记得一个大风的早晨,她无法用扫把,只好弯着腰,把碎纸、烂叶一一捡起,放进手提的小箱子里。又一个雪后的早晨,当我跑到马路尽头时,突然发现老人蹲在那 里用双手抠下水道口的污泥和杂物。她用汗水洗刷积聚的污垢,给人们送来了清新和幸福。我敬佩她,同时也可怜她:这么大年纪了,还没退休,想必是家中十分困 难吧。或许是位无依无靠的孤独老人,不得不靠自己劳动来养活自己吧? 

元旦的早晨,爸爸买来一束鲜花和礼品,带我去看望他早就退休的中学老师。我们来到一大楼前,这是幢熟悉的大楼。敲开门,一位中年妇女把我们请进陈设整洁的客厅。“妈妈,有人找您来了。”随着中年妇女的话声,一位神采奕奕的老人从里屋走出来。 爸爸喊了声:“老师,您好。”我呆住了:她竟是那位“老清洁工”!我完全明白了,马上拿过爸爸手中的鲜花,双手捧到她的面前……

1.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1)积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神采奕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描写老清洁工外貌的句子。
3.用“﹏﹏”画出描写“我”内心的句子。
4.这篇文章主要反映了什么?(  )
A.表现了清洁工乐于为他人造福的精神。
B.赞颂了老教师退而不休的奉献精神。
C.歌颂了老教师艰苦奋斗的精神。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语段阅读。

叶欣迅速赶来,娴熟地将病床摇高,让患者呈半坐卧位,同时给予面罩吸氧,静脉注射强心药,监测心率、血压、呼吸……两小时过去了,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叶欣顾不上休息,又拖着疲惫的身躯投入到对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高风险 高强度 高效率 叶欣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  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

1.从语段中找出一对近义词写下来。
(______)——(______)
2.给短文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合适的标点。
3.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课文把叶欣比作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找出表现叶欣抢救病人动作娴熟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拖着”说明了____,“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类文阅读。

叶欣的日记

2003年2月20日   星期四

今天又转来了一批倒下的医护人员,我们的工作更忙了,每天加班的时间就更长了。多种输液药物的配制、静脉推注、吸痰、床上擦浴、病情观察记录、床边护理等等,使姑娘们手脚不停,每个姑娘下班后双腿、双脚都肿了。

医院后勤保障工作做得更好,给我们准备的一日三餐十分丰盛。下班后(    )肚子很饿,(    )我们谁也吃不完一份饭,包括那些平时食欲很好的大个子医生。下班后,唯一希望的就是睡觉,哪怕只有半个小时或10分钟,哪怕就在办公室。吃晚饭的时候,李护士长对我说,护士小康的小孩病了几天了,小康没有说,也没回家去看,刚刚小康在偷偷掉泪时她才知道。小康的丈夫要替她到院长那里请假,小康说服了丈夫,坚持上班。

1.请在文中括号里加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文中画线句子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  ”在文中画出姑娘们双腿、双脚都肿了的原因。
4.日记中共写了几件事,请简要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想对文中的护士们说点什么,写出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你知道吗?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1820—1910),生于意大利名城佛罗伦萨,后随父母迁居英国。曾就读于法国巴黎大学,懂英、法、意、德诸国语言。
南丁格尔的家庭非常富有,她的父母希望她发展文学、音乐才能,跻身上流社会,早结良缘,继承家业,但她对此兴致淡薄。她怀有一个崇高的理想,认为生活的真谛在于为人类作出一些有益的事情。作一个好护士,是她生平的唯一宿愿。
1860年,南丁格尔用英国政府奖励的4400英镑公众捐款,在英国圣托马斯医院内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护士学校——南丁格尔护士学校。随后有创办了助产士及济贫院护士的培训工作。她对医院管理、军队卫生保健、护士教育培训等方面,都做了卓越的贡献,被后世誉为现代护理教育的奠基人。
1901年,南丁格尔因操劳过度,双目失明。1907年,英国国王办法敕令,授予南丁格尔一枚功绩勋章,使她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个接受这一最高荣誉的妇女。她逝世后,遵照她的遗嘱,未举行国葬。但世人为了表示对她的崇敬与敬仰,把她5月12日的生日作为国际护士节。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