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勤务员
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站换车的时候,一出检票口,发现一群人围看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这位妇女从山东去吉林看丈夫,车票和钱丢了,正焦急得不知如何是好。雷锋连忙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着眼泪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五月的一天,雷锋冒雨要去沈阳,他为了赶早车,早晨5点多就起来,带了几个馒头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看见一位妇女背着一个小孩,手还领着一个小女孩也正艰难地向车站走去。雷锋连忙赶上前去脱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他们一起来到车站。上车后,雷锋见小女孩冷得发颤,又把自己的贴身线衣脱下来给她穿上。雷锋估计她早上也没吃饭,就把自己带的馒头给她们吃。火车到了沈阳,天还在下雨,雷锋又一直把她们送到家里。那位妇女感激地说:“同志,我可怎么感谢你呀!”
当时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1.本文讲了雷锋的两个小故事,请你给它们起上名字。分别是《一个“非典”重症患者的抢救,往往伴随多名医护人员的倒下。面对危险和死亡,同志们总能听到叶欣斩钉截铁的话语:“这里危险,让我来吧!”叶欣默默作出一个真情无悔的选择——尽量包揽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护理工作,有时甚至声色俱厉地把同事们关在门外,让你毫无商量的余地。她深知,也许有一天自己可能倒下,但能够不让自己的 同事受感染,她心甘情愿。
1.从“一个‘非典’重症患者的抢救,往往伴随多名医护人员的倒下。”这句话中我体会出叶欣从事的工作是清洁工
入冬以来,我每天早晨都要去湖滨跑步,途中总要经过一幢新建的居民楼。每到这里,我便会看到一位清洁女工在认真地清扫道路。
这是一位老人,脚穿一双褪色的黑布鞋,身穿一件不太合身的工作服,头上围着一块黑色方巾。从她那露出的白发和前额上的皱纹来看,和奶奶差不多,准有六十多岁了。她天天挥动着扫把,一步一步地往前扫着,拂去尘土,小路露出了原先洁净的面庞。 记得一个大风的早晨,她无法用扫把,只好弯着腰,把碎纸、烂叶一一捡起,放进手提的小箱子里。又一个雪后的早晨,当我跑到马路尽头时,突然发现老人蹲在那 里用双手抠下水道口的污泥和杂物。她用汗水洗刷积聚的污垢,给人们送来了清新和幸福。我敬佩她,同时也可怜她:这么大年纪了,还没退休,想必是家中十分困 难吧。或许是位无依无靠的孤独老人,不得不靠自己劳动来养活自己吧?
元旦的早晨,爸爸买来一束鲜花和礼品,带我去看望他早就退休的中学老师。我们来到一大楼前,这是幢熟悉的大楼。敲开门,一位中年妇女把我们请进陈设整洁的客厅。“妈妈,有人找您来了。”随着中年妇女的话声,一位神采奕奕的老人从里屋走出来。 爸爸喊了声:“老师,您好。”我呆住了:她竟是那位“老清洁工”!我完全明白了,马上拿过爸爸手中的鲜花,双手捧到她的面前……
1.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A.表现了清洁工乐于为他人造福的精神。 |
B.赞颂了老教师退而不休的奉献精神。 |
C.歌颂了老教师艰苦奋斗的精神。 |
叶欣迅速赶来,娴熟地将病床摇高,让患者呈半坐卧位,同时给予面罩吸氧,静脉注射强心药,监测心率、血压、呼吸……两小时过去了,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叶欣顾不上休息,又拖着疲惫的身躯投入到对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高风险 高强度 高效率 叶欣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 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
1.从语段中找出一对近义词写下来。叶欣的日记
2003年2月20日 星期四
今天又转来了一批倒下的医护人员,我们的工作更忙了,每天加班的时间就更长了。多种输液药物的配制、静脉推注、吸痰、床上擦浴、病情观察记录、床边护理等等,使姑娘们手脚不停,每个姑娘下班后双腿、双脚都肿了。
医院后勤保障工作做得更好,给我们准备的一日三餐十分丰盛。下班后( )肚子很饿,( )我们谁也吃不完一份饭,包括那些平时食欲很好的大个子医生。下班后,唯一希望的就是睡觉,哪怕只有半个小时或10分钟,哪怕就在办公室。吃晚饭的时候,李护士长对我说,护士小康的小孩病了几天了,小康没有说,也没回家去看,刚刚小康在偷偷掉泪时她才知道。小康的丈夫要替她到院长那里请假,小康说服了丈夫,坚持上班。
1.请在文中括号里加上恰当的关联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