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长春版(2003)| 五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句子训练场。(按要求完成句子)
1.从文殊院到光明顶的途中,有一株松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山松的枝条具有团结力。(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株团结松的树干很粗壮。(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语言表达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息息相关。(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虽然……但是……     即使……也……   如果……那么……
1.(________)这株松树长在悬崖旁边,一面靠近岩壁,一面向着空中,(________)它的枝条就全部向空中生长,靠岩壁的一面一根枝条也不生。
2.(________)十二级台风,漫天大雪,(________)动弹它不了。
3.黄山的松树(________)也有生在较平的地上的,(________)大多数是长在石山上的。
类型:信息匹配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
A.
(________)的姿态     (________)的松针
(________)的土地     (________)的解说
呼吸(________)        抵抗(__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汉字穿新装。(给下面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寿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莫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青山永驻,诗意长存。(请指出下面诗句分别写的是哪座山)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________)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________)
3.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__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琴诗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1.解释词语
A.
若:______________  何: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里的问题是什么?请你给出一个答案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古诗,回答问题。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用”/”画出诗中的节奏
A.
2.写出描写诗人所见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诗人写感受的句子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说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一道理的诗句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苏轼是(   )之一。
A.初唐四杰B.八大怪人
C.三圣D.唐宋八大家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苏轼与(    )合称“三苏”。
A.弟苏辙、妹苏小妹B.父苏洵、弟苏辙
C.父苏洵、妹苏小妹D.苏秦、苏武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题西林壁》的作者是(    )。
A.苏轼B.李白
C.陆游D.林升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