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版(2001)| 四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内阅读。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___________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___________。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___________。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___________。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把下列词语依次还原到选文中。(只填序号)
A.平静B.默默无言C.寂静D.严肃沉默
2.选文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时间的场景,描写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如___________、车船运奶图、___________、灯塔微光图,让我们感受到荷兰牧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选文中“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放在文章结尾处,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牧场之国》选段。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          )的奶牛挤奶。①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      )。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            )。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②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      )。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到句中的括号里,正确的顺序是(       )(填序号)
A. 寂静       B. 沉默       C. 平静       D. 默默无言
2.读选段中画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1)选段中句子①运用的写法是_________;句子②写出了景物的_______
A.动态描写          B.以静衬动          C.以动衬静          D.静态之美
(2)下列诗句与句①运用了相同写法的一项是(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C.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D.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3.“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情感。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选文阅读。

①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匹匹剽肥体壮。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②在绿色的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节选《牧场之国》)

1.填空题。   
选段描写了牧场小主人_________、猪、__________________等动物悠闲自由的生活,体现小动物多的词语有_________ 、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划出段②动态描写句子。
3.单项选择题。
(1)对段①和段②的写作方法,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段①采用“总分”,段②采用“分总”的写作方法。                         
B.段①采用“分总”,段②采用“总分”的写作方法。
C.段①和段②采用的是“总分总”的写作方法。
(2)把动物当成人写,突显了牧场上的情趣。而句(       )不是把动物当成人写。
A.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                         
B.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C.成群的骏马,匹匹剽肥体壮。
4.结合课文内容,想象着写一写动物们在牧场上的样子或生活情形,要体现“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类文阅读

周庄水韵(节选)

最近一次去周庄也是春天,然而是在晚上。那是一个温暖的春夜,周庄正举办旅游节,古镇把这天当成一个盛大节日。①古老的楼房和曲折的小街缀满了闪烁的彩灯,灯光倒映在河中,使小河变成一条色彩斑斓的光带。坐船夜游,感觉似进入梦境。船娘是一位三十岁的农妇,以娴熟的动作,轻松地摇着橹,小船在平静的河面慢慢滑行,我们的身后,船的轨迹和橹的划痕留在水面上,变成一片漾动的光斑,水中倒影变得模糊朦胧,难以捉摸。小船经过一座拱桥时,前方传来一阵音乐,水面也突然变得晶莹剔透,仿佛是有晃荡的荧光从水下射出。船摇过桥洞,才发现从旁边交叉的水道中划过来一条张灯结彩的花船,船舱里,有几个当地农民在摆弄丝弦。

还没有等我来得及细看,那船已经转了个弯,消失在后面的桥洞里,只留下丝竹管弦声,在被木船搅得起伏不平的河面上飘绕不绝……我们的小船划到了古镇的尽头,灯光暗淡了,小河也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平静的水面上闪烁着点点星光。从河里抬头看,只见屋脊参差,深蓝色的天幕上勾勒出它们曲折多变的黑色剪影。突然,一串串晶莹的光点从黑黝黝的屋脊上飞起来,像一群冲天而起的萤火虫,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暗红的光线。随着一声声清脆的爆炸声,小小的光点变成满天盛开的缤纷礼花,天空和大地都被这满天焰火照得一片通明。已经隐匿在夜色中的古镇,在七彩的焰火照耀下面目一新,瞬息万变,原本墨一般漆黑的屋脊,此时如同被彩霞拂照的群山,凝重的墨线变成了活泼流动的彩光。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落到了水里,②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七彩斑斓的光带,随焰火忽明忽暗的河畔楼屋倒映在水里,像从河底泛起的一张张仰望天空的脸,我来不及看清楚他们的表情,他们便在水中消失。当新的一轮焰火在空中盛开时,他们又从遥远的水下泛起,只是又换了另一种表情。这时,从古镇的四面八方传来惊喜的欢呼,天上的美景稍纵即逝,地上的惊喜却在蔓延……

我很难忘记这个奇妙的夜晚,这是一个梦幻一般的夜晚,周庄在宁静的夜色中变得像神奇的童话,古镇幽远的历史和缤纷的现实,都荡漾在被竹篙和木橹搅动的水波之中。

1.【整体感知】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文章描述了作者游周庄的所见、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之情。
(2)文中画“____”的句①中的“光带”指_____________,句②中的“光带”指_________
2.【提取信息】古镇尽头的小河与屋脊在焰火升空前后有何变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在焰火升空前,__________;焰火升空后,___________。作者的感受是________
3.【品读句子】读句子 ,完成练习。
突然,一串串晶莹的光点从黑黝黝的屋脊上飞起来,像一群冲天而起的萤火虫,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暗红的光线。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和________描写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
4.【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题目是“周庄水韵”,第2自然段却用大量笔墨描写了焰火,重点不突出。
B.文章按空间顺序依次写了周庄夜晚岸上、河中、天上和地上的景色。
C.文章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周庄节日的夜景描写得多姿多彩。
D.“慢慢”“点点”“黑黝黝”“串串”等叠词的运用,使文章充满了韵律美。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句子。
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1.这段话主要写什么?   ________是怎样写的?__________
2.照样子写一写“人群散去的滨海广场”的情景。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乡下人家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这段话取自课文《____________》。
2.这段话中描写颜色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这样表达的好处是突出了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①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②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③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            )什么季节,(          )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在选文中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融洽——(        )                    特别——(        )
3.“向晚”的“向”的意思是(     
A.对着B.将近C.向来
4.“天高地阔”在这里的意思是(     
A.吃得很多B.吃的时间很长C.吃的地方很开阔
5.给第①、第②段列出小标题。
第①段: _________________             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
6.选文最后一段的作用是                    
A.提出问题、总起作用。
B.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C.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7.读了这段话,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平台

①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jiē jié)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zhǎng cháng)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②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儿株花,芍药,风仙,鸡guān guàn)花,大理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       )中带着几分(       ),显出一派(       )的农家风光。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       )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③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lǜ shuài)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④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阴下,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也从不吃惊。

⑤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莱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1.选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打上√。
2.从短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      )石狮                    (      )大旗杆                    几十(      )
(      )浓阴                    (      )春雨                           (      )风景画
3.比一比,组成词语。
(       )             (       )             (       )             (       )
(       )             (       )             (       )             (       )
4.把下面四个词分别填到语段的(       )处。
A.鲜嫩                    B.独特                    C.华丽                    D.朴素
5.文中划线“ ”句子,将瓜、藤、叶与石狮子、旗杆进行对比,衬托出乡下人家屋前瓜架装饰的_______________。(在句子中找答案)
6.《乡下人家》,写了种(      )、种(      )、种(      )及家乡的鸡、小河和吃晚饭时的情景。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现代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乡下人家》节选

①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你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②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1.选文中的“田园风景画”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绘成的。
2.读选文中画线的句子,发挥想象,想一想还有谁会是乡下人家的好友。(至少写2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高地阔”一词在选文中说明了什么?表现了农家人怎样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1)选文第1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乡下人家在门前吃晚饭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2)选文第2自然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纺织娘的叫声,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
5.在这“月明人静”的夜里,纺织娘的“歌声”体现了乡村的宁静还是热闹呢?写一写你的看法及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春天到了,正是碧绿多姿的柳树茂盛的时期。

正在那纤细摇曳的万楼柳条上,挂满了嫩嫩的细叶和毛茸茸的柳絮。春风吹来,柳絮随风飘荡,形成一个个“小绒球”,它们有的好似雪花吹来,有的像正在演习的伞兵,还有的像天上的云朵„„风渐渐小了,柳絮便轻轻地落在地上,一簇簇、一团团拥抱在一起,形成一座座小小的雪丘,时而又被刮来的阵阵微风吹散了。它们随风在地上迅速地乱滚着,一个跟着一个,仿佛是在嬉戏、追逐小孩子。一阵微风吹来,翩翩起舞,成了无数快乐的小精灵。这些飘来荡去的“小精灵”总爱跟人们开玩笑。有时,它们竟会扑在人们的脸上,落在人们的头发上,转眼间会使人们变得白发苍苍。我有时伸手去抓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可不知为什么,一抓它,它就跑开,大概跟我捉迷藏吧!

我喜欢柳絮,因为它们是那样的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给人们带来童话般的无限遐想和向往……

1.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在文中用“       ”画出一个比喻句,用“             ”画出一个拟人句。
3.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飘扬——(      ) 似乎——(      ) 快活——(      ) 大约——(      )
4.文中的“小精灵”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对柳絮的称呼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作者喜爱柳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