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版(2001)| 四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与感悟

①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你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②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③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向晚”一词中,“向”的意思是(       
A.对着B.将近C.向来
2.对文中“天高地阔”一词的理解不符合作者本意的是(       )。
A.乡下人家在门前吃饭,用餐空间非常宽广。
B.乡下人家胸怀坦荡,吃饭时不说别人坏话。
C.乡下人家吃饭时聊的话题天南地北。
D.乡下人家每家的厨房都很宽敞,而且吃饭时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3.用“       ”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4.第①自然段中的“它们”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在文中指________。第②自然段中“它们”指的是________
5.用“________”画出能概括这三个选段的中心句。
6.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段描绘了“花落结果图”“鲜花绽放图”“雨后春笋图”“群鸡觅食图”“鸭子戏水图”“院落晚餐图”“秋夜睡梦图”等几个场景。
B.选段写出了乡村生活的自然、和谐。
C.选段中的描写运用了空间顺序与时间顺序的交叉。
D.选段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乡下人家》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       )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       )独特的农家风光。

②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        )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        )绿绿的浓荫。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按照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2.“它们”是指芍药、__________________
3.画横线的句子可以用成语“     ”来概括。(填序号)
A.雨过天晴B.雨后春笋C.春风化雨D.梨花带雨
4.第一自然段描述了哪一幅图画(       )(填序号)
A.瓜藤攀檐图B.院落晚餐图C.鲜花绽放图D.群鸭戏水图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牧场之国(节选)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①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②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③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④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微弱的光芒。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读选段中画“       ”的句子,回答问题。
(1)句①这句话运用的写法是(       )
A.以动衬静                     B.以静衬动                 C.动态描写
(2)下列诗句中,与句①运用了相同写法的一项是(       )
A.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D.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3)我知道选段中与句①运用了相同写法的一项是(       )
A.②                                B.③                             C.④
2.课文中多次出现了“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根据节选内容和课文内容,为荷兰代言,试着设计一组旅游宣传语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

___________________


       春天到了,正是碧绿多姿的柳树茂盛的时期。
       正在那纤细摇曳的万楼柳条上,挂满了嫩嫩的细叶和毛茸茸的柳絮。春风吹来,柳絮随风飘荡,形成一个个小绒球,它们有的好似雪花吹来,有的像正在演习的伞兵,还有的像天上的云朵……风渐渐小了,柳絮便轻轻地落在地上,一簇簇、一团团拥抱在一起,形成一座座小小的雪丘,时而又被刮来的阵阵微风吹散了。它们随风在地上迅速地乱滚着,一个跟着一个,仿佛是在嬉戏、追逐小孩子。一阵微风吹来,翩翩起舞,成了无数快乐的小精灵。这些飘来荡去的小精灵总爱跟人们开玩笑。有时,它们竟会扑在人们的脸上,落在人们的头发上,转眼间会使人们变得白发苍苍。我有时伸手去抓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可不知为什么,一抓它,它就跑开,大概跟我捉迷藏吧!
       我喜欢柳絮,因为它们是那样的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给人们带来童话般的无限遐想和向往……
1.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在文中用“_______”画出一个比喻句,用“        ”画出一个拟人句。
3.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飘扬——(       )          似乎——(       )
快活——(       )          大约——(       )
4.文中的“小精灵”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作者对柳絮的称呼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作者喜爱柳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