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版(2001)| 四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外阅读。
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但鹿群的后面,常常跟着贪婪而凶残的狼,它们总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那时森林里大约有四千只鹿,人们要时刻提防狼的暗算。当地居民恨透了狼。他们组成了狩猎队,到森林中捕杀狼。
凯巴伯森林的枪声响了25年,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可是,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闹起了饥荒。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紧接着,更大的灾难降临了。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防(  )  杀(  )
(2)照样子,写词语。
生机勃勃(ABCC式)(       )(      )   
(3)请根据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狼为什么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新天地。
“黑板”跑了
一百六十多年前,法国有个著名的物理学家叫安培,他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
有一天,安培在街上散步。街上的行人、车辆来来往往,很热闹。可是,安培好像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只顾低着头朝前走。原来他正在思考一道数学题。
开始他在心算,用手指在自己衣襟上画呀画的,后来觉得需要找个地方来计算一下才行。说来也巧,街道旁正好竖着一块“黑板”,好像特地为他准备的。太好了!安培高兴地走过去,从口袋里掏出粉笔,在“黑板”上演算起来。
算着,算着,这块“黑板”动了起来,慢慢地向前移动。安培忙着说:“别动,别动,再等一会儿就得到结果了!”可是“黑板”还在继续向前移动,安培不知不觉地跟着黑板走,聚精会神地演算着。
后来,那块“黑板”越走越快,安培觉得自己快追不上了。这时,他才发现,那不是一块黑板,而是一辆马车车厢的后壁。
[[QOrDeR]]读拼音,写词语。
tè  dì        yǎn  suàn         jù   jīng   huì   shén
(      )(         )(                     )
【小题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仿佛——(   )  开心——(   )
反义词:冷清——(   )  失去——(   )
【小题3】阅读短文第二自然段,用“_______ ”画出写安培十分专心的句子。
【小题4】文中的“黑板”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欣赏。
三兽渡河
黑熊、青牛、白象在河边研究学问。河水哗哗地liú   tǎng(     )激起一层层的浪花,卷起一个个的漩涡。河水有多深呢?它们想(侧测)量一下。   
黑熊先下水,游了一(断段),爬上岸来说:“咱有多高,水有多深,因为水面齐咱的鼻子。”
青牛摇摇头,下水游了一圈(quān   jüàn),爬上岸来说:“俺有多高,水有多深,因为水面齐咱的眼睛。”   
黑熊看了目瞪口呆,直挠头。   
白象甩甩鼻子,下到水里,脚踏河底走了一个来回。因为河水很深,淹没(mò  méi)了白象魁梧的身躯,它只好把鼻子翘起来,让鼻尖露在水面上hū  xī(     )。白象上岸后说:“我的鼻子能翘多高,水就有多深。”   
黑熊和青牛都看呆了,不断地挠头。   
白象问:“看清了吧?”“看清了!”黑熊和青牛一齐说。“浮在水中不行,不脚踏河底就不知道水的深浅。”
[[QOrDeR]]把注拼音的词语写在括号中。
【小题2】用“√”标出括号里恰当的字。
【小题3】把画线字不正确的读音划掉。
【小题4】黑熊、青牛和白象它们认为河水到底有多深呢?
黑熊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牛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象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在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前的序号上打“√”。
①黑熊和青牛能很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
②要脚踏河底才能测量河水的深浅。( )
③白象能认真研究学问。( ) 
④做任何事情都要脚踏实地。( )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那还是孩提时代的事。
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们的班主任姓胡,是个相貌平平的老头,小小的眼睛总是含着笑意,宽宽的额头上爬满了皱纹。(          )他脾气怪怪的,(            )心肠极好,教书也很有一套。
那几天,我们的课文中第一次出现了“诚实”这个词。他便不厌其烦的旁征博引,反反复复地向我们这些刚刚十岁出头的孩子阐释它的含义,大讲特讲它对人生的至关重要,完全不在乎我们是否听了进去,是否心领神会了。
这天上午有一节语文课。
上课铃响了之后,胡老师夹着讲义走上讲台,脸色严峻地说:“就在刚才课间十分钟,我们中有一个人从校门外的那株石榴树上摘去了一个大石榴,是谁摘的,有胆量承认吗?”
全班同学面面相觑,都没有吱声。“那好,我再问问同学们,谁有过那个石榴好吃、想摘下一个尝尝的念头?”胡老师要求有这种念头的同学举起手来。
我那时虽不是特别懂事,可心里也打起了小鼓,如果我站起来承认自己动过摘的念头,那么大家就会认为石榴是我摘的。(            )整个班里的同学都意识到了举起手来的后果,(             )老师等了又等,还是没有一只手举起来。
真的连想都没有想过?”他又追问了一句。
这时,有个个子很小的女同学怯生生地站了起来,她红着脸小声地说,她想过,可是她的确没有摘……
我们都屏住呼吸,和那个女生一起等待着老师的“发落”。
出人意料的是,④胡老师(             )没批评她,(            )走下讲台,走到她面前伸出手无限慈爱地摸了摸她的发辫。并且变戏法似地从衣兜里掏出个红石榴,放在她的课桌上。
“石榴是老师摘的。我之所以这样对待大家,是想让大家理解‘诚实’到底是什么东西。”老师又望着我们,叹了口气……
直到今天,我还无法忘记那个诚实的红石榴。
1.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写在文中括号里。
因为……所以……    不是……就是……    虽然……但是……
即使……也……      有时……有时……    不但……而且……
2.文中画“          ”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语言描写B.心理描写C.动作描写D.外貌描写
(1)         (2)              (3)             (4)              
3.给短文加个恰当的题目。
4.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认真读短文最后一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诚实”到底是什么,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是如何理解“诚实”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跳水(节选)
列夫·托尔斯泰
正在这时候,孩子的父亲——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本来是要打海鸥的。他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向他瞄准,同时喊:“跳到水里,赶快跳到水里,不跳我就开枪了!”小孩在上面摇晃着,没有听明白爸爸的话。“跳到水里,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在父亲刚喊出“三”的时候,小孩把头往下一低就跳了下来。
1.选文的主要人物是(      )。
A.孩子B.水手们
C.船长D.以上都
2.船长面临的是什么困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通过对船长的_______和________描写,表现了船长__________的特点。
4.孩子被救后,船长“突然间,好像嗓子被什么东西捅了一下似的,呜咽起来”这句话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指纹的特性和用途
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小小的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看上去像水中漩涡的,叫斗形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形纹;有的纹线像弓一样,叫弓形纹。各人的指纹除形状不同之外,纹线的多少、长短也不同。据说,全世界六十多亿人中,还没有发现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人呢。
你可别小看指纹,它的用途可大啦!指纹由皮肤上许多小颗粒排列组成,这些小颗粒感觉非常敏锐,只要手触摸到物体,它们就会立即把感觉到的冷、热、软、硬等各种“情报”通报给大脑这个“司令部”,然后,大脑根据这些“情报”,发号施令,指挥动作。指纹还具有增强皮肤摩擦的作用,使手能紧紧地握住东西,不易滑掉。
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利用指纹破案了。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指纹在医学上又有了新的用途。有的医生发现,通过检查人的指纹、掌纹,能够查出某些疾病。近年来,指纹又和电子计算机成了好朋友。科学家已研制出一种“指纹锁”,这种锁的钥匙就是人的指纹。
小小的指纹将来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新的迷宫又摆在我们面前,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1.文中有两处用了“据说”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2. 文中介绍了指纹的哪些形状?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3. 指纹有哪些用途?
                                              
4. 简要概括本文说明的中心意思。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选词填空。
优异    优良    优美   优先
①我的家乡是个风景________、物产丰富的地方。
②经过努力,本学期我终于取得了________的成绩。
③虽然我们的生活富裕了,但节约的________传统不能丢。
④因为王伟进步很大,所以老师给他________参加夏令营的权利。
开辟    开垦
⑤我们家乡的荒山,经过人们的辛勤________,现在已经变成了果园和树林。
⑥人口迅速的增长,无限的________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
类型:信息匹配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  )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  )一根极细的电线,它(  )能灵巧地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匏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科学家的猜想,他们猜想蝙蝠是靠敏锐的视觉在夜间飞行的。
B.蝙蝠是靠敏锐的视觉在夜间飞行的。
3.下面选项中不能体现蝙蝠习性的是(  )
A.夜里飞行
B.眼睛特别敏锐
C.捕捉飞蛾和蚊子
D.避开障碍物
4.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完成飞行任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有人送我一株草
1971年的夏天,我在美国伊利诺斯州立大学求学。
不知是抵美的第几个长日了,我由一个应征事情的地方走到住处。那时候身上只剩下一点点生活费,居留是大问题,找事情没有着落,前途的茫然将步子压得很慢。穿过校园时,头是低着的。
远远的草坪边半躺着一个金发的青年,好似十分注意地凝视着我。他看着我,我也知道,但没有抬头,他站起来了,仍在看我。他又蹲下去在草坪上拿了一样什么东西,于是这个人向我走来。
步子跨得那么大,轻轻地吹着他的口哨,不成腔调又愉快的曲子。
不认识走过来的人,没有停步。
一片影子挡住去路,那个吹着口哨的青年,把右手举得高高的,手上捏着一株碧绿的小草,正向我微笑。
“来!给你——”他将小草当一样珍宝似的递过来。
我接住了,讶然地望着他,然后忍不住笑了起来。“对,微笑,就这个样子。嗯!快乐些……”他轻轻地说。
说完拍拍我的面颊,将我的头发很亲切地抚弄乱,眼神送过来一丝温柔的鼓励,又对我笑了笑。
然后,他双手插在口袋里,悠悠闲闲地走了。那是我到美国后第一次收到的礼物。
小草,保存了许多年才找不到了。那个人,连名字都没有法子知道,他的脸在回忆中也模糊了,可是直到现在,也没有法子忘记他。
很多年过去了,常常觉得欠了这位陌生人一笔债,一笔可以归还的债:将信心和快乐传递给另一些人。将这份感激的心,化作一声道谢,一句轻微的赞美,一个笑容,一种鼓励的眼神……送给似曾相识的面容,那些在生命中擦肩而过的人。
我喜爱生命,十分热爱它。只要生活中一些小事使我愉快,活下去的信念就更加热切。虽然是平凡的日子,活着仍是美妙的。这份能力,来自那株小草的延伸,将这份债,不停地还下去,就是生存的快乐了。
1.“穿过校园时,头是低着的。”那时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接过金发青年递过来的小草后,为什么“忍不住笑了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金发青年“双手插进口袋里,悠悠闲闲地走了”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觉得欠这位陌生人的债是可以归还的,作者怎么归还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是对本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其中哪两项是正确的(   )。
A.蹲,拿,走,递等动作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在接到小草之前,我一直密切地注视着金发青年的一举一动。
C.把抵美的那几天称为“长日”,表现了“我”苦日难捱的烦闷心情。
D.金发青年选小草作为礼物是就地取材,随意性举动,没有什么特殊用意。
E.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叙事,后一部分抒情议论。
F. 写小草后来找不到了及不知道金发青年的名字是为了表现“我”的粗心和内疚。
6.最后一段所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选词填空
宁静     安静     平静
(1)同学们(________)地坐在教室里,认真地听老师讲课。
(2)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打破了清晨校园的(________)。
(3)落日映照着那(________)的西湖湖面。
类型:信息匹配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