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沪教版(2007)| 五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囚   歌
为人进出的门___________着,
为狗爬出的洞___________着,
一个声音高(唱 叫)着:
——(走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1.在横线处填写合适的词语。
2.划去诗中括号内错误的字词。
3.写出文中的一对反义词和一对近义词。
反义词:(      )——(      )
近义词:(      )——(      )
4.联系上下文,“狗”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为狗爬出的洞”指的是___________。“(走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意味着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是如何理解“永生”的?结合革命者的经历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把牢底坐穿
——何敬平(1918—1949)
1948年夏于渣滓洞: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
我们愿——
愿把这牢底坐穿!
我们是天生的叛逆者,
我们要把这颠倒的乾坤扭转!
我们要把这不合理的一切打翻!
今天,我们坐牢了,
坐牢又有什么希罕?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
我们愿——
愿把这牢底坐穿!
1.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难 nán(      )        转 zhuǎn(      )
nàn(      )           zhuàn(      )
2.用“      ”画出诗中的反问句,并把它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叛逆者”本来多指与公认的习惯或传统决裂的人,在文中指(      )
A.与反动势力抗争的革命者B.国民党反动派
4.“颠倒”指跟原有的或应有的位置相反;“乾坤”本指天和地,那么在诗中“颠倒的乾坤”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愿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欢喜,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1)短文运用的描写方法有:                   。(3分)
(2)“转悲为喜”的意思是               ,(3分 )文中王熙凤转悲为喜可以看出她的性格是                                                       。(4分)
(3)读了短文,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5分)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我的老师
烈日炎炎,村子里的人们都聚在大树下乘凉、谈天。
穿着一身白色连衣裙,看起来颇清秀纤细的小瑛老师走了过来,她微笑着和树下的人们打着招呼。[来源:学&科&网]
等小瑛老师走过,人们的话题自然地转到了她的身上。“多好的闺女呀,天天带着学生来帮我干活。”五保户王奶奶什么时候也忘不了提这件事。“是啊,人家是大学生,听说书教得才叫好呢!”① “好是好,只可惜好景不长,人家要调走了!”“什么!调走?听谁说的?”“昨天我还听孩子们谈这件事呢。我早就说过,人家是城里姑娘、大学生,②哪能吃得了咱这份苦?”“是啊,听说她爸爸还是个大局长呢,还能不给女儿找份好工作?”
“那不是小瑛老师班上的小柱子吗?叫过来问问!”“柱子,你过来,问你点事儿。”柱子答应了一声,跑过来:“什么事?”
“柱子,听说你们老师要转走了?”“嗯,”柱子低下了头,眼光黯淡了下来。“要转到哪儿?是不是回城?”“回城?才不是呢。老师说西藏比我们这儿还缺老师,她是自愿报名到那儿教书去的。”柱子的眼中有留恋,但更多的是自豪。
“啊——“大树下的人们你望望我,我望望你,都呆住了……
(1)画线句①中的“好景”指的是                (2分) 画线句②是个   问句(2分)改成陈述句:                                     。(2分)
(2)第三自然段中人们议论小瑛老师的语气不想同,心情也不同,王奶奶的心理是       ,画线句①的人物心理是                   。(4分)
(3)“柱子眼中有留恋,但更多的是自豪。”柱子留恋的是              ,柱子自豪的是              。(4分)
(4)“人们你望望我,我望望你,都呆住了。”这句话可用成语        来代替。人们呆住的原因是                                                           。(3分)
(5)小瑛老师的形象是通过人们的语言塑造出来的,这种写法叫做(    )(1分)
A.语言描写B.侧面描写
(6)人们喜欢小瑛老师是因为:(6分)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夏夜,路灯洒下一片银光,人们在灯下下棋、聊天、打扑克牌......
一个女子夹着一件上衣,寻寻觅觅走来,对一个观棋的中年男子说:“走吧!元元的作业写完了。”说着把上衣给他披在身上。
于是,男人跟着女人回家。
大约十五六平方米的屋子里,摆着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一张占地不大的学生桌,桌上放着元元的课本和作业。这是一个三口人的小家。
父母都是工人,这个家也来之不易。他们在此一住十几年,儿子元元已上初中三年级了。儿子越大他们就越觉得这个小屋负荷太重,有点盛不下啦!
一张学生桌只供儿子专用,幸亏父母都不是知识分子,没有伏案书写的需要。但爸爸不争气,患有北方常见病气管炎,一天到晚总咳嗽,他一咳嗽小屋都跟着震动,元元写作业聚精会神的思考就会被打乱。儿子苦脑,他也苦脑,可有啥办法呢?
爸爸嗓子一痒就赶紧躲到厨房里去,怎奈厨房连个门也没有,怎隔音?有时他躺在床上用被子蒙住头,一咳嗽照样满屋都响......唉!为啥落下这么个毛病呢?儿子很体谅爸爸:"爸爸,你咳吧,不要紧,我一样写作业。"“唉,儿呵,爸爸这病影响了你......”他没有读过书,当了一辈子睁眼瞎,就分外觉得读书重要,他很怕耽误儿子的前程。
晚饭后儿子要写作业了,爸爸就该躲出去啦。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律,一种习惯。
爸爸你别出去了元元拦阻爸爸。
“不,爸爸有点事。”
啥事?总在这个时候有?元元心里明镜似的。元元心疼爸爸,可又拗不过爸爸,元元知道为自己的学习,爸爸什么都豁得出来。元元是个懂事的孩子,一想到这就心酸,眼泪直往肚里流。
北方的冬天来得早。这天晚饭后,爸爸说到对面楼里去和棋友杀两盘。元元临近期末,功课紧,作业多,他在这个温暖、宁静的小屋里,埋在作业堆里,不知不觉夜深了,他的作业也才做完。这时他精神松弛下来,忽然隐约听到窗外的咳嗽声,他凭窗望去,外面早已纷纷扬扬下起鹅毛大雪,雪中一个穿着棉大衣,戴着大口罩的人。周身皆白,成了个雪人了啦!他一下子被电住了,受到极大的震撼,立刻泪流满面地跑了出去,大声呼唤:“爸爸呀,爸爸......”话未出口竟止不住呜咽起来。
无声的雪花,如银如絮,立刻盖住了这对拥抱着的父子。安谧的街心便多了一座洁白的塑像......
(1)文中“爸爸 你别出去了 元元阻挡爸爸。”一句没有标点,下面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A.“!。”
(2)下列各句没有运用比喻的一项是:(   )
A.无声的雪花,如银如絮
B.载着大口罩的人,周身洁白,成了个雪人
C.元元开始写作业了,他又像往常一样出去了
(3)作者是怎样介绍小屋的?把文章的句子抄在下面。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文《威尼斯的小艇》选段,回答问题。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怎么拥挤,他(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 )速度非常快,(  )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在文中( )的地方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灵活( ) 耸立( ) 情趣( )
(3)用“   ”划出文中的比喻句,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4)文中哪些地方看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夏夜,路灯洒下一片银光,人们在灯下下棋、聊天、打扑克牌......
一个女子夹着一件上衣,寻寻觅觅走来,对一个观棋的中年男子说:“走吧!元元的作业写完了。”说着把上衣给他披在身上。
于是,男人跟着女人回家。
大约十五六平方米的屋子里,摆着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一张占地不大的学生桌,桌上放着元元的课本和作业。这是一个三口人的小家。
父母都是工人,这个家也来之不易。他们在此一住十几年,儿子元元已上初中三年级了。儿子越大他们就越觉得这个小屋负荷太重,有点盛不下啦!
一张学生桌只供儿子专用,幸亏父母都不是知识分子,没有伏案书写的需要。但爸爸不争气,患有北方常见病气管炎,一天到晚总咳嗽,他一咳嗽小屋都跟着震动,元元写作业聚精会神的思考就会被打乱。儿子苦脑,他也苦脑,可有啥办法呢?
爸爸嗓子一痒就赶紧躲到厨房里去,怎奈厨房连个门也没有,怎隔音?有时他躺在床上用被子蒙住头,一咳嗽照样满屋都响......唉!为啥落下这么个毛病呢?儿子很体谅爸爸:"爸爸,你咳吧,不要紧,我一样写作业。"“唉,儿呵,爸爸这病影响了你......”他没有读过书,当了一辈子睁眼瞎,就分外觉得读书重要,他很怕耽误儿子的前程。
晚饭后儿子要写作业了,爸爸就该躲出去啦。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律,一种习惯。
爸爸你别出去了元元拦阻爸爸。
“不,爸爸有点事。”
啥事?总在这个时候有?元元心里明镜似的。元元心疼爸爸,可又拗不过爸爸,元元知道为自己的学习,爸爸什么都豁得出来。元元是个懂事的孩子,一想到这就心酸,眼泪直往肚里流。
北方的冬天来得早。这天晚饭后,爸爸说到对面楼里去和棋友杀两盘。元元临近期末,功课紧,作业多,他在这个温暖、宁静的小屋里,埋在作业堆里,不知不觉夜深了,他的作业也才做完。这时他精神松弛下来,忽然隐约听到窗外的咳嗽声,他凭窗望去,外面早已纷纷扬扬下起鹅毛大雪,雪中一个穿着棉大衣,戴着大口罩的人。周身皆白,成了个雪人了啦!他一下子被电住了,受到极大的震撼,立刻泪流满面地跑了出去,大声呼唤:“爸爸呀,爸爸......”话未出口竟止不住呜咽起来。
无声的雪花,如银如絮,立刻盖住了这对拥抱着的父子。安谧的街心便多了一座洁白的塑像......
(1)文中“爸爸 你别出去了 元元阻挡爸爸。”一句没有标点,下面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2)下列各句没有运用比喻的一项是:(   )
A.无声的雪花,如银如絮
B.载着大口罩的人,周身洁白,成了个雪人
C.元元开始写作业了,他又像往常一样出去了
(3)作者是怎样介绍小屋的?把文章的句子抄在下面。(2.5分)
                                                                     
                                                                     
                                                                     
(4)第6自然段中“爸爸不争气”的意思是:(2分)(   )
A.家中地方小,爸爸没有能力为孩子买大房子。
B.爸爸患有气管炎,一天到晚总咳嗽。
C.爸爸晚饭后总到外面去,有时还要妈妈往回叫。
D.爸爸不是知识分子,没有伏案写作的必要。
(5)“儿子苦恼,他也苦恼,可有啥办法呢?”这句话中的“他”指的是谁?这两个人“苦恼”的内容分别是什么?(4分)
                                                                     
                                                                     
(6)结尾是“安谧的街心便又多了一座洁白的塑像……”中“一座洁白的塑像”在文中指什么?末尾用省略号,有什么作用?(2分)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快乐阅读轻松答。(12分)
购买上帝的男孩
一个小男孩捏着一美元硬币,沿街一家一家商店询问有没有卖上帝的。店主(    )说没有,(   )嫌他捣乱,不由分说就把他赶出了店门。
他在这条街道奔走哀求了很长时间,直到天快黑时,第二十九家商店的店主热情地接待了他。老板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满头银发慈眉善目。他笑眯眯地问男孩:“孩子,你买上帝干什么?”男孩流着泪告诉老头儿,他叫邦迪,父母很早就去世了,他是被叔叔帕特鲁普抚养大的。叔叔是个建筑工人,前不久从脚手架上摔下来,至今昏迷不醒。医生说,(    )上帝(   )能救他。邦迪想,上帝一定是种非常奇妙的东西,把上帝买回来,让叔叔吃了,伤就会好。

老头眼圈湿润了,接过硬币,从货架上拿了一瓶“上帝之吻”牌饮料说:“拿去吧,孩子,你叔叔喝了这瓶‘上帝’,就没事了。”
几天后,一个由世界顶尖医学专家组成的医疗小组来到医院,对帕特鲁普进行会诊。他们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技术,终于治好了帕特鲁普。
帕特鲁普出院时,看到医疗费账单上那个天文数字,差点吓昏过去。可院方告诉他,钱已付清。他们说,有个亿万富翁退休后隐居本市,开了家杂货店,这个医疗小组就是他花重金请来的。帕特鲁普激动不已,立即和邦迪去感谢这位老人,可他已经出国旅游去了。后来,帕特鲁普收到老人一封信,信中说:“你能有邦迪这样一个侄儿,真是太幸运了。为了救您,他拿一美元到处购买上帝……感谢上帝,是他挽救了你的命。但你一定要记住,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
(1)把恰当的关联词语依次填在短文中的括号里。(2分)
不但……而且…… 只要……就……
要么……要么…… 虽然……但是……
只有……才……
(2)用“____”画出男孩购买上帝的原因。(2分)
(3)把短文中加点的词语抄在下面的横线上,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信中有一段内容被省略了,结合上下文,想想被省略的这一部分可能会写什么,试着补写。(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加油站
我的“自白”书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
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
我不需要什么自白,
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
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
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1.联系文章内容解释下面的词语。
带血的刺刀:高贵的头:
魔鬼的宫殿:凯歌:
蒋家王朝:“自白书”:
2.回答问题。
(1)诗中有两个“自白”,它们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2)文章题目中的“自白”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3)诗中有两句说明了不自白的理由,请找出来写在下而的横线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