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 、 、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1.在文中横线上补全空缺的内容。欧阳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dí)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凿壁偷光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人物 内容 | 欧阳修 | 匡衡 |
家境 | 勤学而无烛 | |
读书遇到的困难 | 邻居有烛而不逮 | |
解决无书可读的方法 | ||
成就 |
A.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
B.国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 |
C.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
古人谈读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
1.加点字注音。古人谈读书(节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上文出自记录孔子言行的《A.学习不知满足,教诲他人不知疲倦。 | B.学习不讨厌,教诲他人不疲倦。 |
盖士人读书
(曾国藩)
盖①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注释:①用在句首,发语词,没有实际意义。
1.读下面句子,正确的停顿是( )A.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 B.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
C.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 D.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1.选文的作者是古人谈读书(节选)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 ,第二要 ,第三要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1.选出本文作者,正确的一项是( )A.梁启超(清) | B.龚自珍(清) | C.朱熹(宋) | D.曾国藩(清) |
A.有志则 | B.不甘为 |
C.盖 | D.不敢以一得 |
A.有识之人知道学无止境,不会自满。 | B.河伯、井蛙都是有识之人。 |
C.有识之人能正确评价自己。 | D.有识之人总能保持强烈的未知欲。 |
古人谈读书(节选)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
1.读句子,用“√”为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或解释。A.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
B.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1.解释下列词语。老师的用意
春秋时代有个琴师叫俞伯牙,拜成连先生为师。他苦学了三年,创[ 做 作 ]了一部乐曲,名叫《高山流水》。他非常高兴地把这部乐曲演奏给老师听。老师听完以后,笑笑说:“有个老师比我高明得多。明天,我带你去拜[ 访 仿 ]他,你一定会有收获”。
第二天清早 成连先生带着俞伯牙划船来到一个岛上 并告诉他说 老师就在岛上 你自己去找吧 十天以后 我再来接你
成连先生走后,俞伯牙怎么也找不到那位高明( )琴师。他累( )气喘吁吁,心情烦[ 躁 燥 ]( )坐在海滩上。前面是一望无际( )大海,身后是高耸入云的山峰。那惊涛骇浪拍击岩石发出( )“哗哗”声,那扣人心弦的阵阵松涛声,使俞伯牙激动( )欢呼起来。他[ 忽然 果然 居然 ]明白了老师的用意,立刻面对大海弹起琴来。
十天后,成连先生真的来了。当俞伯牙把修改过的乐曲再弹给他听时,老师连连[ 夸奖 夸耀 ]说:“好,好,好极了!
1.划去文中括号内用得不正确的字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