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内阅读

父爱之舟(节选)

恍恍惚惚我又置身于两年一度的庙会中,能去看看这盛大的节日的确是无比的快乐,我高兴极了。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人边走边唱,看踩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人山人海,卖小吃的挤得密密层层,各式各样的糖果点心、鸡鸭鱼肉都有。我和父亲都饿了,我多馋啊!但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父亲从家里带了粽子,找个偏僻的地方,父子俩坐下吃凉粽子。吃完粽子,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领我到小摊上吃了碗热豆腐脑,我叫他也吃,他就是不吃。卖玩意儿的也不少,彩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虽然不可能花钱买玩意儿,但父亲很理解我那恋恋不舍的心思,回家后他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这便是我童年唯一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万花筒里那千变万化的图案花样,是我最早的抽象美的启迪者吧!

1.阅读选段,联系上下文填空。
场景场景特点我的感受父亲的内心
看彩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过小吃街热闹馋小吃,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__________________
吃凉粽子__________________馋小吃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温馨意外、满足得到些安慰
__________________热闹、吸引孩子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恋恋不舍为不能满足儿子的愿望而难;决心给儿子做万花筒
2.选段中有多处对比,找出2处,写出其表达效果,注意效果不要重复。
(1)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对比,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对比,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不识字的老师

①那个年代的留美学生,暑假打工是唯一能延续求学的方法。

②仗着身强体壮,这年我找了份高薪的伐木工作。在科罗拉多,工头替我安排了一个伙伴

——一个壮硕的老黑人,大概有60多岁,大伙儿叫他“路瑟”。他从不叫我名字,整个夏天在他那厚嘴唇间,我的名字成了“我的孩子”。

③一开始我有些怕他,在无奈下接近了他,却发现在那黝黑的皮肤下,有着一颗温柔而包容的心。我开始欣赏他,继而在那个夏日结束时,他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长者,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

④有一天一早,我的额头被卡车顶杆撞了个大包。中午时,大拇指又被工具砸伤了。然而在午后的烈日下,仍要挥汗砍伐树枝。他走近我身边,我摇头抱怨:“真是倒霉又痛苦的一天。”他温柔地指了指太阳:“别怕,孩子。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我俩在珍惜中,又开始挥汗工作,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

⑤一次,两个工人不知为什么争吵,眼看卷起袖子就要挥拳了。他走过去,在每人耳边轻声说了句话,两人便握了手,我问他施了什么“语”他说:“我只是告诉他俩:你们正好站在地狱边,快退后一步。”

⑥午餐时,他总爱夹条长长的面包走过来,叫我掰一段。有一次我不好意思地向他道谢,他耸耸肩笑道:“他们把面包做成长长的一条,我想应该是方便与人分享吧。”从此我常常在午

餐中,掰一段他长长的面包,填饱了肚子,也温暖了心坎。

⑦伐木工人没事时总爱满嘴粗话,刻薄地叫骂着同事以取乐,然而他说话总是柔顺而甜美。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果人们能学会把白天说的话,夜深人静时再咀嚼一遍,那么他们一定会选些柔顺而甜美的话说。”这习惯到今天我仍承袭着。

⑧有一天,他拿了一份文件,叫我替他读一读,他咧着嘴对我笑了笑:“我不识字。”我仔细替他读完文件,顺口问他,不识字的他怎么能懂那么深奥的道理。那黝黑粗壮的老人仰望着天空说道:“孩子,上天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识字,除了《圣经》,他也把真理写在天地之间,你能呼吸,就能读它。”

⑨现在,路瑟也许不在了,然而,我记不得世上曾经有多少伟人,却永远忘不了路瑟。

1.给加点字注音。
(      )       (       )        咀嚼(         )
2.从文中找出下列两个词语的近义词。
温柔(           )          粗壮(         )
3.第④自然段中“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自然段中说:“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老人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我”为什么开始“怕他”,到后来又“欣赏”他,以至“永远忘不了”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完全文,请谈谈,为什么老人不识字而“我”还要称他为“老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文片段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谨慎:____________       断言:____________
2.“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中“它们”指的是_____________,这个句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3.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4.从“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生活中的科学。

会跳舞的红灯

在车水马龙的十字路口,相信每一个人在红灯亮起时,都会有种莫名其妙的烦躁感,越是急着过马路,那红灯里的小人越是“死气沉沉”地站着,往往会引起人们有一种闯红灯的冲动。

怎样让人们遵守交通规则,在等红灯时不再无聊呢?

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一个街角的信号灯上,红灯不再只有那个静态又死板的小红人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正在翩翩起舞的小红人,它跳舞的动作完全没有重复,有时欢快,有时优雅,有时搞怪,十分有趣。小红人跳舞的动作吸引了正在等红灯的人们的视线,让人们放松了心情,不再无聊,如果你乐意的话,也可以跟着红灯里的小人来上一段即兴舞蹈,不知不觉间,一段舞蹈结束,让人在意犹未尽之际,感觉时间过得真快,怎么绿灯就亮起了呢?在等红灯的短暂时间里,让你锻炼了身体,娱乐了身心的同时,也向你灌输了“红灯需等”的公益理念。一举几得,何乐而不为呢?

马德里街头这一幕转变了很多人的观念,一些平时总爱闯红灯的人们也因为这个新奇的创意纷纷停下脚步乖乖等待红灯时间。一段时间下来,跳舞的红灯大受欢迎,100%的路人盯着它看,大约80%的路人也想尝试做一些舞蹈动作,几乎没有人再去闯红灯了。

以娱乐的方式让人们遵守交通规则,宣传“红灯需等”的理念,这就启示我们:抓住人们的好奇心,让人们参与其中,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车水马龙—— ___________________            
意犹未尽—— 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的说说“会跳舞的红灯”的创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会跳舞的红灯”是怎样实现不让人闯红灯的?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跳舞的红灯约束人们的行为,让人们无法违反交通规则。
B.跳舞的红灯让100%的路人盯着看,几乎没有人闯红灯了。
C.跳舞的红灯让人明白“红灯需等”,所以人们不去闯红灯了。
4.短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用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②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③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1.以上文段选自课文______,对题目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表现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
B.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
C.体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也表达孩子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
2.从选段①中“低矮、____________”等词语中,可以体会出母亲工作环境恶劣。
3.选段③画“______”的句子是对母亲______描写,可以看到这是一位____________的母亲。
4.认真阅读选段③,注意反复出现的部分“我的母亲”,说说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文段,按要求答题。

慈母情深(节选)

①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②“妈——”“妈——”

③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1)文段中画“﹏﹏﹏”的句子主要是对母亲的______描写,写出了母亲的_________
(2)文段中画“ ”的句子主要是对母亲的_______描写,从中我们能读出母亲的__________
(3)读着文段,我想起了孟郊《游子吟》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①我会一朵云一朵云地敲门

②3岁多的时候,她忽然开始关心生死问题。一天,她在卫生间担心地看着妈妈:

③“将来你老了的话,很快就会死的,是吗?”

④妈妈一愣,转而安慰她:“那还是很遥远很遥远的事呢!”

⑤次日早晨一醒来,她忧心忡忡地环顾四周:

⑥“妈妈,如果你也死了,爷爷奶奶也死了,我也死了,这间屋子怎么办呢?不是空了吗?谁来住呢?”

⑦妈妈说:“你的宝宝可以住呀!”

⑧她自鸣得意地举一反三:“,我知道了,等我的宝宝死了,我的宝宝的宝宝还可以住!”

⑨妈妈勉强地点了点头,她这才如释重负。

⑩她快快乐乐地成长着,好像忘掉了这个话题。到了4岁半时,她又旧话重提。那一天,坐在车上,她歪着脑袋问妈妈:“人死了,会去哪里呢?”

⑪“身体入土,灵魂上天。

⑫“妈妈,你死了先上天,等我死了也上天,就可以找到你了。

⑬“好吧。

⑭“妈妈,你是一朵灰色的云。我呢,是一朵白色的云。我们手拉手在天上玩,看鸟飞。

⑮“可是,妈妈上天后,你要过很久很久才上天,怎么找到我呢?”

⑯“我会一朵云一朵云地敲门问:‘你是我的妈妈吗?’你要是听到了,肯定会开门啦!”

⑰妈妈含糊地应着:“真好!”

⑱可是那小家伙还意犹未尽:“妈妈,要不我是白云,你是整个蓝天。蓝天很大很大,我一上去就在你怀里了!”

⑲妈妈实在忍不住,一把把这个小丫头紧紧抱在怀里——我觉得我听到的是天籁。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如释重负:_____________
意犹未尽:_____________
2.“我会一朵云一朵云地敲门”,句中的“我”指的是___,“你”指的是__。这句话表达的是____
3.在女儿的眼中,母亲就是_______,自己就是______。正如一首歌里唱的一样,“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
4.“我觉得我听到的是天籁”中“天籁”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
5.“我”为什么觉得是“天籁”。(  )
A.因为女儿的话让“我”感受到女儿对“我”的深深的爱。
B.因为女儿的话太美妙了,就像是天上飘来的声音。
6.文中说,妈妈是一朵灰色的云。“我”是一朵白色的云。你将用什么来比喻母亲和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父爱之舟》(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初小毕业时,我考取了鹅山高小。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就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钱很紧,但家里愿意把钱都花在我身上。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父亲送我到学校,替我铺好床,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1.用简洁的话语概括本段所写的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
2.身为一家之主的父亲,坚持凑钱给孩子缴学费的原因是(          
A.父亲爱儿子,处处为儿子着想。
B.父亲溺爱儿子,家里条件那么差,还想方设法满足儿子。
C.父亲非常懦弱,不懂得反抗儿子。
3.文中划线句中的“心酸”一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家庭状况的担忧和对父亲的感激和心疼。
B.感觉家里给的钱太少了,没有脸面。
C.不能为家庭分忧的愧疚。
4.最后一句话中加点词语“新滋味”指的是什么?你在生活中有没有体会过这种滋味,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慈母情深(节选)

那是我第一次到母亲为我们挣钱的那个地方。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方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扫视一遍,却发现不了我的母亲。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毛茸茸的褐色的脊背弯曲着,头凑近在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的电热烤着我的脸。

“妈——”

“妈——”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竭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我……”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我……要钱……”

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字,可是竟说出来了!

“要钱干什么?”

“买书……”

“多少钱?”

“一元五角就行……”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啊!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1.选文第 2 段描写了母亲的工作环境,这些描写对表现母亲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_____
2.“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竭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反复出现“我的母亲”,结合上下文,你体会到“我”发现母亲时怎样的心情?_____
3.文中加点的部分有什么表达效果?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放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_____
4.体会作者这一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_____
5.你觉得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语言、动作、神态或场景等描写简要说明理由。 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与欣赏

父亲

父亲支撑着这个家,父亲由壮年走向暮年,父亲的头发由黑变白,生活却越来越充满希望。

临近中考,父亲免不了每天一遍电话叮咛,嘘寒问暖,总是不放心我,常常骑着摩托,带着吃的过来看我。

离中考还有两天,学校给我们放假,让我们回家收拾东西,父亲托人开车把我带回家。回到家里,桌子上摆满了各种我爱吃的菜,正值青黄不接的时候,父亲却为我准备了这么多!在家休息了两天,父亲总是问我的学习、生活,又拿出两百元塞给我,对我说:“到了县里,买点儿啥。”望着身形日渐消瘦的父亲,我更坚定了考试的决心。

送我走的时候,父亲站在村里的路边,我坐在舒适的车里。父亲向我摆手,我看见父亲的头发在风中飘动,那曾经乌黑的头发,现在多了点点银霜。飘动的头发像是一团黑色的火焰,只是由于燃烧,已经沉淀了许多灰烬。

父亲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农民,生活在小小的村子里,家里世代务农,好不容易出了我这个有希望跳龙门的人,就尽全力供我读书。长年累月的劳作,过早地摧残了父亲的身体,使他落下一身病痛。农民,靠天吃饭,一年的收成全取决于老天爷的心情。收成好,父亲就焕发几分光彩,收成差一点儿,父亲的头上就又多了几根白发。尽管有时候家里用钱紧张,却从来没有少我一分吃穿。这些困难,藏在父亲心里,嘴上不说,却由新添的白发让我窥见。

我曾经抱怨,为什么我没有一个有钱的爸爸?这样我的生活会更加轻松。我也会一个人考虑,如果有一天我考上很好的大学,用钱很多,家里会怎么供我。关于这些,父亲对我说:“儿子,你放心,哪怕砸锅卖铁,我也供你读书。”父亲的话带给我力量,我把这些力量在中考中发挥出来,考出了理想的成绩。

在得知我考入县里最好的高中时,父亲开心地笑了,头发随着笑声开心地颤抖。在取回通知书后,父亲一遍遍地看。我想拿来看看,父亲不想给我,说:“儿啊,爸这辈子没见过,你让爸好好看看。”接着用手慢慢抚摸着。

那一刻,父亲仿佛年轻了十岁,任凭岁月在脸上刻下深深的皱纹,把青丝染成白发,这个坚强的农家汉子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尽管白发使他容颜更加苍老,但那是他付出的象征。

苦心沥血待花开,青丝白发皆为爱。

1.“父亲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就尽全力供我读书”,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我”对父亲的农民身份不满。
B.“我”瞧不起父亲是一个农民。
C.强调父亲的身份是一个农民。
D.强调父亲的不易和对“我”充满期望。
2.“这些困难,藏在父亲心里,嘴上不说,却由新添的白发让我窥见。”对句中“窥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进一步说明了父亲有困难自己扛
B.也表现了孩子对父亲的关爱
C.体现“我”对父亲有困难隐藏不说的不满
D.是对“这些困难,藏在父亲心里,嘴上不说”的呼应
3.下列关于人物的描写方法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父亲总是问我的学习、生活,又拿出两百元塞给我。(语言描写)
B.父亲开心地笑了,头发随着笑声开心地颤抖。(动作描写)
C.那曾经乌黑的头发,现在多了点点银霜。(外貌描写)
D.这些困难,藏在父亲心里,嘴上不说。(心理描写)
4.“苦心沥血待花开,青丝白发皆为爱。”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
5.“飘动的头发像是一团黑色的火焰,只是由于燃烧,已经沉淀了许多灰烬。”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