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北京!奥运!”“祖国!万岁!”奔腾不息的人流在欢呼,汽车喇叭在鸣响,街北的呼喊和着街南的回应,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从复兴门到六部口,从建国门到王府井,从东往西,从西往东,火树银花辉映下的长安街,车如河水人如潮涌。

深夜将近零点,记者在复兴门登上了一辆开往天安门广场方向的公共汽车。

窗外缓缓的车流中,一辆红色桑塔纳车身贴上了醒目的美术体字样:“2008,向前!”车的前盖贴上了两尺见方的“红双喜”。离这台车不远,一位司机乘堵车的工夫,把庆祝北京申奥成功的巨幅标语缠在了车身上,车一开动,立刻引来周围人群的欢呼。

①所有的车辆几乎都打开了车窗,车里的人各出奇招,表达难以抑制的欢喜。②有的将手伸出窗外,手中的国旗迎风飘扬;有的大半个身子探出窗,鼓着腮帮子使劲吹着悦耳的喇叭;有的更加“放肆”,干脆坐到了车顶上,骄傲地挥舞着彩旗、上衣;有的一时没找到合适的旗帜,撑开彩色的伞具,反倒别具一格。③他们的举动总是招来满街喝彩。车流中,一位身材高挑、穿红色连衣裙的女青年站在汽车天窗中,迎风挥舞着一面鲜艳的国旗。公共汽车里乘客高喊:“胜利女神!胜利女神!”

                                                                                     《长安街——狂欢奔腾的河》节选

1.短文第四段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写人们狂欢的场面。其中第______句是从整体上写车里的人的总体表现,是“面”的描写;第_______句通过细节展现了车里不同人狂欢的奇招,是对一个个“点”的描写。
2.根据文段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文中第一段写“火树银花辉映下的长安城,车如河水人如潮涌”,表现了当晚长安城的热闹,以及人们激动喜悦的心情。
B.公共汽车里乘客高喊“胜利女神”的原因,是见到了一位穿红色连衣裙的女青年站在汽车天窗中,迎风挥舞着鲜艳的国旗庆祝我国申奥成功,画面美丽而有意义!
C.司机把庆祝北京申奥成功的巨幅标语缠在了车身上,是为了引周围的群众欢呼。
3.你认为北京申奥成功令人们狂欢激动不已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如果你当时也在长安街上,你会如何庆祝呢?请展开想象,抓住细节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类文阅读。

紫藤花开(节选)

不几日,紫藤架上的绒毛虫越来越多。起初,从绒毛虫里钻出的是一串紫色的花蕾,形状像豆花,似弯弯的月亮。两三天后,花蕾便伸展了羽翼,化成翩跹的紫蝶。这时候你再看吧,紫藤架上叶子更多更绿了,花已密集成了一串串,一团团,一簇簇,远远望去,似翠绿的浪花中升腾起淡紫色的云霞,典雅而清丽。微风过处,清香四溢。

这时的花架已经完全被花和叶子覆盖了,几缕阳光调皮地从枝叶间挤进来,跳跃在花瓣上,演奏出一首明丽的春日乐曲。我站在花架上,聆听着花开的声音。是的,花开是有声音的。时而如管弦,发出丝丝的细碎声;时而似泉水,流泻出叮咚的清脆声;时而如瀑布,爆发出訇(hong)訇的喧响。每一小朵花都有一张笑脸,仰望着蓝天;每一小朵花都有一个嘴巴,甜甜地微笑;每一小朵花都有一双翅膀,在风中飞翔。不仅是单朵的花,每一串花,每一团花也如此,都呈现出一种飞翔的姿态,飞翔在属于它们自己的天空中。紫藤的美,便是美在它的姿态上。它恬静优雅,从容内敛;它美而不媚,秀而不娇;它昂扬而不张扬,灿烂而不浮华;它不与百花争宠,不与同类比艳。正是因了这份特质,它才更有韵致,更具风情。

1.用“ ”画出描写紫藤花蕾开花的语句,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3.“正是因了这份特质,它才更有韵致,更具风情。”这句话中“这份特质”具体指的是什么?用“     ”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4.紫藤花引发了你的怎样的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写作
你有没有想过,是什么或者有什么会让你的生活更加美好?围绕“让生活更美好”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450字,内容不限,题材不限(不能写诗歌)。
类型:书面表达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名人名言。
1.历史上有许多爱国志士,如为蜀国“鞠躬尽瘁,________”的诸葛亮,抗击金兵“捐躯赴国难,________”的岳飞,等等。
2.有道是:“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_______。”因此,保家卫国,匹夫有责,正所谓“位卑未敢_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口语交际。
下面文字是“读书的快乐”主题演讲稿的精彩片段,请你从“科学”“运动”“健康饮食”等词语中选择一个作为话题,仿写一则60字左右的演讲稿片段。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不是吗?祖国的建设需要读书,社会的发展需要读书,实现远大的理想需要读书。
类型:语言表达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类文阅读。

我的战友邱少云(节选)

李元兴

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他的棉衣已经烧着,火苗趁着风势乱蹿,一团烈火把他整个身子包住了。这时候,邱少云只要从火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儿,就可以把身上的火扑灭。我趴在他附近,只要跳过去,扯掉他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但是这祥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的敌人发觉,我们整个班,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都会受到重大的损失,这一次作战计划就全部落空了。

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战友被活活地烧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1.从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写“我”复杂矛盾的心理活动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把烈火中的邱少云比作__________,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
4.邱少云具有哪些崇高的精神品质?至少写出三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句子,完成练习。

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王府井大街街景整治、道路铺装和绿化美化的整治规划方案,按照把王府井建成国际一流商业街的目标,遵循统一、人本、文化、简洁四条原则(        一是体现商业街的完整和统一性,规划街道环境设计(       二是贯彻以人为本,创造轻松舒适、独具特色的步行购物环境(     三是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营造独特的商业文化氛围(       四是将现代、简洁、朴素淡雅的原则,贯穿于整体风格和细部设计(     

1.在(        )内填上合适的标点。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话采用了总分结构,先总说,再分说,这样能把观点表达得很清楚。
B.这句话总说后,列举了四条原则,逐条加以说明,这样表达很有序,条理分明。
C.如果把这句话中的一是、二是、三是、四是去掉,句子的含义就改变了。
3.小明要说服妈妈周末同意他跟同学一起去深圳中心书城看书。请你仿照例子写一句话,把理由一一列出来,注意标点的运用。
妈妈,这个周末我想你同意我和同学一起去深圳中心书城看书,理由有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又一个“铁人”

共产党员王守忠是西北石油地质局井下作业大队副大队长。25年的野外工作,25年的艰难困苦,25年的成功与奋斗,使他成为又一个“铁人”。

1984年9月22日,一个钻井队正在塔里木盆地北部钻一口井的时候,突然发生了强烈的井喷。这一方面证实了塔里木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另一方面,井喷随时都会引起油井起火,随时都会烧掉价值上千万元的钻塔和其他设备,立下大功也面临着大难的这个井队,正是6008井队,王守忠当时是井队队长。

面临剧烈的井喷和凶猛的大火,王守忠立即通知灭火,切断电源,命令在场人员撤离危险区。而他自己却带着几名工人守护在井口。强大的油气流从管线口呼啸而出,近40米高的火龙腾空而起,熊熊烈焰把戈壁夜空烧得通红,巨大的响声震撼人的心肺。为制服井喷,各级领导坐镇指挥。27日上午,狂风把突然出现的火龙抛上几百米的高空,向井场中心扑去,方圆一公里内一片火海,黑烟翻滚升腾,遮天蔽日。王守忠同志同敢死队员集结在火海前,要求现场采访记者拍下集体照,说如果回不来给家里留个纪念。这段时间,王守忠嗓子哑了,手脚和身上的皮肤被滚滚的原油灼红了,但他一直坚持战斗,直到完全控制井喷。

在塔里木,王守忠几乎参加了每一次制服井喷的艰苦工作。因此可以说,他寻找石油的足迹,是许多生与死的经历构成的。一位外国专家目睹了王守忠那拼命的劲头,问他:“你不怕死吗?”王守忠回答:“油井是国家的,就是豁出命,也要保住它!”

1.文中加点的“大功”和“大难”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__”画出第三自然段描写井喷和大火的语句。
3.短文具体描写井喷和大火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守忠和同志们为什么在火海前要求记者拍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写了王守忠____________的英勇事迹,赞颂了王守忠的______精神。
6.王守忠是“又一个‘铁人’”,那么,“铁人”是谁,你知道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