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六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理解感悟(文章阅读)

往事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喜欢,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下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儿,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紧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

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这篇散文抒写和歌颂的对象是什么?全文的点睛之笔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三段交代八九年前的作用是_____
A.说明我喜欢莲花已不是一天两天了。
B.抒发自己对故乡园院中红莲的思念之情,介意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怀念。
C.写一段趋势,丰富文章内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D.借祖父的话暗示“我”与红莲之间的关系,为后文主题的揭示设下伏笔。
3.根据上下文,试推断下面词语的含义。
应:________
菡萏:________
4.“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一句中的“不宁的心绪”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杨升庵是明朝的大诗人、大画家、大书法家、大文学家。

杨升庵年幼就______,是当地有名的神童。他特别喜欢游泳,一到热天,就到门前的小河里去玩个痛快。

有一天,他正在河里游泳,远远地看见衙役们举着“回避”“肃静”的牌子在前面鸣锣开道,县太爷坐着轿子,在一群衙役______中走过来。县太爷来到小升庵附近,看他光着屁股在河里游泳不回避他,觉得这孩子可气又可爱,想逗逗他,便叫人拿了岸上的衣服挂在一棵大树上。县太爷下了轿子,对小升庵说:“今天我给你这个小神童出个上联,你若对得好,我把衣服还你,若对不上来,那就在水里泡着吧!”

小升庵一听对对联很高兴,便两手很夸张地抠抠耳朵说:“我______。”

县太爷被他的滑稽样逗乐了,一指那棵大树:“千年古树当衣架。”说完就想朝轿子那儿走。打算坐在轿子里等小升庵对出下联。谁知,他还没转过身去,一个童声就喊起来:“万里长江作澡盆!”

县太爷一惊,______:“真是神童啊!”于是亲自取下衣服送到小升庵跟前,说:“你小小年纪,就有这么大的气魄,将来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

1.将(前呼后拥 聪颖过人 脱口而出 洗耳恭听)填入文中的横线上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县太爷看着杨升庵,觉得他可气,是因为________;觉得他可爱,是因为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就在伯父去世那一年的正月里,一个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1.从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细嚼慢咽——(        )  对号入座——(        )
2.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伯父的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这句话表面是写伯父自夸记性好,实际是写伯父委婉地批评“我”__________。从这句话中我们能感受到鲁迅先生__________的特点。
3.读一读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我”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  )
A.伯父只夸他自己而不夸“我”,“我”感到失落、不满。
B.“我”听懂了伯父的话,感受到了伯父对“我”的委婉批评。
C.“我”觉得伯父的记性好,而自己的记性差。
4.请你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节选)

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1.用“ ”画出表示“张冠李戴”意思的句子。
2.“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对伯父这句话的意思理解正确的是(  )
A.伯父经常看书,记忆力比“我”的好。
B.伯父是在说“我”记忆不好。
C.伯父是在间接、委婉地批评“我”读书不认真。
3.为什么“我”听了伯父的话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伯父的话对“我”有什么启迪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片段,完成习题。

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

1.“囫囵吞枣”的意思是___________。用横线画出句中具体描写“我”读书“囫囵吞枣”的词句。
2.“张冠李戴”的意思是____________。用波浪线画出句中具体描写“我”“张冠李戴”的词句。
3.请写出你知道的两三位“水浒人物”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件,可不要张冠李戴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1.把画线句子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句话详细描述了“我”感到的深深寒意,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快乐阅读,我能行:

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可能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带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爱。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1.找出文中两个错别字,在下面给以改正。
(        )改成(        )             (         )改成(         )
2.画出文中的一个病句,并改正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羞愧是因为__________,悔恨是因为__________
4.说说你对文中画“________________”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
5.从这段话中你能够感受到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1.给文中这件事情加上小标题:________
2.结合下面的资料,对“碰壁”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当时社会非常黑暗,革命者根本没有言论自由,而鲁迅先生为了唤起民众觉悟,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写了一篇篇犹如匕首的杂文,因而反动派对鲁迅先生恨之入骨。
A.“碰壁”指鲁迅先生在与反动派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和迫害
B.幽默地谈“碰壁”显示出鲁迅先生对敌人的轻蔑,体现了他的自信和乐观
C.“碰壁”指鲁迅先生碰到了墙壁上。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嚼着东西,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1.解释:恍然大悟____________
2.给本文段拟个恰当的小标题: __________
3.找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写下来并改为陈述句。
抄写:________________
改写:_________________
4.“四周黑洞洞的”指_____。“碰壁”指________,由此我们能体会到鲁迅先生与敌人作斗争时______的精神。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品读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节选)。

他们把那个拉车的(     )上车子,一个(     )着,一个半(     )着,爸爸拿镊子(     )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     )干净。他们又给他(     )上药,(     )好绷带。

1.将选文补充完整。
2.选文主要描写________________
3.从所填的动词中,你有什么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