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六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当官的不能搞特殊

1930年夏,彭德怀带领红五军转战鄂东南,由于战事频繁,加上生活艰苦,他的身体日渐消瘦起来。

警卫员看到这种情形很是焦急。有一天,他暗地里让炊事员下了一碗汤面端到了彭德怀面前。看到面汤里还有几片猪肝,彭德怀问:“哪里来的?”“我看到你连日熬夜操劳,怕身体拖垮了,特地请炊事员做的。”警卫员回答。

彭德怀听后,非常严肃地说:“谁给你这个权力?我一再强调,红军官兵平等,当官的不能搞特殊!”

警卫员还想再解释,彭德怀猛地站起命令道:“不要说了!你快给我送回去!”这时炊事员连忙过来打圆场:“军长,面已做熟了,不吃也是浪费,还是吃了吧!下不为例就是了!”

“不能就是绝对不能!这个先例决不能开!否则就不能说服人。我彭德怀闹革命不是为个人吃好的。如果只为享福,我就呆在国民党里,享受好吃好喝的了!”说完,他一拳砸在桌子上,震得茶缸子掉在了地上。

炊事员看到军长怒气冲天,顿时不敢吱声了。过了一会儿,彭德怀才缓缓地说:“同志哥,你将这碗猪肝面送给重伤员吃吧。”转头又批评警卫员,“以后约法三章,谁也不准违反。

1.本文中,“打圆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彭德怀与警卫员约法三章,“约法三章”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主要是抓住彭德怀的_____________进行描写,表现彭德怀高尚的品质的。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看了看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在选文中的“□”内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2.“伟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
3.通过选文的描述,你觉得李大钊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回答问题。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给选文中缺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标点。
2.与“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投到火炉里去。”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
3.本段话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局势越来越严重”表现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话反映了父亲的什么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轻松阅读,完成练习。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       )多忙,对我的问题(       )很感兴趣,(       )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竞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从这组关联词中我深深地体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文段,“局势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在:
                          
                           
                         
3.读画“______”的句子,填空。
“轻易”在课文中是         的意思。父亲不肯轻易离开北京的原因是:                            。这段话运用了         描写,表现了李大钊                  的精神。
4.用“虽然……但是……”的句式来概括选段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下题。

几声(jiān ruì)的枪声和一阵分乱的喊叫声后,(cán bào)的便衣从外面一拥而入,闯了进来。他们像一群(mó guǐ)似的包围了我们,母亲、妹妹和我被关进了拘留所。十几天后,我们在法庭上见到了父亲。那一面后,等来的是父亲被(zhí xíng)绞刑的消息。

1.看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字写美观。
jiān ruì cán bào mó guǐ zhí xíng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的sì便衣biànB.的shì便衣pián
C.的sì便衣piánD.的shì便衣biàn
3.下列词语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法庭B.绞刑C.拘留D.分乱
4.与“一拥而入”一词中“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前呼后拥B.拥兵百万C.蜂拥而至D.拥军优属
5.下面是“被”字的第六笔,正确的一项是( )。
A.撇B.横钩C.竖D.点
6.本文出自《十六年前的回忆》,结合课文表达特点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以“忆”统领全文。
B.本文是按照“被害后一被捕前一被捕时一被审时”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C.本文突出的表达特点是在叙述的过程中运用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客观、立体地塑造了一位英雄父亲的形象。
D.本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形成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既表达了作者对敌人强烈的憎恨,又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无限追思之情。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片段阅读。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选文中的“父亲”指的是______________
2.选文最后一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话题转换。B.表示解释说明。C.表示语意转折。
3.选文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横线的句子是对父亲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慈祥”充分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面对亲人的哭喊,父亲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对此做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父亲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在危险来临时他能够坦然自若。
B.因为父亲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他不会因为亲人的哭喊而忧伤。
C.因为父亲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他希望亲人能化悲痛为力量。
D.因为父亲被敌人严刑拷打已经痛苦不堪了,所以他没法对亲人说一句话。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类文阅读。

热血铸就的囚歌

皖南事变后,叶挺即被囚禁在上饶集中营。关他的那间囚室既黑暗,又潮湿,冰凉的地上,铺着几把发霉的稻草,上面尽是臭虫和跳蚤,让他受尽了折磨

为了诱骗叶挺投降,国民党挖空了心思。一天,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顾祝同派了一辆豪华的小轿车,把叶挺接到司令部参加宴会。宴会开始后,顾祝同向叶挺敬酒,劝叶挺发表宣言,声明新四军违犯了军令,只要这样做就可以让他出狱,甚至可以做官。

叶挺手拍桌子,勃然大怒道:“无耻,你们制造皖南事变,陷害新四军,破坏抗日,该是你们向人民认罪才对。”叶挺光明磊落,大义凛然,句句话如同利剑刺得顾祝同瞠目结舌。后来蒋介石亲自出马,劝叶挺投降,被叶挺严词拒绝。

最后,叶挺被关进重庆“中美合作所”,受尽折磨和迫害。叶挺身居囚室,不能           ,不能               ,却被逼写什么声明和宣言,他一时热血沸腾,拿起笔在囚室的墙壁上写下了著名的《囚歌》。

1.短文中画“﹏﹏”的句子属于___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提到的诱骗叶挺投降的具体措施有哪些?结合短文的第2自然段写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在短文中画出一处描写叶挺言行的语句,说一说你从中体会到他怎样的精神品质,用三个四字词语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发挥想象,在文中的横线上写出合适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慌张——(     )   凶狠——(     )
2.围绕文中画“____”的句子回答问题。
(1)这两句话是对父亲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
(2)父亲“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平静”和“慈祥”两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的神情为什么是“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在文中用“  ”画出原因。
4.父亲“瞅了瞅”,这是对父亲的动作描写,父亲这一“瞅”,是期望“我们”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威武不屈的方志敏

①方志敏烈士在1935年8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牺牲时才36岁。为了共产主义,方志敏烈士奋斗了一生。

②1935年1月24日,方志敏在战斗中不幸被俘。敌人如获至宝,马上在南昌豫章公园召开“庆祝大会”。

③这一天,南昌城守卫森严,方志敏戴着脚镣手铐,威武地站在一辆囚车上。他环视四周,只见无数个枪口,正威逼着会场上的人群。

④当敌人把他推到台上示众时 他开口了 同志们 同胞们 我很高兴还能和大家见面 能和大家讲话

⑤人们眼流热泪,惊异地望着他,敌人吓呆了。

⑥“我们中国,”方志敏大声说,“外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内有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剥削,国已不国,民不聊生。要救中国,要为人民谋生存,只有实现共产主义!”

⑦“拉回去,拉回去!”敌人吓得慌了手脚。

⑧方志敏又继续大声说:“希望你们继续我未完成的事业,努力奋斗!”

⑨敌人胆战心惊地把方志敏推进囚车,“庆祝大会”就这样收场了。

1.给第④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解释词语。
惊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胆战心惊: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给文章分段,并写出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中国,”方志敏大声说,“外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内有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剥削,国已不国,民不聊生。要救中国,要为人民谋生存,只有实现共产主义!”
这段话是对方志敏的____________描写。这段描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咔嚓——呼”,一声尖响,一阵冷风骤雨,沉闷拥挤的车厢里激起一片惊呼。原来,后车厢前排那块有裂纹的窗玻璃,在公共汽车急转弯中被震飞了小半块,幸好没伤人。

一阵忙乱之后,就听见乘客中有人说:“大清早就触霉头!”“现在乘车啊,真是……”

后门那位理着童花式短发的年轻女售票员红着脸,一声不吭的站起来,走到玻璃窗前。座位上一对盲人夫妇手握着手,默默坐着,雨水已打湿了他们的脸和前襟。姑娘的脸更红了,忙撑开手中的花折伞,堵住洞口。

车厢里一下子静了,大家的目光柔和下来。

“对不起,师傅们,这块玻璃应该换了。怪我们……”“姑娘柔气轻声地刚说了一半,一阵狂风把她娇小的身子刮退半步,话也咽了进去。这时,一只大手抓住伞柄,助她往前一顶。只听“咝——”,伞面被尖利的破璃撕开一道口子,伞骨也断了一根,但洞口又封住了。“唷——”在乘客的惋惜声中,姑娘却朝着身边这位四十多岁、面带歉意的大汉感激的笑了,笑得弯了眉毛。

“你去吧,我来!”大汉胸前红字告诉人们,他是一位钢铁工人。他的声音也像金属撞击一样铿锵有力。

姑娘又去忙着招呼售票,只是声音更甜更亮。

“玻璃窗修好了?”盲人夫妇问。

“雨停了。”大汉回答。

“那就好。”

乘客们都善意的笑了,车厢里显得格外温暖。

公共汽车又驶过两站。大汉身边一位正在背外语的小伙子突然伸出手说:“你该下车了,交给我吧!”“你怎么知道?”“咱们都是老乘客了。”“那,哈哈……”

又过了两站,小伙子也要下车了,一位女同志刚想接过来,可是伞柄却被一个面皮白白的学生急忙抢了过去。周围的人又笑了。

一站又一站,一人又一人。伞柄被众人握得暖烘烘的。这暖意不断传给后来者,也传给了车厢里的每一个人。

1.本文运用的叙述方法是__________
2.本文的情节,可以分为“震飞玻璃”→“ ______”→“ ____”三个部分。
3.“大汉”“面带歉意”的原因是什么?姑娘却朝“大汉”“感激的笑了”的原因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文中画线部分,想一想:“大汉”为什么要“欺骗”盲人夫妇,乘客们为什么又“都善意的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全文,可见文章结尾处的“暖意”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