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六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看了看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在选文中的“□”内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2.“伟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
3.通过选文的描述,你觉得李大钊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回答问题。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给选文中缺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标点。
2.与“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投到火炉里去。”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
3.本段话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局势越来越严重”表现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话反映了父亲的什么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轻松阅读,完成练习。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       )多忙,对我的问题(       )很感兴趣,(       )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竞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从这组关联词中我深深地体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文段,“局势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在:
                          
                           
                         
3.读画“______”的句子,填空。
“轻易”在课文中是         的意思。父亲不肯轻易离开北京的原因是:                            。这段话运用了         描写,表现了李大钊                  的精神。
4.用“虽然……但是……”的句式来概括选段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片段阅读。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选文中的“父亲”指的是______________
2.选文最后一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话题转换。B.表示解释说明。C.表示语意转折。
3.选文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横线的句子是对父亲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慈祥”充分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面对亲人的哭喊,父亲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对此做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父亲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在危险来临时他能够坦然自若。
B.因为父亲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他不会因为亲人的哭喊而忧伤。
C.因为父亲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他希望亲人能化悲痛为力量。
D.因为父亲被敌人严刑拷打已经痛苦不堪了,所以他没法对亲人说一句话。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慌张——(     )   凶狠——(     )
2.围绕文中画“____”的句子回答问题。
(1)这两句话是对父亲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
(2)父亲“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平静”和“慈祥”两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的神情为什么是“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在文中用“  ”画出原因。
4.父亲“瞅了瞅”,这是对父亲的动作描写,父亲这一“瞅”,是期望“我们”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片段,回答问题。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是很(       )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       )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       )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        )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根据原文内容,在横线上一次填入最恰当的一组词是(       
A.慈爱   耐心     含糊     容易B.慈爱   细心     含糊     容易
C.慈祥   耐心     含糊     轻易D.慈祥   耐心     模糊     轻易
2.选段主要写谁(       )。
A.父亲B.我C.母亲
3.用“﹏﹏”画出与文中画线句子相互照应的句子。
4.父亲整理书籍、文件时对我的提问所表现出来的“______”回答和平日“______”讲解形成了鲜明的_______,表现出他对亲人的______和对工作的_______
5.“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句话的意思是(     
A.母亲应该知道现在是什么时间。
B.母亲应该知道现在的局势与父亲工作的重要性。
C.母亲应该知道现在父亲的职责。
6.选段的第六自然段主要是从(       )来描写父亲的。“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是(        )句,改成陈述句是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父亲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有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司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沉着——______          伟大——______
2.选文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画“      ”的句子是对父亲的_____________的描写,说明了_________。画“         ”的句子是对法官的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说明了__________
4.选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 )
A.话题转换B.解释说明C.语意转折D.说话中断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1.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情?填一填。

2.文中画“ ”的句子是对父亲的_________描写;文中画“﹏﹏”的句子是对父亲的_________描写。大难当头,父亲还能如此沉着冷静,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篇悼念文章,我们在朗读时要注意:
(1)全文朗读的情感基调应该是(_____)的。   
A.愤怒      B.悲伤      C.急切
(2)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时,语气要(_____)。 
A.高亢      B.平静      C.低沉
4.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很重要。这篇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在写法上__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 ……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用“    ”在选段中画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画线句子,“伟大的力量”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一声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他的胳膊上拴着绳子,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阁振三:“你认识他吗?”

阎振三摇了摇头。他那披散的长头发中间露出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是受过苦刑了。

(    )哼(    )你不认识(    )我可认识他(    )侦探冷笑着(    )又吩咐他手下的那一伙(    )看好(    )别让他自杀(    )先把手枪夺过来(    )

(作者:李星华)

1.在最后一个自然段的(    )处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这句话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用(________)来比喻(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敌人派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为了抓(________),表现出他们的心虚。
4.找出与课文中“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这句话相照应的句子,用“     ”画出来。
5.从李大钊被捕时的过程看,敌人是心虚的、残暴的,主要表现在:
①语言上: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数上: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神态上: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