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六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

中国皮影戏

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中国皮影戏有着悠久的历史。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的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术士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武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的渊源。

表演皮影戏要先制作皮影。其制作过程是:先将羊皮、驴皮或其他兽皮的毛、血去净,经药物处理,使皮革变薄,呈半透明状,涂上桐油;然后把皮革镂刻成所需的人物形象。皮人的头、四肢、躯干等各自独立,而又用线连成一体,分别以连杠由演员操纵,令其活动。

皮人涂有各种颜色,表达人物的善恶美丑。绘画也有一定的讲究,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凤、花、草、云等纹样为图案,男性则多用龙、虎、水、云等纹样。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生、旦、净、丑角色齐全,制成的皮影高的达55厘米,低的仅有10厘米左右。

皮影戏表演时,由三五个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和弦乐。表演民间神话、武打、古代故事时,人物可以腾云驾雾,做出各种高难动作。这是其他戏剧难以做到的,因此深受观众喜爱。皮影戏在宋代已极为盛行,到明代,北京一带的皮影戏班竞有四五十家。

皮影戏是一门结合了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的表演形式,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传统艺术之一。

公元13世纪,当时的蒙古军营中也演皮影戏,后来皮影戏被随军带到波斯、土耳其等国。之后,又在东南亚各国流传开来。中国皮影戏在18世纪中叶传到欧洲。1767年,法国传教士把它带回法国,并在巴黎、马赛演出,被称为“中国灯影”,曾轰动一时。后经法国人改造,成为“法兰西灯影”。中国皮影戏对丰富世界艺坛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栩栩如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短文依次介绍了中国皮影戏的__________、皮影制作、____________、广泛流传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作者详细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略写其他,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短文引用《汉书》记载的故事,既说明中国皮影戏历史悠久,又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B.皮影的绘画也有讲究,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凤、水、草、云等纹样为图案
C.皮影的高度比较统一,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
D.其他戏剧和皮影戏一样,在表演民间神话、武打、古代故事时,人物可以腾云驾雾,做出各种高难动作
4.文中画线句中的“之一”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我的小河

小河又是地球母亲最珍爱的女儿。她A的身躯绝禁不起淤塞的折磨和污染的强暴。可令我不安的是,小河也往往难逃B了。流经城市的小河,往往也出现了污染,她们被迫吞咽着污垢,一些飘浮物随波逐流,玷污了小河清白的面容;还有一些人,自以为高明,把小河的水抽干,把河床用水泥砌起来,如同一个温柔美丽的少女,硬给她穿上一层厚厚而又冰冷的盔甲。小河于是就切断了与大地母亲的血脉,而变成了一个池子,一个地沟。人们还不时在小河上加个橡皮坝之类的营生,把一条完整的小河切成一段一段的格子。如今,清澈美丽的小河越来越少了,不是被肢解,就是被渠化,而地处偏远的小河,随着人类的涉足,也面临着污染的威胁。

期待有一天,人类将停止一切污染的恶行,学会与大自然hé xié   )相处。

期待那一天,鱼儿在小河中欢快地跳跃,垂柳在河畔的微风中婆娑起舞,鸟儿在枝头细细地诉说。

期待那一天,我们可以在家乡清澈的小河里愉快地畅游,青山绿水装点着我们金色梦境,绿色的原野盛满了我们美好的希望。

期待那一天,碧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皎洁的月光撒满星夜,我和我的小河共同mù yù   )在温柔的月色下,相伴而行,直到永远……

我是多么想念那天生丽质、自然朴素的小河,我又是多么珍惜那温柔动人,善解人意的小河啊!我要用毕生的精力去呵护那条永远属于我,在我心中不曾污染、永不干涸的小河!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读拼音写汉字。
(        ) (        ) hé xié(         )相处  mù yù(         )
2.选词填空。
在A处该填的词语是 (       )     (1)柔弱  (2)软弱  (3)脆弱
在B处该填的词语是  (       )    (1)命运  (2)厄运  (3)幸运
3.把下面句子改成反问句。
昔日被污染的肮脏不堪的小河又变得清澈美丽,大家都很高兴。
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模仿第三自然段的结构,以“大海”为主题,写几句话。
期待那一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本文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拟一条有关环保的广告标语。
例:再不珍惜水资源,人类见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花灯

我小时候,每年就一个节一个节地盼。五月吃上樱桃和粽子了,前额还用雄黄画个字,就是为了避五毒。纽扣上戴一串花花绿绿的玩意儿,有桑葚、有老虎什么的,都是用碎布缝的。当时还不知道那个节日同古代诗人屈原的关系。多么雅的一个节日呀!七月节就该放莲花灯了。八月节怎么穷,也得吃上块月饼,兴许还弄个泥捏挂彩的兔儿爷供供。九月登高吃花糕。这个节日对漂流在外的游子最是伤感,也说明中国人的一个突出的民族特点:不忘老根儿。但最盼的,还是年下,就是现在的春节。

哪国的节日也没有咱们的春节热闹。我小时候,大商家讲究上板(停业)一个月。平时不放假,交通没现在方便,放了假店员也回不了家。那一个月里,家在外省的累了一年,大多回去探亲了,剩下掌柜的和伙计们就关起门来使劲地敲锣打鼓。

正月里欢乐的高峰,无疑是上元佳节——也叫灯节。从初十就热闹,一直到十五。花灯可是真正的艺术品。有圆的、方的、八角的,有谁都买得起的各色纸灯笼,也有绢的、纱的和玻璃的。有富丽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各种动物的羊灯、狮子灯;羊灯通身糊着细白穗子,脑袋还会摇动。另外有一种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取得别致,叫气死风。这种灯通身涂了桐油,糊得又特别严实,风怎么也吹不灭,所以能把风气死。

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倒也是五颜六色,有各种电子机关,变幻无穷;然而那只是商业上的宣传,没什么文化内容。北京的花灯上,就像颐和园长廊的雕梁画栋,有成套的《三国》《水浒》或《红楼梦》。有些戏人儿还会耍刀耍枪。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的是走马灯。蜡烛一点,秫秸插的中轴就能转起来。守在灯旁的一个洞口往里望,它就像座旋转舞台:一下子是孙猴子,转眼又出来八戒,沙和尚也跟在后边。至今我还记得的是一盏走马灯里出现的一个怕老婆的男人:他跪在地上,头顶蜡扦,旁边站个梳了抓髻的小脚女人,手举木棒,一下一下地朝他头上打去。

灯,是店铺最有吸引力的广告。所以一到灯节,哪里铺子多,哪里的花灯就更热闹。

1.连一连。
七月               中秋节                 吃月饼
八月               灯节                    登高,吃花糕
九月               七夕                    放莲花灯
正月               重阳节                 观灯
2.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端午节是“雅”的节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要写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中国人过端午节的主要目的是避五毒。(        )
2)八月节对漂流在外的游子来说最为伤感。(        )
3)春节是中国所有节日中最热闹的。(        )
4)上元佳节其实就是灯节,所有花灯中最好玩的是“气死风”。 (        )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传奇。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兄妹,组成了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用歌舞说唱的形式,表演历史故事和传说,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随着雄浑的歌声响彻雪山旷野,有人献出钱财,有人布施铁块,有人送来粮食,更有大批的渔民、工匠、流浪汉跟着他们,从一个架桥工地走到另一个架桥工地。随着铁索桥一座接着一座地架起来,藏戏的种子也随之撒遍了雪域高原。

1.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2.藏戏班子主要表演。(     
A.历史故事和传说B.童话故事
3.“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传奇。”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4.选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故乡的黄梅戏

我的故乡在桐城县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紧挨着严凤英的家乡,算得上是黄梅戏的源头。

夏夜纳凉之际,许多人不约而同地带着小凳子、小凉床,来到村郊菱荷夹杂的塘边,自觉不自觉地便哼唱起了黄梅戏,有独唱,有合唱,还有对唱,纳凉听唱的人,便将手中的芭蕉扇在腿上背上拍打蚊虫的同时,拍打出黄梅戏的节拍和鼓点,以作附和。

秋冬的夜晚,虽然人们很少聚集到塘边,但黄梅戏的声浪仍在夜空中流淌。如果你从村庄的这一端走到那一端,你一定会不时地停下脚步来,去寻找萦绕飘渺在你身边的戏曲声。

春节前夕,最是故乡黄梅戏的高潮。生产大队必定要挑选出二三十名戏技出众的农人,经过十几天的排练,一台演唱数小时的大小节目就非常完美了。新年伊始,则是各生产小队轮流搭起露天高台,请大队的“戏班子”来表演节目。虽然隆冬的夜晚,寒风使劲地吹,甚至天上飘下零星雪花,也赶不走那黑压压的不知从哪里赶来看戏的人群。

往事悠悠,如今我无论身在何处,只要哼起黄梅戏,就不再有“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好像家乡就在自己的身旁,于是顿然充满自信和力量。

黄梅戏,故乡的情感在流淌!

1.第二自然段中的“自觉不自觉地”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回忆了有关“故乡的黄梅戏”的哪些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 ”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怎样理解文中画“﹏﹏﹏”的句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传说,唐东杰布在母亲的肚子里待了80年,出生时头发胡子都白了。因此,在藏戏里,他的面具是白色的,前额饰有日月,两颊贴着短发,眉眼嘴角永远带着神秘的笑。

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

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

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柔顺。

活佛的面具是黄色的,黄色代表吉祥。

巫女的面具是半黑半白,像征其两面三刀的性格。

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

村民老人的面具则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和嘴唇处挖一个窟窿,以示朴实敦厚。

1.根据下面的描述,你能判断出它们各代表藏戏中的什么人物吗?
(1)半黑半白,象征其两面三刀的性格。
这是_________的面具。
(2)用黄布缝制,眼睛、嘴唇处挖一个窟窿,以示朴实敦厚。
这是_________的面具。
(3)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
这是_________的面具。
2.在藏戏里,唐东杰布的面具是什么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唐东杰布的面具为什么是白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闽西的永定土楼,特别是圆形住宅(圆楼),以悠久的历史、宏大的规模、精巧的结构、独特的风格扬名于世。优美而壮观的永定土楼,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有如从地下冒出来的自然生长的巨大的“蘑菇”,又如自天而降的黑色的“飞碟”,环形的屋顶飘浮在烟雾中。仅以永定区古竹乡井头村的深远楼为例,楼里三圈,直径80米,周长250米;外围四层,房子260间;中圈二层,房子60间;里圈一层,房子8间。共有房子328间,里头住着80房500人。尤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偌大一座城堡式的高大建筑,不用一根钢筋,一包水泥,一块砖石,全以一担担黄土堆集而成,自明迄今,始终完好如新。闽西这一带的土楼,不愧为中国古建筑中的奇葩。外国人参观后也赞叹道:“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1.短文说明了闽西土楼的什么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_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深远楼只用黄土堆集而成令人不可思议
B.深远楼历史悠久,历经岁月的洗礼依旧坚固无比,是很平常的现象
C.短文中的“蘑菇”和“飞碟”突出了永定土楼的优美和壮观
D.在外国人眼里,闽西这一带的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中秋赏月

每逢中秋来临,赏月玩月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有诗道:“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为何人们独独钟情于中秋赏月呢? 

从时令上说,中秋是“秋收节”。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从渊源上说,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祭月的日子最终就固定在八月十五日。从科学观察来看,此时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恰如古诗所云:“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上气清澈。”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盛于唐宋。浏览唐诗,中秋赏月诗确有多篇,如徐凝诗云:“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 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这里指富贵人家专门搭台),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连坐至晓”。

明清以后,每逢中秋,一轮圆月东升时,人们便在庭院、楼台,摆出月饼、柚子、石榴、芋头、核桃、花生、西瓜等果品上供,边赏月,边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乐融融。

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因此,中秋节还有“团圆节”之称。许多古诗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思念之情。唐人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历来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

1.为什么人们独独钟情于中秋赏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怎样过中秋节?根据文中有关介绍,用自己的语言,作一简单描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为什么会把天上的圆月与亲人的团聚联系在一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束给人以没完卷的感觉,根据文意,用一二句话补写一个结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信念

罗杰·罗尔斯是纽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他出生在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在这儿出生的孩子,长大以后很少有机会能获得体面的职业。然而,罗杰·罗尔斯是个例外,他不仅考入了大学,而且成了州长。在他就职的记者招待会上,罗尔斯对自己的奋斗史只字不提,只说了一个非常陌生的名字——皮尔·保罗。后来人们才知道,皮尔·保罗是他小学的一位校长。

1961年,皮尔·保罗被聘为诺必塔小学的董事兼校长。当时正值美国嬉皮士流行的时代。他走进大沙头诺必塔小学的时候,发现这儿的穷孩子无所事事,他们旷课、斗殴,甚至砸乱教室的黑板。当罗尔斯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上讲台,皮尔·保罗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州长。当时,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长这么大,只是他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5吨重的小船的船长。这一次皮尔·保罗先生竟说他可以成为纽约州州长,真是出乎他的意料。他记下了这句话,并且相信了它。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他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他说话时也不再夹杂污言秽语,他开始挺直腰杆走路,他成了班主席。在以后的40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真的成了州长。

在他的就职演说中,有这么一段话,他说:在这个世界上,信念这种东西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获得,所以成功者最初都是从一个小小的信念开始的。

1.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声名狼藉:指大沙头贫民窟名声________
例外:罗杰·罗尔斯与________不同,他不仅________,而且________
2.文中写“他记下了这句话,并且相信了它”。“这句话”是________
3.“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旗帜”在文章中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4.校长的话让他有了什么改变?
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秦腔(节选)

贾平凹

对待秦腔,爱者便爱得要死,恶者便恶得要命。外地人——尤其是自夸于长江流域的纤秀之士——最害怕秦腔的震撼。评论说得婉转的是:唱得有劲。说得直率的是:大喊大叫。但是,几百年来,秦腔却没有被淘汰,被沉沦,这使多少人大惑而不得其解。其解是有的,就在陕西这块土地上。

如果是一个南方人,坐车麦轰隆隆往北走,渡过黄河,进入秦川大地,原来竟是:一抹黄褐的平原;(辽     廖)阔的地平线上,一处一处用木橡夹打成一尺多宽墙的土屋,粗笨而庄重;冲天而起的白杨、苦楝、紫槐,技干粗壮如桶,叶却小似铜钱,迎风正反翻覆……你立即就会明白了:这里的地理构造竟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一统!再去接触一下秦人吧,活脱脱的一群秦始皇兵马(俑   涌)的复出:高个浓眉、眼和眼间隔略远,手和脚一样粗大,上身又稍稍见长于下身。当他们背着沉重的三角形状的犁铧,赶着山包一样团块组合式的秦川公牛,端着脑袋般大小的耀州瓷碗,蹲在立的卧的石磙子碌碡上吃着牛肉泡馍,你不禁( jīn   jìn)又要改变起世界观了:啊,这是块多么空旷( guǎng   kuàng)而实在的土地,在这块土地摸爬滚打的人群是多么“二愣”的民众!那晚霞烧起的黄昏里,落日在地平线上欲去不去地痛苦地妊娠,五里一村,十里一镇,高音喇叭里传播的秦腔互相交织、冲撞。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啊!

农民是世上最劳苦的人,尤其是在这块平原上,生时落草在黄土炕上,死了被埋在黄土堆下 ;秦腔是他们大苦中的大乐。当老牛木犁疙瘩绳,在田野已经累得筋疲力尽,立在犁沟里大喊大叫来一段秦腔,那心胸肺腑,关关节节的国乏便一尽儿涤荡净了。秦腔与他们,要和”“西风”白酒、长线辣子、大叶卷烟、牛肉泡馍一样成为生命的五大要素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汉字或注音,画“√”。
2.文章第一自然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话题的转变。B.用于引文后标明作者。C.表示插说。
3.在文中用“﹏﹏﹏”画出有关陕西人外貌的描写。
4.读完本文后,你知道陕西人生命中的五大要素是哪些吗?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试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被评论为“大喊大叫”的秦腔为什么几百年来依然兴盛?请说说你阅读选文后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