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北京版(2004)| 六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两山之间往往流动着清可见底的小河。河岸上有多少野花呀!我是爱花的人,到这里我却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儿来。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不缺乏色彩: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身上。花丛里还隐藏着珊(shān  sān)瑚珠似的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有多少省市用过这里的木材呀,大至矿井、铁路,小至椽(cuán  chuán)柱、桌椅。千山一碧,万古常青,恰好与广厦(shà  xià)、良材联系在一起。所以,兴安岭越看越可爱!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亲切、舒服。
及至看到了林场,这种亲切之感更加深厚了。我们伐木取材,也造林护苗,一手砍,一手栽。我们(      )取宝,(      )作科学研究,使林海(      )能够万古长青,(      )可以综合利用。山林中已经有不少的市镇,给兴安岭添上了新的景色,添上了愉快的歌声。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做兴安岭,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思。
1.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读句子,模仿其中的一种写法写一句话。
(1)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
(2)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3)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大兴安岭越看越可爱”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多少种绿颜色呀 深的 浅的 明的 暗的 绿得难以形容 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出这么多的绿颜色呢

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1.在文中的空白处加上标点。
2.将画“——”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两山之间往往流动着清可见底的小河,河岸上有多少野花呀。我是爱花的人,到这里我却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儿来。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做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不缺乏色彩:在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的身上。花丛里还隐藏着像珊瑚珠似的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1.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来写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的景色。
2.文中画横线处运用了_________ 和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衫”指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守林人
守林人带着猎枪和他的猎狗,日夜巡视着森林。一步一步地走着,走一步,就要听一听那突然的灾害,是不是意外地来了……
他负责发出风灾和火警的信号!他还负责不让一切可疑的阴谋从这里通过,在森林里躲藏。
守林人在森林里生活久了,年老了还是跟青年人一样。他脸上的皱纹,是那树木的皱纹,经历过万年的风霜,不断地增加,却又不断地成长。他那坚强的双腿,是那坚强的树干。他那不知疲倦的双脚,是那伸遍山中的树根。有树根的地方,就有他的脚印……
晚风起了,森林在沙沙地说话,守林人就停下来听,他能听懂它们的话。
下雪了,厚厚的雪铺遍了森林,压在所有的树枝上,也压在守林人的身上。于是,他知道积雪的重量,把那些幼小的树枝压断了。
寒冷的夜晚,整个森林都冰冻了,也冰冻了守林人。他从自己的眉毛和胡须上的冰霜,知道了树木的寒冷……
守林的老人,你的岁数有多大?你就是森林,森林就是你。你的过去就是那一片高大的树木,你的未来就是那一片幼小的树林。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意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守林人与森林已经融为一体了,你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用横线在文中画出。
3.“晚风起了,森林在沙沙地说话。”森林会说些什么呢?
4.本文没有具体介绍守林人的事迹,而是通过守林人细微的情感变化,写出了________,赞颂了守林人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