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鲁教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苗苗: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季羡林:喜爱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1.给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才:A有才能的人;B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然后怎样;C表示强调所说的事。
a21世纪的青年。________
b选的都是高生。________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喜欢—— ________培养——________
3.季羡林爷爷要求21世纪的青年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贯通的人才。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文内容考查。
1.课题里的“大树”实际是指__________,“闲书”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三贯通”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苗苗访问季羡林爷爷,获得了很多关于读书的启示。请在你认为正确的说法后面打“√”。
(1)看闲书会挨打,以后不能再看了。(      )
(2)要把文章写好,应该多看课外书。(      )
(3)21世纪的青年必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      )
(4)古文也很重要,从小就要进行适当的积累。(      )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最近出了一本书,鼓励小孩背诗。我提个建议,应该再出一本散文集,从《古文观止》里选,加点儿注。小时候背的,忘不了。
1.解释词语。
起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季老先生对古诗文积累持什么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语段答题。
小溪的欢歌
清早,小街上人来人往,像畅流的小溪。忽然,两辆自行车撞在一起,两个小伙子争吵起来,互不相让,像一块大石头横在小街当中,小溪流动缓慢了,渐渐停止了。
小街上的人有的担心上班迟到,气得厉声高叫;有的要去车站接人,急得连连跺脚;有的抱怨小街太窄,不住摇头叹气;有的干脆掉转车头,绕道而行。人越聚越多,小街被堵塞了,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位头发斑白的老人,他分开众人,来到两个争吵不休的小伙子面前,和颜悦色地说:“大清早,为这点小事吵闹,影响这么多人上班,多不好!快走吧。”老人排解开纠缠在一起的两个小伙子,接着站在小街当中高声喊道:“                                       !”
人群开始缓缓移动,渐渐加快。不一会儿,小街又畅通无阻。街上,又响起了小溪的欢歌。
1.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老人会说什么,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       )的小溪   (       )地流动
(       )的老人   (       )地爬行
3.用“    ”画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4.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结合画线词想一想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在下面仿写一句话。
                                                                    
5、想一想小溪的“欢歌”指的是什么?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牛嚼”与“鲸吞”

当代著名作家秦牧,每天都要阅读大量的书报杂志,广博地积累知识。结果,他写出的作品宛如由知识的珠宝串成,闪耀着独特的光彩。秦牧在谈到读书时,主张采取牛和鲸的吃法,即“牛嚼”与“鲸吞”。

什么叫“牛嚼”呢?他说:“老牛白日吃草之后,到深夜十一二点,还动着嘴巴,把白天吞咽下去的东西再次‘反刍’,嚼烂嚼细。我们对需要精读的东西,也应该这样反复多次,嚼得极细再( )下。有的书,刚开始先大体吞下去,然后分段细细研读体味。这样,再难消化的东西也容易消化了。”这就是“牛嚼”式的精读。

那什么叫“鲸吞”呢?他说,鲸类中的庞然大物——须鲸,游动时俨然像一座( )浮的小岛。它以海里的小鱼小虾为主食。这些小玩意儿是怎么填满它的巨胃的呢?原来,须鲸游起来一直张着大口,小鱼小虾随着海水流入它的口中,它把嘴巴一合,海水就从齿缝中哗哗漏掉,而大量的小鱼小虾被筛留下来。如此一大口一大口地吃,整吨整吨的小鱼小虾就进入鲸的胃袋了。人们( )读也应该学习鲸的吃法。一个想要学点知识的人,如果只有精读,没有泛读,如果每天不能“吞食”几万字的话。知识是很难丰富起来的。单靠精致的点心和维生素丸来养生,是肯定健壮不起来的。

“牛嚼”与“鲸吞”,二者不可偏废。既要“鲸吞”,要大量地广泛地阅读各种书___),又要对其中少量经典著作反复钻研,细细品味。如此这般,精读和泛读就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写在括号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丰富(__________)         细嚼慢咽(_________
3.当代著名作家秦牧把_________________的读书方式比喻成“牛嚼”,把_________________的读书方式比喻成“鲸吞”。
4.读了这篇文章,我的感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回答问题
树的对话
①小树对大树说:“大树啊,你是吃哪种奶粉长大的呀?”
②大树说:“傻孩子!你电视广告看多了,人的孩子才吃奶粉长大的呀。”
③小树说:“那么你吃什么长得这么魁伟高大?”
④大树说:“我每天吃青山一(     ),白云两(  ),蝉鸣与蛙唱三(   ),早晚各吃晨曦与落日一遍。有时也吃些鸟粪块,啃些腐叶泥,喝点朝露和山泉。”
⑤小树说:“吃这些就让你的体型这么完美和谐?”
⑥大树说:“这完全要感谢风雨雷电,它们对我不是苦难而是帮助。风为我修饰身体,雷为我劈去放肆,雨为我洗去尘土,电为我斩除高傲。”
⑦小说:“为何有的树长得枯黄又干瘦?”
⑧大树说:“因为它们选择的吃喝是抱怨、是愤世、是黑暗,因此长得不青翠,不光鲜。”
⑨小树说:“我明白了。今后我要像你那样,每天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要___________________。有一天,我也会长得粗粗壮壮高高大大。”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魁伟( ):____________________ 
放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通篇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修辞方法,采用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
3.第④段中,括号内依次填入的量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第④段和第⑥段的内容,补全第⑨段。
5.对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像怎样理解的?请结合自身实际写出体会,不超过5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大树之所以成为大树,在于它善于欣赏自然,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请自拟题目,
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议论文。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