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版(2001)| 六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外类文阅读。
送挚友情深意长
春天的黄鹤楼,鸟语花香,一片郁郁葱葱。在轩(xuān)昂宏伟、辉煌瑰丽的黄鹤楼上,两位诗人正在对酒畅饮,侃(kǎn)侃而谈。
坐在南面的,是诗人孟浩然。他虽然仕(shì)途不得意,但已诗名满天下,此次是离开长安到各地漫游,前几天刚到此地。
坐在他对面的,是著名的大诗人李白。李白比孟浩然小十几岁,此时他刚离开四川不久,尚未进入仕途,潇潇洒洒,自由自在,看着眼前的一切,觉得都是那么美好。李白久仰孟浩然的大名,此次在湖北得以相见,特别高兴。
孟浩然见到诗才如仙、谈吐非凡的李白,也是相见恨晚。几天来,二人一起遍游了湖北的名胜,谈诗艺,谈人生,十分投机,真是“___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就要离开此地,沿长江东下,去江苏扬州了。今天,李白特意在依山傍水的黄鹤楼,为自己仰慕的“孟夫子”饯行。从此以后,他们将天各一方,不知何时何地才能再次相会……
船,就要起航了,两人都恋恋不舍。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了船,船终于扬帆而去,而李白还站在江边,痴痴目送那远去的白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孤独的一片白帆,直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水天交接的尽头。诗人心中的激情,也像这滚滚的东流水!这时,一首极为精彩的杰作,在李白的脑海中诞生了:故人西辞黄鹤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______”上补充相应的诗句。
(2)在文中找出相应形式的词语。
AABB: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AABC: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非常留恋,舍不得离开。(     )
②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
(4)李白所写的这首诗的题目是(  )。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B.《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C.《送友人》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短文
我爱乡村的夜晚(绘景)
六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山村故乡。上午,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我独自沿着田间小路,来到小时候常跟堂姐一起去放牛的小山岗。我美美地呼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气,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
眺望远方。啊,视线尽头多像一幅画:柔和的夕阳,绚丽的晚霞,横卧在不远的天边的群山,倚山而建的一簇簇的村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的炊烟……奶奶还在世时说过:一层山水一层人。我望着群山在遐想:大山背后又是一层怎样的山水?怎样的人?这里看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城市的各种声 响喧闹,但却充满神秘。
近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①一阵晚风吹来,稻苗一起一伏,②使我仿佛置身于一个金色的海洋之中。稻田的边缘是一排排的丝瓜架,瓜蔓儿上开满了一朵朵金黄的花。辛勤的小蜜蜂正嗡嗡地③一边唱歌④一边采蜜。丝瓜棚旁边那块碧绿的西瓜地上,虽然没有蜜蜂的歌唱,却有着丰收的喜悦。瞧,⑤一个个大西瓜⑥像一个个胖娃娃似的,躺在瓜蔓母亲的臂膀里,夕阳的余辉轻轻地爱抚着它们,催它们入睡。
在我身边的山坡上,则是另一番景象。三五只水牛正在草地上悠闲地啃着草,不时还抬起头来,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晚景,鸣鸣?地长叫几声来抒发自己快乐的情怀和感受,那低沉浑厚的余音在宽阔的田野回旋,使人听了兴奋。
乡村的傍晚多美呀!我如果有架照相机,定要把那起伏的山峰、金黄的稻田、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和那引吭高歌的大水牛一一拍摄下来。让它们永远留存在我的影集里。
我多么喜欢乡村这迷人的傍晚!我多么喜爱这乡村恬静的生活!
1.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字的意思。
(1)阔别已久的阔( ) (2)宽阔的田野的阔(3)尽情地欣赏的尽( )(4)视线尽头的尽().
2.细读短文第四自然段,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山村傍晚的景色的, 在正确答案的括号里打 “√” 。然后再摘录最能体现这种顺序的三个词语作为例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A.按从外到内的顺序观察。 ( )
B.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 ( )
C.按不同方向转移顺序观察。 ( )
D.按先整体后局部的顺序观察。 ( )
摘录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           ”画出表达作者热爱乡村傍晚美丽景色的句子。
4.在文中找出一对前后照应的句子,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5.阅读文中第三个自然段加“                ”的句子,按要求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写实的事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联想的事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认为乡村傍晚景色的特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晚唐诗人郑谷,(  )诗写得好,(   )为人谦逊,所以人们乐于向他请教。“一字之师”说的就是他与诗僧齐己的故事。
某年冬天,齐己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郑谷看到齐己写的这首诗后,十分赞赏,但他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他对齐己说:“花开枝头,总有时间先后,只是人们不觉察,才误以为数枝同时开放。从诗题《早梅》来说,‘数枝梅’已不为早,不如改为‘一枝开’。”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己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1.为短文加个小标题写在横线上。
2.在()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把“数枝”改为“一枝”好在哪里呢?结合你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4.你认为郑谷和齐己分别是怎么样的人呢?
5.在修改作文中你有没有因一两个字而伤脑筋呢?你认为有这样的必要吗?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沙滩上,吧嗒,吧嗒
吧塔,吧塔,吧塔……
这是沙滩在和脚板说话,
他们的话儿说了多少,
沙滩上就印下了多少小脚丫。
沙滩是渔家孩子的乐园,
小伙伴在这里嬉戏、玩要,
渴了,用清甜的湖水当茶,
累了,有细沙堆成的“沙发”。
拾几枚色彩新奇的贝壳,
网几碗滩头浮游的鱼虾,
留一滩密密麻麻的小脚印,
带一个快乐的梦回家。
吧嗒,吧嗒,吧嗒……
这是沙滩在和脚板说话,
浪花对他们说:
小脚丫,长大快快长大!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贝壳   两(    )脚丫     一(    )脚印
三(    )鱼虾   四(    )小伙伴   一(    )梦
2.诗歌中的“吧嗒”指的是(    )。
A.小伙伴们用嘴在沙滩上说话B.雨滴落在湖水中的声音
C.沙滩在和小伙伴们说话D.小伙伴们的脚板与沙滩接触产生的声音
3.渔家孩子在沙滩上做了哪些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歌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用“_____”在文中画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歌的开头和结尾,诗人都用了“吧嗒、吧嗒……”这样的诗句,它在诗歌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乡愁》,完成后面的题目。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这头                     我在外头
母亲在那头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大陆在那头
1.这段诗歌共分为(        )个小节,按(        )顺序分别将乡愁形容成(        )、(        )、(        )、(        )。
2.文中“一湾浅浅的海峡”指的是(        )海峡,“这头”指的是(        )。
3.这首诗中表示时光变迁的词语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最能表达这首诗情感的句子后面画“√”。
(1)该诗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诉说思念母亲、思念家乡之情。(    )
(2)该诗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诉说伴随他一生、难以排遣的乡愁。(    )
(3)该诗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诉说乡愁,表达思念祖国,渴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心情。(    )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朗读下面两首童诗,说说你的体会和受到的启发。
树                                 风
春天的树                          风最讨厌了
是花儿们选美的舞台                每次都偷偷地掀起我的裙子
夏天的树                          然后在旁边大叫
是蝉儿们唱歌的教室                羞!羞!羞!
秋天的树                          真是气死我了
是水果们睡觉的摇篮
冬天的树是
1.《树》这首儿童诗主要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风》主要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2.仿照上面的诗句,在《树》后面的横线上补充完整。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