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版(1990s)| 五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苍蝇与蜜》中苍蝇吃了蜜后(      )?
A.飞走了B.被蜜粘住了C.被救走了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按要求写句子。   
(1)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仿写句子,用上相同的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蝴蝶很柔弱。蝴蝶经不起猛烈的风雨。(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妈领着我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________,走过________,走过________。(补充句子)   
(4)《蟋蟀的住宅》的作者是法国的法布尔写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语言表达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蟋蟀的住宅(节选)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马上——________    认真——________    宁静——________
2.选文中,“________”说明蟋蟀的住宅向阳;“倾斜“”________”意味着排水优良;“________”说明住宅隐蔽、安全。
3.“平台”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与感受。 

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秀 优良),并且有(温和 温柔)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儿一点儿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1.画去选文中括号里用得不恰当的词语。
2.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举例子
B.作比较
3.“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在文段中的作用是_______,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4.“慎重”的近义词是________。蟋蟀选择住址的条件是________和________。
5.这段话主要写了( )
A.其他昆虫是怎样选择隐蔽场所的。
B.蟋蟀住宅的特点。
C.蟋蟀和其他昆虫住宅的不同点。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cánɡ  zànɡ)着一条倾斜的隧道,(      )有(zhòu  zòu)雨,这里(      )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zhái  zài)。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tán  dàn)琴。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2.在文段中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介绍了蟋蟀住宅的________,这一段中作者把_________称“平台”,把_________称为“弹琴”,把蟋蟀当作________来写。
4.选文第1自然段的观察顺序是(    )(填序号)
A.从远到近B.从左到右C.从内到外
5.作者不仅把蟋蟀挖掘的洞穴说成“住宅”,而且还说是个“伟大的工程”,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照样子,写词语。
1.例:人山人海(ABAC式)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例:手舞足蹈(含近义词)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例:撇了撇嘴
________书    __________话 __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蟋蟀的住宅<节选>

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   郑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柔   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儿一点儿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蟋蟀怎么会有建筑住宅的才能呢?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它的工具是那样(软弱   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使用不恰当的词语。
2.从选文第一自然段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为什么对蟋蟀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缩写句子,使它更简练。
①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
__________________
②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少先队员胸前佩戴的红领巾是光荣的标志。
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语言表达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用划线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珍珠鸟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照例子写句子)
①信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信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是小鸟舒适的巢。那是小鸟温暖的巢。(用关联词语合并为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语言表达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

睡姿百态

①动物休息或睡觉的姿势,千姿百态。

②江河湖海里的鱼儿要睡觉。金鱼缸里的金鱼,无论在游动或者静止的时候,总是睁大着眼睛,好像它们从来不睡觉似的。其实,鱼因为大多数没有眼睑,没法闭上眼睛睡觉。

    ③蛇有透明而连续的眼睑,是睁着眼睡觉的。乌龟也要睡觉,当它匍匐不动时,也就进入了梦乡。
④蝙蝠的睡眠很怪  后肢钩住屋檐 身体倒挂 头朝下面睡觉 这种睡法比躺着睡更好 一遇敌害来侵犯 就能迅速地鼓翼起飞,又快又安全。
⑤猩猩的睡态同人相似。野生的猩猩平时在树枝搭成的窝上睡,动物园猩猩靠墙睡,头下垂到靠近膝盖。猴子睡不香甜,一有声音立即醒来。
⑥动物睡觉也是一种休息,可以使全身的肌肉松弛下来,呼吸、循环、消化和排泄等器官的工作节奏变慢,使疲劳渐渐消除。
1.“睡”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 _____________, 再查音节_____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查_____________部。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马上(_________________)         无法(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缓慢(_________________)         危险(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动物的睡态。
5.第4自然段中缺标点的语句,加上标点符号。
6.睡眠对动物的作用: 可以使全身的肌肉(___________) 下来,(______________) 、循环、(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等器官的工作节奏(_______________) ,使疲劳渐渐(________________) 。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