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西师大版(2003)| 四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读短文回答问题。

拐弯处的回头

一天,弟弟郊游时脚尖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

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跷着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和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他几句,便自己走了。

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爸爸“一点也不关心”他。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告道:“别生气,大部分爸爸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处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停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远去的身影。

爸爸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侧身左转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消失在拐弯后面。

虽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但那动作却打动了在场所有的人,弟弟的眼睛里还闪着泪花。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也有了一种想流泪的感觉。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

1.文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
2.读句子,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 )
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 )
3.读句子,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写在后面。
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行动一致。(                )
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                  )
4.在文中找到表现弟弟心情变化的语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弟弟受伤后碰到爸爸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爸爸自己走了以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对他说完话以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爸爸在拐弯处回头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四自然段划线的句子的描写方式是(          
A.语言描写B.动作描写C.神态描写
6.认真读第四自然段划线的句子,想一想这只是极微小的动作,为什么“那动作打动了在场所有的人。
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手比头高
常记起,父亲发脾气的样子:眼睛直直地瞪着你,高声数落。在我顶嘴拒不认错的时候,他甚至会粗鲁地攥紧老拳,连眉毛都竖起来,样子可怕极了。
记得刚参加工作的那些日子,面对盛怒的父亲,我伤心又沮丧。我默不作声,心里却在说:不要再像管小孩一样管我!
那时对生活、对工作都有许多自以为得意的想法。我讨厌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对父亲给我的“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这类的评价chī之以鼻。我迫不及待地告诉家人,我拥有许多听众,我的同学、同事和新交的朋友都愿意听我演讲。我眉飞色舞地对家人说:“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演讲是一门实用性特别强的艺术,拥有听众就拥有成功。”父亲朝我一瞥:“这么说,你的知音可多了?”我更加得意起来:“那还用说,当然啦!”我热情地等着父亲更热烈的赞扬。
可是我想错了,我抬头看见坐在对面的父亲正一脸怒气地盯着我,眉头拧起来,脸绷得紧紧的,筷子放到一边,我感到惊愕,避开父亲的目光,自言自语地轻声说:“我哪儿说错了吗?”
“你以为你很对?”父亲几乎是咬牙切齿地说,“你对个屁!”我忍不住叫了起来:“不,我是对的。不对的是你这么粗鲁,这么简单,这么不理解人,你真让我受够了!”
“闭嘴!”父亲的手似乎有些颤抖,他腾地站起来,挥着胳膊大声命令我,“把手举起来!”
我无法理解他,觉得他非常可笑。家里人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只有母亲也附和着叫我把手举起来。我再也咽不下这口气,拔腿走出房间。
父亲在我身后大喊:“给我回来!”
可我没有听,我想以出去迫使他明白他自己的过错。
然而,没等我跨出门,就被父亲一把抓住了,他紧紧地握着我的胳膊,使劲让我转身。我看见父亲已经鬓发花白,愤怒使他的脸涨得紫红紫红的。我从对峙中软了下来,让他把我拽回餐桌旁。
他把我按到椅子上坐下,口气严厉地说:“叫你举手,不服气!你把手举起来,我要你好好看看手比头高!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无论什么时候,干总是第一重要的。不管你想的有多好,讲的有多好,你都要干,要动手干!夸夸其谈只能一事无成,你难道想做那样的人?”父亲一口气说下来,我看到他眼中泪光闪动……
手比头高!父亲的这一席话如同掠过平面的疾风,一下子开启了我的心智。
我终于悟出了自己的浮躁和浅薄。望着父亲因激动而泪光盈盈的眼,我感受到了他急切而深沉的期盼。我浑身一热,想对父亲说些什么,可话到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来。
   几年过去了,我一直想对父亲说:“父亲,错怪您了,其实我不知道错怪了您多少回!”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划线字注音。
chī
_____
________之以鼻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迫不及待地告诉家人,我拥有许多听众,我的同学、同事和新交的朋友都愿意听我演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①中对父亲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人物描写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②中的“手比头高”中“手”的意思是什么?父亲的这句话要表达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③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④:“我浑身一热,想对父亲说些什么,可话到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来。”依据文章的内容,你认为“我”想说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重阳节的传说》节选

到了瘟魔出来那天,桓景分给乡亲们每人一片茱萸叶,叫大家带在身边,又让每人喝了一口菊花酒,然后领着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
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爬上了河岸,趾高气扬地走进村里。他发现村里一个人也没有,就四处张望,最后发现村民敏都躲在山上,便狂叫着向山上冲去。刚到山脚下,突然一阵浓郁的茱萸叶香和菊花酒气迎面扑来,瘟魔顿时头晕眼花,哼哼呀呀地在原地打转。桓景手持宝剑从山上直冲下来,和瘟魔展开了搏斗。瘟魔见势不妙,转身就逃。桓景对准他的后背嗖地投(    )出宝剑,哧的一声就把他扎死了。
从此,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袭(    )了。
这一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活动,来纪念桓景铲除瘟魔、为民除害。因为九月初九又是重阳日,所以人们就把这一天叫做“重阳节”。
(1)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2)桓景让乡亲们躲避瘟魔的方法和步骤是怎样的?(2分)
                                                                        
(3)请你在文中画出描写桓景斩妖的情景的句子。(2分)
(4)“重阳节”是农历      ,在这一天人们要举行                          等活动。(2分)
(5)重阳节又称“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结合,使节日有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内容。请你说一说,你准备在重阳节为老人做些什么?(2分)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守株待兔

古时候有个种田人。一天,他在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野兔从树林里仓皇蹿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
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他乐滋滋地走回家去,心里想: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哇!
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再也没有野兔来过。可他田里已经长满了野草,庄稼全完了。
(1)给加点字注音。(2分)
(    )断           乐滋(    )
(2)本文是一则寓言,“寓”是_____________ 的意思,“言”是____________的意思,“则”是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3分)
(3)“守株待兔”中的“株”是____________的意思,“待”是___________的意思,“守株待兔”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种田人后来怎么样了?请想象一下写在下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在线。

三条鱼的命运

盆中,有三条鲜活的鱼。它们要被主人杀掉下酒。在被主人端到河边的时候,它们已经共同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怎么办?怎么办?

它们激烈地争论着自己要怎样应付。甲说:“不如我们共同跳出去吧?你看这盆边不高。”乙说:“如果跳不进河中,那就是要先杀掉,这是个极度危险的办法,我想我还是再想想。”丙没说话,只是想看看它们的结果,然后再决定自己怎么办。

“时间就是生命!”甲使尽全身的力气,一下子跳进了河中,乙还要思索自己是否有勇气的时候,被主人拿起来杀掉了,死不瞑目。丙被吓得晕头转向,当然也死不瞑目了。

甲拨开了溶着同伴鲜血的河水,游走了,开始了全新的生活。事情就是这样,一样的环境和机遇,成功与否在于你是否有着清醒的头脑和果断的行动,以及对机会的把握。
阅读训练台:
1.选一选。把正确读音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①xiǎn    ②xiān
活(___为人知(___
B、①jǐn ②jìn
头(___管(___
C、①yūn ②yùn
车(___头转向(___
D、①jiē ② jié
实(___)领___
2.对号入座。
①溶 融
___)解 (___)洽(___)液 金(___
②转 传
外(___) (___)动(___)向(___)记
③断 段
___)落 (___)交砍(___)(___)子
④极 及
普(___)南(___)(___)格 (___)限
3.找朋友。
近义词:
激烈——(_____)争论——(______
反义词:
果断——(_____)成功——(______
4.句子训练营。把下列句子变成转述句。
①甲说:“不如我们共同跳出去吧?你看这盆边不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说:“我想我还是再想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句子减减肥。(缩写句子)
①它们已经共同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是个极度危险的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对话,请选择三条鱼不同的性格。
甲:(___) 乙:(___)丙:(___
A.头脑冷静,行动果断,善于把握机会。
B.观望者,随波逐流,没主见
C.做事思前想后,不够果断。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古人的诗文中赞美荷花的确实不少。荷花固然值得赞美;然而,我却喜欢荷叶。

看啊,那满塘荷叶,墨绿,浑圆,厚重。久旱初雨,雨点哗啦啦地洒落荷塘。对像珍珠一样宝贵的水,荷叶一点也不沾唇,她们总是小心地把水保存起来,留给湖中的鱼儿。风雨袭来,她们紧密团结,连成一片,不怕风吹雨打,就是身子翻过来也忘我地保护荷花。烈日当空,她们个个撑起翠绿的伞,挡住炎热,静静地看着阴凉处的鱼戏虾游。

如果没有荷叶,只剩一枝枝光杆荷花,孤独无依的立着,荷塘就显得单调。( )没有荷叶进行光合作用,( )长不出那些漂亮的荷花。

荷叶虽然功德满荷塘,可她从不居功自傲。当人们指点欣赏荷花时,荷叶从不计较自己的得失。她总是默默地工作,无私的奉献。

荷叶是美的,她的心灵更美。( ),我爱荷叶,我觉得荷叶更值得赞美!

1.在短文留空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文句通顺。
2.本文是按照哪种方法构段的?(在正确答案后面的括号里打对号)
①按事情发展顺序构段( )
②按“总分总”结构构段( )
③按时间先后顺序构段( )
3.作者借荷叶赞美___________的精神。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个寒冷的下午,我很晚回家,独自一个人吃“午”餐。

小女儿已经吃过了,但看见我吃,小女快乐地凑在我身边,要我夹一块豆腐给她。

“啊!”她高兴地叫了起来,“妈妈,你的筷子好温暖啊!”

我愣了一下,才想起也许因为冷,菜都炖得滚烫的,筷子也就暖和(huo he)了。但对一双简单的筷子的温度竟表示这样由衷的愉快,这样惊天动地的欢呼,却是我所不曾体会的。

世人只会赞美佳酿,赞美丰盛的筵(yàn yán)席,赞美那是以称为伟大的东西,但一个3岁的小女孩却懂得享受一点点筷子尖端的温度,在一个寒冷的下午。我们曾经错过多少美好的事物!我们使自己失去了多少惊讶的欢乐!我们是被聪明弄得愚钝了。

1.给短文加一个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短文中找出两对意思相反的词写在括号里。
___)--(___)(___)--(___
3.划去短文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
4.用“——”画出作者的感受。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乐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 次 “考 试”

晚上,我们全家人在院子里乘凉。忽然,爸爸笑着对我说:“小华,我考你几个问题,回答得( )要正确,( )要迅速,你能行吗?”“行!”我爽快地答应,心想,自己是六年级的学生了,能不行吗?

爸爸问:“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我把头一昂,不假思索地答道:“当然铁重!”“哈哈……”一旁的妈妈、哥哥都大笑起来。显然,这道题答错了。这时,爸爸提醒道:“注意,我问的是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我迟疑了片刻,说:“一样重!”妈妈说:“对了,要听清别人的问话。”爸爸又考了:“那么,一立方米的棉花和一立方米的铁哪个重?”这回我特别听清了“一立方米”几个字,连忙回答:“一样重!”“哈哈……”大家又笑起来了。我抓抓头,想了想,恍然大悟道:“哦,这回是铁重。”接着,哥哥也来考我了:“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体积大?”我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琢磨了一会儿说:“棉花体积大!” “为什么?”爸爸追着问。“因为一斤铁的体积只有一小块,一斤棉花的体积比它大多了!”大家听了,满意地笑了。这时,爸爸语气平静地说:“(  )遇到什么问题,(  )要认真思考;(  )是很容易,(  )应该好好想一想,否则会闹出笑话。”我使劲地点点头,记住了爸爸的话。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错误(_______)缓慢(_______)百思不解(_________)经验(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显然:___________________恍然大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懂得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日本女军医佐乡渥洋子

佐乡渥洋子1936年从东京医科大学毕业后,佐乡渥洋子任日本部队军医。她亲眼目睹了日本侵华战争带给中国人民的血泪苦难,越来越认识到日本侵华战争的不义与野蛮,越来越同情受苦受难的中国人民。

数年中,佐乡渥洋子怀着对中国军民强烈的同情心,不顾日军禁令,秘密地免费为中国老百姓治病,甚至为负伤的中国抗日军人治伤。为了治疗一些危重病人,她常常把被日军严格控制的、当时十分稀缺、珍贵的青霉素、链霉素等药品赠送给中国军民。当日军对她查问与责罚时,她说 我是医生 救死扶伤是我的职责人道主义是没有民族与国家界限的

佐乡渥洋子医术高明,她有与中国医生一样的职业道德,对求医者自始至终负责到底。1941年夏,年仅16岁的杨徐和患疥疮兼发痰阻性呼吸道感染,咳嗽发高烧,求医于佐乡。她每天为杨徐和清洗一次皮肤,涂上疥疮药,打两次针。一周后疥疮结痂,体温恢复正常,只有痰阻还没有清除。佐乡为此又专程到上海,拿来吸痰器,用酒精炉的火力催动发动机将痰抽出。前后不到十天,杨徐和就两病皆愈。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佐乡渥洋子终于看到了她所憎恨的日本军国主义的彻底失败,心中十分高兴。她几经考虑,决定留在南京,永远为中国人民服务。

以后,佐乡渥洋子在江浦,借住在一家佛堂开业行医。佐乡渥洋子在中国十年,始终尽到了医生的天职。她是日军反动营垒中的叛逆者,她是中国人民的朋友,对中国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秘密—(_____) 野蛮—(_____) 憎恨—(_____
2.在文中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文中第三自然段画“ ”的句子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个寒冷的下午,我很晚回家,独自一个人吃“午”餐。
小女儿已经吃过了,但看见我吃,小女快乐地凑在我身边,要我夹一块豆腐给她。
“啊!”她高兴地叫了起来,“妈妈,你的筷子好温暖啊!”
我愣了一下,才想起也许因为冷,菜都炖得滚烫的,筷子也就暖和(huo he)了。但对一双简单的筷子的温度竟表示这样由衷的愉快,这样惊天动地的欢呼,却是我所不曾体会的。
世人只会赞美佳酿,赞美丰盛的筵(yàn yán)席,赞美那是以称为伟大的东西,但一个3岁的小女孩却懂得享受一点点筷子尖端的温度,在一个寒冷的下午。我们曾经错过多少美好的事物!我们使自己失去了多少惊讶的欢乐!我们是被聪明弄得愚钝了。
1.给短文加一个题目。
                                              
2.在短文中找出两对意思相反的词写在括号里。
( )--( ) ( )--( )
3.划去短文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
4.用“——”画出作者的感受。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