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西师大版(2003)| 四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一次“考试”》回答问题

晚上,我们全家人在院子里乘凉。忽然,爸爸笑着对我说:“小华,我考你几个问题,回答得(   )要正确,( )要迅速,你能行吗?”“行!”我爽快地答应,心想,自己是六年级的学生了,能不行吗?

爸爸问:“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我把头一昂,不假思索地答道:“当然铁重!”“哈哈……”一旁的妈妈、哥哥都大笑起来。显然,这道题答错了。这时,爸爸提醒道:“注意,我问的是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我迟疑了片刻,说:“一样重!”妈妈说:“对了,要听清别人的问话。”爸爸又考了:“那么,一立方米的棉花和一立方米的铁哪个重?”这回我特别听清了“一立方米”几个字,连忙回答:“一样重!”“哈哈……”大家又笑起来了。我抓抓头,想了想,恍然大悟道:“哦,这回是铁重。”接着,哥哥也来考我了:“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体积大?”我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琢磨了一会儿说:“棉花体积大!” “为什么?”爸爸追着问。“因为一斤铁的体积只有一小块,一斤棉花的体积比它大多了!”大家听了,满意地笑了。这时,爸爸语气平静地说:“(  )遇到什么问题,(    )要认真思考;(  )是很容易,(  )应该好好想一想,否则会闹出笑话。”我使劲地点点头,记住了爸爸的话。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错误(_________)缓慢(_________)百思不解(___________)经验(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显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恍然大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懂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小木屋。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这是美丽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篇辽阔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1.生字大变身。
①填一笔,变新字。

②减一笔,变新字。

2.第一段描述了怎样的祖国?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认真的感受一下,从这两个小节的描写中,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聂荣臻与日本小姑娘》节选(11分)
一天,指挥部响起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前线部队来电话报告,三团一营的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从炮火炸塌的房屋中救出了两个日本小姑娘。大的五六岁,叫美穗子,小的还在襁褓之中。他们的父母在战火中相继身亡。聂荣臻接到电话立即回答:“命令参战部队将孩子送来!”接过电话聂荣臻心潮难平,他想:孩子是无辜的,应该让所有人明白,日军虽然残忍的杀害了我们无数的同胞,但我们决不伤害日本的儿童。
差不多半天工夫,两个日本小女孩分坐在箩筐里,由战士挑着送到了指挥部,聂荣臻慈爱地抚摩着这两个无辜的孩子。他抱起那个婴儿,用脸轻轻试了试是她的温度,找乳娘给她喂奶。他又牵起那个五六岁的孩子的小手,亲自给她削水果,还叫炊事员专门煮了稀饭,亲自用小勺一口一口的给她喂饭。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分)
无辜——
残忍——
(2)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我们的战士                   ,为了             的安全,宁可               。(3分)
(3)画曲线的句子中“杀害”写出了                                                  ;“伤害”写出了                  。这句话表达了聂荣臻将军的           。(4分)
(4)选文的第二自然段写出了                                      。(2分)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我的祖国》节选(10分)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姑娘好象花儿一样, 小伙儿心胸多宽广。为了开辟新天地,唤醒了沉睡的高山,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
这是英雄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1)第一自然段写了四种景象,请写在下面:(4分)
                                                                      
(2)从第二自然段中我们体会到了                           的感情。(1分)
(3)请画出一个拟人的句子,并仿写一个。(3分)
                                                                                   
(4)与“古老”相对的词语是       ,这两个词语写出了祖国的           。(2分)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那是1975年3月的那一天,在肃静的手术室里,医务人员心情沉重地给总理做手术,手术已完,正忙着包扎刀口。
身体虚弱的总理,在手术床上睁开眼睛,对身边的同志说:“把李冰同志叫来。”
中国医学科学院日坛医院的李冰,刚出手术室,听说总理叫,又急忙返回。总理见她来到身边,叫道:“李冰。”
李冰难过地应了一声,见总理声音细微,便低下头去侧耳倾听。
云南锡矿工人肺癌发病情况 你知道不知道
知道 李冰声音有点嘶哑 她万万没想到总理病情处在这样危重的时刻  仍想着万里之外的矿工 总理呵  您放心吧 这件事我会处理的
你们要去解决这个问题 马上就去 总理话音断断续续 十分吃力
“我就去,请总理别说话了,千万要好好休息。”李冰强忍着泪,低着头,退出手术室。
在走廊上,她再也控制不住激动的感情,热泪夺眶而出……
1.给课文空白处加上正确的标点。
2.根据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肃静:____________________                  
侧耳倾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轻松(        )      热闹(        )       
强壮(        )      响亮(        )
4.缩写句子。
医务人员心情沉重地给总理做手术。         
5.文中最后一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想象一下,李冰这时会想些什么?请你写下来。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答题。
有趣的小刺猬
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它的身体活像一只老鼠,只是比老鼠大多了。它的头尖尖的,眼睛和耳朵很小,牙齿非常锋利,门牙特别长。刺猬的四(肢   枝)很短,跑起来很快。它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那么有力。除了腹部,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又短又密。遇到强敌时,它就把身体蜷(quán   juǎn)成一团,成为一个可怕的刺球,连凶猛的野猪也拿它没有办法。刺猬不但能用硬刺(保护   保卫)自己,而且还可以用它来搬东西呢!夏天,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它悄悄地从洞中爬出来,趁着月光,窜到瓜地里,用它那锋利的牙齿把瓜柄咬断,然后在地上打个滚,把硬刺扎进瓜皮,一翻身就背(bēi  bèi)着瓜溜走了。
1.选择(      )里正确的读音或字词。用“√”表示。
2.文章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     ”划出来。
3.根据短文填空。
刺猬的头(      ),眼睛和耳朵(    ),牙齿(         ),门牙(        )。它们四肢(      ),跑起来很快。爪子(          )、(         )。浑身长满了(               )。
4.下列句子中哪个是打比方的,在(  )里打“√”。
(1)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     )
(2)刺猬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     )
5.仔细读读短文,看看刺猬的硬刺有哪些作用?
6.有很多动物身体的某一部分都有着独特的作用,你能试着找一种动物写写吗?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语段答题。
鲁班造伞
很久以前,还没有伞。著名的工匠鲁班和几个木匠一起在路边造了许多亭子。亭子的顶是尖尖的,四面用几根柱子撑住。雨来了,或是被太阳晒得难受了,行人可以躲一躲,歇一歇,喘口气儿。可是鲁班想,要是雨下个不停,那该怎么办呢?人总不能待在亭子里不走啊。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很小,让大家带在身上,该多好啊!用什么办法才能把亭子做得轻轻巧巧的呢?
一天,天气热极了,鲁班看见许多小孩子在荷塘边玩,每个孩子的头上都顶着一张荷叶。
鲁班问他们:“你们为什么顶着荷叶呢?”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说:“太阳像个大火轮,我们头上顶着荷叶,就不怕晒了。”
鲁班拿过一张荷叶,仔细地瞧了又瞧。荷叶圆圆的,上面有许多叶脉,朝头上一罩,又轻巧,又凉快。
鲁班的心里一下亮堂起来。他赶紧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许多细条,照着荷叶的样子,扎了个架子;又找了一块羊皮,把它剪得圆圆的,蒙在竹架子上。 好啦 好啦  他高兴地喊起来  这东西既能挡雨遮太阳 又很轻巧
后来,他又把它改成了可以活动的:用的时候,就把它撑开;用不着时,就把它收拢。这就是最早的伞。
1.给文中缺少标点的句子加上标点。
2.用“   ”画出鲁班造伞时的动词。
3.找到文中的一个打比方的句子,是把_________比作了__________。
4.找出表示鲁班造出“羊皮伞”时心情的词语:__________。你还能再写出与它相近的表示心情的词语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填一填,再按照这个顺序讲故事。
很久以前,鲁班为大家建了许多__________,大家可以____________。但是,鲁班想继续改进,把亭子做得更__________。一天,他看见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到了启发。回家后,他用________劈成细条,扎成_________,又把________蒙在架子上。鲁班造的_____,既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小木屋。

一天,指挥部想起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前线部队来电话报告:三团一营的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从炮火炸塌的房子里救出了两个日本小女孩,大的五六岁,叫美穗子,小的还在襁褓之中。她们的父母在战火中相继身亡。聂荣臻接到电话立即回答:“命令参战部队立即派人将孩子送到指挥部。”放下电话,聂荣臻心潮难平。他想:孩子是无辜的。应该让所有的人明白,日军虽然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的同胞,但我们决不伤害日本的儿童。

半天工夫,两个日本小女孩分坐在箩筐里,由战士挑着护送到了指挥部。聂荣臻慈爱地抚摩着这两个无辜的孩子。他抱起那个婴儿,用脸轻轻地试了试她的温度,找乳娘给她喂奶。他又牵起那个五六岁孩子的小手,亲自给她削水果,还叫炊事员专门煮了稀饭,亲自用小勺一口一口地给她喂饭。

战争时期的生活不允许一个司令员身边养着孩子。聂荣臻考虑再三,最后决定由老乡把她们护送到石家庄交给日方。

1.本文叙述的故事发生在__________时期,主要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2.想一想,在那样一个特殊的时期,聂荣臻为什么要救两个日本小姑娘?体现了聂荣臻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聂荣臻对两个日本小姑娘的照顾是无微不至的,这通过哪些词语能体现出来?试着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小木屋

我看着他那流着汗水的脸,惊讶地问:“哪儿来的苹果?”

“半路上捡到的。连长,您嗓子哑了,吃了润润喉咙吧!”

说实在的,自从二十四日我连出击丌始,已经几天没喝过一口水,只有前天晚上,营长给了我一块两寸长的萝卜,我的喉咙早就干得烟熏火燎似的。不用说,战士们一定也渴得受不住了。但是我想,运输员这些天在火线上跑来跑去,比我们更艰苦,就对他说:“你太辛苦了,还是你吃了吧。”

“不,我住路上可以喝凉水。”他非常固执,说什么也不肯吃。其实谁都知道,通往后方的三里路之内,是一滴水也找不着的。

我望着这个擦得很干净的苹果,它青里透红,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这会儿,不用说一个,就是十个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

“给谁吃呢?”我拿着苹果翻来覆去地想。这时候,我身旁的步话机员小李正用沙哑的声音向上级报告战斗情况。这个爱说爱唱的小伙子白天黑夜都守住步话机旁,这些天一直没有休息。他的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口子,脸上挂满灰尘,深陷在黑色眼眶里的两只眼睛布满了血丝。

“小李,这个节果你吃了吧,好涧涧喉咙。”我把苹果递给他。

小李出神地看着我,回头看了看另外几个人,又看了看躺着的伤员小蓝。他接过苹果,转手给了小蓝。

小蓝是通讯员,在一次执行任务时被炮弹打断了右腿。他安静地躺着,很少听到他呻吟。他的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小蓝拿起苹果,张开嘴正要吃,突然向周围望了望,立刻把嘴闭住了。他发现,原来只有一个苹果。

“连长,您几天没喝水了。您吃吧,吃了好指挥我们打仗。”小蓝把苹果递给了我。

1.请你结合课文把“一个苹果”在同志们手中传递的路线表示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战士们渴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战士们为什么都不吃这个苹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快乐阅读吧。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压岁钱”的传说

除夕之夜,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压岁钱。

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又叫压胜钱,并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铸成钱币形式的无常物,有避邪的功能。钱币正面一般铸有“万岁千秋”“去殃除凶”等吉祥话和龙凤、龟蛇、双鱼等吉祥图案。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故事。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 他每年年三十夜里出来,专门摸睡熟的小孩的脑门。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也就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伤害孩子,整夜点灯不睡,就叫“守祟”。

据说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爱。在年三十晚上,他们为防止“祟”来侵扰,就一直逗孩子玩。小孩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包了又拆,拆了又包,玩累了还是睡着了,但他睡下以后,把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在枕边。半夜里,一阵阴风吹过,“祟”来了,正要用他的白手摸孩子的头,突然孩子枕边迸出一道金光,“祟”尖叫着逃跑了。于是这件事传扬开来,大家纷纷效仿,在大年夜用红纸包上钱给孩子,“祟”就不敢再来侵扰了。因而人们把这种钱叫“压祟钱”,“祟”与“岁”发音相同,日久天长,就被称为“压岁钱”了。

1.拼音。
___)扰守___
2.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为什么会有每年年三十长辈给晚辈“压岁钱”的习俗了吗?结合故事内容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还知道在“除夕、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里还有什么有趣的习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