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西师大版(2003)| 四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句子加工厂。
(1)聂荣臻慈爱地抚摩着这两个无辜的孩子。(缩句)
                               
(2)日军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的同胞。
我们决不伤害日本的儿童。(加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合成一句话。)
                               
(3)我见到他。(扩句)
                               
(4)美穗子把聂荣臻视为自己的再生父亲。(改为“被”字句)
                               
类型:句型转换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古人的诗文中赞美荷花的确实不少。荷花固然值得赞美;然而,我却喜欢荷叶。

看啊,那满塘荷叶,墨绿,浑圆,厚重。久旱初雨,雨点哗啦啦地洒落荷塘。对像珍珠一样宝贵的水,荷叶一点也不沾唇,她们总是小心地把水保存起来,留给湖中的鱼儿。风雨袭来,她们紧密团结,连成一片,不怕风吹雨打,就是身子翻过来也忘我地保护荷花。烈日当空,她们个个撑起翠绿的伞,挡住炎热,静静地看着阴凉处的鱼戏虾游。

如果没有荷叶,只剩一枝枝光杆荷花,孤独无依的立着,荷塘就显得单调。( )没有荷叶进行光合作用,( )长不出那些漂亮的荷花。

荷叶虽然功德满荷塘,可她从不居功自傲。当人们指点欣赏荷花时,荷叶从不计较自己的得失。她总是默默地工作,无私的奉献。

荷叶是美的,她的心灵更美。( ),我爱荷叶,我觉得荷叶更值得赞美!

1.在短文留空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文句通顺。
2.本文是按照哪种方法构段的?(在正确答案后面的括号里打对号)
①按事情发展顺序构段( )
②按“总分总”结构构段( )
③按时间先后顺序构段( )
3.作者借荷叶赞美___________的精神。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个寒冷的下午,我很晚回家,独自一个人吃“午”餐。

小女儿已经吃过了,但看见我吃,小女快乐地凑在我身边,要我夹一块豆腐给她。

“啊!”她高兴地叫了起来,“妈妈,你的筷子好温暖啊!”

我愣了一下,才想起也许因为冷,菜都炖得滚烫的,筷子也就暖和(huo he)了。但对一双简单的筷子的温度竟表示这样由衷的愉快,这样惊天动地的欢呼,却是我所不曾体会的。

世人只会赞美佳酿,赞美丰盛的筵(yàn yán)席,赞美那是以称为伟大的东西,但一个3岁的小女孩却懂得享受一点点筷子尖端的温度,在一个寒冷的下午。我们曾经错过多少美好的事物!我们使自己失去了多少惊讶的欢乐!我们是被聪明弄得愚钝了。

1.给短文加一个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短文中找出两对意思相反的词写在括号里。
___)--(___)(___)--(___
3.划去短文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
4.用“——”画出作者的感受。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乐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 次 “考 试”

晚上,我们全家人在院子里乘凉。忽然,爸爸笑着对我说:“小华,我考你几个问题,回答得( )要正确,( )要迅速,你能行吗?”“行!”我爽快地答应,心想,自己是六年级的学生了,能不行吗?

爸爸问:“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我把头一昂,不假思索地答道:“当然铁重!”“哈哈……”一旁的妈妈、哥哥都大笑起来。显然,这道题答错了。这时,爸爸提醒道:“注意,我问的是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我迟疑了片刻,说:“一样重!”妈妈说:“对了,要听清别人的问话。”爸爸又考了:“那么,一立方米的棉花和一立方米的铁哪个重?”这回我特别听清了“一立方米”几个字,连忙回答:“一样重!”“哈哈……”大家又笑起来了。我抓抓头,想了想,恍然大悟道:“哦,这回是铁重。”接着,哥哥也来考我了:“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体积大?”我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琢磨了一会儿说:“棉花体积大!” “为什么?”爸爸追着问。“因为一斤铁的体积只有一小块,一斤棉花的体积比它大多了!”大家听了,满意地笑了。这时,爸爸语气平静地说:“(  )遇到什么问题,(  )要认真思考;(  )是很容易,(  )应该好好想一想,否则会闹出笑话。”我使劲地点点头,记住了爸爸的话。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错误(_______)缓慢(_______)百思不解(_________)经验(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显然:___________________恍然大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懂得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日本女军医佐乡渥洋子

佐乡渥洋子1936年从东京医科大学毕业后,佐乡渥洋子任日本部队军医。她亲眼目睹了日本侵华战争带给中国人民的血泪苦难,越来越认识到日本侵华战争的不义与野蛮,越来越同情受苦受难的中国人民。

数年中,佐乡渥洋子怀着对中国军民强烈的同情心,不顾日军禁令,秘密地免费为中国老百姓治病,甚至为负伤的中国抗日军人治伤。为了治疗一些危重病人,她常常把被日军严格控制的、当时十分稀缺、珍贵的青霉素、链霉素等药品赠送给中国军民。当日军对她查问与责罚时,她说 我是医生 救死扶伤是我的职责人道主义是没有民族与国家界限的

佐乡渥洋子医术高明,她有与中国医生一样的职业道德,对求医者自始至终负责到底。1941年夏,年仅16岁的杨徐和患疥疮兼发痰阻性呼吸道感染,咳嗽发高烧,求医于佐乡。她每天为杨徐和清洗一次皮肤,涂上疥疮药,打两次针。一周后疥疮结痂,体温恢复正常,只有痰阻还没有清除。佐乡为此又专程到上海,拿来吸痰器,用酒精炉的火力催动发动机将痰抽出。前后不到十天,杨徐和就两病皆愈。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佐乡渥洋子终于看到了她所憎恨的日本军国主义的彻底失败,心中十分高兴。她几经考虑,决定留在南京,永远为中国人民服务。

以后,佐乡渥洋子在江浦,借住在一家佛堂开业行医。佐乡渥洋子在中国十年,始终尽到了医生的天职。她是日军反动营垒中的叛逆者,她是中国人民的朋友,对中国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秘密—(_____) 野蛮—(_____) 憎恨—(_____
2.在文中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文中第三自然段画“ ”的句子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按要求改写句子。
日军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的同胞。
我们决不伤害日本的儿童。(加关联词变为一句话)
                                                    
同情卖报女孩的聂耳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改为反问句)
                                                          
类型:句型转换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句子模仿秀。(照样子,写句子)
(1)由于长时间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
由于:                                     
(2)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红军。
无可奈何:                                     
类型:句型转换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个寒冷的下午,我很晚回家,独自一个人吃“午”餐。
小女儿已经吃过了,但看见我吃,小女快乐地凑在我身边,要我夹一块豆腐给她。
“啊!”她高兴地叫了起来,“妈妈,你的筷子好温暖啊!”
我愣了一下,才想起也许因为冷,菜都炖得滚烫的,筷子也就暖和(huo he)了。但对一双简单的筷子的温度竟表示这样由衷的愉快,这样惊天动地的欢呼,却是我所不曾体会的。
世人只会赞美佳酿,赞美丰盛的筵(yàn yán)席,赞美那是以称为伟大的东西,但一个3岁的小女孩却懂得享受一点点筷子尖端的温度,在一个寒冷的下午。我们曾经错过多少美好的事物!我们使自己失去了多少惊讶的欢乐!我们是被聪明弄得愚钝了。
1.给短文加一个题目。
                                              
2.在短文中找出两对意思相反的词写在括号里。
( )--( ) ( )--( )
3.划去短文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
4.用“——”画出作者的感受。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能力展示台。

坐中国船

1919年6月的一天,在重庆朝天门码头,一只木船靠岸了。准备去上海的陈毅和其他几个青年,一一走出船舱,登上码头的最高处,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不一会儿,陈毅却皱起了眉头。他的目光掠过河岸,盯着挂有外国旗子的军舰,气愤地说:“美丽的祖国,却在外国列强的铁蹄下惨遭蹂躏!”

没多久,联系船票的人回来告诉大家:“去上海,有三家轮船公司的船,一家是日本人办的,给乘客赠送洋伞;一家是英国人办的,给乘客赠送床单;还有一家是中国人办的,大概是赔了本,没什么送给乘客。”

大家在坐船的问题上争论起来。

 有的主张坐日本人或英国人的船,因为可以得到点洋货。陈毅对大家说:“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欺侮。重庆人民也正在抵制日货,声援北京爱国青年。在这种时候,我们能为了一点洋货去坐外国船吗?这还有一点民族气节吗?”大家都觉得陈毅说得句句在理,一致决定坐中国船去上海。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蹂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欺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画“”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毅为什么皱起了眉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短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表现了陈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一定要争气
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他28岁的时候,到比利时去留学,跟一位在欧洲很有名的生物学教授学习。
当时旧中国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外国学生瞧不起中国学生。童第周下了决心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
那几年,那位教授一直在做一项实验,把青蛙卵的外膜剥掉,这是很困难的。同学们谁都不敢做,那位教授做了几年也没有成功。童第周不声不响地刻苦钻研,一遍一遍反复做,终于成功了。那位教授兴奋地说:“童第周真行!”
这件事震惊了欧洲生物学界,童第周十分激动,他说:“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外国人认为难办的事,我们中国人经过努力,完全能办到。我就是要为中国人争光!”
1.用下列词语各写一句话。
钻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声不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时外国学生瞧不起中国学生的原因是(    )。
A.中国人不会做实验。
B.中国学生太笨。
C.当时旧中国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
D.中国人没有骨气。
4.“这件事震惊了欧洲生物学界”中“这件事”指的是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童第周那么勤奋刻苦的钻研是为了什么?要证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