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长春版(2003)| 五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回答下列问题。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遇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含精神的人。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司空见惯:_____
②追根求源:_____
2.第二自然段中的“?”指 _____,“!”指 _____
3.与“见微知著”意思有较大不同的成语是    
A.一叶障目
B.一叶知秋
C.以小见大
4.为什么说“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荷塘旧事
在下面加横线字的正确读音上画“√”。
(1)整个月牙(pāo  pào)泛着金光,在那一围黑绿中,恰(sì  shì)蓝天上一弯晶莹的新月。
(2)水流像母亲(yóu róu)和的手,轻轻地(fú  fǔ)摸着我们,我们像荡在摇篮中。
(3)该城里的人向乡下人(xuán  xuàn)耀了。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夜,来临了。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海滨夏夜。
夕阳落山不久 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 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红色 但是 它比天空的景色更要壮观 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些映在浪峰上的霞光 又红又亮 刚刚消逝 后面的一排又闪烁 涌动起来
随着夕阳西沉,天空的霞光渐渐淡下去,深红变成了浅红,最后,一切红光都消失了,那高而远的天空中,出现了启明星。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放射出令人夺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挂在高空的明灯。
夜色加浓,城市各处的灯火也陆续亮了起来,尤其是山坡上那一片灯光,它们从半空中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像一串流动的珍珠,和天上的那一片星星混在一起,真是好看。
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望着这夏夜的景色,心里有说不出的兴奋和愉快。
(1)写出近义词。
①光辉——(      )    ②闪烁——(      )    ③消逝——(      )
(2)给文章第2自然段加标点。
(3)照样子写词语。
例:软绵绵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4)文中把__________比做“明灯”,这样就写出了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把__________比做“珍珠”,这样就写出了灯光的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________”画出全文的中心句。
(6)用自己的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描写一下你看到过的夜景。(两三句话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