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长春版(2003)| 五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完成练习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①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1)A.细小       B.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②波义耳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一天,他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路过花圃时,阵阵醉人的香气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花已经开了。他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2)A.反应       B.反映]?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从那以后,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1.选择括号内正确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1)________;(2)________
2.下面哪个词语和“司空见惯”的意思不同(       
A.层出不穷B.熟视无睹C.见怪不怪D.屡见不鲜
3.第②自然段中“这一特点”指的是(       
A.实验中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
B.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
C.助手不小心将盐酸溅到紫罗兰上,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变红了。
4.根据第②自然段内容填表。
人物“?”从“?”到“!”的过程“!”
波义耳紫罗兰遇到盐酸为什么会变色?______
5.如果再给课文添一个事例,下面两则材料,哪个更好,说说你的理由。
材料一:
阿基米德洗澡时发现澡盆中的水随着身体的浸入而不断溢出,这是为什么呢?其他物质浸入水中也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吗?他经过反复的实验,终于发现了浮力定律,还帮国王测定了皇冠的纯度。
材料二:
莱特兄弟自幼爱好机械,向往飞上蓝天。他们努力学习前人的研究成果,研究鸟类的飞翔秘密,探索它们起飞、升降和盘旋的机理,进行飞行器的研制。经历了一次次的试飞,经历一次次的失败,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
我选择材料________,我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①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②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③波义耳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一天,他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路过花圃时,阵阵醉人的香气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花已经开了。他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从那以后,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1.“司空见惯”的意思是_____,写一个与“司空见惯”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____
2.“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中的“?”指的是_______,“!”指的是______
3.选文第③段画“ ”的一连串的问号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选文,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与阅读相约。

波义耳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一天,他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路过花圃时,阵阵醉人的香气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花已经开了。他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过了一会,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从那以后,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1.联系全文思考,这段话运用了______的论证(说理)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的观点。
2.这段话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写得比较详细的是_________
3.“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这句话中的“一连串”和“许多”两个词语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与交流。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①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②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③……

④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一次儿子睡觉时,他发现儿子的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连忙叫醒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做了个梦。这位医生想,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会是什么关系呢?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带着一连串的疑问,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正在做梦。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便根据眼珠转动的次数和时间,来测量人做梦的次数与梦的长短。

⑤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1.《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论说类文章,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意思最相近的一句名言是(       
A.没有大胆的猜测就没有伟大的发现。——牛顿
B.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伽利略
C.错误经不起失败,但是真理却不怕失败。——泰戈尔
D.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巴尔扎克
3.“把‘?’拉直变成‘!’”中,“?”指________,“!”指________,作者这样写的好处,下面描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新颖有趣,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避免啰嗦重复,更加通俗易懂。
C.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自己表达的意思。
4.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在原文中列举了多个事例,节选部分中的事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请你也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有的人认为成功要通过竞争来获得,有的人认为合作能取得更大的成功。请你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①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②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

③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④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选择正确答案,把字母填到括号里。
(1)和“差不多”的“差”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                  B.出                  C.相                  D.
(2)和“司空见惯”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
A.经久不衰                  B.持之以恒                    C.屡见不鲜
(3)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意思相近的名言是( )
A.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巴甫洛夫
B.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
2.“把‘?’拉直变成‘!’”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下面描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新颖有趣,能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B.避免了啰唆的表述,更加通俗易懂。
C.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读文中画“ ”的句子,完成练习。
(1)文中画“ ”的句子中的“灵感”指的是( )
A.神异的灵应       B.创作的冲动       C.细腻的感觉       D.突然间得到的启发
(2)从这句话中可知,科学的灵感是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获得的。这里采用华罗庚的话来说明观点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可知,经由“偶然的机遇”发现真理,要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条件。
5.第③段中“这样的事例”在原文中具体指什么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 )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 )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 )会是什么关系呢( )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1.给选文画“____”的句子中括号处加上标点符号,依次是:
(     )       (     )       (     )       (     )
2.请简要概括选文第一自然段列举的事例:______________。这个事例叙述的顺序是:先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再写_______,最后写_______
3.依照选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①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②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1.选一选。(填序号)
(1)和“司空见惯”意思相同的词语是(      )
A.经久不衰             B.持之以恒             C.屡见不鲜
(2)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意思相近的名言是(      )
A.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
B.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2.画横线的句子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3.读画横线的句子,这样写的好处是(       
A.新颖有趣,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避免了啰唆的表述,更加通俗易懂。
C.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片段,完成练习。

①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证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

1.选段主要写阿瑟林斯基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他产生一连串疑问,接着_______________,最后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2.我发现,这个事例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填序号)
①得出结论  ②提出问题  ③发现现象  ④进行实验
3.选段中画“ ”的句子一连用了三个_______________句,这一连串的问题,可以用“( )”来概括最恰当。(填序号)
A.百思不得其解                                  B.打破砂锅问到底   
C.一问三不知                                        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这个事例证明了本课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我还知道一个能证明这个观点的事例: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①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②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③波义耳是 17 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一天,他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路过花圃时,阵阵醉人的香气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花已经开了。他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从那以后,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1.“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是
A.在前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经许多人的探索,就能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B.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终会发现真理。
C.当你产生了一百个问题后就找到了真理。
D.当你遇到某种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就会有新的发现,得出真理。
2.第 2 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中,“?”指的是____,“!”指的是____。这样表达的好处是: ____
3.选段列举波义耳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阅读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选段,回答问题。

①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②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1)和“司空见惯”意思相同的词语是(     
A.经久不衰
B.持之以恒
C.屡见不鲜
(2)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意思相近的名言是(     
A.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
B.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3)本课的课题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你赞成这个观点吗?请结合一个你自己或者身边人的具体事例谈一谈。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