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芳草地。

毕业赠言


诸位毕业同学:

①你们现在就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这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②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减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也决不会辜负人的。只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来少年淘汰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③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       )没有图书馆,(       )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图书馆才能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节衣缩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配置仪器。

④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30年可读11万页书。

⑤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10年之后成什么器。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这篇毕业赠言的中心话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思路清晰,行文流畅,层次分明,请根据提示梳理全文思路。

4.第②段中画“______”的句子中的“少年”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可以用与其意思相同的诗句或格言替代,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下面对文中画“﹏﹏”的句子的理解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1)只要愿意读书,没有图书馆创造条件也可以读书。(       
(2)是否可以读书,取决于是否有图书馆。(       
6.即将毕业的你是否有很多话想对学弟学妹们说?请写下你对他们的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两代人的美

一位老太太和她满脸雀斑的小孙子一起在动物园里游玩。很多小孩都在排队等候一位当地的艺术家用虎爪在他们的脸上画画。

队列中有个女孩子,像小喜鹊一样,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突然,她转身发现了小男孩,对小男孩说:“你脸上这么多雀斑,都没地方画了!”

小男孩感到很难堪,就低下了头。奶奶蹲下来对他说:“我喜欢你的雀斑,我小时候总想长这些雀斑呢。”她抚摸着小男孩儿的脸颊,说:“雀斑很漂亮!”

男孩抬起头说:“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奶奶说,“你看我身上有什么比雀斑还漂亮的?”

小男孩想了一下,又认真地注视着奶奶的面孔,小声地说:“皱纹。”

1.小女孩和奶奶都对小男孩的满脸雀斑做出了评价。
小女孩的评价:______
奶奶的评价:______
2.根据你对短文的理解,选择最恰当的一个选项(       
A.小女孩是个善良的人,她实话实说。
B.老奶奶是个真诚的人,她客观地评价了小男孩的雀斑。
C.老奶奶是个善良的人,她用自己的话安慰小男孩,使他免受伤害。
3.请你仿照文中画“﹏﹏﹏”的句子,试着也来写一两句话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男孩感到很难堪,就低下了头。”难堪的意思是______,小男孩此时此刻可能在想:______
5.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描写和______描写,从中我体会到了_______
6.读了短文,你有什么疑问?你想运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穆老师的眼睛

穆老师的眼睛双眼皮儿,乌黑的眼珠又圆又大。乍一看并没有什么特别,可是你仔细一瞧,穆老师的眼睛还会说话哪。

语文课上,我想起书桌里那块漂亮的新橡皮,手痒痒了,不知不觉地伸进去,想要摸一摸。正巧被穆老师看见了,她的眼睛好像在暗示:“你怎么做小动作啦!”我的手马上不痒了,赶紧缩回来,认真听老师讲课。

有一次,穆老师在大礼堂给我们讲《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有三百多位老师来听课。穆老师提问:“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我马上把手举得高高的。穆老师叫我回答。我站起来,只见那么多老师看着我,心怦怦直跳,回答的声音很轻。穆老师的眼睛马上向我投来鼓励的目光,似乎在说:“说得对,就是声音再响亮点儿!”我看看穆老师的眼睛,胆子大了,声音也响亮了。这时,穆老师的眼睛又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好像在说:“讲得好!”

记得有一回,我生病住院了,过了一个多星期才上学。上课时,穆老师不时用眼睛看看我,仿佛对我说:“吃得消吗?”我的病刚刚好,精神还不太足,但一看到穆老师的眼睛,精神就提起来了。

下课后,穆老师和我们一起玩的时候,她的眼睛也会说话。一次,我们玩老鹰捉小鸡。穆老师当老鹰。她一下子跑到东,一下子跑到西,眼睛睁得大大的,好像在提醒我们:“——当心!我要捉住你们啦!”真糟糕!末尾的一只小鸡跑得太慢,被捉住了。这时候,穆老师的眼睛笑得弯弯的,似乎在说:“哈哈,这回可让我捉住了!”

1.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似乎—(     )   洪亮—(     )
激励—(     )       赞扬—(     )
2.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精神:①活力;精力。②活跃;有生气。③人的意志、品质。④英俊;相貌、身材好。
(1)我的病刚刚好,精神还不太足,但一看到穆老师的眼睛,精神就提起来了。( )
(2)我们要学习雷锋叔叔助人为乐的精神       ( )
3.缩句练习。
这时,穆老师的眼睛又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
_______________
4.文章围绕“眼睛”,写了穆老师的哪几件事情?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敬重卑微

(1)我读到一篇英国课文,讲的是蚂蚁。

(2)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3)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4)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 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   )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5)(     )没有抱成团的智慧,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     )会全军覆灭。

(6)生命的微小、体力的单薄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卑微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7)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衣,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8)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     )体积,(     )精神。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1.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拼音。
2.在(5)、(8)自然段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将“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改为不含问号的句子,但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4)、(5)自然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第(4)自然段中“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句话与前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句相照应。用横线画出这一自然段中由事物引起联想的句子。
②第(5)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是一种“智慧”?(运用你已有的知识,结合短文内容回答)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蚂蚁家庭“抱成团”逃离火海,避免全军覆没的行为体现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这样两种精神。
5.回答问题:“我”为什么要敬重卑微?(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文章,你想起了相关的哪些人、哪些事?请选一个方面,用简要的几句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格拉底带着他的学生漫游天南海北,增长自己的见识。通过游历,学生们看到了很多自己以往未曾见识到的东西,增广了见闻,现在他们各个都是满腹经纶。一天,苏格拉底他们到了一片旷野,大家在草地上坐了下来,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现在你们已经学到了很多东西了,而且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马上你们就可以从我这里毕业了,作为你们的最后一次考试,我问你们一个问题。苏格拉底问他们:现在我们坐的是什么地方?学生们回答道:旷野。苏格拉底又问:这里长了什么?学生们答曰:草。

苏格拉底说:是的,这里长满了草,那我要问你们一个问题,让你们想办法,你们会如何除掉这些杂草?” 学生们对于这个问题很诧异,因为他们学的是哲学,而这个问题应该是那些农民就可以解决的吧,这个问题实在是大大出于他们的意料,一直探讨人生奥秘的老师最后一次的考试竟如此简单。 一名学生抢先开口: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只要用手拔掉即可。另一个学生答道:用镰刀割掉,那样会省力些。第三个学生回答得更为干脆:用火烧更彻底。苏格拉底站了起来,说:那好,现在你们就按各人自己的方法除一片杂草。我们明年再来这里,看看谁的答案更好。

一年后,三个学生都来了,在他们除草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不过还是参差不齐的长着一些小草在风中摇摆,而另有一块地方,不是他们除草的区域,那里没有杂草,反而旺盛地长着绿油油的麦苗,在那块区域的正前方摆放着厚厚的一摞书,他们凑上去看,那是他们老师的著作,在这摞书的上面还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其实,我们的生活也一样。要除掉你心灵的杂草,就让爱占满你的灵魂。

1.给这篇文章取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三个学生除掉杂草的方法分别是什么?苏格拉底的方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文中哪句话写得好,用“               ”画出来,说一说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的心灵有过什么杂草吗?假如有,你想怎么去做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面是同学们上报的联欢会节目单,请认真阅读并完成练习。

1.我认为不适合在此次联欢会上表演的节目是
______________
2.请为节目《感恩的心》和《老师好》写一段串词。
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做题。

过往的六年时光,就像隔着一层cǎi huì           bō li          ),让人①      (A.感觉   B.觉察)fèn wài           lànɡ màn        )。可想要抓住,却才②       (A.感觉 B.觉察)它去得那样匆匆,qīnɡ yì        )地溜走了,无法wǎn huí          ),bù jīn        )让人感叹:③“       

1.根据拼音和语境,在括号里写出正确的词语。
2.在文中空缺①②处选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填序号)
3.根据语境,在文中横线处③填人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D.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

朋友

小儿今年4年级,每天放学后都忙着呼朋唤友,打打闹闹互换各类卡片;周末还要组织同学们搞小队活动,上兴趣班,看上去忙得很。(          )星期天下雨,搞不成活动,没有小朋友来,他(          )会拉开窗户朝外面看他养的几盆花草。冬日的冷雨打在金盏菊小小的花瓣上,花芯里积着一小弯盈盈浅水,他就在作文里马马虎虎地写道:雨溅在花瓣上,乒乒乓乓像放鞭炮……”我忍不住笑道:儿子,太夸张了吧。

10多岁的男孩,心思都在玩上,教会他细细观察人和事,不是件简单的事。现在的小孩都是独生子女,婴幼儿时期,(          )年龄小,(          )只要给他们吃饱、穿暖,健健康康的就行了。长成小小少年,就有了他们自己的兴趣和玩伴了。为人父母的,并不是每时每刻都懂得孩子的心的,以为只要把孩子所有的空闲时间都利用起来,就能使孩子充实、快乐。其实,小小少年在空闲时间里,最想要的是朋友的友谊。

记得儿子上幼儿园时,一天傍晚,从外面玩回来,满头汗,花猫脸,浑身上下泥迹斑斑,手里却举着一捧新鲜的桂花枝,说是阿婆朋友送的。我没大留意他的话,随手拿了只玻璃杯装了点水递给他,让他自己摆弄。

过了几天,儿子又带回一捧缀满绿叶红果的桔树枝。一进门就对我说:阿婆朋友家的桔子多好吃呀,妈妈,你也吃一个。我看着他,问:阿婆朋友到底是谁呀?”儿子说:上次我和小朋友们在阿婆家外面玩,周寒生鼻子出血了,阿婆给他止了血。阿婆还说,下次,我们有困难就找她,她是我们的朋友!”哈哈,笑死我了,瞧瞧我的儿,一点点大的人,就在外面交了老太太朋友了。

后来,我们搬家了,儿子也上一年级了。一天放学回家,儿子脖子上挂了一只红绒线编的小网袋,里面是一只绿壳鸭蛋。儿子兴奋得结结巴巴,过了好长时间,我才听清了这只鸭蛋的来历。后来,我真的好感动,为这一老一少纯真的感情。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留意(         )   纯真(          )
2.给本文第1、2自然段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3.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修改“儿子”在作文中马马虎虎写的那句话。
原来的句子:雨溅在花瓣上,乒乒乓乓像放鞭炮……
改后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提示,补充文章最后一自然段留下的空白。(提示:这一天可能是什么日子?是谁给“儿子”送的鸭蛋?)
______________
5.本文为了表现阿婆和儿子纯真的友谊,依次写了哪3件事?(概括每件事,字数不超过15个)
(1)                                     
(2)                                  
(3)                                  
6.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想?请写出最想说的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型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度地集中在脸上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上一副墨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的身材高大,但是肩总是耸得高高的,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鼻孔里藏着两桶清水鼻涕,不时地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地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地吊出两根“玉箸”,他用手一摸……他常穿的是一件灰色长袍,好像是在给谁穿孝,袍子在整洁的阶段我没有赶得上看,余生也晚,我看见那袍子的时候它已油渍斑斓。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有一天,先生大概是多喝了两盅,摇摇摆摆地进了课堂。这一堂是作文,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当然照例要吸溜一下鼻涕,就在这吸溜之际,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这题目怎样讲呀?”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滔滔不绝地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我一向是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我觉得现在受了无理的侮辱,便挺身分辩了几句。这一下我可惹了祸,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发在我的头上。他在讲台上来回踱着,吸溜一下鼻涕,骂我一句,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

这一句颇为同学们所传诵。谁和我有点争论遇到纠缠不清的时候,都会引用这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当时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有再多说,让下课铃结束了先生的怒骂。

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酒醒之后,他给我批改作文特别详尽。批改之不足,还特别地当面加以解释,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居然成了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

1.用文中原句回答。   
“我”至今不能忘记先生的原因是________
2.先生给“我”的印象主要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来刻画的。
3.用横线画出描写先生外貌的句子。
4.眼镜成了先生最显著的特征,这说明(       
A.先生知识渊博                                                                                        B.形象滑稽,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
C.突出先生的“凶”                                                                             D.既点明先生的特征,又说明其知识的渊博
5.先生说的“一眼望到底”的意思是________,加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独享体罚之秘密

在我们镇上住了30多年的弗洛斯特女士,差不多成了全镇老少的严师。我不知道她是如何走进众人的心底的,至于我,那是因为一次难忘的体罚:挨板子。

那是一次数学考试。考试前,弗洛斯特女士照例从墙上把那块著名的松木板子取下来,比试着对我们说:“我们的教育以诚实为宗旨。我决不充许任何人在这里自欺欺人,虚度时日,这既浪( )你们的时间,也消( )我的时间。下面就开始考试。说着,她就在那张宽大的橡木办公桌后坐了下来,拿起一本书,径自翻了起来。

我勉强做了一半,就被卡住了,任凭绞尽脑汁也无济于事。于是,我顾不得弗洛斯特女士的禁令,暗暗向好友伊丽莎白打了个招呼。伊丽莎白传达了一张写满答案的纸条。我慌慌张张向讲台望了一眼——还好,她正读得入神,对我们的小动作毫无察觉。我赶紧把答案抄上了试卷。

这次作弊的(代价 价值)首先是一个漫长的周末。晚上,我翻来覆去难以入眠。早就听人说过,教室里一只蚂蚁的爬动也逃不过弗洛斯特女士的眼睛,这么说,她现在只是故意(装腔作势 装聋作哑)罢了。思前想后,我拿定主意,决定和伊丽莎白一起去自首。

周一下午,我们战战兢兢地站到老师身边:“我们知道错了,我们以后永远不做这种事了……”“姑娘们,你们能主动来认错,我很高兴。这需要勇气,也表明你们的向善之心。不过,大错既然铸成,你们必须承受后果——否则,你们不会真正记住!”说着,弗洛斯特女士拿起笔,在我们的试卷上写上考试零分四个大字。然后,又看到她操起了松木板子,我们都惊恐得难以自持,连话也说不清楚了。

她吩咐我们分站在办公桌的两头。我们不敢怠慢。现在你们都伏在自己身边的椅背上——把眼睛闭上,那不是什么好看的戏。她说。我哆哆嗦嗦地在椅背上伏下身子。的一声,宣告了惩罚的开始,看来,老师决定先对付伊丽莎白了。我尽管没挨揍,眼泪却上来了:伊丽莎白是因为我才受苦的!接着,传来了伊丽萨白的呜咽。!"打的又是伊丽莎白,我不敢睁开眼睛,只是加入了大声哭叫的行列。

⑦“!"伊丽莎白又挨了一下——她一定受不了啦!我终于鼓起了勇气:“请您别打了,别打伊丽莎白了!您还是打我吧,是我的错!——伊丽莎白,你怎么了?”

几乎在同时,我们都睁开眼睛,越过办公桌,可怜兮兮地对望了一下。想不到伊丽莎白竟红着脸说:“你说什么?是你在挨呀!”“怎么?疑惑中,我们看到老师正用那木板狠狠地在装了垫子的座椅上抽了一板,“!”,原来知此。

⑨——这便是我们受到的体罚”,并无肌肤之痛,却记忆至深。在弗洛斯特女士任教的几十年中,这样的体罚究竟发生了多少回?我无从得知。因为有幸受过这种板子的学生大约多半会像我们一样:在成为洛斯特女士崇拜者的同时,独享这一份秘密。

1.用“\”画去括号里使用不恰当的汉字。
2.本篇短文中四字词语很有特点。有含反义词的“翻来覆去、思前想后”,请你再仿写出两个:                              
这有AABB式的“慌慌张张、哆哆嗦嗦、战战兢兢”,请你也写出两个AABB式的词语:                              
3.阅读③--⑥段,把下面描写“我”的心理体验的词语按顺序写下来。(只写序号)
①思前想后   ②哆哆嗦嗦   ③惊恐   ④慌慌张张   ⑤战战兢兢
4.用“      ”在文中画出与“这便是我们受到的‘体罚’”,并无肌肤之痛,却记忆至深”相照应的句子。
5.这篇短文生动地讲述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所填内容不超过35字)
6.“独享‘体罚’之秘密”中“体罚”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样的“体罚”是一种享受呢?
(至少写出两点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