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部编版| 五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内阅读。

①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juàn juǎn)白杭绸包着的东西。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梅图,就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②“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yù yuè)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③回国的那一天正是元旦,虽然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但腊月天气,毕竟也凉(sōu shōu)飕的。外祖父把我们送到码头。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④船快开了,母亲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想不到眼含泪水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⑤当年的我,还过于稚嫩,并不懂得,我带走的,岂止是我慈爱的外祖父珍藏的一幅丹青、几朵血梅?我带走的,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春恋祖国的赤子心啊!

1.用√为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用原文回答梅花和旁的花不一样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原文回答梅花的秉性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知道中华民族有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吗?请写出他(她)的名字,并简要叙述他(她)的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简要谈一谈读完此文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类文阅读

访梅

舅爷是个画家,听奶奶说,他的名气老大,在国外办过画展。但我们翻看他的画集,却并不佩服他,他的画简单极了,每幅画都懒得去画满,往往就是那么几块几笔水墨,那蚂蚱,似乎并不就是蚂蚱,那小鱼,似乎并不就是小鱼。我们当时就嗤地笑了,觉得跟我们的画差不多呢。于是乎,我们就不敬而远之了,随便着和他对话,缠他讲城市的故事。一天,他提出要出外作画去,大雪天里,天地一片儿白,有什么可画的呢?我们很有几分(        ),更有了几分好奇,便闹嚷嚷地跟他了去。

山包上雪很厚,什么凹的凸的地也没有了;树上,也没有一片叶子。这里有什么可画的呢?舅爷拣着一块石头坐下,眯缝了那双眼睛,左看看,右看看,看远又看近。足足半个时辰,才拿出画夹开始画起来了。我们一眼一眼看,看着看着,果然天地单调,画面更单调。

单调极了,我们说,我们给你寻些能画的色彩吧。

找些什么色彩呢?

譬如梅花,那花是多么红呢!

去吧,舅爷等着你们寻来最美的东西。舅爷笑了,叮咛我们小心去寻。

我们跑去了,先是到了东边,那是一漫斜坡,稀稀地站着几株柿树,如今光裸裸的,没有一颗红艳艳的果子,铁似的枝条衬在雪里,似乎在作着沉思。再往远去,也是一片灰白。

我们又跑到山包西边,细细地在找了,并没有什么梅的,甚至连别的什么颜色的东西也没有。

我们转回到舅爷那儿,十分(       ),他竟已画了四张画,看见了我们,说:“孩子,寻到了吗?”

“什么也没寻到,只是白的。”

“好了,找到了。”

“白的有什么意思?”

“你们想想,天是什么,天是云,云是什么,云是蒸气,蒸气是什么,蒸气是水,水是什么,水是白的。天上地下,哪一样不是白色的呢?白色是最美的色彩呢!”

那么说,我们一时(        )了,什么东西里,什么时候难道都有美吗?

“对了,孩子!美是到处都有的,但美却常常被人疏忽了。你们总是寻那大红大绿,可红得多了,使你烦躁,绿得多了,使你沉郁,黄得多了,使你感伤,只有这白色是无极的,是丰富的,似乎就无极得无有,丰富得荒凉了呢。”

我们都哑然笑了,虽然听得并不甚明白,但毕竟惭愧起来,而且自那以后,愈来愈加深了理解,深深地后悔辜负了多少个冬天,使多少个美好的东西毫无意义地无知地消磨过去了。

1.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吃惊 狐疑 疑惑B.狐疑 吃惊 疑惑
C.疑惑 狐疑 吃惊D.疑惑 吃惊 狐疑
2.短文重点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的句子从哪个角度描写人物,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舅爷拣着一块石头坐下,眯缝了那双眼睛,左看看,右看看,看远又看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全文,说说如何才能避免使多少个美好的东西毫无意义地无知地消磨过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让塑料成为环境之友

①现代生活离不开塑料,它体轻、防水、廉价,是包装的首选材料。但众所周知,生产普通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聚丙烯和聚氯乙烯等稳定物质及少量添加剂,而以这些原料生产的塑料制品不易分解,给周围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污染。

②据农业与环境研究的专家介绍,为解决塑料制品给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 问题,近年来,科学家一直试图研制和完善各种可生物降解塑料。但就目前而言,世界各国的可生物降解塑料所使用的原料不一,有的含有淀粉和人造聚合物,还有的含有亚麻、大麻、椰子壳等天然纤维。然而,不管怎样,这些所谓的可以生物降解塑料都不能100%降解,而且降解程度和降解所需时间均与周围温度、湿度、土质等有直接关系。

③专家表示,他们的研究目标是生产能够完全变成农肥的可降解塑料。但是,即便如此,由于这些塑料的成本比普通塑料高出2到3倍,除了用于农业薄膜外,可生物降解塑料在短期内还不能完全取代普通塑料。这就需要研究经焚烧处理后不对空气造成污染的塑料,并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④为此,有关部门经常通过各种途径号召人们重复多次使用同一塑料。与此同时,各报刊和新闻媒体也经常刊载和播出一些有关塑料的基本常识,告诫人们随地乱扔塑料袋的各种危害和塑料回收的重要意义。如在法国,塑料垃圾已经占到家庭垃圾重量的11%,体积的30%。在某著名连锁超市的塑料包装袋上,醒目地画着一个大灯泡,上面写着:请不要随地乱扔此袋;如果把它放进垃圾箱,回炉后它产生的能源可以使一只60瓦特的灯泡照明10分钟。

⑤一个普通塑料袋产生的能源可以供一只60瓦特的灯泡照明10分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惊人的数字。看见这句话,恐怕没人再把它随地乱扔。

⑥如今,塑料污染已经成为全球问题。这种科教结合,全民动员的方法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1.第④自然段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A.列数字、举例子B.列数字、下定义
C.列数字、打比方D.做比较、打比方
2.下列表述不符合短文内容的一项的是(       
A.现代生活离不开塑料,它体轻、防水、价廉,是包装的首选材料。
B.生产普通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
C.一个普通塑料袋产生的能源可供一只60瓦特的灯泡照明10分钟。
D.可降解塑料的降解程度和所需时间与周围温度、湿度、土质等有直接关系。
3.短文讲述了抵制塑料污染的一些措施,不符合短文内容的一项是(     
A.科学家致力于研制和完善各种可生物降解塑料。
B.通过各种途径号召人们重复多次使用同一塑料袋。
C.各报刊和新闻媒体经常刊载和播出有关塑料的基本常识,告诫人们随地乱扔塑料袋的各种危害和塑料回收的重要意义。
D.提倡用自然焚烧的方式处理塑料垃圾。
4.第②③自然段介绍目前多数“可降解塑料”还存在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
5.第③自然段中加点词“完全”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母亲:“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训罢,便用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幅画而已,有什么稀罕的呢?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偶尔——(             )                                           训斥——(             )
2.选文的前两句通过“不甚在意”和“分外爱惜”的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仿写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____”画出选文中描写外祖父动作的句子。
4.选段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梅花魂表面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际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园地

把自己忘了的人

陆勇强

①她是一个农村妇女,普通得像土一样。她有一个女儿,她对女儿特别的好,像天下所有母亲那样。        

②孩子会蹒跚走路的时候,却走失了。她满世界地找,可是毫无结果,她的女儿就像水蒸气一样蒸发了。            

③但她却不死心,她一直认为她的女儿被人收养了。每年幼儿园开学的时候,她就站在学校的大门口,        着一个个孩子。所有人都以为她的精神有问题。她并不在乎这些,她在这座城市的每一所学校里留下了踪迹。        

④这样的寻找持续了20年。        

⑤20年后,她家中的墙壁上还张贴着1979年的年画,因为这张画是她和女儿一起贴上的。她还留着女儿的一把小雨伞,她说这把伞女儿只用了一次。她把伞打开,却哭了,说:“这伞太小了,女儿用不着了。”     

⑥这20年,她是为寻找女儿活着,所有的村人都为之动容。     

⑦她的事迹终于引起媒体的关注,在媒体的牵头下,民政、公安部门为她查找1979年全市所有领养情况的原始记录。费了很多周折,她的女儿终于找到了——在邻县一个普通的农户家中。        

⑧她的梦终于可以圆了。但是,领养的人家托人带信给她,说她的女儿现在生活得很好,她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谁。如果为她好,                    

⑨20年来,她朝思暮想就是为了看女儿一眼。现在,她却退缩了,她害怕自己的出现打搅女儿的生活。于是她终于没有出现。          

⑩在这个世界上,把一切都承担下来最后却把自己忘了的人,往往只有母亲。

1.联系文章内容思考,文中第③自然段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是(       
A.看B.瞧C.窥视D.打量
2.联系上下文思考,在文中第⑧自然段横线上填写上合适的句子。
3.文中画“ ”句使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请你结合短文内容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
5.联系上下文说说短文最后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井里捞上来的“美食”

记得大门洞子东边那家是养猪的,一个大猪在前边走,一群小猪跟在后边。有一天一个小猪掉井了,人们用抬土的筐子把小猪从井里吊了上来。吊上来,那小猪早已死了。井口旁边围了很多人看热闹,祖父和我也在旁边看热闹。

那小猪一被打捞上来,祖父就说他要那小猪。祖父把那小猪抱到家里,用黄泥裹起来,放在灶坑里烧上了,烧好了给我吃。

我站在炕沿旁边,那整个的小猪,就摆在我的眼前,祖父把那小猪一撕开,立刻就冒了油,真香,我从来没有吃过那么香的东西,从来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东西。

第二次,又有一只鸭子掉井了,祖父也用黄泥包起来,烧上给我吃了。

在祖父烧的时候,我也帮着忙,帮着祖父搅黄泥,一边喊着,一边叫着,好像拉拉队似的给祖父助兴。

鸭子比小猪更好吃,那肉是不怎样肥的。所以我最喜欢吃鸭子。

我吃,祖父在旁边看着。祖父不吃。等我吃完了,祖父才吃。他说我的牙齿小,怕我咬不动,先让我选嫩的吃,我吃剩了的他才吃。

祖父看我每咽下去一口   他就点一下头   而且高兴地说   

   这小东西真馋   或是   这小东西吃得真快      

我的手满是油,随吃随在大襟上擦着,祖父看了也并不生气,只是说:

“快蘸点盐吧,快蘸点韭菜花吧,空口吃不好,等会儿要反胃的……”

说着就捏几个盐粒放在我手上拿着的鸭子肉上。我一张嘴又进肚去了。

1.“助兴”一词的意思是______。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的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
3.题目“井里捞上来的‘美食’”中的“美食”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两件事。这两种“美食”中“我”最喜欢的是_________
4.在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作者与祖父之间怎样的感情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
秉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欺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梅花与                被称为岁寒三友。写出一句描写梅花的诗句
                                          
3.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中的他们                   ,这段话是对
                                的赞誉。
4.按分好的层次写出层意。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

我家门前有一片红云杉林,我们全家都很喜欢它。

奶奶喜欢红云杉的秀丽。她说,这是来自蓬莱仙境的女儿。她的比喻很贴切。你看,红云杉的树干是红色的,远远望去,仿佛是鲤鱼仙子红光闪闪的长裙,伞状的树冠绿莹莹的,如同仙子头上璀璨的翡翠装饰。鲜花盛开的夏季,晨雾在林间缓缓流动,缠绕着每一株红云杉,看上去恰似仙子身上长长的飘带。每当果实成熟,奶奶就带着我,将红红的果子采下,嗑出紫红色的小种子,一把一把向林间空地撒去,让空地上长出更多的红云杉。

爷爷对红云杉更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每逢万木落叶,大雪封山,千山万岭银装素裹时,唯有红云杉勇敢地挺着红干绿冠的身躯,爷爷抖动着长长的银须,伸出那双林业工人有力的大手,连声赞叹:“好样的,好样的!”

一次我和爷爷去护林   爷爷指着一片白色的沙地对我说   这是一块多灾而又贫瘠的土地   那红云杉为什么长得这么好

“因为它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这土地是生养它们的母亲啊!”

爷爷这番深情的话扣动着我的心扉,是啊,母亲无论多么贫穷,忠实的儿女都不会嫌弃她。

哦,红云杉,你是家乡坚强勇敢的卫士,你是大地母亲忠实优秀的儿女!

1.给短文拟个标题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
2.给文中缺标点处加上标点。
3.本文采用的叙述方法是(       
A.先总述,后分述,最后再总述。B.先分述,最后总述。
C.先总述,然后分述。D.逐次分述。
4.文章画“ ”部分是________说的话;本文结尾一句话是_____发出的赞叹。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文阅读。

梅花魂(节选)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公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 才好!”

1.选段中划横线的句子抓住外祖父的神态、____________描写,是为了突出外祖父_____
2.选段中梅花的“秉性”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句中“最有名”可以用一个四字词语
_________来形容。我还能写两句描写梅花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对这句话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外祖父希望我像梅花一样迎风傲雪,不畏艰难。
B.外祖父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要有梅花坚强不屈的秉性。
C.外祖父借梅花作比喻,表示他对“我”的殷切希望,希望我能在任何环境里不忘自己是中国人,做一个有骨气、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秘密

①有一天,一个当小学老师的朋友讲了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②他7岁,上小学二年级。他有一双非常水灵的大眼睛,乌黑的、不谙(ān)世事的、清澈的眼睛。凝视他的眼睛的时候,老师常常会有一种错觉,以为那里面正含着眼泪,像一潭水似的,晃动着,但不涌出来。

③他是一个可怜的孩子,跟着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只有菲薄的退休费,祖孙两人有了吃的就没有穿的,总有一样要凑合。“这个孩子特别懂事。一个小男孩呀,你们不能想象他有多么细腻的内心世界。”

④朋友感慨着举了一个例子:小学生的作业本通常都是用得很快的,用不了多久就要买新的。没有一个同学对这件事有疑义。有一次,是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吧,所有的同学都在操场上玩,只有他,嗫(niè)嚅()着走到讲台旁,仰着小小的脸,伸出小小的手,递给老师一支铅笔。他说:“老师,我想让您以后用铅笔给我判作业。这样,作业本用完了,我用橡皮一擦,就像新的一样了。”

⑤当老师的朋友对我说:当时我注视着这个孩子的眼睛,他的脸特别圣洁。你知道吗?那种天使一样的小孩子,充满了对世界的悲悯(mǐn)和谅解。我看着他,看着看着就要掉眼泪。我拿过了那支铅笔,我说,这是我们两个人之间的秘密,我一定用只有我们俩能看清楚的符号来批改你的作业。孩子特别开心,跑出教室,冲进同学当中。此后,有好几个星期的时间,老师真的用铅笔给他改作业,而且悄悄地告诉他:“如果你都做对了,老师只写上“优秀”两个字,擦的时候也好擦了。”这样,孩子一直保持了优秀的成绩,老师和他一直共有着这个秘密。

⑥过了几个月,孩子的生日到了,老师买了整整100个小学生常用的作业本给他。老师说,这是对他作业一直优秀的奖励。

1.联系上下文给加点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在序号前面画“√” )
菲薄:(1)微薄(指数量少、质量次) (2)瞧不起
2.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全体同学对这件事都有疑义。
B.全体同学对这件事都没有疑义。
C.只有一个同学对这件事有疑义。
3.短文第(     )和第(     )自然段围绕“秘密”具体写了一件事。
4.短文写谁与谁之间的秘密?“秘密”的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主要描写了小男孩的语言、____________,表现了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6.想象小男孩长大以后又见到这位老师,他会说什么?(写几句连贯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