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部编版| 五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内选文阅读。

①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②两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儿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③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④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⑤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⑥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⑦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⑧小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节选《摔跤》)

1.单项选择题。
(1)“摔跤”是选段的小标题,在选段中的主要作用是(      )
A.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B.概括片段的主要事件。
C.揭示文章主旨。
(2)摔跤比赛,小嘎子输的主要原因是(      )
A. 不够灵活          B. 骄傲轻敌          C. 力气小
2.用“      ”划出描写小嘎子针对胖墩儿弱点寻找进攻机会的句子,用“            ”划出胖墩儿是个摔跤惯手的句子。
3.选段中句⑦⑧的动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选段写作方法,描写一个真实生活情景,要运用上一连串动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两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儿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小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选段中体现小嘎子动作灵活、敏捷的短语是:_______
2.小嘎子与人摔跤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中的“枪”和“鞭”加引号说明____________
4.刚开始摔跤时,小嘎子的精神状态是_____________,后来变得____________,最后摔跤的结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选段内容,把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人物揪在一起
前的表现
揪在一起
后的表现
人物特点
小嘎子精神抖擞,围着小胖墩儿猴儿似的蹦来蹦去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胖墩儿_______________别住小嘎子的脚后,顺势将其推倒沉稳镇定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不要拧乱自己身上的“钟”

①你想节省时间有效率地学习吗?那就请你无论如何都不要拧乱自己身上的“钟”!

②“生物钟”这个谜是现代生物学中最诱人的一个课题。你倘若观察一下大自然,就能发现一切安排得多么井井有条!每天黎明,小鸟就唱起婉转的歌,随着日落,歌声又消失了;到人们上床睡觉的时候,猫儿却待不住,猫头鹰也开始觅食;小小的蜘蛛则是在午夜以后开始织网,到凌晨四点左右停止工作。看来它们的体内有着极其精确的“钟”。

③人身上有没有“生物钟”呢?回答是肯定的。例如在正常的情况下,心跳和呼吸并不受人的意识支配,每分钟心跳大约七十次,呼吸大约二十次。人的体温在清晨最低,黄昏最高。夜晚,大脑皮层已经进入休眠状态,你如果马上上床睡觉很快便能入睡,第二天早上不用人叫,也会准时醒来。可是你如果强打精神,半夜还在灯下复习功课,就会给大脑皮层带来很大负担。长此以往,不仅会降低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拧乱了身上的“钟”,还会导致大脑皮层病理性变化,诱发神经衰弱等神经官能症。再如,吃饭也是受“生物钟”控制的。有些人以为自己身体好,早吃晚吃没关系,所以不按时吃饭。岂不知,到了该吃饭的时候,身上的“生物钟”已把消化液准备好了,并对胃肠壁的细胞起到刺激作用。因此人长期不正常进食,饱一顿饿一顿,会得胃病。

④科学家研究认为,“生物钟”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就某种意义来说,是生物体内化学和物理变化的结果。但“生物钟”究竟是怎样起作用的,至今还是一个未揭开的谜。你如果有志去揭开它,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在向科学进军的征途上,需要强健的体魄,所以,你必须注意,千万不要拧乱自己身上的“钟”。(有改动)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复习时可以熬夜到很晚,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B.人们上床睡觉的时候,猫头鹰开始觅食。这是动物体内存在“生物钟”的表现。
C.不按时吃饭,人体的“生物钟”会对胃肠壁的细胞起到刺激作用。
D.科学家认为,“生理钟”只是生物体内化学变化的结果。
2.(  )是在午夜以后开始工作的。
A.小鸟B.猫头鹰C.蜘蛛D.壁虎
3.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在正常的情况下,人的心跳和呼吸受人的意识支配,每分钟心跳七十次,呼吸二十次。( )
(2)动物体内有着极其精确的“钟”。( )
(3)吃饭不受“生物钟”控制。( )
(4)长期熬夜学习会导致大脑皮层病理性变化,诱发神经衰弱等神经官能症。( )
(5)人的体温在黄昏最低,清晨最高。( )
4.结合短文内容,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小英爸爸说:“我的身体非常好,可以不按时吃饭。”
小英爸爸的说法是________的,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5.期末考试快到了,小英复习很刻苦,每天都要复习到夜里十一二点,请你结合短文内容劝劝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两茎灯草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①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②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一个人物。这个片段写了严监生____________的特点。
2.我能用成语_________来形容严监生的病情。
3.选择填空。
(1)文中①句所用的写方法是____________;句②所用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___
A.动作描写             B.神态描写             C.心理描写             D.语言描写
(2)严监生对大侄子、二侄子奶妈的询问与判断都摇了头:
第一次“摇”表示_______,第二次“摇”是因为_______,第三次“摇”眼闭着表明________
A.严监生想让周围的人知道两根手指不是指两笔银子,是指两茎灯草。
B.严监生对大家都猜不中自己的心思感到失望。
C.严监生指的不是两个亲人不曾见面。
4.根据你对严监生形象的理解.结合自己的想象写一写,如果严监生当时还能说话,他可能会说:“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老师的腰围

在一所小学听数学课。老师是个女的,40来岁,胖胖的。讲完厘米、分米和米的概念后,她让学生们测量桌子、铅笔和手臂的长度。两分钟后,被点名的同学报出答案,都得到了表扬。

老师说,我们再找找别的东西测量一下。老师的话刚完,一个男孩“噌”地站起来:“老师,我想测测你的腰围。”

教室里一下静了。老师低头看了一下自己的腰,然后笑道:“好哇,你来量吧。”

小男孩拿着尺子,飞快地跑到老师前面,随后他说出了一个答案: “87 厘米。”“不错,答案比较接近。其他同学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测得更准确一些?”她的话音刚落,一个胖乎乎的女孩站起来说: “老师,我有,我用手。我一掌是 11 厘米,我看是几掌就知道了。” 老师笑了。小女孩的手在老师的腰上爬了一圈之后,报出了答案:“89厘米。”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笑容在老师的脸上绽放。片刻之后,前排的一个小孩站起来:“老师,你把腰带解下来,我们一量就知道了。”

我没想到这个小小的孩子会想到这种聪明的办法。老师肯定也没想到,老师一边笑,一边真的解下了腰带。

小同学量出的是 90 厘米,这当然是最准确的一个答案。老实说,那位老师并不算漂亮,但这节课却是我听过的最漂亮的一节课。

1.短文中介绍了____________这三种测量腰围的方法。
2.短文多次描写到了老师的一个神态,那就是____ ,这个神态表现了老师____的特点。
3.读一读短文中的画线句子,想一想:为什么这是最漂亮的一节课?
_________
4.你觉得这位数学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
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zhù)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来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爬子比俺们那里的铁锨还沉,那里拿得动他。”说得众人都笑起来。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饭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的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1.短文写的是(   )的场面。
A.刘姥姥进大观园B.贾母请刘姥姥吃饭C.林黛玉进大观园
2.众人为什么“先是发怔”,后来又为什么“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意拿___________取乐,目的是为了讨好___________,让大家开开心。
4.短文着重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这些人笑时的情形。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快乐阅读。

一张纸条

上五年级时,我喜欢《格林童话》到了痴迷的地步。那时,父母工资微薄,除了维持生活以外,根本没有剩余的钱去买一本既不能吃又不能穿的书。

平时父母总是把钱放在写字台的抽屉里,而钥匙就放在写字台上。几经犹豫之后,我试着用钥匙打开了抽屉,从里面拿走了一张2元的纸币。第二天,我从书店里买回了那本梦寐以求的《格林童话》。几天过去了,风平浪静,父母似乎并没有发现我拿钱的事。

不久,书店里进了一批新书,其中《绿野仙踪》是我盼望已久的一本童话故事。禁不住“仙子”的诱惑,我如法炮制。当我再一次打开写字台的抽屉时,却发现里面多了一张纸条:“峰儿,你是个好孩子,爸爸妈妈相信你会永远做一个好孩子的。”我很惭愧,取出纸条,悄悄地锁上了抽屉。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一张纸条成了我一生的警示,一张纸条给了我一生的尊严。

1.写出文中两个表现“我”十分喜欢《格林童话》的词语。
_____________
2.“几天过去了,风平浪静……”“风平浪静”在文中具体指______
3.“禁不住‘仙子’的诱惑,我如法炮制。”“如法炮制”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
4.“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类似的错误”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
5.“一张纸条”是谁留在什么地方的?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这张纸条对“我”的教育极大?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两茎灯草(节选)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他把两眼睁的溜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填空。同样是伸出手指头,描写却有区别:先是_________________,后来_________________再后来_________________
2.节选的内容中有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能不能加上严监生的语言描写?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些动作、神态的细微变化展现了严监生的心理变化,这种心理变化应该是什么样的?
(      )——(      )——(      )
4.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严监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摔跤(节选)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A.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B.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小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选段中的加点字写出了小嘎子动作的____。“_______”说明小嘎子摔跤压根儿没想以实力相抗,由此可见他具有______的特点。
2.选段中“_____”这些动作是小嘎子处于劣势时积极开动脑筋想的办法,突出了他______的特点,同时还可以感受到他______的心理。
3.选段中A、B两处画“  ”的部分,A处生动地写出了小嘎子_____的性格特点;B处形象地写出了两人_________________
4.想象一下,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后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两茎灯草(节选)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的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选段出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
_________。选段通过对严监生的_______描写和______描写,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的形象。
2.根据你对选文的理解,这篇文章的题目还可以拟为_______________
3.从画线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严监生临死前在惦记什么呢?请用“        ”画出相关语句。
5.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主要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严监生的特点。
B.两个侄子和奶妈的猜测在文中起烘托作用,从侧面表现了严监生的人物特点。
C.人物的动作能反映人物的心理,文中严监生的心理变化是:着急、生气、安心、失望。
D.严监生“总不能断气”是因为他看到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恐费了油。
6.如果严监生能开口讲话,他会说些什么呢?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