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苏教版(2001)| 六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与理解。

成全善良

那是三月里的一天,我去医院看望一个生病的朋友。因为是双休日,等公交车的人很多,在我旁边站着一个老人和他的女儿,听他们的对话,是陪老人去医院看病的,正好跟我同路。

那个女儿为了不让人群碰撞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搀着父亲的胳膊上车。车上早就人满为患,这时一个姑娘战了起来,微笑着对那位老人说:“大爷,您来这里坐吧!”可那位老人却说:“谢谢了,姑娘,我站站没关系,你坐吧!”那女儿也说父亲身体硬朗着,站站就到了!

那个姑娘似乎没想到会这样,有些尴尬,再次说:“您坐吧,大爷!”那个女儿似乎还想说什么,只见老人拉了拉她的手,说:“好好,那就太谢谢你了!”说完,慢慢走到座位前微笑着坐下,那位姑娘流露出笑意。但我发现那个女儿明显不高兴,好像责怪父亲似的。让我看得很疑惑。

公交车开始加速,突然一下子急刹车,我注意到,那位老人紧皱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某处的不适。我不禁替他暗自庆幸:亏他坐下了,如果一直站着,不知要遭多少罪。

医院很快就到了。那位老人下车时,不忘向那位姑娘表示感谢。我也下了车,拿出手机准备给朋友打电话,问清他在哪个病室。也正因为我这样停了一停,我听到了下面这段对话:

“爸,伤口痛了吧?”

“一点点吧!”

“你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臀部有伤口,不能坐,还要坐!”

“人家小姑娘一片好意!我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顾虑……”

我终于明白了,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我不禁又想起车上的老人紧皱眉头的表情,在那颠簸的公交车上,老人硬是强忍着原本可以避免的痛楚,成全姑娘的善良。

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看望——(          )             痛楚——(           )
2.“车上早就人满为患”的意思是 (          
A.车上的人刚好坐满。B.车上的人特别多。C.因为上来这些人而使车上人特别多。
3.画横线的句子中,前一个“善良”指的是(     )的善良,后一个“善良”指的是(      )的善良。(填序号)
A.让座女孩             B.老人             C.女儿             D.作者
4.文中哪句话可以表现出老人坐在座位上的痛苦?用横线画出来。从女儿的哪些动作可以看出对父亲的爱?用波浪线画出相应的句子。
5.前文说“让我看得很疑惑。”后文的哪句话解答了这个疑惑,把这句话摘录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面对短文中的这位老人,你想对他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姥姥的纸船
姥姥是个文盲,但她是个心灵手巧的女人,会织毛衣,做鞋子,腌咸菜,折纸玩具。她折的纸玩具形态各异,惟妙惟肖,我最喜欢的就是各式各样的小船。
折纸船需要正方形的纸,姥姥会用裁下的边角剪一个长方形的小纸条,装在船舷两侧,给裸露的船舱蒙上一个拱形的蓬,再折一个带着斗笠的艄公,雄赳赳气昂昂的站在船头。这时候,我会迫不及待的嚷着要去开船。姥姥不慌不忙的拿出夏天洗澡的大澡盆来到院子里,汲满清澈的井水,放下那条纸船。
由于纸船被水浸泡后,很快就会腐烂,沉没。姥姥就想办法从食品店弄来了包装用的蜡纸。那是种两面涂有蜡质的纸张,有防水作用,可以延长纸船的寿命。
一张长四尺,宽三尺的蜡纸,被姥姥的巧手折成了大小不一的各式纸船,从古朴的乌篷船,小舢板,到雄伟的大军舰,排成一长溜,颇为壮观。我忙不迭的把这些纸船逐一放进盆中。然而,澡盆有限的空间已经容纳不下这支浩浩荡荡的船队。姥姥便从水里捞起纸船顺着台阶走到河边,从容的放下那些纸船。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姥姥的纸船一直伴随着我。那里承载着姥姥的爱和温暖也承载着我的梦和希望。它深深的铭刻在我的记忆里。直到有一天,姥姥再也折不动纸船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心灵手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姥姥折的纸船有哪些种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画出姥姥折纸船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画“   ”的句子你感悟到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刺 绣
中国的刺绣艺术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代,就伴随着玉器、陶器和织物而诞生。
刺绣,是用彩色丝、绒、棉线,在绸、缎、麻葛、布帛等底布上借助针的运行穿刺,从而构成花纹、图像或文字,古籍中称为“针绣”或“女红”。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一项项闪耀着人类智慧之光的发明创造,犹如串串宝石,获得了全世界的赞美。其中居于前列的便有刺绣,它是基于“丝”的发现和利用而发展起来的,它不仅充实和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同时也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唐代和宋代的刺绣工艺都有很大发展。白居易《秦中吟》一诗中写道:“红楼富家女,金缕刺罗襦。”苏鹗《杜阳杂编》载:同昌公主出嫁时,有神绣被,上绣鸳鸯三千,并间以奇花异草。相传玄宗时宫廷中,为杨贵妃一人织造奇锦、刺绣衣裙的工人多达700人。
明代,刺绣已成为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艺术,先后产生了号称“四大名绣”的苏绣、粤绣、湘绣、蜀绣。上海的露香园顾绣,就是当时最出名的刺绣。顾氏家族世袭相传,善于刺绣的声誉名扬大江南北,顾绣得到朝廷的赏识。到了清代,顾绣不仅名震海内,而且蜚声海外,吸引了不少国外商人来上海,他们大量订购顾派刺绣品,一时顾绣成为刺绣的通称了。
刺绣在国外享有极高的声誉。在外国人眼里,刺绣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
1.刺绣艺术历史悠久,它始于    ,发展于    ,盛于    ,到了    代,传播到世界各地,深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刺绣的价值在于:             
2.四大名绣是指              ,明代刺绣中最著名的是       。“        ”这个词语表示“声名远播到了海外”。
3.看到中国精彩纷呈的民间技艺,你想用哪些词语来夸一夸?
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快乐阅读。
快手刘(节选)
快手刘是个撂地摆摊卖糖的大胖汉子。他有个随身背着的漆成绿色的小木箱,在哪儿摆摊就把木箱放在哪儿。箱上架一条满是洞眼的横木板,洞眼插着一排排廉价而赤黄的棒糖。
他变戏法是为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个白瓷小茶碗,四个滴溜溜的大红玻璃球儿,就这再普通不过的三样道具,却叫他神乎其神。他两只手各拿一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个碗下边都扣着两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个茶碗下边去了。这种戏法比舞台上的魔术难变,舞台只一边对着观众,街头上的土戏法,前后左右围着一圈人,人们的视线从四面八方射来,容易看出破绽。有一次,我亲眼瞧见他手指飞快地一动,把一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禁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我看见了!”
“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跟着换了一种正经的语气对我说:“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行!我说准了!”我亲眼所见,所以一口咬定。
谁知快手刘哈哈一笑,(    )把右边的茶碗翻过来。
“瞧吧,在哪儿呢?”
咦,碗下边怎么什么也没有呢?只有碗口压在黄布上一道圆圆的印子。难道球儿穿过黄布钻进左边那个碗下边去了?快手刘好像知道我怎么猜想,伸手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什么也没有!球儿都飞了?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个球儿(    )又都出现在碗里边。怪,怪,怪!
1.从“突然、竟然、果然”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人文中的括号里。
2.快手刘变的戏法叫“________”,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样普通的道具。
3.快手刘得名的由来没有明确写出来,我估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快手刘变戏法时为什么还要写“我”的心理、动作和语言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姥姥的蜡梅花
去年,大舅从昆明带回来两棵蜡梅,姥姥见了非常高兴。当天,姥姥就找来了两个最好的花盆,把这两棵蜡梅栽进了花盆。从那以后,姥姥常常给这两棵蜡梅浇水、施肥。天暖了,姥姥把它们搬到外面去;天冷了,又把它们搬回屋里来。在她所有的花中,姥姥最喜欢这两棵蜡梅。有一次,我到书柜那边去拿一本书,不小心碰了一下花枝,姥姥非常着急地说:“哎呀!你小心一些,千万不要把花枝碰断了。”从此,我每次经过蜡梅花盆时,都是小心翼翼的。
去年11月份 我看到花枝上的叶子都掉了 就去问姥姥 是不是花死了 姥姥笑着说
你看枝上长出了花苞 赶明儿就要开花了 过了几天 花苞果然变成花骨朵了
春节期间,花骨朵长大了,开花了,蜡黄蜡黄的,甜香甜香的,我和姥姥数了一下,足足开了88朵。姥姥说:“蜡梅花开了,春天就要到了。”
1.给第2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从文中哪些细节可以看出姥姥喜爱蜡梅花?
3.“我”喜欢蜡梅花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成全善良

那是三月里的一天,我去医院看望一个生病的朋友。

因为是双休日,等公交车的人很多,在我旁边站着一个老人和他的女儿,听他们的对话,是陪老人去医院看病的,正好跟我同路。

那个女儿为了不让人群碰撞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搀着父亲的胳膊上车。车上早就人满为患,这时一个姑娘站了起来,微笑着对那位老人说:“大爷,您来这里坐吧!”可那位老人却说:“谢谢了,姑娘,我站站没关系,你坐吧!”那女儿也说父亲身体硬朗着,站站就到了!

那个姑娘似乎没想到会这样,有些尴尬,再次说:“您坐吧,大爷!”那个女儿似乎还想说什么,只见老人拉了拉她的手,说:“好好,那就太谢谢你了!”说完,慢慢走到座位前微笑着坐下,那位姑娘流露出笑意。但我发现那个女儿明显不高兴,好像责怪父亲似的。让我看得很疑惑。

公交车开始加速,突然一下子急刹车,我注意到,那位老人紧皱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某处的不适。我不禁替他暗自庆幸:亏他坐下了,如果一直站着,不知要遭多少罪。

医院很快就到了。那位老人下车时,不忘向那位姑娘表示感谢。我也下了车,拿出手机准备给朋友打电话,问清他在哪个病室。也正因为我这样停了一停,我才听到了下面这段对话:

“爸,伤口痛了吧?”

“一点点吧!”

“你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臀部有伤口,不能坐,还要坐!”

“人家小姑娘一片好意!我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顾虑了?”

我终于明白了,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我不禁又想起车上的老人紧皱眉头的表情,在那颠簸的公交车上,老人硬是强忍着原本可以避免的痛楚,成全那个姑娘的善良。

1.“一片好意”,还可以说是一(_________)好意。
2.“一个生病的朋友”,还可以说是一(_________)生病的朋友。
3.“一直站着”还可以说是(_________)站着。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看望——(      )    痛楚——(      )    避免——(      )
5.“车上早就人满为患”的意思是(    )
A.车上的人刚好坐满。
B.车上的人特别多。
C.因为上来这些人而使车上人特别多。
6.“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这句话,就这个故事而言,前一个善良指的是(    )的善良,后一个善良指的是(    )的善良。
A.让座女孩B.老人C.女儿D.作者
7.文中哪句话可以表现出老人坐在座位上的痛苦,用横线画出来。
8.前文说“让我看得很疑惑。”后文的哪句话解答了这个疑惑,把这句话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女儿的哪些动作可以看出对父亲的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