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没有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直到九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潮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寄……”
儿子漫不经心地说:“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冷了再说。”老王还在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说完就搁下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电话铃声突然响了起来,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打来的,声音有点发颤:“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到寒潮,你加了衣服没有?”寒风阵阵,穿过窗户缝隙吹进室内,老王还来不及答话,打了个大喷嚏。
母亲听到儿子的喷嚏声可急了□已经感冒了吧□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从他七岁时的“劣迹”说起。老王赶紧截住母亲的话:“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呀?”老人回答道:“雪还在下呢!”
老王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初袭的清晨,老王深深牵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的儿子,却忘了匀一些给住在北风起处的故乡的已经年过七旬的老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自己都有点发愣。
1.给第四自然段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A.拉 | B.牵涉 | C.挂念 |
A.母亲的电话 | B.父亲的唠叨 | C.牵挂 | D.电话 |
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我几乎花了一年工夫才完全布置好我那个用栅栏围起来的小小的住所。那些尖桩或者圆桩沉得很,我要使出全力才举得起来。我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砍下那些木材,并且在林子里加工好,再花上更长的时间把它们运回家。也就是说,我需要花两天时间砍成一根木桩并运回来,在第三天才把它打进地里。我最初用一根很沉的木棒打桩,后来想到了用铁撬棒打。尽管如此,打起桩来还是很费劲,而且非常麻烦。
1.请用“ ”画出选段的中心句,这句话在选段中的作用是 。A.需要花两天时间砍成一根木桩并运回来,在第三天才把它打进地里。 |
B.那些尖桩或者圆桩沉得很,“我”要使出全力才举得起来。 |
C.打起桩来很费劲,而且非常麻烦。 |
D.没有任何防御力量或者手段来抗击野人或者野兽的袭击。 |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总的说来,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现在,我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一点儿焉知非福的想法,我不再远眺大海,一心想看到船的踪影了。我着手调整我的生活方式,尽我可能把一切安排得舒舒服服。
1.联系全文,选文第1自然段中加点部分“受尽折磨的处境”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没有防御力量。 |
B.独自流落荒岛。 |
C.没有野兽。 |
D.没有人可以说话解闷。 |
A.在不幸的处境中,想到曾经美好的事物,也不足以宽慰自己失落的心。 |
B.坏事更能磨炼人的意志,使人变得更加坚强。 |
C.在困境中,再坏的事情最终都能变成好事,总会给人带来安慰。 |
D.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能使自己理智面对现实,从绝望中看到希望,从而使内心得到宽慰,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
A.事物都有两面性。 | B.要保持乐观的心态。 |
C.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 D.遇到困难听天由命。 |
A.展览 风筝 猜想 | B.寺院 轿车 帐蓬 |
C.浓绸 可靠 隔绝 | D.叹息 绯徊 搅和 |
A.九霄云外 通宵达旦 销遥自在 |
B.沉淀 绽放 纱锭 |
C.家俱 面面具到 无所畏惧 |
A.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破折号表示语意的递进) |
B.“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是司马迁说的。(引号表示引用) |
C.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