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语文S版(2003)| 六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外阅读。

闲谈读书法

古今中外,圣贤先哲,留下的读书之法,浩如烟海。但究竟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读书法,还是应当因人而异的。鲁迅先生喜欢跳读法,(          )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而爱因斯坦的总、分、合三步读书法,特点同样十分明显。所谓总,就是对全文形成总体印象。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的基础上,再逐字略读一下全文的内容。而在略读中,则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最后是合,就是在略读全书之后,着重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

英国作家毛姆的乐趣读书法,是他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他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您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娩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天都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感情。如此脚踏多条船,使自己的读书兴致始终都保持在高度兴奋之中,其效果当然要比感情专一抱着一本书疲惫地一啃到底好得多。

当然,(          )哪种读书方法,对求学者而言,它(          )只是一种工具而已。所以,万不可为某种方法所左右,尤其忌讳读死书、死读书的恶习,对所捧之书,要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这样才能把书读活,使他人的知识为自己所用,正如孟子所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在文中(          )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2.填空。
短文写了 的读书方法,分别是                      
3.联系上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说明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讲了两个要点,请简要地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写一句有关读书方法,或劝告他人读书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作者童年时代买不起书,便每日去书店窃读。她觉得书是香的,读书是甜的。找一找,课文中哪些地方最能体现“我”喜爱读书?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煮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很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转椅上品味,我指着条幅问爷爷:“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了吗?”
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嘛,既然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所以,他做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嘛。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来,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文章的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哩! 
◆ 从短文中画出使“我”感到奇怪的问题。
◆ “我”认为“煮书”                                            ,  爷爷说的“煮书”是指                    ,“煮书”的好处是                            。
◆ 你是怎样理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语段阅读。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    )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了起来,我才发觉已经站在这里读了两个多钟头了。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    )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1)在文中“(  )”里写出加点词的近义词。
(2)读文中画线的句子,下面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是说“我”脚站得有些麻木,却浑身轻松,前后矛盾,是个病句。
B.这句话是说“我”虽然脚站得有些麻木,但是因为能读到自己喜欢的书而有所收获,所以感到浑身轻松,并不矛盾。
(3)这段文字写作者读完书后“咽了一口唾沫”,这一动作说明了(  )
A.这一动作说明了作者此时非常饥饿,已经饿得没有心思看书了。
B.这一动作写出了此时的“我”尽管是腿酸脚麻、饥肠辘辘,却在两个多钟头的饱读之后有一种满足感、充实感。这种窃读犹如一次精神的盛宴,收获了知识与智慧。
(4)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文中国文老师的话是怎么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文传真机。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 课文以________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________那样不会被人注意。进来看书的人________很多,________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________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①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②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光顾(   ) 恐怕(   ) 隐藏(   )
③这段话写出了“我”怎样的一种复杂心情?“我”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快乐阅读吧。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_
罗蒙诺索夫是俄国著名的科学家、诗人、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他的科学研究范围很广,涉及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   )。在科学研究的同时,他又进行文学创造和语言学、历史学研究,给后人留下了很多有价值的作品。
他小的时候,最希望得到的是一本书。他是渔民的儿子,白天,他跟父亲打鱼;晚上,躲在板棚里看书。有一天,罗蒙诺索夫和父亲在海上打鱼。忽然,一阵狂风,大海掀起了巨浪,船上的帆篷(   )被吹落了,情况十分紧急。他不顾一切,沿着摇晃的桅杆爬上去,很快地把吹落的帆篷扎结实了,渔船恢复了平稳。狂风过后,父亲把他拉到身边,笑眯眯地说:“孩子,我要奖赏你的勇敢,给你买件鹿皮上衣,好吗?”罗蒙诺索夫摇摇头。“那你要什么呢?” “我要买一本书,爸爸,其他我什么都不要。” “难道一件鹿皮上衣还比不上一本书?” “爸爸,我想要一本好书,什么知识都有的书。比如,天上的星星为什么会掉下来,为什么黑夜过去就是黎明。”父亲和水手们听了,都惊奇得睁圆了眼睛。
(1) 给文中加点的词语加拼音。
(2)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勇敢(   ) 平稳(   ) 奖赏(   ) 黎明(   )
(3) 请给短文加个题目,填在文前横线上。
(4) 父亲和水手们为什么“惊奇得睁圆了眼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你能理解罗蒙诺索夫为什么不要鹿皮上衣而要一本好书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堂内的知识你消化了吗?
蜂巢
教室,像一只蜂巢。
排列的桌椅,是一格一格的蜂房,井然有序。上课铃一响,你一格,我一格,大家坐好,在老师的引领下汲取,在各科的书籍里寻觅。时而循着历史的长河飞向遥远的古代,时而飞翔在当今的科学天地;时而书声琅琅,时而书写沙沙。在知识的大海里采撷、探索、积累,像金色的小蜜蜂在花海里采集花粉,嗡嗡嘤嘤地飞鸣、渴求。在各自的蜂房里忙碌地储积着蜜。
啊!一只甜蜜的蜂巢。
1.这里的蜜蜂指的是(  ),蜂房指(),蜂巢指(),花海指( ),花粉指( )。
2.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井然有序:     
采撷:     
3. “时而循着历史的长河飞向遥远的古代,时而飞翔在当今的科学天地;时而书声琅琅,时而书写沙沙。”请照样子,也写一句话,用上带线的词。   
4.这段话写出了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七岁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备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任县令。途中,他不辞劳苦,绕到洛阳,拜师程颐,以求深造。这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冽,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侯先生醒来。

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披银装,房屋顶上也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积雪。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

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只见他们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进一步学习以达到更高的程度。(______
②任意妄为,没有一点儿顾忌。(______
2.当时杨时和游酢为什么要去找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中你感受到了杨时怎样的精神和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理想的风筝 (节选)

有一次,他故意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我想,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因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1.选出对这段话主要内容的概括正确的选项(   )
A.刘老师追风筝。
B.刘老师感觉到生命的强壮。
C.刘老师爱逞强。
2.文中“故意”一词对表现人物形象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想的风筝”究竟寄托着刘老师什么样的理想呢? 请选出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 )
A.对生活的热爱。
B.生命的顽强。
C.自信乐观。
D.天真可爱。
4.为什么说那圆木棍功德无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完成后面的练习。

             

一百多年前,奥地利军队入侵意大利,意大利军队奋起反抗。由于人少,他们的指挥部被奥地利军队包围了。

奥地利军队从三面向指挥部发起猛攻,意大利军队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侵略军的进攻。但奥地利军队人多炮猛,意大利军队伤亡惨重,渐渐抵挡不住了,急需有人出去请求增援部队。

一位少年鼓手说:“让我去吧!”守卫队的大尉指挥官写了一封信,交给少年鼓手,然后用绳子把他从大楼的窗口吊下去。少年鼓手揣着大尉的信,躲过敌人的监视,猫着腰,飞快地向山坡下跑去。

不一会儿,少年鼓手被奥地利哨兵发现了,随即一阵猛烈的炮火向他射来。少年鼓手不幸中弹倒下了。他咬紧牙关,忍着剧痛,冒着敌人的炮火,爬过山坡。这时,血一滴一滴地洒在他爬过的草地上。

爬过山坡,他又拼足力气站起来,一跛一拐地跑过田野,来到部队的驻地,把大尉的求援信交给了一位军官,便倒了下去。

这位军官一看信,立即派出骑兵,飞速赶去增援。守卫队大尉一看援军来了,便指挥部队出击,两军前后夹攻,侵略军被打得落花流水,指挥部的围困解除了。

1.给这篇文章加一个题目(写在文章前的横线上)。
2.这篇课文记叙了(____________),歌颂了(____________)。
3.分段,概括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词语。
①增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落花流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