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CO
2为原料制备甲烷等能源物质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1)CO
2催化(固体催化剂)加氢合成甲烷过程发生以下两个反应:
主反应:CO
2(g)+4H
2(g)
⇌CH
4(g)+2H
2O(g) △H
1=-156.9kJ·mol
-1副反应::CO
2(g)+H
2(g)
⇌CO(g)+H
2O(g) △H
2=+41.1kJ·mol
-1①CO
2加氢制备CH
4的一种催化机理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_____。

A.催化过程使用的催化剂为La
2O
3和La
2O
2CO
3B.La
2O
2CO
3可以释放出CO
2*(活化分子)
C.H
2经过Ni活性中心断键裂解产生活化态H
*的过程为放热过程
D.CO
2加氢制备CH
4的过程需要La
2O
3和Ni共同完成
②保持温度500℃不变,向1L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CO
2和 12molH
2发生反应,若初始压强为p,20min后主、副反应都达到平衡状态,测得此时 c(H
2O)=5mol·L
-1,体系压强变为0.75p,
则主反应的平衡常数K
p=
___________(用含p的式子表示),主、副反应的综合热效应(吸放热之和)为
___________kJ
(2)甲醇催化制取乙烯的过程中发生如下反应:
I.3CH
3OH(g)
⇌C
3H
6(g)+3H
2O(g)
II.2CH
3OH(g)
⇌C
2H
4(g)+2H
2O(g)
反应I的Arrhenius经验公式的实验数据如图中曲线a所示,已知Arrhenius经验公式Rlnk=-

+C(E
a为活化能,k为速率常数,R和C为常数)。当改变外界条件时,实验数据如图中的曲线b所示,则实验可能改变的外界条件是
___________。

(3)已知:2NO(g)+2CO(g)
⇌N
2(g)+2CO
2(g) ΔH
1=-746.5kJ·mol
-1,据此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消除NO和CO的污染;某研究小组在三个容积均为VL的恒容密
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0molNO和1.0molCO,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见下表)下进行上述反应,反应体系的总压强(P)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实验编号 | a | b | c |
温度/K | 500 | 500 | 600 |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m2∙g-1) | 82 | 124 | 124 |

①曲线III对应的实验编号是
___________,曲线I中压强降低的原因是
___________。
②用间接电化学法对大气污染物NO进行无害化处理,其原理示意如图(质子膜允许H
+和H
2O通过),电极I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