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南方小土豆”成为网络热词,东北三省的人口问题也随之成为大家讨论的话题。下图示意1953—2020年不同时段东北三省净迁移的人口性别比平均状况(人口性别比通常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人口数表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注:人口性别比在横轴以上表示人口在净迁入,横轴以下表示人口净迁出阶段
1.依据东北三省净迁移的人口性别比,东北三省( )A.1953—1964年的人口净迁出以男性为主 |
B.1964—1982年的东北三省人口数量减少 |
C.2000—2010年迁出的女性人口数量达到峰值 |
D.2010—2020年净迁出人口性别比趋于平衡 |
A.阻碍了服务业的发展 | B.有利于缓解了当地的人口老龄化 |
C.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以扭转迁移现状 | D.有利于缓解春节期间的交通压力 |
研究者把外来人口计划在流入地居留至少5年的意愿称为长居意愿,把在流入地购房定居的意愿称为定居意愿,把户口迁入流入地的意愿定义为落户意愿。影响流动人口长居意愿、定居意愿和落户意愿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特征(性别和年龄等)、家庭随迁、生活成本、落户门槛等。下图示意居留意愿(长居意愿、定居意愿和落户意愿的统称)的城市比较。完成下面小题。
A.长居意愿是定居意愿的基础 | B.长居意愿是定居意愿的子集 |
C.定居意愿是落户意愿的基础 | D.落户意愿是定居意愿的子集 |
A.人口特征 | B.家庭随迁 | C.生活成本 | D.落户门槛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日本海是西北太平洋一个半封闭的边缘海,处在东亚季风区,同时也受西风带影响。日本海有着十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水文特征。日本海具有较高的沉积速率,自日本海形成以来,日本海盆的玄武岩基底上形成了数百米厚的沉积层。日本海第四纪以前的古海洋环境与现在存在显著差异。下图示意中新世以来日本海古地理环境的演化(图中单位Ma为百万年)。
菲律宾海为北太平洋西部边缘海,平均深度5000~6000米,深层海水温度与盐度呈负相关。4000米深处因伊豆-小笠原-马里亚纳海脊、亚普脊与太平洋分隔,3500米深处被九州-帕劳海脊分为菲律宾海盆(海水性质稳定)和西马里亚纳海盆(海水性质多变)。下图示意菲律宾海海底地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高温低盐 | B.高温高盐 |
C.低温低盐 | D.低温高盐 |
A.太阳辐射 | B.海底地形 |
C.海陆差异 | D.洋流性质 |
2019年12月16日,成贵高铁全线开通运营(图甲),成贵高铁全长约650公里,纵贯四川、云南、贵州3省,跨越大渡河、金沙江、岷江3条大河,其中,有138公里穿越气田及煤系地层,197公里穿越喀斯特地貌区,是典型的山区高速铁路,也是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成贵高铁线路设计采用“以桥代路”“以隧代路”的方式,全线桥隧比接近80%,也被称为“云上高铁”。莱坝岷江大桥是成贵高铁跨越岷江的一座铁路特大桥梁(图乙),施工技术难度大,安全风险高,且工程处于岷江国家珍稀鱼类保护区,环保要求极高.
每一个时代都是靠幻想养育的,以免人们过早地放弃生活,使人类走向死亡。
——【英】约瑟夫·康拉德
在幻想中生活的人就像醉汉,双手颤抖,软弱无力,无所事事。
——【美】爱默生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何启示?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以声辩声,不如以无声辩声。以言辩言,不如以无言辩言。——林语堂
我们这一代人终将感到悔恨,不仅因为坏人可憎的言行,更因为好人可怕的沉默。——马丁·路德·金
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
请结合上述材料,以“发声与沉默”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标题,禁止套作;(2)议论文,选准角度,确定立意,层次清晰;(3)不得泄露区域及个人信息;(4)书写清晰工整(占5分);(5)不少于800字。
材料一:
在现代学术史上,桐城派通常被视为文学流派。这固然不错,桐城派向以文章著称,素有“天下文章,其在桐城乎”之美誉。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又不尽然。桐城派从清初产生,延续有清一代,至民国依然余波不断,这三百年基业,显然不是单凭文章就可以支撑。如果深入了解桐城派,不难发现,它并非单纯的文派,其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艺术等诸多领域,皆成就斐然。
纵观桐城派三百年发展历程,桐城派不仅诞生了方苞、方观承、陈用光、邓廷桢、姚莹、曾国藩等朝廷大员,在禁烟、禁酒、治河、戍边、保疆、治军、通商、洋务等各个方面卓有建树;也涌现出郭嵩焘、黎庶昌和薛福成等出使欧洲,成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的一流外交家;并孕育出以姚鼐、吴德旋、祁寓藻、张裕钊等人为代表的书法碑帖艺术,与桐城文章交相辉映。同时,桐城派人物几乎都有丰富的教育经历,从翰林院教习,到省级学政,再到书院山长,可谓人才辈出,令人瞩目。有鉴于此,桐城派实际是一个真正的文化流派。众多流派成员之间虽然跨越了地域时空限制,但都遵循着大致相近的学术理念、价值追求与精神祈向,彼此声气相通,薪火相传,形成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共同体。
理念认同,是传统文化共同体生成的思想基础。共同体是人与人的群体集合,其彼此凝聚的基础是价值认同与思想归属。伊兹欧尼认为,共同体的形成不外两点:一是彼此交织的紧密关系,二是共同的价值规范与意义。从桐城派的生成历史来看,三百年一以贯之的是古文辞章与经世济民,而连接辞章与经世的理念是义法。义法最早是经史之学的通行概念,后来方苞把它引入辞章,开创“古文义法”。
简单地讲义法,“义”就是言有物,“法”就是言有序,两者相合而成文。其所言之物,并非凭空想象,而是源自现实,寄托经世济民之宏愿;所序之文,也并非辞藻堆砌,而是字里行间流贯生命之气。义法既是格律与神气之统一,也是德行与辞章之统一,还是立言与立功之统一。后来刘大概发展了义法理论,强调文人之能事,通过字句、音节来体悟文章的神气,在吟咏唱叹之间荡涤灵府,在吞吐俯仰之际贯通古今。
姚鼐在方、刘基础上,吸收乾嘉汉学考据之法,与义理、辞章相融合,义理以尽性,考据以穷理,辞章发其奥蕴,最终实现义理、考据与辞章的统一。此三合一之论,既欲合真善美而为一,又欲合儒林、道学与文苑而为一,体现了姚鼐“道与艺合”“天与人一”的文章至境论。
曾国藩绍述姚氏,在义理、考据、辞章之外,增加了经济之学,经济在孔门乃政事之科。在四者之中,曾国藩虽重义理,坚守桐城派一贯之立场,但更强调经世济民才是思想的基础,如此一来,曾国藩挈揽众长,其文经史百家,其学思辨融通,其事经国济民,通达宏阔,中兴桐城,开辟新境。晚清民国,严复、林纾以桐城之文,翻译西文、西学,启蒙民智,他们与无数仁人志士合力,共同促进中国社会由古代向近现代的转化。可以说,桐城派三百年历史,延续几代人,弟子门人逾千,大体都遵循相近的价值理念,把辞章学术与立身相结合,把个体命运与时代家国相联结,与时俱进,觉世牖民。
当然,考察桐城派三百年历史,不难发现,其作为传统文化共同体的属性,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桐城派体量庞大难窥全豹。对于多数非桐城派学者而言,对桐城派的了解主要来自文章,因此视桐城派为文派。对于桐城派学人来说,由于研究对象的限制,也很难触及桐城派全貌。
(摘编自任雪山《作为传统文化共同体的桐城派》)
材料二:
桐城派的文论滥觞于戴名世,其后方苞提出义法说,刘大櫆在继承方苞的义法说的基础上提出“神气音节”和“品藻”说,至姚鼐集其大成,主张为文要“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兼济而不可偏废。由此逐步形成了中国文学史绵延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覆盖范围最广的文派。
姚鼐所谓义理,主要是儒家经义,是以程朱理学为核心。义理是思想内容,是道的层面;考据是基本功,是文献资料,用来佐证义理的;辞章是文辞,属于创作技巧,是表达思想内容的。三者是学术的三个层面,是一体三面,“辞章”亦即文章,只是学术的一面,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纯文学”。姚鼐认为:作为一个学者,要追求思想,应当明“道”,所以“义理”最重要,放在第一位。“道”要通过辞章来传播,也要美,要写得平易畅达,不能像汉学家那样只讲考据。桐城派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崇奉程朱理学,所载之“道”为“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
桐城派不单研究散文的创作技巧,还包括创作目的、材料选择、思想道义、学术倾向等等。桐城派文章不只是审美,还有审智,不只是抒情,还有说理,即重思想性。桐城派集大成者姚鼐,在乾嘉时期,于汉学兴盛、摈斥宋明儒学的大背景下,将宋儒之性道与汉儒之经义相结合,考据与辞章相统一,现实针对性是很明显的。
(摘编自方云龙《桐城派的文化品格》)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桐城派既是文学流派,也是文化流派,在中国文学史上绵延时间长,参与人数多,覆盖领域广。 |
B.桐城派成员方苞将经史之学的“义法”引入辞章,倡导为文既要“言有物”,又要“言有序”。 |
C.桐城派的“义法”理论,强调格律与神气、德行与辞章、立言与立功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 |
D.桐城派在乾嘉时期取得很大成就,姚鼐是这一时期的集大成者,其理论有明显的现实针对性。 |
A.材料一大量列举桐城派在多个领域卓有建树的人物,体现了桐城派人才辈出,成就显著。 |
B.桐城派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但长期以来,其传统文化共同体属性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
C.姚鼐提出他的为文主张,跟乾嘉时期汉学盛行、宋明儒学被摈斥的社会大环境不无关系。 |
D.两则材料都详细阐述姚鼐“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兼济的为文理念,但侧重点完全不同。 |
A.姚鼐弟子姚椿曾写过《运米行》等文章,提议从四川贩米解决两江、两湖灾民以及其他民生问题,被林则徐认为是恤民长策。 |
B.邓廷桢任安徽巡抚时,援引梅曾亮、管同、方东树、陆继辂、宋翔凤等桐城派成员人其幕府,建言献策,参赞政务,政绩斐然。 |
C.桐城派对后世影响深远,现当代文化名人如胡适、郭沫若、钱锺书、朱光潜等,都受到过桐城派散文的潜移默化的润泽。 |
D.据查有关资料得知,明清两朝,桐城县画家就达一百多人。一县之中,能涌现如此众多之画家,这在历史上也是极为少见的。 |
X | … | … | |||||
… | … |
Y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