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日本在明治维新期间实行了监狱改革并成功收回了领事裁判权,这大大地鼓舞了清政府,因为西方各国拒绝清政府收回领事裁判权的借口就是中国司法黑暗和监狱制度腐朽,前往日本考察的清政府官员也大力推行监狱改革。因此向来不受重视的监狱改革运动,也成为晚清新政在司法领域改革的一个亮点。1910年,清政府借鉴了西方国家监狱法律制度的体系,制定了《大清监狱律草案》,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以监狱律命名的单行监狱法草案,虽然没有付诸于实践,但对于民国时期监狱制度有借鉴作用。晚清政府在财政资金极度缺乏的情况下,建立了监狱管理人才学堂,注重改善犯人生活条件,还进行职业技能训练。但不少地方大员深受传统监狱观念的影响,对监狱改革敷衍了事,影响了改革的效果。
——摘编自唐勤《晚清的狱制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狱制改革的原因。材料一:法国作为现代公民教育的首创国,拥有深厚的政治文化传统。在法国大革命之后,公民教育开始萌芽,1789年《人权宣言》是法国公民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自由、权利和尊重的重要意义。到1871年巴黎公社时期,推行教育世俗化,清除学校中的宗教物品,更换宗教题词,代之以自由、平等、博爱、共和国等。法国政府明文规定学校公民教育要始终坚持培养学生善良、诚实、勇敢的道德品质。从20世纪80年代的法国教育改革中我们可以看出,法国政府已经在着手解决教育不平等问题。法国实行教育行政指导原则,即将教育视为国家的事业,由国家对教育进行直接干预。法国学校特别注重培养高中学生承担责任的能力以及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通常会鼓励学生参观国会以及参与政治活动。法国的公民教育整体上有预备阶段、小学阶段、中学阶段三个阶段,与之相匹配的教育目标和内容。政府还定期组织学生到校外博物馆参观,并把每年九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定为“文化历史遗产日”,法国的国立博物馆对老人和小孩半价。
——摘编自张晋幸《法国大革命以来公民教育研究》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梁启超、康有为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将“国民”的概念引进大众视野,并将国民的形象论述为热爱祖国、拥护立宪、维护权利、自由民主等,这些素养包涵近代公民的含义。清末新政中教育领域的改革,比如成立学部、广兴学堂、推行新学制……这场运动,从事实上在开民智、鼓民力、塑造新民德行等方面起到促进作用,为民初公民教育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伴随工商业的繁荣发展,城市成为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新生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1905年之后,上海、天津等地率先开展地方自治,联合地方乡绅,以租界为样板推行新政举措,如劝办实业、兴办教育,以及举办修马路、设路灯、办警政、整顿卫生等市政建设事业。教育杂志也在这一时期兴起,使教育者可以通过“投稿”的形式对教育发表个人意见。
——摘编自亓娜《清末民初中小学公民教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法国大革命以来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A.通过增强资本要素流动刺激经济发展 | B.促进全球治理机制进一步改善 |
C.扩大亚非发展中国家间的利益交汇点 | D.拓展经济组织内部的合作方式 |
A.暴力革命与工人阶级专政的关系 | B.巴黎公社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特征 |
C.社会主义制度得到了初步的实践 | D.劳资联盟策略有效缓解了阶级矛盾 |
A.世俗生活与宗教信仰严重的对立 | B.新教伦理成为民族国家的理论基础 |
C.人文主义的影响扩展至社会层面 | D.西欧基督教会的精神垄断已被打破 |
A.确保共和国的安全与稳定 | B.削弱公民法形式主义倾向 |
C.缓和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 | D.限制传统贵族的政治特权 |
排名 | 单词 | 频数 |
1 | 中国(China) | 2866 |
2 | 路(road) | 1439 |
3 | 带(belt) | 1134 |
4 | 国家(country) | 1020 |
5 | 中国的(Chinese) | 976 |
6 | 倡议(initiative) | 748 |
7 | 项目(project) | 742 |
8 | 贸易(trade) | 684 |
9 | 经济(economic) | 658 |
10 | 投资(investment) | 563 |
11 | 年(year) | 560 |
12 | 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 | 507 |
13 | 亚洲(Asia) | 485 |
14 | 世界(world) | 483 |
15 | 北京(Beijing) | 439 |
A.深化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 B.推动了大国之间关系的协调发展 |
C.主动融入区域集团化的潮流 | D.为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提供了智慧 |
A.促进了新民主主义经济内涵的丰富 |
B.为保障解放战争的物资供应创造了有利条件 |
C.体现出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
D.表明国民政府法币改革阻滞了民族工业发展 |
A.对传统的离异与回归的矛盾心态 | B.变革的初衷与政治局势发展相悖 |
C.维新派需要借助传统文化的支持 | D.立宪派人士的政治倾向渐趋理性 |
图1 图2
A.晚清企业经营主体具有多元化特征 | B.地方督抚势力得到急剧膨胀 |
C.洋务运动战略调整影响了工业发展 | D.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 |